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小说
- 皇清秘史
皇清秘史
世祖听了,不沉觉一怔。想道:这个和尚,那里见过的,怎么嗓音怪熟呢。再看他时,见他浑身长着癞疮,一只左眼已瞎,身上袈裟,千补百衲,赤着一双脚。便问他道:“你赤着脚不怕冷么?”
那和尚哈哈大笑道:“冷是什么?什么是冷?”
世祖听了,顿时触动禅机,心下恍然大悟。接着说道:“我是什么?什么是我?”
那和尚说道:“善哉善哉。”
世祖又问他手中拿的是什么画。那和尚说道:“贫僧原是五台山清闵寺里的僧人,俺师父道行高深,修炼到八十岁上,忽然对贫僧说道:‘我明日要下山去了,如今给你一幅画儿,画上画着一个没有眉毛的人,你记着二十年后,带着这幅画儿,下山进京去,自有人替你补画上那画儿中人的眉毛。”
一面说着,一面打开这幅画儿。世祖看罢,便从怀里掏出一支笔来,替他补画上两条眉毛。那和尚见世祖替补眉毛,便趴在地下,连连磕头,口中喊着师父。说道:“俺师父再三叮嘱得来补画眉毛的人,便是我的后身,我听了师父的话。到了二十年,便下山来寻访。在江湖上漂泊了多年,才遇见贵擅樾,不是我的师父是什么。请师父快回山去。”
世祖又问他:“你的师父,如今到什么地方去了。”
那和尚说道:“俺师父自从给了我一幅画以后,第二天,便圆寂了。”
世祖听了,低着头半晌,忽然大笑道:“俺跟你去吧。”
那和尚又说:“师父也该去了。山上的女菩萨,也候着师父多日子了。”
世祖问他什么女菩萨,那和尚说道:“就是玉泉寺中的女菩萨。”
世祖听了,拉着那和尚飞也似地跑去。后来有人见着世祖和董小宛一块儿在五台山清凉寺里修道。当时朝列中有一位鼎鼎大声的诗人吴梅村,作了一首清凉山赞佛诗,便是说他两人的事体。那诗道:双成明靓影徘徊,玉作屏风壁作台。薤露戕残千里草,清凉山下六龙来。那诗中有双成及千里草字样,明明是指董小宛。清凉山是五台山上一个山峰,明明是指世祖在五台山出家。堂堂一个天子,只为恋着一个爱妃,敝履天下,弃之如遗,这也是算是千古流佳话。正是:一往情深辞衮冕半生心事托袈裟欲知世祖在五台山情形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皇清秘史 第二十六回 康熙乱伦私通姑母 胤祯练艺谋夺皇储
却说世祖皇帝跟住那癞和尚,一直跑上五台山。这个消息,传到太皇太后耳朵里,自悔从前不该撵走董鄂妃,致令自己亲生儿子。孤凄凄地出家在五台山上。但这件事又不好声张出去,只得推说礼佛,带着康熙皇帝巡幸五台山,直到清凉寺访问。谁知只见一个癞和尚,又聋又瞎,问他说话,十句倒有九句不曾听得。太皇太后无可如何,对着寺门洒下几点眼泪,下山回宫去了。第二年再去,连那癞和尚也不在了。只见山门半圯,便下旨重建清凉寺。后来,太皇太后年事渐老,行动不便,不能再上山去,只是心中常常记念着罢了。这位康熙皇帝,年纪也渐渐大起来。长得非常漂亮。这时已经败明将史可法,灭去明帝子孙福王唐鲁王,赶走了永明王,驱逐郑成功,收复台湾海岛。那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造反,也经八旗兵打平。中原无事,不用兵革,人民休养生息,地方上十分太平。皇太后请来几位师傅,一位是汤斌,一位是特色裔介,一位是高士奇,天天在瀛台,对皇帝讲解经史。皇帝也潜心向学。回宫之后,便对宫女们讲解。那宫女们蠢如鹿豕,懂得什么经史,任他如何口讲手画,也是莫明其妙。这时有一位太公主,是太宗皇帝的幼女,世祖皇帝的胞妹,康熙皇帝的姑母,长得娉婷俏丽。年纪大过康熙五岁。太皇太后不舍得她出宫所以到二十二岁,还不曾招驸马,康熙帝平日和这位姑母最好,自幼跟着她一床儿睡。后来,上了学,听讲回来,也找他姑母讲解。这位太公主原也饱读诗书,从此他姑侄两人,常常谈着学问,娓娓不倦。因此情意越发浓厚。在没人的时候,渐渐说些知心话,却忘了姑侄名分。这时康熙帝已有十七岁,情窦早开,终日和他姑母耳鬓斯磨,日子久了,两人情不自禁,便做出风流事体来。女孩儿家到底胆怯,悄悄地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太皇太后吓了一大跳。忙把皇帝唤来,暗地里埋怨他。谁知康熙帝少年任性,定要把姑母封做妃子。太皇太后怕闹出事来,只得听他胡闹去。待到太皇太后逝世,康熙帝索性下一道圣旨,把姑母封做淑妃。满朝文武都觉得诧异,当下有一位御史上奏,请收回成命,把太公主另嫁驸马康熙十分生气,说道:“姑母既不是朕母亲,又不是朕女儿,也不是朕的同胞姊妹,封做妃子,免得出宫吃苦,有何使不得。”
从此以后,更大胆拣那宫女中有姿色的,便随意临幸有别的宫女撞见,也不知害羞。那宫女被宠幸过的,都封做妃子。不上一年,宫里的妃子已有四十六个。任凭大臣们如何劝谏,一律置之不理。那时有一个太监名小如意的,人极乖巧,在外面买了许多淫书,偷偷地带进宫来,献与皇帝。皇帝平日只是听些经史,从不曾见过这种有趣味的书,从此便丢下经史的学问,专心研究那淫邪的书本。看到高兴时候拉着那班妃子,照书上的法子大做起来。小如意又哄着皇帝说,汉女如何如何温柔,如何如何娇嫩。皇帝听了,记在肚子里,当时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和尚书姚江,两人本是亲家,两家都娶着七八个如夫人。个个长得姿容艳丽,体态风流。北京人有几句歌儿,说道:“论美人,数姚张,你有四施女,我有贵妃杨,等闲不得见,一见魂飞扬。”
这个歌儿,也传到皇帝耳边,便日夜思量,讲到这两家的美人,要算姚江第四位小姐,长得最得人意。后来嫁给张英的二公子。那二公子官也做到京卿。有一天,皇太后万寿,凡汉官命妇,随着满人,一律进宫去叩祝。张姚两家的女眷也在其内。太后传谕,在内廷赐宴。坐过了席,便有宫女领着到上苑去游玩,尽一日之欢。直到万家灯火的时候,才一齐退出宫来,各各上轿回家。张家的女眷,一共坐了六肩轿子。回到家里,大家走出轿来,一看那二少太太,已经换了一个另的女人。姚家的四小姐,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问那女人时,那女人也莫明其妙。张二公子见自己的爱妻,给宫里偷换去了,顿时忿火中烧,便对着那女人吵嚷起来。张学士急忙拦住说:“千万莫声张,给宫里知道了,我们全家性命不保。”
那二公子只得忍气吞声,把那陌生女子收下。过了几天,皇太后下了一道懿旨,凡汉官命妇,以后一律不准进宫。百官们不知其故独有张学士父子两人,心中暗暗叫苦。康熙帝玩过汉女以后,把宫里几十个旗女,一齐丢在脑后。但是,终日闷在宫里,也觉得腻烦,要和小如意偷偷出宫去游玩。小如意起初还不敢奉命,无奈皇帝生性暴躁,说怎么便要怎么。小如意违拗不过,只得改换服装,作为主仆模样,偷偷地出宫去。皇帝向来住在深宫,如今满个京城乱跑,如何不乐。有时上馆子去吃喝,有时到窑子里游玩。到了傍晚,才偷偷的回宫。谁知游了几天,却游出风流事体来。有一天,皇帝带着小如意在顺治门大街上走着,忽然迎面来了一辆骡车,车中坐着一个美貌妇人。皇帝不觉看怔了,那车辕儿撞在他身上,他也不觉得。车厢里的妇人,水盈盈的两道眼光,原也注定在皇帝脸上,看他呆得利害,便盈盈一笑。这一笑,却把皇帝越以引呆了,那骡子在前面走着,皇帝在后面紧紧跟着。直跟出西直门一家门口停住。累得皇帝满身是汗,握喘嘘嘘。悄悄地叮嘱小如意,无论如何,今夜须把这妇人弄进宫来。说罢,自己先回宫去。当下小如意就在这家门口走来走去,打听得这妇人的丈夫姓卫,在骡马市大街开一片布庄。今天这妇人回母家探望母亲,当晚还要回夫家去的。小如意便买通了那赶车的,答应派他一个宫里的小差官,那赶车的依了他的话,等到这妇人辞别出门上车,小如意也雇了一辆车,偷偷地跟在后面。二辆车子,一前一后,直赶进宫门,在御苑后门下车。这妇人下得车来,看这样阔大的地方,不觉吓了一跳。小如意上去低声说明原故,又说倘得皇帝宠幸,你丈夫也同享富贵。这妇人原也不十分贞节的,坐在车厢里的时候,看见皇帝人物轩昂,已有几分意思了。如今听了小如意的话,便默默无言,跟着小如意走进御苑去。在绛雪斋候着,一会儿皇帝出来,这妇人上前叩过首,皇帝伸手拉她起来,当夜便在绛雪斋留幸。一连十天不出斋门。圣旨下来,封她做卫妃,她丈夫卫光辉,也如进宫来,做御前侍卫官。他夫妻两人,常常瞒着皇帝,在暗地里相会。这卫妃进宫后不上七个月,便生下一个孩子来,长得肥头胖耳,哭声十分洪亮,皇帝倍加珍爱,因和卫妃交情深厚,便有立他做太子的心,取名胤祯,便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这时宫女们得临幸的很多,生下的儿子,一共有三十五个,卫妃怕将来弟兄争位,自己的儿子,实在是前夫的种子,倘然给人察觉,便不能做太子。因此常常在皇帝跟前求恳,皇帝嘴里虽然答应,但因胤祯年纪幼小,打算过几年再说。这几年皇帝仅干些风流事体,朝廷大事,尽托付几个顾命大臣。就中最是专权恣肆的,便是鳌拜。他仗着是先皇的老臣,看皇帝不在眼内。有一天,要求皇帝封他的祖宗做镇国公。皇帝不允,便气愤愤地说道:“臣受了顾命的重托,求一个封诰也做不到,还做什么大臣。”
这时有一个老臣名叫玛尼哈特的,在旁冷笑着,说道:“贵大臣开口顾命闭口顾命,请问可有先帝的手诏吗?”
鳌拜也反问他:“贵大臣敢是得到先帝的手诏来。”
那玛尼哈特点点头,不慌不忙地从袖管里拿出一张手诏来。皇帝看时,果然是先帝的手笔,上面还盖着御印。写着顾命大臣,只有玛尼哈特一个人名字。皇帝大怒,喝令御前待卫,把鳌拜拿下,发交刑部,审问他冒充顾命欺君罔上的罪。接着,便有许多御史上奏,说鳌拜犯有二十大罪,皇帝下旨,把他绑到菜市口正法。皇帝自从杀了鳌拜,便想起自己应该早立太子,免得日后受大臣的欺弄,看看自己共有三十五个皇子,依理二皇子胤祯,年纪最大,自然该立为太子。但是卫妃是自己最宠爱的人,她是常恳求立四皇子胤祯,不忍违她的意思。又恐众皇子不服,反致弄出事来。当下踌踌不决。召大学士明珠进宫,和他商量。那明珠原是胤祯的党,便极力怂恿,又说二皇子分属嫡长,理应立为太子。皇帝便打定主意,第二天临朝,下一道谕谕,立二皇子胤祯为皇太子。一面把胤祯搬进东宫去住。满朝文武纷纷上表祝贺。皇帝在崇政殿中赐宴,东宫里自然有一番热闹。那边翠华宫卫妃母子两人却十分凄凉,暗暗把卫官唤进宫来商议,无论如何,总要想法使自己的儿子做成皇帝。当下把胤祯唤出来,哄着他跟卫待卫官出宫去玩耍。卫侍卫宫便把胤祯带出宫去,住在自己家里,暗暗把宫里的喇嘛和尚请来,传授他练气符咒的本领又请了许多教师,在院了里搬枪弄刀,比演弓箭。还有什么外五行内五行种种拳法。那胤祯到底是孩子气,觉得好玩,天天偷出宫来练习。又因胤祯做了太子,心不甘服,预备练成了本领,将来和他抢夺皇位。他在宫里,又故意把这个意思,对他弟兄胤祯等八个人说了,激起他们的怨恨,果然引得个个摩拳擦掌,跟着胤祯练武去。准备将来斯杀。后来胤、胤等,各个立了一个机关,请着镖局的镖师,传授武功。此风一开,那江湖上的好汉,一齐投奔来京,胤祯仗着母亲卫妃的照应,从大内里拿出不少钱来,所以胤祯门下的好汉独多。有什么独臂金刚、铁腿李、搅海蛟、疯和尚种种奇怪的名氏。在外面闹得天翻地覆。宫里的康熙皇帝和胤太子,尚睡在鼓里。康熙帝从五台山请来一位深能经典善于说法的妙觉和尚,住在瀛台净室里,天天说妙法莲花经。胤太子又跟着大学士明珠讲究文章,终日埋头伏案,几乎变了一个书呆子。正是:宫禁倏成经诵地京城恰似小梁山欲知胤祯等闹出什么事来,且听下回分解。
皇清秘史 第二十七回 康熙帝巡幸五台山 皇四子结交天下士
却说胤太子跟着明珠相国讲究文学,谁知那明珠相国,虽是皇室内亲,却是略通文墨的,只因生性狡黠,知道皇帝和太子,都注重文学,便私下招纳许多文人,供养在家,做了许多文章,冒充是自己做的,献进宫去,皇帝和太子交口称赞。明珠便劝皇帝趁此国家闲暇,做几件文学上的事业,可为万世留名。接着又有文学大臣经英,魏裔介等一班人,奏请开设修书馆,召请海内文人,编撰康熙字典,子史精华,佩文韵府,经解,注疏。这一类的书,明珠的儿了纳兰容若,是有名的词曲家,常到修书馆去。见有才学并茂的人,便多送金银,请进府去,替他父亲做枪手。一时骚人墨客,济济盈廷,那时有一位云贵总督范承勋进京陛见。见皇帝和太子,镇日里吟哦咕哗,心中大不谓然。便上一本奏章,说本朝以马上得天下,子孙不宜弃置武功。康熙帝向来敬重范承勋,看了奏章,便传旨在畅春苑柳堤练习骑射。皇太子和胤祯,胤阊,胤等一班皇子,一一比射,又比各项兵器,内中要算胤祯本领最强。惟有皇太子胤却极文弱,马枪固然不高明,连那三箭也是一箭都射不中。后来在柳堤上赛马,太了依然落后。皇帝看了十分生气。把教太子武艺的师傅传来,当面训责一番。那师傅满面羞惭,就是太子也觉的脸上没有光彩。回到东宫召集许多师傅商议,内监乘间报告胤祯、胤等,在外面私立机关,练习拳棒的事体。太子更加惊惶。有一个师傅说,不如把西山喇嘛请来,学习符咒秘法,一面聘请四方勇士来传授十八般武艺。太子点头称是,照此办去,立刻在东宫里收拾起密室和围场来。天天跟着喇嘛僧和拳棒师,在里面练习。又打发人到江湖上探访那侠客武士,不惜重赀,请他进宫,早晚领教。因此,北京地面,那好汉愈聚愈多,常常在大街上吃酒闹事,地方官知道也不敢去管他。正在这个当儿,忽然卫妃死了,康熙帝固然异常悲痛,便是那卫光辉,也觉得凄凉。退出宫来,早晚和胤祯谋划陷害皇太子的计策。康熙帝自从死了卫妃,住在深宫,渐觉乏味虽有六宫三院,色笑承迎,但怎能及卫妃的万一。后来卫妃的棺木运出山海关外埋葬。皇帝不忘旧情,便借进谒福陵的名议,顺便送葬卫妃。葬礼既毕,皇帝也不愿回宫,下旨南巡。声言问民疾苦。又下旨命皇太子胤监国。自己带领文武大臣和王公贝勒,择吉起程出京。此次巡游,凡乘舆经过地方,传谕大小官吏,照常办事,勿办供应。违旨的便革职治罪。因此皇帝坐了几只平常民船,悄悄地一直开到五台山脚下。坐轿上山,到清凉寺停下寺里的主持,忙接驾进去。内监预备香烛,请皇帝拈香。皇帝拜过了佛,便问,久听得寺里有一位高僧现在何处。那主持回说,在最高峰茅舍里打坐。所有往来檀樾,他都不见。皇帝说道,朕必要去一见。吩咐侍卫内监一概留在寺中,独自一人,带着一个小沙弥领路,山路左盘右转,脚下七高八低,好不容易,爬到山顶上,把个皇帝累得气急汗流。大树下略歇一回,见危崖上一座茅舍,皇帝便慢慢地踱进去,有一个僮儿出来问话,皇帝也不答他但问那小沙弥,高僧住在哪间屋里,小沙弥便指着右面一间耳房,皇帝走进房去。只见一个髯眉皓白的和尚,垂着眼,盘着腿,坐在禅床上。皇帝对着他怔怔地看了半天,忍不住天性发动,抢上前去,唤了一声父皇,双膝跪倒。那和尚睁开眼来一看,随即阖上眼皮,不做一声儿,接着皇帝低低地说了许多话,便告别出来。在半路上,皇帝叮嘱小沙弥,不许传扬出去。又吩咐他好好看待那位高僧,将来自有好处。那小沙弥也极聪明,当即连说遵旨。皇帝离了五台山,便向苏州进发。御舟过丹阳、常州、无锡都不曾停泊。直到苏州浒墅关,江苏巡抚汤斌,带领合境官员接驾。皇帝骑着马走进阊门。到织造局里住下。第三天,巡抚去请安,里面传谕出来,说圣躬不适,一切大小臣工免见。这原是推托的话儿,其实皇帝早已带了侍卫们,悄悄地雇了一条划船,到各处乡镇上巡游去了。过了几天,回到苏州。大家才知道皇帝微行外出,纷纷到行宫里请安。这次南巡,因禁止供张,经过地方,几乎无人知觉。打听得各处民情风俗,官吏政绩倒也不少。再过几天,皇帝便起驾回京去了。这时京里太子胤监国,倒也十分安静。独有那四皇子胤祯,见父皇不在京里,越加无法无天。有一日,太子到南苑去打猎,忽见远远的一队骑马的侍卫,从南面跑来,簇拥着一辆车儿。车儿前面仪仗很多,还有许多喇嘛拿着法器,在前面领路。太子错认为是皇帝回来忙抢上去迎接。原来车儿里坐的正是四皇子胤祯。太子心下大不舒服,只因碍于弟兄情面便避在一旁,让他车马过去。待到皇帝回来,太子见了父皇,第一件事,便奏称四皇子冒用皇帝仪仗,实是不法。皇帝立刻打发人去把他的仪仗收没,又把胤祯唤来训斥一场,因此胤祯心中越发愤恨。他回家去,便收拾行李,带了几个拳师,走出京城,投奔少林寺,去拜正觉和尚为师,学那百八神拳。看看过了一年多,学艺既成,向师傅告别。临分手的时候,正觉和尚给一只禅杖,说是留作他日的纪念。又说皇子的本领,可以横行天下,但是若遇到女子,须得格外小心。胤祯一一领命别去。到了北京城里,便有许多剑客和喇嘛僧,在府中替他接风。席间缝跛灯穑饭轿鞯亟纾鲎乓桓龃蠛海诼飞铣研状蛉耍猿剖堑苯竦钕碌慕淌Γ业笔比棠筒蛔。倨鹗种刑龋蚰谴蠛耗源洗蛉ィ簧炝粒哪钥亲悠屏耍乖诘厣纤懒恕8账档秸饫铮幸晃焕锖蜕校偈绷成媳淞松K档溃骸罢馊床坏昧耍馕唤淌Γ翘拥男母梗缃癖恢髯哟蛩溃翘尤绾慰细尚荨?銮医炊挪簧俳?腿Γ颐切胍⌒姆辣覆攀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