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清秘史


咸丰帝,原是敬重杜受田的,就答应他即日回宫,杜受田大喜,叩头退下。皇帝当即吩咐起驾回宫,因为事体紧要,不便带兰贵妃同回,只可与兰贵妃说明,交她暂住在园内,两天以后,仍须回园,兰贵妃因日子不久,也就不陪圣驾回宫去,正是:无端惊醒春闺梦有意来寻昔日仇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皇清秘史 第七十六回 兰贵妃月下生皇子 咸丰帝永巷囚懿妃

话说咸丰皇帝出了圆明园之后,兰贵妃一人,住在园中,好不寂寞。吃完晚饭,又因天气渐热,便一个人出了天地一家春,走到太液池边看月色。正是明月星稀,如同白昼,那月光照入太液池内,如一只圆镜一般。再夹着一阵阵的清风徐来,好不凉爽,兰贵妃便沉沉欲睡,躺在一个白玉石的榻上,星眸渐闭,仿佛游华胥国去了。一会儿醒来,忽然一阵肚痛,十分利害,兰贵妃觉得不好,想走回去,谁知两腿再也走不动,腹中格外作怪,一会儿竟产生出一个麟儿。兰贵妃这时正没了主意,幸亏有一个宫女,走了过来,见兰贵妃这般的情形,忙上前帮助,将脐带用口咬断,把孩子捧在兰贵妃的怀中。那宫女飞跑到外面,叫了许多宫女来,将兰贵妃送回天地一家春去,一面叫太监赶紧骑马进城,到宫中去送喜信。皇帝、皇后,得了信息,都十分欢喜。第二天早晨咸丰皇帝又赶回圆明园,见贵妃身体安好,又看生产的小孩,长得十分肥胖,心中更为快乐。那满朝的文武,得着消息,人人都欢欣鼓舞,各处大小衙门,皆悬灯庆祝。只有一个肃顺,却气得冒火喷烟,说不尽的怨恨。咸丰皇帝这时又将兰贵妃改封为懿妃,那新生的皇子,取名叫载淳。从此懿妃的身份,又与从前大不相同了,按下懿妃,暂且不表。先说那英国兵占领广州的事,原来洪秀全自定都南京,派了洪仁珩出使美国,呈递国书,那世界各国都以为太平天国,举动文明,居然格外帮助。美国政府先派专使答礼,承认太平天国,那时两广总督叶名琛尤其是一个不知外交的人,十分骄傲。对外国人,总说是洋鬼子,更把广东的团勇,看得极轻,那些团勇,从前本立过大功,自然不服,便有两个头目,关钜梁楫二人,投了英国兵船,甘为汉奸去了。广州英国领事巴夏礼,就利用他二人,以为内线,也是叶名琛官运已去,偏偏闹出事来,恰巧有一只英国商船,私贩鸦片烟土,驶进关河,被关上巡丁捉住,抓了十三个中国人去。押在南海县狱内,英领事巴夏礼就提出抗议,说中国官人不配到英船上捉人,叶名琛见领事抗议,就把十三个中国人送交英领事。也算忍辱的了。谁知巴领事不依,定要水师提督到领事衙门赔罪,又要捉那千总巡丁。叶名琛见巴领事提出的条件,太不像话,也就付之一笑,不去理他。那巴领事以为机会到了,就请香港总督带了兵船,直攻黄埔,将中国炮台占住,叶名琛还是不问,那英国人格外得寸进尺,就将兵船开到十三洋行地面,又攻打凤凰山炮台,向广州前进。城中官民人等,都慌张得很,叶名琛还是若无其事,整天饮酒做诗,英国人以为中国可欺,更来的利害,用大炮将广州城墙,轰倒一大片。叶名琛这才害怕,打发人去求和,英领事和香港总督更不答应,说非捉叶名琛不可,叶名琛一听英国人要捉他,格外藏在衙门里,不敢出来。美国领事却出面调停,怎奈叶名琛不见他的面,美国领事恨名琛搭架子,又动了气,去联合法国公使葛罗,英国公使额尔金,俄国公使布括廷,美国公使利特,一齐带了兵船,闯进广州。名琛大惊,忙调琼州总兵黄开广,带了一百几十只钓鱼的小船,前来应战,名琛又在净室内设坛扶占。请吕祖批示,那扶占的人,就写了四句道:“十五日听消息,事已定,莫焦急”。名琛以为这十五日三字,一定是过十五天,外国兵船,就要退了,他便打定主意,藏在衙内,守了十五日,谁知英国人更打得厉害。地方绅士,主张练兵,他又不准。英国人此时提出五条要求:(一)与总督相见,(二)欲在河南岸造洋楼,(三)欲通商(四)欲进城,(五)要赔款六百万两。名琛更不去理他,各国公使大怒,决定用炮洗城,那些百姓,见城外满贴着香港总督的告示,说第二天要破城,立刻大乱起来,扶老携幼,纷纷逃跑,名琛禁止不住。第二天夜深,城外果然开了大炮,声震天地,名琛吓得逃出衙门暂到粤华书院避难。广州绅士崇耀,和将军暗地里通了,在城上竖起白旗,迎英国兵进城那叶名琛竟被英兵捉去,押到英国兵船上监禁起来,名琛的戈什哈,以名琛说:“大人,海水很清,可以死矣。”

名琛却贪生怕死,只当不曾听见,那戈什哈愤极,便自跳海而死。后来英国人将名琛送到印度,关在一间高楼上,他仍不自尽,终日吟诗作画,念吕祖真经,他所作的字画,都署名海上苏武。这里广东巡抚奏了上来,咸丰帝大怒,便下上谕,所有广州满城文武官员,从总督起一齐革职。另委了两广总督黄宗汉,去和英法美三国议和,又派黑龙江办事大臣,与俄国会议。那外国人却十分狠恶,提出严厉的要求,总督们不敢做主,奏明皇帝,皇帝开御前会议,议了半日,竟议不出一个法子来。外国人见所求不遂,又派兵船,闯到北洋,先进天津白河的,有美国兵船三只,法国兵船六只,俄国兵船一只,接着英国十四只巡洋大舰也开到白河。直隶总督谭廷襄见大事不好,就奏明皇帝,上谕下来,派户部侍郎郭崇伦,内阁学士乌尔棍泰,前去议和。英国公使说:“这两个官员,都没有全权大臣的官衔,是中国瞧不起四国,毫无议和的诚意。”

便不由分说,带兵船直冲大沽口,占了炮台,皇帝没奈何改派桂良花纱二人,为全权钦差大臣,与各国商议,各国又加了许多条件,十分严厉。单说英国所提的条款,已有五十六条之多,内中最重要的三条:(一)于旧有上海宁波等通商五口外,加开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等商埠,又于长江一带,从汉口到海州,许其择三口为洋商货物往来之所。(二)洋人眷属,可长住北京。(三)偿还洋商亏损二百万两,军费二百万两,付清赔款,方将广州交回中国。还有修改税则,允许传教等条。那咸丰皇帝因外交失败,辱国丧权,便愁闷成疾,从夏天直病到冬天,身体万分虚弱渐渐吐起血来,慌得孝贞皇后无法可想,忙电谕各省选派名医进京诊治。医生说皇帝的病是急气攻肺,吐的是肺血,加之虚痨过度,决非参苓之剧所奏效,非喝鹿血不可,孝贞皇后便杀了鹿囿中的梅花鹿,取出鲜血,给皇帝吃,果然喝了下去,调养了半个多月,渐渐止住血,又养了一个月,病全好了。与平常一般,能游玩行走,皇帝仍在熙春宫与懿妃取乐。孝贞皇后见皇帝旧态复萌,又切实劝谏,请皇上保养御体,莫过宠懿妃;又说懿妃是受宠不起的人,常要干预朝政,不是女子应做的事。怎奈皇帝,溺爱懿妃,也不听皇后的劝。后来大学士杜受田与肃顺二人又到涵碧山房,面见皇帝,奏道:“现在外患日深,国本危急,陛下当以祖宗大业为重,不可过宠贵妃。”

那杜受田原是咸丰皇帝的老师,向来是敬畏的。又听他抬出祖宗大业四字来心中虽不高兴,嘴里也不便说什么,那肃顺又是一个权臣,锋芒狠露的,皇帝更不能训斥只好唯唯诺诺,敷衍他二人出去。那懿妃却渐渐的恃宠而骄,咸丰皇帝更将她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有一天咸丰皇帝见懿妃骑马骑得很好,便带她出园去打猎,三千御林军保护着到万寿山打了一天的围,直到天色傍晚,方才回圆明园。咸丰帝正进晚膳,忽然宫女太监进来奏道:“大学士杜受田在涵碧山房求见。”

皇见便到涵碧山房去见杜受田,只见杜受田跪在地下奏道:“臣请皇上恩典,开去一切差缺,准臣告老还乡。”

皇帝听他说话奇突,便问道:“杜老先生为了何事,这样的坚决辞职。”

杜受田又奏道:“臣侍奉皇上,自冲龄以至今日,三十余年,蒙皇上深仁厚泽,念其老迈,事事以大臣之礼相待,臣粉身碎骨,不足以报高厚,但今日懿妃在园内,侮辱朝臣,臣等实难忍受,但求皇上准臣乞骸骨,则有生之日,无非戴德之年了。”

皇帝更摸不着头脑,再三追问杜受田才将懿妃在园外,讥笑文武百官尽是矮子的话,细奏了一回,末后又说,皇帝当以祖宗创业艰难,勤问国政要紧。皇帝笑道:“杜老先生不可如此,朕知道了。”

就叫太监赏了杜受田两个荷包,四匹缎子,命杜受田退下,杜受田只得谢恩而退。从此懿贵妃心中便将那肃顺杜受田二人,牢牢记在心内,皇帝心中对于懿妃,也有些不满意了,便也推病,不到天地一家春去。却把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三人传进来。皇帝见她们憔悴异常,面容消瘦,远不如从前娇艳。皇帝问起情由,她三人忍不住哭奏道,自从陛下宠爱懿妃,那懿妃暗中如何虐待宫女太监们如何克扣她们的衣食,好的也没得吃,穿也不给她们穿,全是懿妃的主意。皇帝大怒,第二天传旨召懿妃到杏花仙馆,那懿妃耳目最长,早有总管太监安得海去报信,懿妃知皇帝动怒,便披散了头发,怀中抱着皇子,哭啼啼地走到杏花仙馆,跪在皇帝面前,哀哀奏诉,说她并非虐待她们的事。又做出许多可怜的样子,皇帝见了懿妃,早已将怒汽消去,又见她哭求一番,脸上如梨花带雨,越发可爱。便将她怀中抱的皇子接过来,又将懿妃扶起。那牡丹春三人,见风头不对,一句话也不敢说,反上前与懿妃行礼,懿妃却做出大度宽宏的样子,与她们还礼不迭,咸丰皇帝又拉着懿妃,同回天地一家春去。这一夜雨露深恩,说不尽的绸缪亲热,皇帝又将牡丹春三人忘了。过了几时,天气渐热,懿贵妃与皇帝同到映水兰香楼游玩,懿妃见湖边有一只画舫,想起她自小在南方,学得荡舟弄桨的本领,何不卖弄一下,便下了楼,走到湖边,跳在画舫上,拿着一只桨,正要荡开去,那皇帝早跟下楼来,说朕也要乘船,懿妃见皇帝高兴,忙将小艇靠近埠头,候皇帝上船,谁知皇帝才上了画舫,两脚尚未落定,那画舫已荡开了。皇帝是久病之人,两脚无力,身子向侧面一晃,跌了一跤,噗咚一声,皇帝跌下水去。岸上的宫女太监们见皇帝落水,都大声呼救。幸亏那湖中水浅,下面又铺着石槛,皇帝落水的时候,急把两手攀着埠头的石柱,身子虽浸在水中,头却露在水上,七八个太监跳下水去将皇帝扶上岸。送到静香居去换衣服,咸丰帝大怒,喝令将懿妃送到永巷去关闭起来。正是:帝威莫测常变幻妾心无意惹飞灾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皇清秘史 第七十七回 联军乘虚窥北京 咸丰星夜走热河

话说咸丰帝因身体尚未复原,经此一吓,便引起旧病。孝贞皇后得了消息,吓得脸上都变了色,忙赶到静香居,一面伺候皇上更衣吃药,日夜看护着。这一场大病,直到秋深方好,都是孝贞皇后亲尝汤药,调理见效的。那懿贵妃关在永巷中,一住四五个月,宫里的太监宫女们,原是最势利的人,见懿妃失宠,不但冷淡她,并且常在皇后跟前,说懿妃的坏话。又有人在皇帝面前告密,说懿妃在永巷里终日拿满洲话咒骂皇帝,皇帝听了大怒说这东西还能让她活着吗?恰巧肃顺在旁,皇上便问肃顺道:“朕意欲将她废了,赐她自尽你看怎么样?”

慌得肃顺忙跪下磕头,奏道:“奴才不敢预闻宫中大事,皇帝便将皇后请来问皇后的意思如何。”

孝贞皇后却竭力替懿妃辩护,说:“懿妃决不敢如此,却是平日与她不和的人,随意造谣,请皇上万不可信,臣妾也常去察看过懿妃,见她十分恭顺,深知自己的罪过,日夜哭泣,求皇上圣体安宁,所以臣妾敢保她决无此事,请皇上开恩,将她放出。”

咸丰皇帝听了皇后的话,把怒气已消了一半,又想起懿妃旧日的恩情,再说懿妃已生了皇儿,又不便废去妃子的名号,只叹了一口气,也不再说了。又过了两个月,孝贞皇后又替懿妃求情,皇帝便赦了懿妃的罪,将她放出,仍住在天地一家春里,这且不表。再说广州的英美法俄四国联军,借口赔款未清,不肯退出广州城外,一住两年半,看看绝无交还广州之意。便有一个佛山镇团练头目,忍不住胸中愤气,想起当初广东一场大祸,都是英国领事巴夏礼闹的,害得中国这般可惨。便出了赏格,有杀夏巴礼的头来献的赏洋一千元。巴夏礼见了赏格,大吃一惊。连夜飞电,报告英国公使,英使大怒,便向中国钦差桂良交涉,要革两广总督黄宗汉的职,并且解散全省的团练,桂良答应了他,签了旧约。却不与英国调换,英使更气得利害,马上调兵船到长江一带示威,直开到汉口,人心顿时恐慌,法国兵又到各处乱闯,并到处设天主教堂,长江一带竟成了他们的殖民地。这时有一位满洲亲王僧格林沁,忍不住大怒起来,奏参直隶总督谭廷襄,说他疏于海防。僧王又派兵大沽口修炮台,在海口打一道木桩,再用铁链锁住海口。等到换约那一天各国兵船,都开到天津会齐,中国官厅,送照会与英法美俄四国公使,叫他们的兵船,在北塘上下定,不许他在大沽口停留,那英国人恃着武力,一口拒绝,将兵船开到大沽,用大炮将僧王的铁链轰断,一面开进十三只兵船来,船头上插着红旗,与炮台挑战,逼向炮台开炮,把中国兵打败。英国一拥上岸,来抢炮台,炮台上开炮还击,打沉了几只英国小兵船,那岸上的英兵,被僧王爷四面埋伏,一齐杀出,直杀得英兵落花流水,死了一千多人,又活捉了一个英国将军。英国兵船,只得逃出大沽口外,慢慢向南退去。广东人民,听说英国被僧王杀败,就由各富商认捐三百万两,修造兵船报仇。英法两国公使,照会通商大臣何桂清,情愿遵守八年的条约,怎奈这时咸丰皇帝不信用僧王爷,不允许外人的要求,只答应他照道光年间的事礼,通融办理,又命仍在上海议和。外国兵船不准开到北方来,如敢违背,即行痛剿,一面由僧王支款一百万两,修筑北塘防岸。后来忽然有人献策,引敌兵在北塘口上岸。咸丰皇帝又听了此计,把北塘口的军备,完全拆去那翰林院编修郭嵩寿,上疏力言不可。北塘绅士御史陈鸿翊也奏称不可撤去军备。咸丰皇帝一概不听。不多几天,英法两国兵船,果开进北塘,拔去僧王设的木椿,英国将军额尔金,法国将军葛罗打头阵,带了一百多只兵船杀进来,外国兵拖着炮车上岸,中国兵却不敢回手,只送照会。叫外国人到北京城去,交换议和条约,外国人更凶横异常,催动各国联军一万八千人,从北塘杀进内港,这时适值潮退,外国兵船一齐搁在浅滩上,他们怕中国兵在两岸夹攻,便设下诈降之计,各船全挂白旗,中国兵见他们都挂白旗,果然不去攻打。待到潮水大了,外国兵船,就出其不意,把外国兵全调到岸上,炮火连天,中国兵被杀得东逃西散,僧王带兵,在新河迎敌,共有精练的骑兵三千,怎奈外国兵炮火太烈,枪弹如雨,可怜僧王三千劲卒,只剩下七八个。新河失守之后,大沽危急万分。皇帝便派大学士瑞麟,带领京中的八旗兵,到通州防守,那联军势如破竹,夺了大沽炮台,又用开花炮攻打北岸炮台,开花弹落在火药库内,一声轰天大响,烈焰飞腾,把巍巍一座炮台,炸得粉碎。提督乐善炸死,僧王见大势不佳,退到通州张家湾,眼看天津保不住了,告急的文书,同雪片似地到了北京。咸丰帝看了,心中一急,旧病复发,一面命桂良到天津议和,英国公使要求增加赔款,开天津为商埠,还要带兵进京,调换条约。咸丰帝在病中,十分暴怒,便下上谕,拒绝各国的要求,英法各国兵队,见和议绝望,便又打进河西,进逼通州。那时北京人心大乱,咸丰皇帝听孝贞皇后的话,连夜到河南把胜保召进京来,带领一万禁兵,到通州迎敌;一面派怡亲王载垣,邀集英法各国公使,开一个宴会,吃酒中间,载垣谈起议和的事,那英国巴夏礼大声答道“如要议和,非面见中国皇帝不可,并须各国带二千兵进京,才能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