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魂


  次日,张世杰便奏明帝昺要举办那第三件事了。帝昺准了所奏,张世杰当日便命军士入崖山斫木伐竹,制造船只;一面又派将官四出买办钢铁,锻炼器械,这且不表。

  却说那苏刘义自从奉诏监造行宫,到如今已是一个多月,那群臣的房屋是早已造好,这日行宫也落成了,里面宫殿妃房也有数百间,虽无玲珑台阁,却也堂皇,宫殿巍巍壮观。苏刘义见行宫已落成了,便分赏了众军士,另外又重赏了那些帮助建筑的村中乡民,然后才带了军士回到舟中复命。皇太妃听说行宫落成,好不欢喜,当即选了进宫的吉日。前数日,陆秀夫先带着百余内侍到宫中去修饰一切应御用的物件,到得吉期,陆秀夫早已修饰齐备了。

  皇太妃和帝昺便舍舟登岸,乘了銮舆,后面随着群臣及宫嫔内侍等数百辆小车,一齐奔向行宫而来。不一会到了宫前,只听得三声炮响,宫门重重大开,里面细乐齐奏,陆秀夫领着众内侍齐到宫门前跪着迎接。当下銮舆进了宫门,众宫嫔内侍众皆下车随着,銮舆一直进了宫中歇下,众宫嫔忙扶着皇太妃和帝昺下舆步入慈元殿。这慈元殿便是皇太妃居住的地方了,当下安置已毕,内侍出来传帝昺的命,说是今日无事,不必再见,叫群臣各回寓安歇去。群臣领命,便一齐到那新修的房屋居住去了。次日早朝之后,张世杰便辞了帝昺,到舟中去监督着军士们修造战舰去了,这且按下慢表。

  话分两头。却说那元人朝中,起先听说帝昰登遐,朝中群臣皆欢喜称贺;后来听得帝昺复立,闽、广等处颇有起兵应宋者,那元世祖听了大惊,便商议要兴大兵去灭宋。元大学士许衡谏阻道:“陛下师出当以正,岂可乘人之丧?即使出师有功,也要被后世讥笑;倘万一师徒有亏,名实两败,岂不悔之无及!”元祖不听,当日便下诏命张弘范为蒙古汉军都元帅,兴师攻宋;又命诸路兵马皆归张弘范麾下,听其调遣;又赐张弘范上方宝剑一把,专决军事,诸将有不用命者,先斩后奏。张弘范奉诏,当即入朝谢恩,又请以李恒为副。元世祖准了所奏,次日早朝时,元世祖便下诏命李恒为副都元帅。

  当下李恒叩头谢了恩,和群臣退下朝来。

  张弘范便遣数员小将领令四出,命各处兵马皆到扬州会齐;一面和李恒到校场上选了二万精兵,数十员将校,当即择吉祭旗,辞了元世祖,领着三军竟奔向扬州而来。一路无语,不日到得扬州,将兵马屯住,等了几日,那各处的兵马也陆续都到齐了。张弘范见各处兵马都已到齐,连自己带来的那二万精兵,一总有十五万人马,都是兵强马壮,旗帜鲜明的。

  这日,张弘范便和李恒商议道:“如今兵马已齐,即日可以出师了。但宋人终年飘泊海上,行止无定。他帝昰死的时候,我晓得他是驻在硇洲的,如今却不晓得还在硇洲没有?倘若大军辛辛苦苦地跋涉到硇洲,他却早已迁到别处去了,我们大军岂不是白费了心力吗?我想最好是先遣个人去探听明白了,然后大军再起行才妥当。但是有一件不便,别人出师皆只要遇敌便战,胜负立分,如今我们出师却先要寻着了敌人的巢穴才能接战,岂不是一件大难之事吗?”李恒道:“这却不要紧,宋人虽然飘泊无定,他也总要据形胜而居,断没有随处可驻、朝更夕改的道理。即使如今他已不在硇洲,我们到得硇洲自然总探听得出他的驻扎地方了。况且他迁来迁去,总不过在闽、广两处沿海的港湾罢了,谅他会逃到哪里去呢?我所虑者,却有一个人不死总为后顾之忧。”张弘范忙问道:“你怕哪个能为后患?”李恒道:“便是文天祥。”张弘范道:“文天祥虽然厉害,但是此人近年来已寂寂无闻,并没有什么大举动,想是受了几回挫折,丧了他那股英雄的气概,所以也不能有为了。我看倒是张世杰那股百折不挫的气概有点可怕哩。”李恒道:“咳,元帅猜错了。你不晓得,文天祥的气魄哪里会逊张世杰,他两人正是一样的心思,都是百折不回的,不过性情不同些,所以做出事来便觉得他两人行径各异。其实张世杰的深谋远虑还不及文天祥总筹全局,思虑周密,所以张世杰出师是到一处攻一处,随败随起,骤失骤得,他的意思是存得寸进寸、得尺进尺之心。文天祥却不然,他每次出师一次,总要厚集兵力,广布义声,团结民心,总筹全局,故师未出而先声已布,破一城而邻郡瓦解。从前他在漳州时,屯兵岁余,大军一出,四处响应,江西为之震动。幸亏侥国家之福,我和吕师夔等费了多少心力,才将他杀败,夺回城池,他却逃入惠州,休兵不出,如今正有一年了。我却探听得他又大举出师,水军皆屯在丽江浦,不晓得他又要从哪一路大举来侵了。我们大军若竟去追寻宋帝,倘他带领了大兵在我们背后作起患来,岂不可大虑吗?”张弘范听了,点头连声道:“不错,不错,但既如此,却如何是好?我想:我先带十万兵马去攻宋帝,留下五万兵马你带着挡住文天祥,这样就不怕他为后患了。”李恒连连摇头道:“不妥,不妥,张世杰那里兵马尚多,元帅若只带十万兵马去,兵力一定太薄,不足相敌。况且这里五万兵马,若与文天祥相敌,固然尽够,若要阻他不为后患,只怕不能。挡住这里,他向那里去了,却如何能够禁得住他呢?”

  张弘范皱眉道:“我也虑到这一层,这样看起来,除非要先把文天祥擒住,才能永绝后患了。但要擒文天祥,一定要大军水陆齐进,或者还可以侥幸捉得住他。但我乃奉诏追擒宋帝,并没有受命去捉文天祥,却如何好违诏专行呢?”李恒道:“这倒不妨,自古道:“将出外,君命有所不受’。苟有益于国家,虽违诏可也。况且圣上命元帅出师时,原是委元帅得专决军事呀,哪里能够件件军事皆须奉了诏书然后才可行呢?”张弘范听了,点头称善,便道:“既然如此,我们明日便分头去吧!”当下商议定了,张弘范便下令三军将士明日五鼓齐集大校场听令,一面命扬州守臣把战舰备齐了。

  到得次日五鼓初尽,张弘范和李恒两人各骑着一匹雕鞍骏马,前后百余名亲兵各执刀枪拥护着,竟奔大校场而来。到得校场,正是东方发白时候,此时那十五万将士早已齐集校场。当下三声炮响,两员大帅并马进了校场,众将士两旁齐齐跪下迎接,只见那百余名亲兵随着两匹骏马,如飞地到了将台前,两员大帅离鞍下马,登了将台。当下又是三声大炮,张弘范把令旗一挥,众将士一齐立起来。少顷,只见一个传令官骑着快马,飞到校场当中勒住马,左手高举令旗,大叫道:“张弘正何在?速速到台前听令!”张弘正应声道:“有!”那传令官便回马奔回台前去了。张弘正来到台前,打了一千,唱了名,只听得张弘范高声道:“张将军,我今命你为先锋将,带领一万骑兵,由陆路向海丰县进发。你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勇往前进,以图立功受赏,休得退缩致干军法。”说罢,掷下一面小将旗来。张弘正接了将旗,又打了一千,道声:“得令!”便退下去了。

  那传令官又飞马到校场中传了吕师夔到台前行了礼,张弘范便命他为前军将军,带领二万骑兵,也是由陆路起行。吕师夔接了将令,也打了一千,唱声:“得令!”退下去了。次是传阿尔哈雅到台前,张弘范命他为后军将军,也领二万骑兵,由陆路起行。阿尔哈雅领令退下去。接连又传了索多,命他为左军将军,带领二万水师,向丽江浦进发。随后又传了蒙固岱,命他为右军将军,领二万舟师,由水路起行。当下分派已定,却留下六万兵马为中军:叫李恒领三万骑兵为陆军中军,向海丰县进发,去挡住文天祥去路;自己领三万兵马为水军中军,向丽江浦进发,去攻文天祥,准于海丰县相会。

  于是两员大帅下了将台,当时宰马祭旗,两员大帅亲自各奠了三杯血酒。然后三声炮响,十五万大军出了校场,两员大帅分作水陆两路,分头起行去了。

  先说那张弘范带着左右两军上了战舰,当日挂帆起碇,浩浩荡荡竟奔丽江浦而来。一路上冲风破浪,晓行夜泊。这日正走到将近潮阳地方,忽见前面来了百余只战舰,战舰上一齐挂着降旗。张弘范见了,却疑有诈,忙下令三军将船只一齐排开,列成阵势,又传令教军士一齐高叫道:“前面若是投降的,快快叫那为主的先过来见元帅,余船不必近前。不然便要放箭了!”

  那边船上的人听见了,果然把船一齐停住了。只见一个彪形大汉跳过一只小船上,立在船头,把手一指,那小船便如飞的奔向前来。看看离元军战舰还有一丈多远,那个大汉便一跃跳过这船上来,正跳在张弘范的帅船上。两旁军士早已把他两手执住,向他身上搜了一回,见并没有暗器,这才带他进舱来见元帅。那大汉见了张弘范,双膝跪下道:“小人陈懿叩见,意欲投元帅麾下,愿为前驱,不知元帅肯收留否?”张弘范道:“承壮士不弃,肯来相助,本帅喜之不尽,哪有不收留之理。”因命军士叫他起来,命他一旁坐下了,然后慢慢地盘问了一回,才晓得这陈懿原来是江中剧盗,他还有一个同行名叫刘兴,是近日新被文天祥杀死的,这陈懿也是被文天祥杀得无处逃生,恰好闻得元兵来了,所以前来投降的。张弘范听了,十分欢喜,登时便命陈懿挂了副先锋的印。此时天色已不早了,张弘范又听得陈懿说是文天祥已把舟师移屯在潮阳了,因命陈懿把部下的船只一齐招过来,和大军会在一处,一齐停了泊,待明日再进军潮阳。正是:引贼入门攻祖国,倒戈相向杀同胞。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四回

  天祥被执五坡岭弘范大破崖门山

  歌曰:天地崩兮梁木颓,狂澜起兮挽不回;挽不回兮血冷心灰,拔剑砍地兮慷慨徘徊;登高四望兮悲从中来,白云迷故国兮有魂梦而难归。

  话说文天祥自从奉了老母曾夫人到海丰之后,过了数月,会值瘟疫大起,军士中士卒死亡数千。已而,曾夫人亦染疫逝世,文天祥连夜上表,告丁母忧,不等诏至,便把军事皆付与邹管理,自己连夜奔回海丰城中,哀毁成礼,从此便在家守母丧了。不料过了十余日,瘟疫愈甚,文天祥长子和弟文璧相继染疫身亡,可怜文天祥此时兄弟妻子俱尽,一门中只剩得文天祥孤零丁一个人。文天祥瞻前思后,好不伤心,终日在家,百无聊赖中想起那舍死报国的念头,转觉得我从此以后便可以毫无牵挂,专心誓志去复国仇了。

  这日,忽由邹那里转奉到一道诏书,文天祥连忙整理衣冠,跪接读毕,原来是起复文天祥仍为原职,命文天祥不必终守母丧,当以国事为急,速速出兵征元。文天祥奉了这诏书,心中想道:“礼以节文,本是盛世之事,所以防人心之浇薄、丧德败义,故以礼为之范围。如今我苟德义无亏,就守质而不守文,也有何不可?况且礼者宜也,以合于义为当。如今国势颠危,岌岌不可终日,我若徒守礼之节文,终丧三年,这国事还有可为吗?那才叫作弃义背礼呢!空守着这终丧三年之节文,不过徒为后之君子所讥笑罢了。”

  想到这里,便决计奉诏出师,当下叫过众家丁来,吩咐他们道:“你们在此小心守护着老夫人灵柩,我如今奉诏要出师去了。但此处也非久安之地,你们若探听得广东一带兵乱稍静,行客可走,你们便速速奉着老夫人灵柩还乡安葬。倘广东路上一时不好走,我去之后,此处若有贼兵来时,你须将老夫人灵柩先移到别处幽僻地方暂住,等广东平静可走时,再奉柩还乡便了。”

  说罢,拿出两千两白金,交与众家丁道:“这些白金就留给你们一切使用吧。

  我如今此去,非夺回中国山河,总无生还之日;老夫人的灵柩惟你们是托了!”

  说罢,深深打了一躬。众家丁连忙一齐跪下,垂泪道:“小人们受主人厚恩,誓死总要保得老夫人灵柩无恙,归葬故乡。主人只管放心前去便了。”文天祥听了,又深深打了一躬道:“如此我也深感你们的恩了,你们且起来吧。”

  众家丁一齐立起来,文天祥又叫他们去办了一席祭筵,在老夫人灵前摆好了。

  文天祥便点起香烛,跪在灵前,含泪祷告道:“母亲阴灵不远,再受为儿这一祭吧!儿今欲为国出师,不能长守母亲之灵了,但儿此去死生未卜,今幸有众义仆同心誓志,愿奉母亲灵柩归葬故乡。母亲阴魂有灵,须保护众义仆路上无恙,使灵柩得安葬故乡,便减为儿不孝之罪了。儿此去若侥幸大仇得复,中国重兴,那时儿再还乡守母亲之坟墓,以终残生;若大仇莫复,儿只有魂归故乡,伴母亲阴灵于九泉之下吧。”说罢,哭拜了一回。众家丁跪在两旁,和泪烧了纸钱。文天祥忍泪拜别了曾夫人灵柩出来,便叫众家丁备好了马。文天祥来到门前,家丁牵过马来,文天祥接鞭上马,回首向众家丁道:“有劳你们担此重任了。”说罢,双手一拱,挥起丝鞭,如飞地去了。众家丁见文天祥去远了,便回身进门来,从此只在家中守护曾夫人灵柩了,不在话下。

  却说文天祥飞马来到丽江浦岸旁,到得那舟师屯驻的地方,便离鞍下马,众将士见了,连忙报知邹,邹便遣了一只小舟,一直到岸旁来迎接文天祥。文天祥上了小舟,自有那军士把马牵上舟来,那小舟便一直摇到中军大战舰旁。文天祥上了大战舰,那小舟自带着文天祥的马列后军中去看养了。

  文天祥到得战舰上,进了中舱,众将士都来参见,问了起居,文天祥便把奉诏带服出师的原由说明了。邹此时早把兵符令箭等交上来了,文天祥接过来,因慰劳了邹一番,便问道:“近日军中如何情形了?瘟疫可好了些吗?”邹摇头道:“不但不差,而且还有更盛之势,近日军中又丧了二千多名士卒,这却如何是好呢?”文天祥听了,皱眉半晌,道:“我看不如速速出师吧,或者到别处,这瘟疫还会好些也讲不定。”邹道:“小将也是这样想。但是昨日军中已探听得元人命张弘范、李恒两人为大元帅,大出舟师去追两宫,我们如今出师须向哪里去才好呢?况且此去前面潮阳地方有两个剧盗,一名刘兴,一名陈懿,此两人带有数百战舰,手下也有数千人马,横行江上,颇为阻隘。我们若要出师,还要先把这两个贼人殄灭了才免后患呢!”文天祥听了吃惊道:“原来元人又大出兵马了!既然如此,我的出师倒决定了主意了。我们便去跟在敌兵背后攻打,截断了他的归路;一面再飞书往朝中,叫张世杰火速率师前来,把敌人困在海中厮杀。但是潮阳这两个小贼,倒不可不先去殄灭了他,以免后患。”当下便下令众将把战舰调齐,准备明日起行。众将领令退下去了,当晚无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