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小说
- 瑶华传
瑶华传
帝道:"朕知妹意在先尽孝思,然后于归,此出礼之所正,且皇后外家亦切近庄上,事无不可。"福王见天色将暮,遂奏道:"臣等蒙赐陪宴,荣幸非常,但恐圣身劳倦,止此告退。"帝指郑妃道:"今晨带此人同来,意欲做登高诗消遣,乃为谈言所误,负此佳节矣。"福王同瑶华起立后,又复叩拜谢宴。帝自扶起道:"现在府第可居,且未赴庆成筵宴,可再留京师盘桓些时回庄未迟也。"福王同瑶华齐声遵旨,伺候驾起,跟随下山,从旁侍立,俟帝回宫,然后随同内侍趋出。将出朝门,已见护卫、仆从人等皆在伺候,即时上马,同回府第。不题。
再说崇祯皇帝回宫向皇后道:"公主瑶华姻事已与福王宣示明白。"皇后闻知甚喜,即令内侍传与周国丈知之,可即择吉送聘。周皇亲那敢稽迟,即时遵旨备办。
次日帝御偏殿,令阁臣将瑶华所奏两事拟旨颁行。兵部又奏,十四长公主已将随同出征之婢仆姓名开单报来。帝遂与阁臣提议封赏剿灭奢崇明一案出师将士。阁臣温体仁奏道:"福藩王两次监军,先未察其诈降,致寇复叛。今虽剿灭,功过只可相掩。惟于十四长公主面上似庆量加奖赏,出自皇上天恩。"
帝问:"十四长公主宜如何晋封?"温体仁奏道:"此番大功告成,皆出十四长公主一人之力,恩宜从厚。臣等拟晋封十四长公主侯伯之爵。"帝道:"妇人古无加封侯伯之号。"体仁奏道:"有汉高祖曾封老妪许负为鸣雌侯。"帝曰:"此美相术之言,何可出此?"体仁奏道:"不过不出之杜撰耳,只须将晋封事由表出,与许负判然有别矣。"帝道:"秦良玉一门捐躯之事,赠宜隆,随征将士,亦须照例封赏。"体仁道:"容俟臣等拟旨,呈请定夺。"帝道:"还有一人加封爵号。"阁臣未知其细,因而奏请宣示。帝便指示一人,不知所指者谁何?吾知看官们不看下回也就明白了。
第二十二回 封侯帝女堪惊世狂病王妃快隐情
四言古诗诗曰:
黑头有公,髫龀无侯。说是处女,举世罕俦。王妃致病,着甚来由。
生者含忍,死者难休。一施一报,何怨何尤。寄言妒妇,祸福自求。
却说帝谓阁臣道:"昨据十四长公主面奏,此番战阵机宜,皆出伊师女冠无碍子所授,卿等亦即拟入旨内。"阁臣领旨。
又见光寺禄表奏,平定四川逆匪班师将帅士卒,例应钦赐筵席,在武英殿筵宴。帝道:"内有福藩王与十四长公主,系属父女,且设筵武英殿,又必遣员陪宴,于仪注均有未洽,宜为权变。朕意十四公主筵席,即赐于邸第,另遣十一长公主前往陪宴。福藩王同从征员弁,仍在武英殿,着令宋王陪宴。"谕毕退朝,且搁过一边。再说瑶华同福王回至府第,仍诣福王处陪侍了一回,福王遣令回来才回这边来。行至大楼下,只见那老妇人领着四男四女,见瑶华进来,跪下就拜。瑶华唤令起来,对张其德道:"这是些什么人?"老妇连忙上前禀道:"老婢们是蒙公主收录,派在门屋里看管,又给发口粮,原是五个孤身妇人,承公主谕令,令史替罗家两妯娌择人配合,又老婢的媳妇同黄家媳妇又蒙与他择配,这都是公主的恩典,他们四对夫妻特来叩谢。"这八个男女又叩了头。瑶华一看,那三个男子都是些粗人,内中只有一个到生得白白净净,年纪约来也不过二十多岁,心上想道:这个人不知配那一个的?嘴里说道:"我道为什么,是了,叫他们出去罢。"遂一径回到房中,更换了衣服,静静的歇了一回,遂令传与荷香将各人的名字开送兵部,又对梅影道:"看来师父此番也有封赠的。"梅影道:"有是必有的,恐怕她又不喜欢这些事。"瑶华道:"喜是由他不喜,不过尽我的心,不没人的善就是了。"瑶华又想起一事,向素兰道:"亲王那边送来这八个宫女里边,有一个年纪还轻,也还生得可以,这个人叫甚名字?我倒忘了。"梅影道:"她叫云儿。"瑶华道:"可叫了她上来,可以抵黄家媳妇的缺。"素兰道:"闻得王爷又将黄家媳发回来了。"瑶华道:"几时的事?我没有知道。"素兰道:"我回来时听见周青黛说。"瑶华道:"这么不用传了。"当夜无话。"
次日起身,不免又到福王那边请安,就留在那边用膳。父女两个说些得意的话儿,只见长史进来,手里拿着手板禀道:"光禄寺差人持手板来禀知:十一日奉旨王爷赴武英殿筵宴,公主赐筵府第,有十一长公主来陪宴。"福王道:"先将谢恩奏表预为办齐。"长史答应去了。福王道:"我明日又得各处走走,你可在家预备后日十一长公主来的一切事情。"这府里长史、令史、管事人等,忙得个了不得。长史又令妻子到府里承值内堂事务,拜见瑶华。瑶华看了,真个人材出众,言语顺适,与他甚为投分,就令其在自己房中套间内住下,看她分派内外各事,井井有条,却也心服。
到十一这天,筵席倒平常,惟周到这些礼节,足足忙了一天。第二日又入朝谢恩,幸未召见,回来又听说十四日有旨意,封拜出师功臣将士。又有天使下来,不免办席款留。这些子女都要备办冠带,忙得这些人发昏。办得齐全,已到日期了,当晚早睡,到了四更天就起身,赶着梳洗,入朝听候封拜。福王同瑶华并八个子女,各各冠带,以下宣及一班武弁,齐集朝堂。不一回,静鞭三响,早有黄门官逐各宣召,并立丹墀,远远望见龙亭内坐着至尊,尚宝司在旁签发旨,签一道即有司礼监捧下丹墀,中间站立,高声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谘尔河南分藩福王、兼充四川监军使臣常洵
-福王即趋前俯伏。又听宣道:
两次监军,先被奢逆狡计诈降,该藩不察虚实,率被欺蒙,撤兵复叛。今虽得十四公主瑶华
-瑶华听见,亦即趋上俯伏。又听接宣道:
逞威歼灭。该藩功过只可相抵。但十四长公主究系该藩亲生之女,又系自为举荐,不无亦有微勋,应添赏护卫军四十名,增食荣泽县一邑钱粮,似此褒功饬过,以广功过惟重之意。至于十四长公主,髫龄学业,智勇功全,师行电驰,马到雷轰,以数年之猖獗逆匪,不一月而生擒告庙,拯生民于涂炭,抚边境为乐郊。朕躬免四顾之忧,将士有东山之咏。以此论功,功莫大焉。崇报勋猷,用昭公充,兹封拜为宣文耀武一等坤德侯,世袭三代,本身贷死五次,给与铁券,增食陈、禹、许三州钱粮,以酬懋绩,以昭繁衍。其师女冠无碍子,实心开导,成厥异能。且此番战阵机宜,悉出所授,尤著伟功,但其性同野鹤闲云,未可懋酬高爵厚禄,兹遥封为顺承元妙仙师。其瑶华手下尚有家丁陆守瑜、毕守珍、祁守璞、阮守琏,婢女顾斯媚、缪斯婉、孟斯妫、甄斯妤
-八个子女均各趋前俯伏。又听宣道:
或致力疆圉,或守御险要,或探报军情,又或搴旗杀贼。虽皆其主之运筹擘画,亦斯辈之勇往直前,奋不顾身,匡襄其主即系厮仆,树绩攸同。家丁陆守瑜等四名,授为六品侯府长史之职,俟宣力五年,果能干办裕如,送部引见,量为酌推。婢女顾斯媚等四名,均授为六品乡君之职,将来召婿,许一体称为仪宾。呜呼,朝纲厥典,是奖是惩,臣下布忠,惟贤惟德。虽纤细勋劳,亦必酬之以贶,况大展智勇,自应渥沛其恩,封赏即宜,懋膺无忝,钦哉谢恩。
遂各拜舞谢恩毕,方欲起立,忽闻宣召蕉叶等四个小厮上殿。黄门官齐唱道:"封拜者退班。"福王同瑶华及四婢女起立,丹墀之下,望见那四个小厮伏在龙案下,并不听见如何奏答。约有半个时辰,方陛辞下展。见又司礼监捧了旨下来,宣的是拜司员等四名。福王遂对瑶华道:"既已退班,应先回第,明日五鼓再来朝门谢恩。"遂率领子女同出朝门,早有新赐的四十名护卫军及瑶华的护卫,均各齐集伺候。瑶华问蕉叶道:"主上召你们问些什么?"蕉叶道:"并未问话,只夸奖了一回。"父女二人遂率同这八个小厮、婢女各各上马,前呼后拥的援辔回第。不知怎样,街坊上人又各知道,在那里纷纷的议论,说人家都道养女不好,若照这样的女儿多养两个,胜似儿子一百倍。又一个低声道:"看不出这福王倒在女儿身上挣了个脸,不然也不得趣。"再说福王到府第,早有亲王、郡王同朝内大小文武各官都来禀贺。福王各各辞谢后,即令长史记明应行登门道谢之处,一一分作几天走遍,福王颇不寂寞。
瑶华回想,京师城中并无留恋,意欲径回庄上,无如福王到一处耽搁一处,每日拜不到三四家,就烂醉回来。这一日清晨,公主去请早安,遂把自己的意思告知,福王此时又不免要顺着瑶华一二,这日方把这些客拜完了,瑶华已代写下表章,送把福王看了,即便入奏,就奉旨意下来:不必陛辞,且各归第。瑶华方有些快心,就这晚上掂掇去住的人口,取着一张单子,想着开出八个子女随行,张周两个不消说得,意欲将长史夫妇两口带回庄上,搦着笔呆想。梅影道:"公主要想什么?这样难涩。"瑶华道:"我欲将长史夫妇带回,不知他们可愿意?"梅影道:"只要公主吩咐,谁敢不依。但是我们小厮都是长史了,还要他们去做什么?"瑶华道:"我家这些小厮,初挂着衔,若要承办,须当学习。且我们庄上这个令史就不叫好,所以要带他去。"梅影道:"这里也不能少人料理。"瑶华道:"我将副史钱金易留在这里办事,只算掉个过儿。又将张黄两媳妇带回入于单上。"梅影道:"前日素兰讲的那八个妇人,也要安顿他。"瑶华道:"这也很是。"遂又传知令史,即于护卫人丁内,如欲就室者,令其报名,给发库藏,即交令史收贮,分派已定,择了九月廿二日起行,遂与福王定夺。福王自然俯从。
到了那日,先入朝陛辞,然后发帖遍辞,急忙出城上路,晓行夜宿,不过十余天,已到汴梁,未过黄河,先有长史来接。福王问府中都好,长史道:"此外都好,只有妃娘娘同丫头萼梅成了疯颠之症,凡见了人持刀便杀,独自在房只想上吊抹脖子。先还认得人,这几日连人都不认得了。所以小官先赶上来迎接。如今公主一同回府,寝宫内已糟蹋得不成样子。特请王爷示下,怎么办法?"福王道:"他既不认得人,人岂能与他相处。你们赶回家去,择几间闲房,将他主仆两个亲锁在内就是了。"那长史道:"王爷虽然这样吩咐,王爷不知他两个的气力甚大非凡,妇女们近他身子,个个跌了出来。若下边男人,他究竟是位妃娘娘,谁敢轻易去近身,所以吵了七八个月,只好看着他。"福王道:"这也容易。"遂对瑶华说:"你可以遣这四个丫头,去将他锁禁就是了。"瑶华道:"这是女儿的嫡母,如何敢叫丫头们去罗唣?"福王道:"他若好好的人,自然她是你的嫡母,他今人事不省,还讲什么伦理。况这丫头是我所遣,并不是他们敢于犯上。速速遣他们去。一过了河,不过七十里就到了,迟则见面难为情。"瑶华对着素兰笑道:"王爷的令旨,你们且走一遭,但不可伤损了妃娘娘,这个罪你们就当不起。"福王道:"倒不要如此说,若把他伤了呢,还是我的罪过哩,你们只管前去。"这四个丫头一声遵旨,带着马飞上渡船,顷刻已到彼岸,上了马豁喇喇地跑去了,长史也就随去。父女引着随从人等才从容渡河,到得彼岸,仍然按辔徐行,早有地方文武都来迎接,福王一一辞回,备有尖站,遂入行馆,正在用膳时,四个丫头已复反身来了,福王问起情由,素兰道:"妃娘娘的力气果真大,她见婢子们四个走入寝宫,倒像预先知道请他到别屋里住的光景,他口内说道:'你们来难到我就怕你?'赶到寝门边拿一条门栓,足有碗口来粗,一丈多长,两手拿来一屈两段,就舞将起来打人。婢子同梅影两个,纵在他身后,将这门栓夺下,妃娘娘就恼极,看婢子们有段门栓在手,却不敢上来,回头见郁李短小,遂用两手提着郁李的后领,往上一举,着力往下一掷,亏得婢子们都会纵跳,一掷到地,郁李把脚一顿,倒纵上了屋梁。妃娘娘仰起头来,看着大笑。婢子们三个悄悄到妃娘娘后身,把他两手一束,用绢帕拴住,连忙提过一张椅子,请他坐了。妃娘娘还起两脚乱踢,又用绢帕连椅拴住,动弹不得,忽又哭起来,口里说道:'偏偏又撞着这几个冤家来了。'婢子们遂两个小厮,抬着送上大楼去住了。"福王道:"还有个萼梅呢?"梅影道:"他不过是文痴,若妃娘娘闹起来,他也会杂在中间乱迸,今见妃娘娘拴在椅上,他就笑嘻嘻的跟着上楼了。已将楼门紧闭,想也闹不出事来。当下就吩咐婆子们在那屋里收拾,打完了尖去正好住下。"福王听了,呆上半天,忽然道:"这样病是从何处得来的?实在不解。"瑶华道:"女儿闻得师父说,大凡疯病都从孽障上起,有前生的,有今生的。不知母亲是从那一端起的?"福王道:"这又谁知道,且回家中再处。"说罢大家一时起身,不到两个时辰就到了。瑶华一径直到寝宫,已见打扫干净,铺设行李,早有长史、令史以及太监、宫女、各局执司妇女,都来请安道喜,口称侯爷。瑶华笑道:"你们就称一声公主罢,侯爷实在不好听,晓得有封号的还好,不然还当我竟是个猴子哩。"人家都笑将起来。不一回,渐渐多退出去了,瑶华仍旧把这些人照依在京一样,分拨各处住下,打听到得福王另在别宫和这些宫嫔们耍乐去了。不多一会,天就晚了,摆膳独用,有黄家媳妇也在旁伺候,瑶华问道:"你招的男人我还没有问得,到底是那一个?"黄家的道:"那后生白腆的就是。"瑶华道:"他们招的三个都只平平,何独你招的只么好?"黄家的笑道:"这也各人的命。"瑶华道:"是谁替你招的?"黄家的道:"是张家老婆子说来的,也是他远房内侄。"瑶华道:"他平日做什么生理?"黄家的道:"他姓江,名字叫允长。先前原是富商之子,后来败完了,习过医道,因不得时,所以情愿来投靠在公主门下。"瑶华道:"我说他必不是个粗人。"正说着,只见张其德来禀道:"长史来禀知,这里本府小姐和本地乡绅小姐们都有帖来道喜请安。"瑶华道:"叫他登上门簿,我明日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