- 首页
- 集藏
- 小说
- 红楼复梦
红楼复梦
珠大奶奶道 :“想起来,人人都是要过那奈河桥的,到底 不知道刘姥姥的茶铺开的长远不长远,可是谁还知道呢?”宝钗笑道 :“你放心,不用替他过虑。我听见有人来说,近来刘 姥姥的茶铺开的更外热闹,又添卖盐水饽饽、青油饼、光头儿,还有二五眼带着卖干烧酒。因为他坐产招夫,嫁了咱们家的焦大,又添了好些本钱。想起来这茶铺子再也倒不掉了。”宝钗尚未说完,引的王夫人们纵声大笑。珠大奶奶笑道 :“宝丫头这张嘴,比八角鼓儿还来的快,真不用打稿儿。”贾环笑道:
“太太今儿接着芙蓉妹妹的书子,悲伤了半日,必得宝姐姐这 些说话,才散得这半天的闷气。”王夫人笑道 :“环儿的话一 点不错。真亏宝丫头们过船说说笑笑,心中稍解悲感。只可怜你二姨妈,若不有芙蓉就是个女儿一样,真叫他举眼无亲,有谁照应呢?”平儿道 :“咱们既接着蓉妹妹的书子,也该差个 人去才是。”王夫人道 :“我方才也想过,虽是要到镇江去见 老太太请安道恼,到底二姨妈那儿也得寄个信儿安慰才是。”
宝钗道 :“太太想的很是。差谁去呢?”珍珠道 :“我倒想出这去的人来,不知太太的主意是不是?”王夫人道 :“你想出 叫谁去,你说我听听。”珍珠道 :“依我的主意,竟差董升夫 妻两个去吊丧,就在那里伺候着,一同回南。横竖干妈也不过一个来月就要起身,里外添个人照应也好。董升夫妻两个人都麻利去得,办事又小心 。这差使我保举他两个 ,可以放心。”
王夫人点头道 :“倒也罢了,我们备二百两银子奠仪,就差他 两个明日一早起身罢 。” 随吩咐人去叫林之孝同董升夫妻两个。听差的嫂子们答应着,到船头上去传了话。
不一会,林之孝同董升夫妻过船来,嫂子们带着到了官舱,给太太、奶奶、姑娘、爷们请过安。王夫人将差董升夫妻往京中祝太太宅里吊丧的话,对林之孝说了一遍。董升夫妻连声答应。林之孝回道 :“吊仪二百两,奴才那里去备,还是大奶奶 这里备办?”王夫人道 :“就是你那里备罢。再赏董升夫妻两 个十两银子盘费。奠仪签子上写环哥儿名,称愚外甥。我另有书子,交董家的收拾。你只管备办妥当 ,交给董升就是了。” 林之孝答应着,同董升出去料理。王夫人吩咐董家的 :“只须 带随身行李衣服,所有箱子等物不必带去。”董家的答应了,赶着过船收拾。
王夫人命宝钗、珍珠写书子给祝太太并芙蓉的回书。宝钗们答应,回到自己船上去写。珠大奶奶、琏二奶奶这一班人陪着太太说话。不多一会,林之孝进舱来回太太 :“奠仪封好, 请太太过目。”说着,将大封银子放在桌上。王夫人看是白布包封,四周围俱是麻线缝好,上面贴着淡色签子,写着”奠仪“二字,下边写的是” 愚外甥贾环顿首拜具”。王夫人道 : “很好。等着书子得了,交给他们去收拾。”林之孝道 :“咱们对岸湾着几号上水的官船,是进京的家眷。刚才打听,说是兵部员外张老爷的家眷,又问那底下人,才知道是工部主事张铭张老爷。原先老爷在工部时,同张老爷最相好,这几年他升了兵部员外,奴才知道他是祝大人门生。这会儿请环哥儿过去拜见,就将董升夫妻两个请他带进京去,最为妥便,太太又好放心。”王夫人听了大喜,说道 :“很好。先将环哥儿片子过 去请安,你再同环儿过去见张老爷,就托他们带董升夫妻去。”
林之孝答应出去。
贾环赶着换了衣服,一会儿林之孝带领着家人、小子点着多少灯笼,都下了划子船,渡过张老爷船上去。那边张老爷船上也是灯笼、手照在那里等候。贾环到了那船,见张老爷行子侄之礼,并将母命致意,还要求见太夫人同婶母。张铭差人到老太太船上去回,说贾三少爷要见老太太同太太,那家人答应着去不多会,来请张老爷陪着贾环过去。只见那船中丫头、老妈、媳妇们都站了多少,灯烛辉煌,走到舱中看见那位老太太约有七十来岁年纪,白发盈头,慈容满面。旁边坐着个四十来往年纪、幽娴大雅的一位太太。贾环赶忙走到老太太面前双膝跪下,口称侄孙贾环拜见奶奶。张老太太见他生得清秀,举止大方,语言清朗,满心欢喜,站起身来用手扶他说道 :“勿要 拜,勿要拜。”贾环拜完,起身请过安,又拜见婶婶,张太太也赶忙用手相扶。等他拜完请安之后,老太太叫丫头端了一张杌子,坐在面前。张铭对着老太太道 :“这是荣国府贾二哥的 第三个郎君,今年十七岁。他还有一个哥哥,名叫宝玉,生下来时口中衔着一块羊脂美玉,上面还有字迹,因此取名宝玉。
长的比他还要清秀。那时我在工部时同贾二哥最为相契,常到他家去,他弟兄两个时常见面。自从我出了外差,又得了员外,有好些年没有信息,后来听见说他哥哥宝玉中了举,又听说出了家,接着贾二哥也就不在了。不期今在路途中得遇贾三侄,我方才问起,知道贾二嫂子们回南的一切事务。”老太太笑道:
“原来你的至好,我们婆媳两个也该同贾二太太会会才是。” 对着贾环道 :“你过去对阿娘说 ,我们都是至好,今日南北征帆相逢一处,真是三生有幸,何勿相聚一宵以慰饥渴?本该我过去才是,因我这几天腿疼腰痛,行走勿便。请阿娘们过来相会,勿要着奢衣裳。”贾环连连答应,站起告辞出去。张老爷忙吩咐两边家人、小子,掌灯送贾少爷过渡。
此时,两岸灯笼如同白昼。贾环渡过这边来见太太,将张老爷同老太太的话从头说了一遍。王夫人听了十分欢喜,吩咐宝二奶奶们赶着封书子,不必来念。命将这四五号座船放过去,帮着张老爷的大船。林之孝们听见,吩咐船家水手,立刻将中间这几号船放过对岸。宝钗、珍珠知道有一夜的叙谈,赶着将书子封好,连奠仪都交给董升夫妇。随又赶着换了衣服,那船早已帮定。张老太太差了多少丫头、媳妇们过来相请,两边船上男男女女一齐伺候。王夫人带着珠大奶奶、琏二奶奶、宝二奶奶、四姑娘、六姑娘、薛姑娘、巧姑娘一同过去,那边张老太太领着太太、姨娘、小姐俱在船头上迎接。彼此谦让下舱,王夫人请老太太上坐,自家行侄妇之礼,又同张太太拜见。张小姐过来相见,王夫人同大奶奶们见这位小姐生的十分美貌,举止端庄,甚为称赞。小姐拜完,让两个姨娘过来行礼。珠大奶奶们这一班拜过老太太同太太、姨娘、小姐,又是巧姑娘拜见。
张老太太让了坐,举目左右细看,十分欢喜,对王夫人道:
“方才小儿说起,才晓得唔哪是通家至好 。今日天使其便,北往南来途中相遇,真是三生之幸。”王夫人道 :“侄妇闭处 孤帏,苟延风月。今天假之缘得亲慈范,实深欣愿。”张太太道 :“通家姐妹久仰芳仪,不期邂逅相逢,实慰生平。”老太 太同太太们谦虚一会,丫头们送过香茶,张老太太又将大奶奶们问了一遍。王夫人指着,一个一个的说与老太太知道。张太太道 :“如今太太身边只有三少君一人,不知岳家是谁?”王 夫人道 :“三小儿今年十七,未曾纳婚。”老太太笑道 :“我只有这孙女桂生,年虽十五,颇娴闺训,意欲与夫人结秦晋之好,只恐村野凡姿,不足为朱门良匹,徒增惭愧耳!”王夫人听说大喜,站起身来道 :“倘蒙叔婆不弃寒门,不嫌三儿愚拙, 侄妇愿结朱陈,以成姻眷。”老太太同张太太都欢喜之至,珠大奶奶们无不大喜。将个桂生小姐羞的无地自容,赶忙站起身来,要往房舱去躲,被珍珠一把拉住,笑道 :“将来是我的弟 妇,一家人不须回避。”宝钗们笑道 :“妹妹不要害臊,咱们 姐妹儿正要亲热。”张老太太叫人去请老爷过来,同王夫人众人俱见了礼。老太太将同贾太太结亲家的话说了一遍,张铭又喜又谢,说道 :“蒙二嫂不弃,深感之至。”王夫人当着老太 太们将头上一只悲翠双如意给桂生小姐插在头上,又在身上解下一个富贵玉连环,系在张小姐胸前。拜谢过张老太太,同两亲家拜谢。大奶奶们也俱道过喜,两边男女家人、媳妇、丫头彼此磕头道喜。王夫人吩咐柳家的,备两桌果碟子送过来,亲家们叙谈一夜。私下命大奶奶同宝钗过去备了三分盛礼,一分送老太太,一分送两亲家,一分送桂生小姐。余外几个姨娘都有一分,又将张府上内外男女大小家人、媳妇俱加重赏,连他们的船家都有赏赐。说不尽这一宵的热闹。
王夫人说起差董升夫妇要附船进京,往祝府吊丧一事,张铭叹息不止,说道 :“我竟不知道祝老师业已仙去,我到京后 必要去哭祭一番,面见师母,将路上遇着二嫂结了亲家的话,也必得禀明师母,使他老人家放心欢喜。二嫂不知道,我嫡亲表弟梅白,字香月,是祝老师胞妹丈,所以我们本是姻亲世谊。”
王夫人道 :“既是这样,我们都是亲上加亲。” 吩咐丫头,叫董升夫妇进来,见过张老太太同老爷、太太,吩咐他们将行李搬过船。宝钗、珍珠又对董家的说了多少话,叫他记着去回祝太太同芙蓉姑娘,千叮万嘱絮絮不已。此时东方已白,两边船上俱已鸣锣启橛,王夫人同张老太太们彼此纷纷拜别。宝钗们同桂生小姐十分依恋,不得已只得分手,各人过船。贾环也拜辞了岳丈。只听见各船上齐声打起号子,转眼之间船分南北,悠然而去。
且不言张铭同王夫人两亲家途中分手之事。且说桂廉夫自从七月十六起身之后,谁知一路上桂太太晕驼轿,又晕车,沿途大病,饮食不进,十分危急。杜麻子见太太如此光景,旱路难行,只得同老爷商量 :“不如坐船倒还妥便,此去都是下水, 倒也不很迟日子。”桂廉夫无法,只得应允。在半道儿上将车卸掉,换了船只。桂太太下船之后渐渐平服,又兼连遇西北顺风,日行数百里,十分得意。看着去家不远,这日早饭后,四野阴云布合,陡然起了东南风,十分狂暴。船上的赶着下篷,将船收入港口。桂老爷在舱里瞧见,忙叫家人吩咐船家,不用湾船,说道 :“此时已交过寒露,这东南风不过偶尔一阵,将 篷下掉,只管走,不必收住。”船上的听见老爷说的有理,也就放胆迎风前进。
走了半日,还不到五六里来路,到了一个无可湾船之处,风暴大作,波洄浪立,石走砂飞,水面上白茫茫一片,云影天光不分高下,只听见满河船只叫喊连天,彼此不能相顾。桂老爷夫妻儿女同那些丫头、媳妇们无不惊谎失措,不知所之。头舱的二爷们同船上的都慌了手脚,看着有一边土崖相近,一齐用力直奔过去,无如顶头风紧,再也不能近岸。正在危急,只听满河都叫救命,前面翻了一号家眷船,又翻了一号客船。桂老爷们在舱里看见,心魂皆失。桂太太娘儿三个拉住大哭。正在慌忙时候,谁知一阵大风,那雪浪银涛将船涌起高有数丈,忽然往前一送,直落将下去,正碰在一块大石头上,只听见”
喀扎”一声响亮,将头舱底打了一个大洞,那波浪直涌了进来,船身向着一边歪了过去。
此时,连桂恕也没了主意,又兼外面风雷交作,大雨倾盆,一家性命只在呼吸。桂太太将丈夫、儿女四个拉住一堆,说道:
“同死一处,不可分散。”桂恕含泪点头,那船已渐渐沉了 下去。忽见洪波巨浪中,有一人站在小瓜皮船上,分波破浪而来。船梢上有一小孩子摇桨,其快如风,到了桂老爷船边,跳进舱来说道 :“快过船去!”桂老爷们看那人是个头陀打扮, 身上披着鹤氅,脚下穿着芒鞋,手中拿着一把蕉扇,约有三十余岁年纪,十分清秀,走下舱来将桂老爷夫妻儿女四个都扶上小船。那头陀站在小船头上,将扇一插,登时风平浪静,雨散云收。桂太太们如醉如痴,不知不觉四人俱站在岸上。船上的丫头、媳妇见老爷、太太们都踏了实地,他们望着崖上一齐大哭,那头陀转身又到船边,一只手将前半只船轻轻端起,两舱黄水仍旧往破洞里溜了出去,顺手将船送到岸边,这些船家无不齐声念佛,船上的家人小子、丫头媳妇们都跳上岸来。
此时,桂老爷们心神才定,同着太太、儿女四人赶忙拜谢神僧。那头陀跳上岸来笑道 :“适在幻虚仙处多谈数语,至使 受惊,这就是顺境中的一点波折也。”走到桂堂面前将手在他头上摩娑摩娑,说道 :“好郎君!是个少年英俊。我有蕉扇一 柄奉赠,望郎君代为寄一口音,说道:‘ 白云僧问询。’” 回过头去对着桂恕道 :“且别,未必不再见也。”说毕,飞跑到 河边叫道 :“升儿!”见那小童应声而至,头陀涌身上船。桂 恕赶着叫道 :“神僧且住,尚有话说。”那人头也不回,向着 急流中转眼不知所向。桂太太们十分惊异,众船家都道老爷、太太的福气,遇着神僧。桂恕将儿子的蕉扇取在手中,看见上面写着”贾琏稽首”四字。大叫道 :“哎呀!当面错过,原来 是琏二亲家!”桂太太道 :“怨不得见了堂儿很欢喜,谁知就 是丈人呢!真是至亲关切,救我们一场大难。只是当面错过,未曾叙叙亲谊,甚为可惜。”桂恕道 :“将来见了亲家太太拜 谢,总是一样。”正说着,那些家人们的船都拢了过来,一齐上岸,给老爷、太太、大爷、小姐请安道惊。桂老爷吩咐赶着将船收拾,就好开行。只听见座船上的船家、水手一齐叫道:
“怪事!这么大的一个窟窿,将一张荷叶就补住了。”这些家 人们都跳上船去看,那船底上果然是一个大荷叶,将破处补住,舱中并无一点儿水迹,彼此惊异。桂恕也赶着上船看了,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