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小说
- 生绡剪
生绡剪
风有形兮月有声,莫言揉粉不分明。
请君验请潮头信。日午何如夜半更。
只见过不得数日,这班聂家的媒婆又来了。韩氏心上转:我说伯升官人一死,其中必有原故。竟来见了媒婆,媒婆子千说万说,形容那聂星子的妙处,况又是郎伯升相公的好友。郎相公没了,聂相公在观音庵里立起魂幡,做了五七日道场追荐。大娘子既有郎相公的面情,何不因风爱火,吹在聂相公身上。韩氏道:“我已心许了郎相公,不幸死了,是我命薄,那里还又去嫁别人。”媒婆道:“大娘子差矣,郎相公大娘子不过是口许,又未曾嫁他。今他没福受用大娘子,死了。如今聂相公风流才调,不亚如郎相公,不好说,家事也大他一万倍哩!大娘子嫁了他,岂不一生受用。”韩氏留心不浅道:“也罢,依得我三件事,我便嫁他。一要打捞郎相公尸首;二要我终身不穿色服;三每年五月二十,我要哭祭郎相公的亡忌。你对聂家说,若依得时,择一日子,备礼送与我伯公王阿太。依不得,不必来说了。”众媒婆道:“自然依得的”。得此允信,快活辞去了。谁知:
青龙白虎同行,凶吉全然未定。
那韩氏含愤思痛,独自下阶,对天发誓道:“苍天在上,听我韩珠儿表白:丈夫郎擢选与我韩珠儿已做了一夜夫妻,约定百年偕好。今死得不明不白,多应是那聂奴羡我容色,谋死了他。我今舍身到他家里考出实迹,为夫报仇,决不干休,苍天作证。”言毕,泪如涌泉。这段意思,韩氏绝不露出些齿角。
只见过了几日,聂家一班人,拿了礼物,就要迎娶。韩氏竟自应允。伯公、伯婆不知玎冬,到也嫌他忒煞情薄。
话不絮繁。却说韩氏到了聂家,果然衣不穿色,每年五月二十做郎伯升的奠饭。只是尸首没处打捞。那聂星子千般爱养,万般恭敬。韩氏也步步留心,言言着意,并无甚踪迹。堪叹这流光,恁般迅速。正是: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盐雪撒人头上白;光阴似箭,风霜吹得脸皮焦。说甚么寒食元宵,常只是清明上祀。死冤家在快活里去寻,好姻缘从愁苦中去奈。好一个无毒不丈夫,赞着那有心真女子。
韩氏在聂家,悠悠的就有五年,已产下一个孩子,却已四岁,取名阿饶。不觉又是五月二十,乃伯升死忌。韩氏已做了郎伯升的羹饭。正值黄梅大雨,水满阶前。韩氏同聂星子,率着孩儿阿饶,在阶前看水。忽跳出一个虾蟆来,韩氏偶然一脚踢在水中。那虾蟆要上岸蹭命,旁边却有一根斑竹竿儿,韩氏拿起一点两点,就点一个白肚子向天,虾蟆竟起来不得了。星子在旁边看着,冷然一笑道:“好像……”不觉的缩住了口。妇人有心,便问道:“好像个甚么?”星子又笑道:“好像五月二十-…”又缩住了口。妇人又想道:“今朝正是五月二十。”急丢了竿儿,扯住了星子,撒娇撒痴,从头盘问:“你说五月二十,却是怎么?你细细的与我说明。难道我与你夫妻已做了五载,孩儿已养了四岁,便是说不得的话,也要对我说说儿,方是夫妻之情。”
那星子被他盘问不过,见他又说了五载夫妻,四岁孩儿的话,料道与他说破,却也何害:“罢,罢,我对你说了。我为贪你容貌,那郎伯升是我泖上推他下水的。他要蹭起来,被我将竹篙点下。就和你方才点虾蟆的一般,故此触着旧事,不觉的口头流出此事。只好你知、我知,外人切不可漏泄。”那妇人有心,机智异常,向量子啐了一啐道:“原来是这个事故,何不早对我说。我和你贴肉夫妻,又非外人,说也何害。”佯不在他心上,竟自去理论别事了。
少顷,有人来接星子吃酒,星子穿了衣服出去了。韩氏下阶,对天槌胸顿足,泣血数行道:“苍天,苍天!今日才有个分晓!”正道:
老天算子真明白,九九须还八十一。
急急觅下一把钢刀,磨得绝利,先将四岁孩子割断咽喉,盛在坐桶儿里。遂将自己细软衣饰,尽行毁却。渐渐黄昏时节,星子吃得烂醉回来。妇人迎了他到卧所,忍不住便将利刀砍去,星子举手一遮,一只手砍为两断了。星子要喊,妇人道:“你这歹心贼!你若一喊,我就乱砍死了你!今暂留你的臭口,片时说几句明白的话。”星子忍着疼,跪着道:“娘子,我知道你今日为郎伯升报仇。你若不肯饶我,千万好看我的孩儿阿饶,也是五年夫妻之情。”妇人嗔着眼,指着星子的额颅道:“你这歹贼!我和你什么夫妻!我那郎伯升丈夫被你这歹贼,轻轻谋死。我为冤仇未报,舍身到你家里。今日天网恢恢,你自口里吐出前情。言真事确,自当碎你的尸,挖你的心肝,祭我丈夫!你快快伸头就死,不然,我乱砍了!”星子又流泪哀求:“千万好看我的孩儿阿饶。”妇人道:“歹贼!这个仇子,我已先杀死了。”就在桶中索碌的提出来。星子见了,已魂不附体。妇人即将刀在星子颈上乱砍。星子痛昏,挣挫不住,一交晕倒。便矻扎的一顿子砍下头来,却似一个西瓜滚在地下。妇人弄了一番,一些气力也没了。等不得天明,怀了伯升的玉环,将两个人头,一把杀人刀,打做一个被包。叫下一只小船,摆到松江府华亭县堂上大爷处自首。哄动了满城士女,捱捱挤挤,人千人万,都来看这侠妇。好侠妇!好侠妇!正是:
志气与日月增光,英豪并山河壮色。这般手脚,做来鬼怕神惊;恁样经纶,显得天清地白。一夜恩,千载不枯;千朝恨,五年方雪。至今的泖水碧漪漪,秋林赤历历。不枉了吊诗三百首,颂赋五千篇。叹有须男子常无骨,敬没柄妇人果有情。
这一桩事情传闻开去,那王家老儿和那婆儿知了,吃了一惊:“不道这娘子,如此侠烈,当初我和你,还道他薄情,谁料有今日。”
且说县里大爷,听韩氏将前后细底呜呜咽咽的,禀得透彻次序。叹道:“一个青春妇人,如此烈气。”延至后堂,敬了三杯酒。韩氏道:“老爷在上,律法杀人者斩。小妇人行凶二命,死罪难逃。望老爷垂慈,容小妇人到丈夫受冤死的去处,哭祭一番,寻个自尽。”大爷道:“这随得娘子的主意。下官少不得上表称扬,安坟列葬,永立碑铭,以传不朽。”
韩氏遂叩头辞谢出来,设了一祭。竞叫船摇到沸中,望泖大哭,大呼“伯升丈夫!我韩珠儿为你报仇雪愤,杀死聂贼了!今日和你一处儿也。”痛哭四拜,扑通的往水里一跳,竟不浮起来了。
递年里长报知县里太爷,太爷即命渔船捞尸。捞了一日,竟没一些影儿。谁知过了三日,却旋在一个滨兜里,一株大白杨树根头浮起,面貌如生,只少一口热气。众人连忙报告太爷,即命捞起殡葬。众人捞起,只见臂上系着玉环,尸下却有烂衣裹着一堆白骨,衣带上有个百结同心的香囊儿,虽是水浸,一些不损。众人看了,大惊小怪道:“怎的又有尸骨,也在这妇人尸下?”一同捞起。大家胡猜乱猜,猜个不歇。只见那姨公、姨母来了,看见这副白骨,衣服上系的香囊,说:“这骨头是我那外甥郎伯升的!”哭得个不歇。众人向前问道:“怎么老亲娘认得?”那姨婆说:“香囊一向是韩氏所佩,因那日交拜,是我亲见赠与外甥的。这玉环是我外甥回赠与娘子的。今日附着粉身白骨,倒做了两人的记号。”遂大痛哭。
只见那知县太爷说:“这样一个红粉佳人,倒做出这许多烈烈轰轰的事来,可敬,可敬!”即命该吏造匾立碑。铭长不载,有诗为证。诗曰:
凛凛起严风,梅花岁过红。箫鸾千古调,梅鹤万年容。
逐臭徒伤节,亏仪亦慨蓬。冰贞鉴河汉,霞赤撼鱼龙。
忍死鸣刀愤,抛生誓水忪。孟姜崩石血,鲁义焰祠焧。
秋操蝉莎洁,春明雁羽丰。口矾激怒海,电雹搅威虹。
玉珥难濡染,金钗岂涅攻。夜沉人悄悄,宇静月濛濛。
寄与人间汉,无劳造曲弓。
篱隐君著
第十九回 严子常再造奇恩 成寿叔重施巧报
地厚天高秉至公,打完冬雪又春风。
为人须要同灭地,到底寥丁也不穷。
这四句诗,专说着为人在天地之间,要把这一双眼孔放得大些,不要在骨上转筋,夜行船上去捱板睡觉。可笑那些世上的人,却如秋天的蟋蟀儿一般,在那松土里钻个穴儿,前后门衔些泥儿紧紧塞住。或有那蚰蜒蜗牛蚂蚁之类经过,他觉着了,便呧呧吱吱,张着牙,踢着腿,做得恁般狠势,不容他进户,止和那三尾子在窝里打雄儿快活。谁知祸有不测,不消那鸡将军三耙两抓,一喙的完了事。或是二寸长一个蜈蚣老爹,走将来掀着泥,望这个好汉头上只一咬,格支的肝脑便涂了地。看官你道世上人为甚的心上这等褊隘?只因不读诗书,不明道义,单在那个钱眼里穿钻。夜里做的呆梦,日间便要行为,心头想的妄念,口中依样说作。不管有个明眼人在旁,笑坍了半边嘴撮子。今特借个高士儿说演一回,到也是个旁州例。
话表浙江严州府交界有个富春山,山中有个孤高隐士,姓严,名伦,字子常,系严子陵的后裔。自幼习儒,学贯天人,后复精微释道之学。只是志气豪迈,耽于挥洒,以故家渐贫穷,绝无长物。父母已亡,兄弟少有,自家在这富春山腰一个石岩边,结下数间茅屋居住:
萧萧数间屋,依林傍石头。
日间锄竹稚,夜里读春秋。
这个严子常的祖叫做严章,曾为将仕郎,不惜资财,最好古董。到他父亲手里,却已零落了一半。子常虽称善守,其如一向在山下村中居住,被江洋大贼将他家私和那古董罄囊而去,单单剩得一方砖头砚子。这砖头:
比玉玉无质,比琼琼有瑕。叩之其声铿以长,磨之其声沙以砾。夺了端溪之魄,占了歙石之俦。
金星作婢,鼍矶口口,口口得其一体,铜雀不过半班。澄泥还粗,古陶犹燥。
毕竟这个砖头是何处所出?列位哥,这叫做灌池砚。当初汉朝有个富翁越及氏,为那灌婴立庙,乃用五陵土,滤细研粗,再将银铅黑坶次珠膏黄等料,掺和土陶,印成砖块,周迭作墙,在当时便为至宝。后为黄巢乱兵所毁,坍塌在池。这池下通海穴,深无底止。偶然沙涨,好事者往往去淘,然百不得其一。取作研砚,以为希世之珍。若论他的身名,却也无价。子常携在山腰瓦屋之中,风清月白,好天良夜的时节,取出瞻玩。或吟诗写赋,临字作文,用李廷珪墨,研赏取乐。
这子常所居,苍莽蓊郁,纡邃深通,獐狐兔鹿也不知有多少。内中却有两个异物:一只金睛玄额虎,一条锦鳞白蟒蛇。那虎怎生威势:
抖一抖,针毛遍竖;跳一跳,刀爪尽张;吼一吼,山摇地动;弓一弓,树倒岩摧。两眼浑是金铃,独额却如玄胄。风生双肘,夜行速速草披靡;雾染四蹄,昼眠蹲蹲林惨睛。狐兔见之灭迹,獐麋闻也酸心。
此虎却在子常屋后一个石壁下作窠,子常早晚间常遇见他。他或摇首而迎,或摆尾而退,竟是子常家畜的猱儿一般。一日子常下山访友归来,只见有三五十个猎户,嘈嘈杂杂,砍树的砍树,撑网的撑网,围了一个小山头,将此虎铁桶的也似围住。子常挨身近网一看,就是平日相见的这个虎。那虎认得是子常,遂速地走近网边,摇头摆尾求救。子常就有心要救他,捉个空儿,不把猎户瞧见,遂将网脚一掀,那虎解得,竟嗖地一箭般跑去了。子常到喊将起来:“虎走了!虎走了!”那些猎户只道冒网走的,你埋我怨,各自唧唧哝哝的不快活。
那个蛇怎祥神通:
受了些云华月魄,吞了些沙露薤浆,眠了些原岑冷岫,行了些风岭烟峦。紫油油遍体香涎,黄糁糁一身殢粉。身长十丈,捱过了多少寒暑春秋;腰壮一围,吃尽了无边惊惶悸恐。鼪鼯各自逃生,蝌蚪实难躲避。
此蛇也常在子常屋边出没,子常见了,也不惊闪,蛇遂日久相狎。见了别人,行得疾速。见了子常,只是徐徐而行,或周旋折旋方去。原来那些山前山后,到黄昏更尽,都有猎人装着机关张卧弓在地,打着野兽。那些箭头,用乌头药物九次煎淬,中着虫禽,立时便死。打着人,只要拔出箭头,用药疗治,虽然不死,却也足足要睡一个月。忽一日,子常闲步门外,只见此蛇直条条的躺着不动。每日见了子常,有多少回环顾盼,今日怎如此光景?子常却也有些怪异。打眼把蛇身上细看,只见腰间着了一支竹箭,子常才省得此蛇夜来撞着卧弓了。即忙将手向蛇身上拔取这箭。那蛇知道子常救他,端然不动,子常一拔竟拔脱了。那箭竟射进蛇身约有五寸,拔出了此箭,蛇身便轻。却掉转头来,向着子常有百十个顿首,似谢子常的意儿。好一会,洋洋去了。正是:
不怀残杀念,蛇虎可同眠。
却说河南洛阳县有个进士,姓成,名国用,号五台,妻穆氏,妾佩兰。选在福建邵武县知县。止生一个孩儿,唤名大椿。年方一十五岁,随往上任。五台适当任满朝觐之年,载了许多宦囊,率着妻妾,带着孩儿,不行水路,却走陆程,来到这七里龙。时已将暮,忽听一阵率律吼啸之声,竹林中跳出一只乌花大虫来,威猛异常,竟把成五台的儿子一口衔了去。惊得这一干人也有跌折腿的,也有磕断牙齿的,也有溜在树上去的,也有酥软卧倒在草里的。独成五台和那妻妾搅做一堆蹲着,看见虎去,慌忙寻觅儿子,已不见了。
有几个跟随的人道:“亲眼看见公子虎衔去的了。”成五台听见,和那妻子放声大哭,叫人各处追赶。这个山僻去处,都是那漫天漫地的草木,那里去追赶!成五台只是要死,没奈何,只得走到前边,借了一家人家歇下。拿些银子,雇些人手,并身边跟随人役,连夜打起火把满山搜寻。直寻到五鼓回来,吃些早饭,又去各山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