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小说
- 皇清秘史
皇清秘史
大家听了,再去把她姊姊救了起来,那含芬这时已被水灌饱了,救上岸来,昏昏沉沉,开不得口。可怜那顾少春还沉在河底里,也没人去救他,孙太太把大女儿搂在怀里,一声儿一声肉的喊着,大家又帮着施救,还有谁去顾着河心的顾少春呢。那顾少春的母亲胡氏,在隔岸看热闹,回进屋子来,到书房里去看他儿子时,见屋子里静悄悄的,地下丢着少春的一件长衣。胡氏见了,知道事体不妙,忙回身出来,到河埠回头喊时一眼见那石条上搁着儿子的一双鞋儿。那胡氏大哭起来,指着河心里,求着大家救他的儿子内中有几个识水性的,一齐跳下水去,再救他的儿子去。直从河底里把少春拖上岸来,胡氏看时,早已两眼泛白,气息全无。这一急,把个胡氏急得双足乱顿,也是一声儿一声肉的大哭起来。这时那边的含芬小姐,慢慢清醒过来,孙太太把她抬进屋子去,这班人丢了孙小姐,都来救顾少春。胡氏又去请了一位医生来,从傍晚时分,直救到半夜里,才慢慢地转过头来,他第一声便喊道:“快救孙小姐。”
他母亲告诉他,孙家小姐已救活了,他便闭上眼,不说话了。从此顾少春抱病在床上,直病了一个多月,才慢慢地能坐起身来。那边孙含芬小姐,早已能够走动了,她从此以后,便把个顾少春深深地藏在心里,听人传说顾少春害病很重,她姊妹两人,便在闰房里对天点着香烛,替少春祷告着,求皇天保佑他病体早早痊愈。正是:但愿有情成眷属只羡鸳鸯不羡仙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皇清秘史 第五十二回 疑心行刺姊妹含冤 游目聘怀花木争妍
话说孙小姐听说顾少春已能起床了,便对她母亲说道:“顾家少爷,为俺几乎送去了性命,俺们也得去看望他一回,免得叫人在背后批评俺不懂得人情。”
那孙太太听女儿话说得有理,便也带着她到顾家去,胡氏接着说了许多话,她母女两人,又到少春床前去问候了一番那少春见含芬越发出落得俊俏了,心中不由得欢喜,只是碍着她两位老太太面上,只是四双眼痴痴地望了一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那含芬小姐,见少春两粒眼珠在他脸面乱滚,只羞得低下脖子,站在她母亲背后。这里孙太太和胡氏两人谈了一回便告辞回去。她姊妹两人因为纪念顾少春,救人之恩,每夜点上红灯,并肩儿倚在楼头望着对岸。这一天她姊妹二人正在楼头望时,只听得“飕”的一声,飞过一支毒箭来,一箭穿过姊妹二人的太阳穴,一齐倒在地下,这毒箭是见血封喉的,他姊妹两人静悄悄死在楼上。后来她家里的丫头走进小姐房里去,见两位小姐并肩儿死在地下,忙去报与太太知道,那太太听了直跳起来,抢到女儿房里,搂着两个女儿的尸身嚎啕大哭,那江都县听了这无头的命案,便亲自来相验,因见这顾少春形迹可疑,便把他带回衙门去审问。顾少春见死了他心上的人,恨不得跟她们一块儿死去。见县官审问他,便一口招认是自己谋死的,其余再说不出话来。胡氏见他儿子被县官捉去了,急得她拿整千银子衙门里去上下打点,又写信到京里去,那顾大春急急赶回扬州来告御状。这时乾隆帝从杭州回来,正在扬州,接了顾御史的状子,便吩咐扬州知府把顾少春释放了,那边孙太太见放了顾少春,如何肯休。她也抱着冤单,赴御前告状去。乾隆帝退还他的纸状,一面推说是可怜孙家女儿年轻死于非命,便派扬州知府御祭去。那追捕凶手的事体,便绝不提起,便是地方官也弄得莫明其妙,后来乾隆回銮以后,忽然有两个少年妇人,打扮得十分鲜艳,到孙家去探望孙太太,那少妇自己说是姊妹两人,姊姊名倩秋,妹妹叫绛秋,原在勾栏院中,曾经得乾隆帝召幸过。后来皇上到杭州去,吩咐住在状元桥边,妆楼靠河,楼下也有一株杨柳,如今孙家后楼也有杨柳树,楼头也点一盏红纱灯,莫是皇帝错认了孙家是倩秋家里原是射死倩秋姊妹两人,如今错射死了孙家姊妹。这句话却被她们猜着了,但是乾隆帝为什么要射死她们两姊妹,前文已经表过,无待再述。且说乾隆帝回到京里,那和坤承造的圆明园四十景,已成功了。把天下的名胜,都造在一座园子里,这座园子有十八重门,南面的有大宫门,左右门,东西夹门,东西如意门,福园门西南门,水闸门。藻园门东面的有东楼门,铁门,明春门,蕊珠门,随墙门,北面有北楼门,围墙下又造三处水闸,西南面一座进水闸,东北面五座出水闸,又一座进水闸。那一股水从玉泉山流水,经过西马庙,流入进水闸,分几十道支流布满园中,园的正面,造着五座大宫门,门前两旁又造着五间朝房,后面又造着各部的值房。东面夹道里造着银库。东北面是南书房,东南面是档案房,西面又是各部的值房,大宫里面,是出入贤良门,是五座高大的穹门,穹门前面接着石桥,过桥两旁,又造着五座朝门。出入贤良门里面便是正大光明殿,有七门开阔,两旁造着五间开阔的配殿,正大光明殿后面,是寿山殿,东面是洞明堂,正大光明殿东面是勤政亲贤殿,殿东面有飞云轩,静鉴阁,北面是怀清芬,又北面是秀木佳荫,绕过后面,是生秋庭阁东面是芬碧丛,后面是保合太保殿,再后面是富春楼,楼的东面,名竹林清响,绕着一丛竹树正大光明殿后面,有一大湖,名前湖。湖的北面,有一座五间的圆明园殿,殿后面有一座七间的奉三无私殿。再后面是一座七间大的九州清宴殿,殿东面是天地一家春。西面是乐安阁,再西面清晖阁,阁前是露香斋。左面是菇古堂,松云楼右面是涵德书屋,富春楼北面是御阑芬楼,楼后面是一座镂纪恩堂,和一座月开云楼,堂后面,有一座池,池的西北面,造着一座方楼,名天然图书楼,北面是朗哈阁,再北面是竹迈楼。东面有溜五间屋子。院子里遍种桃柳,檐下一方匾额,写着“静知春事”佳五字,渡过水去,东面一带长堤,跨堤一座牌楼,写着是“苏堤春晓”。再从五福堂渡过河去,北面沿河一带山岭曲折环绕,山角下是碧沿书院,西边半山上造着一座亭子,名云岑亭。书院的西面,是慈云普护寺,寺西面靠湖一座高楼,名上下天光楼,两边造着六角亭两座。从楼下折向西面,有一座小桥,过桥是杏花村馆,北面是春雨楼。春雨轩的西面,是杏花村,村南是涧壑余清。迎面一座峭壁,一股清泉从壁上直泻下去,曲曲折折,流过石滩,那“润壑余清”四字,便刻在石滩上。绕过春雨轩后面东边便是镜水斋。西北边一座屋子,四面围着高柳,名叫柳斋。再西面,是翠薇堂。杏花村馆的西面,有一座绿石大桥,又平坦,又阔大,名叫碧澜桥,桥畔临水一亭,名知鱼亭,亭前面是素心堂,素心堂后面,是光风霁月堂。东北角有一座萃景斋,西北角是一座双佳斋,正南面是菇古涵今室,屋子里满又叠着古书,屋子后面一座四方琉璃屋子,名诏景轩。轩东是茂育斋西是竹香斋,再北是静通斋,屋里面陈设许多古董。屋外面种着许多松柏古树,菇古涵今室的南面,是长春仙馆;馆后面是绿荫轩,院子里种着四棵大梧桐树,树荫遮住屋子,几案都是绿色的。沿西廊过去,是丽景轩,长春仙馆的西面是一座五间大敞厅,正中匾额写着含碧堂,院子里一对高槐。堂后面是一座小轩,院子里种着四株桂树,小轩上一方匾额,写着林虚桂静四字。左面是古香斋,右面是墨如云,对面是随安堂。由长春仙馆西南侧门出去,绕过西边一带围墙,上写着藻园二字,里面一座正间的旷然堂。堂后面是风清书屋,堂东一座方池,池上面盖着一座小阁,便是夕佳书屋。池北面是镜澜榭,东南面是凝眺楼、怀新楼。西北面是湛碧轩,西南面是湛清华,杏花春馆,西北面有一口池,池上面架着一座宇亭,亭匾上写着“万方安和”四字,亭后面紧接着一座桥,桥脚紧接着一座石洞,洞口石一匾,写着“武林春色”。池北面一溜屋子,匾额是“壶中日月长”,池东面一溜屋子,匾额是“天然佳妙”,西南一座房子,背靠着山脚,山势三面环绕,屋子上匾额是“洞天日月多佳景”。武林春色的西面,是全壁堂,东南一座亭子,匾额是“小隐栖迟”。堂后面绕过山峡,东面是清秀亭,西面是清会亭,北是桃花坞,靠水一方平地,种着一丛低低的桃树,水东面是清樱室。西面是桃源深处,桃花坞东面是馆春轩,东北是品诗堂,万方安和西南面翠嶂索围随崇嵩低,建着一座高楼,名山高水长楼,山下地势平坦,一望数顷,是备外藩朝见,侍卫比射,每年灯节放烟火用的。空地北面有一座桥,过桥又绕进山峡,迎面一座五间的月地云居殿,西面是刘猛将军庙殿后面山径曲折,第一座牌坊上刻着“鸿慈永”四字,左右面竖着两支石华表,再上去接连造着三座牌坊,半山上一片平冈,东南面一座三间的政学殿,西面五间宫门,南面是一座安门。门前有白玉石桥三座,左右有井亭两座,又有五间朝房。在安门外,殿后面是一座九间重檐的正殿,名安宫。宫里面供着康熙御容,左面供着雍正御容。鸿慈永牌坊的后面,一带围墙,墙里面西北角是紫碧山房,前面是横云堂。山房东面山洞中一座石屋,名石帆室。东南是丰乐轩,北是霁华楼,东面是景晖楼,横云堂西面下山坡,有一口大池,池上一座澄素楼西北是引溪亭,东面接着一带矮墙。墙外连冈三重,杂花生树。亭西面一座长桥,过桥东面便是怡芳书院。进书院有三间敞屋,上面匾额是“问津”二字。接着一座白石桥,上跨着石坊,坊上面刻着“断桥残雪”四字。书院的南面,建着一座大屋子,望去殿角珠珑,楼宇重叠,名曰“天琳宇”。里面有中前楼中后楼七间,有西前楼西后楼上下七间,中前楼南面有天桥,接着两面高楼,天桥东面,有一座八角灯亭。天琳宇东南面有一片稻田,河水萦绕,田中央有一座田字式的殿子四角造着楼,北楼匾额是“澹泊宁静”,东楼名曙光楼。东面稻田中一座平屋,名观稼轩,西面有一亭,名稻香亭。稻田北面靠着山麓,有一座亭子,上面匾额是“溪山不尽”四字。观稼轩后面,绕着一道清流,上架小桥,过桥一座屋子,名映水阑香,东南靠水一块大石,石上造一亭名钓鱼矶。北面是印目池,印目池接一口大沼,沿水一座大牌坊,上面写着濯龙沼,沼的西南面是,贵织山堂,里面供蚕神,映水阑香的东北面,一丛枫树,树木里造着一座屋子,匾额是“水木明瑟”四字。树木北面一座高大楼屋,便是文源阁,上下六间,满藏着《四库全书》。阁子西一丛柳树,题着“柳浪闻莺”的牌坊。西北面环池带河,一溜屋子,匾额是“濂溪乐处”,后面是“云香清胜”,东面是“菱荷深处”,东北是“鱼跃鸢飞”,南面“绕出山麓”,又是一片稻田,田中间河水如带。两岸村屋,名北远山村。北岸一带石墙,墙里面是兰野,遍种兰草,兰野后面是绘雨精含。东北一座石桥,过桥一座船厅,名岚镜舫,西面花港观鱼,北面是四宜书屋。书屋后面一带高墙,月洞门上匾额写着“安澜园”,进园便是一泓清水,靠东南面是诵经馆,南面是采芳洲,后面是飞睇亭,东北是绿帷舫,西南面是“无边风月”之阁,再西南是涵秋客,北面是烟月清真楼。楼的西南面,是远秀山房,楼北面凌空一座曲桥,桥尽头也是一座楼,名“染霞楼”。四宜书屋的东面,靠着一座楼屋,名方壶胜境。北面是哕鸾殿,琼华楼,殿东面是蕊珠宫宫南是船坞,西北面“三潭印月”。过九曲桥水中一亭,匾额是天宇空明,九曲桥尽头,是澄景堂,一色白石栏杆,东面是清旷楼,西面是华照楼。楼后一座方池,池四面铺着绒褥绣墩,池中站着玉马石狻,是皇帝暑天带妃嫔洗澡的地方,池上一方匾额是“澡身浴德”四字。欲知圆明园还有什么名胜之处,下文自有分晓。正是:草木有情媚天子山川多丽出佳人要知圆明园造成后,宫中有何事情,且听下文分解。
皇清秘史 第五十三回 珠光宝气点缀名园 雾鬟云发巡幸别馆
话说圆明园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建筑,这时和坤承造园中四十景,每一景或靠山,或傍水,或阔大,或精小,真是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如今做书的说了半天,只说得半个园的景色讲到全园风景,最幽雅的地方,要算那安澜园一带了,什么采芳洲,飞睇亭,绿帐舫,无边风月阁,烟月清真楼,染霞楼,方壶胜景,哕鸾殿,琼华楼,蕊珠宫,三潭印月,天宇空明,清旷楼,华照楼,澡身欲德池,都是清秀高华,四时咸宜的地方。乾隆帝当日进园来,见了这些去处,赞不绝口,流连不去。和坤迎合上意,便奏请圣驾驻跸,乾隆帝依奏,他是一刻也离不了春阿妃和郭佳妃蒋佳妃三位美人,当时也把这三人搬进园来。春阿妃住蕊珠宫,郭佳妃住方壶胜景,蒋佳妃住华照楼,皇帝每天在正大光明殿坐朝朝罢回园来,便和这三个美人游玩调笑,每到春天,在哕鸾殿,琼华楼一带游玩。到夏天在采芳洲,飞睇亭,绿帷舫一带游玩。到秋天在烟月清真楼,染霞楼,三潭印月,清旷楼一带游玩到冬天在琼华楼,无风月阁游玩。有时想起别个妃嫔来,便回大内去,带着许多宫眷进园来满园游玩。有时奉着皇太后来游园,每逢四时佳节,又把文武大臣,召进园来,各处游玩,赐宴吟诗。乾隆帝自己作四十景图咏,命文学大臣和诗,刻一本诗集子,颁赐王公大臣。圆明园地方阔大,乾隆帝在里面,四时游玩,毫不厌倦。还有那和坤终日陪伴着,常常想出新鲜玩意儿来博皇上欢心。和坤在皇帝边,寸步不离,皇上和宫眷戏笑调弄,他也不避忌的。内中的郭佳妃长得白净秀美,皇帝格外宠爱她。而郭佳妃因皮肤白嫩,自己爱惜自己,她最爱洗浴,又爱那玉器,她住的屋子里,帷屏幔帐,都挂着碎玉,微风吹动,一阵阵叮当响声,十分动听。此外牙床镜台,都嵌着白玉。就是郭佳妃的衣襟裙带上,都挂着玉片儿,眉心帽沿上,也缀着一方羊脂白玉,衬着粉腮上红红的胭脂,真是娇滴滴更显红白。乾隆帝因她爱玉,凡是四方进贡来的玉,完全都摆设在郭佳妃的屋内,屋子内更有玉树一样,高同人齐,那树枝上挂着各种珠宝玩具,乾隆帝命郭佳妃自己去采取玩具,她伸去手来,那手指和玉树一般白净。乾隆帝更是宠爱,便把郭佳妃更名宾妃。这时福康安正收服和阗,那地方是出玉的。乾隆帝因宾妃爱玉,便下一道密旨,给云贵将军,叫他多行搜罗。不几天,那和阗的玉器进贡到京,设列在圆明园内。那玉有各种色别的有如白雪一般的,有黄如蜡一般的,有红如霞一般的,有绿如翠一般的。宾妃看了,拍着手,笑得她一张樱桃口合不上缝。内中有一样最贵重的东西,是把大块的白玉,雕成一匹玉马,长鬃高蹄,方眼紫鼻,露出几丝汗血斑纹。那颜色都是天然生就的,全身洁白光润,长约三尺余,高约二尺余。乾隆帝看了,笑着说道:“这玉马、宾妃,可称得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