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中冤案

  当日无话,到得第二天午后,诸事齐毕,禀过钦差,再行升了公座。但见公堂下,齐臻臻地放着九把刀,是一字儿排着,不但样式相同,就是刀身的长短宽窄,也都是彼此一律,放眼望去,简直的可以说是没有差别,要打算从这九口刀内,单认出那一口行凶的刀来,真乃大大的不易。当时早有站堂的差官低低向钦差回明,说那九口刀内,居中的第五口刀,乃是从地下掘出来的。其余各刀,满是陪衬。钦差点了点头,又把眼望了望,心中按不住的很有些个踌躇,这是因为胡得胜很能狡辩,自己看那九口刀又是一模一样,倘若李成认错了,岂不是授人以柄,无端要多费唇舌么。但是事情已经预备好了,万无中止之理,只好试上一试再说。当时传下话去,提犯人上堂,左右伺候人答应了一声,工夫不大,所有案中人犯,一齐提到公堂,向上跪下。钦差先向胡得胜说道:“今天叫李成当堂辨认那口刀,要是没有差错时,你可认罪么?”胡得胜叩头称是。钦差便又向李成说道:“那九口刀中,有你当初用的那一口刀,你可走上前去,小心辨认。”李成便也叩头遵命。
  当时上至钦差,下至吏役,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在李成一个人的身上,因为又是怀疑,又是好奇,都要看这试验的一幕,究竟成败如何。但见那李成,因为恶病缠身,很是荏弱无力的站了起来,慢慢的向那放刀的地方走去。及至相临切近,他弯下身躯,先把并排的头一把刀,拿到手内,当他握柄以后,轻轻的举起来时,并不用眼光仔细端详,却把空着的那一只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很有斟酌的去接触那口刀,仿佛像是要辨别那刀锋利钝的样子。大家见了这种举动,都不禁满腹怀疑,不晓得他其意何在。谁知李成用手指一经试过刀锋之后,便毫不犹豫的摇了一摇头,立时便把那一口刀放下。据那意思的表示,就好像是说,这一口刀,并非他当初杀人的凶器。当时众人见了,全都暗自吃惊,猜不出这是怎么一个绝窍,倒好像含有一种神秘意味似的。再说李成把第一口刀放下,接着便拿起第二口刀来,他那试验的态度,跟否认的神情,还是同第一口刀一样。众人看在眼内,疑在心上,格外更觉得紧张了,越发眼巴巴地要静观其后。话休烦絮,接着把第三、第四两口刀,都试验过了。及至轮到第五口刀时,李成一经用手指接触过刀口,神情就变了,当下只见他点了一点头,返身走回,朝上跪下,举着那一口刀,高声回道:“钦差大人在上,犯人当初杀马标的,就是这一口刀。”
  幸亏公堂上谁也不敢放肆,要是不然的时候,那些站堂的官差,及两边伺候的吏役,少不得就要大声喝彩起来。再说钦差坐在上面,心里也是非常的高兴,因为自己方寸悬悬,恐其不能得当的,至此算是已经解决了。想情胡得胜自然也就无得可说。不过可还抱着一个疑团,就是不明白李成何以用手指去摸那口刀,便能辨得如此准确。当时把眼望着那单手举刀的李成,可还不曾开口,忽见胡得胜叩头向上回道:“请大人开恩,把李成辨认出来的那一口刀,赏与犯官一看。”他的这种请求,本不足怪,因为那九口刀内,居中的一口,是当初杀人的凶器,所有公堂上下人等,对于这个哑谜,差不多是全都晓得了,惟独胡得胜却还未曾了然于胸,他自然是要想看看。钦差听了,方才想起昨天胡得胜看那一口刀时,十分的加意端详,仿佛要留下记认,原来就是预为之计,省得今天当场受了欺。
  他这种心思,总算是缜密极了。好在要李成辨认的,并无错误,正好叫他看一看,免得还有后言。当下便吩咐差役,从李成手内取过那口刀,再递与胡得胜。只见他接了过来,刚一留神注视,脸上的颜色便立时惨白了,拿刀的那一只手不住的乱颤。此时钦差在上面,早已发话道:“胡得胜,你看这一口刀,可就是昨天从花牌楼那里掘出来的那一口么?”胡得胜打了一个哆嗦,把刀放下,颓丧的回道:“正是那一口刀。”钦差听了,微然一笑道:“大约你除去认罪以外,再没有别样可说的了罢。”胡得胜有些犹疑的说道:“大人恕罪。试问李成那样辨认,其中准是毫无弊病么?”钦差一听,不由得动怒道:“有什么弊病,你只管指出来。”胡得胜道:“犯官见李成辨别那几口刀时,并不留神观看,却用手指去试验刀锋,这种情形,不能不说是有些特别。假如他要供不出所以然来,其中难免引人疑窦。”那时钦差听了,还不曾发言,只见李成早已叩头回道:“大人在上,胡老爷说辨认那几口刀的情形有些特别,这话诚然不错,但是要没有那种特别的情形,犯人还不敢兜这件事呢。试问普通用的一口刀,经隔了十来年,如今把来跟样式相同的刀摆在一处,哪里能够辨认得出。犯人所以敢于自信,这其中当然是另有一种道理。现在胡老爷既然疑惑有什么弊病,犯人不妨把这个缘故供了出来,自能使其心服口服。”钦差一听这个话,也觉得高兴极了,因为李成试验的举动,自己也是莫名其妙。如今他肯于说出,这个疑团便可打破了。当下便吩咐李成道:“如此甚好,你就把这个缘故,当堂供出来罢。”
  那时公堂上没有一个人不是急于要听的。只见李成向上回道:“大人明鉴,凡是用刀的人,都使右手。所以刀锋开口时,自然都是正刃。就算也有用左手做事的人,惟独说到念书的人拿笔,跟武人使兵器,差不多都用右手,因此所用的刀,却依然还是正刃。惟独犯人是天生下来的,非用左手不可。这虽不是再也没有,然而也就算罕见的了。”他说到这里,用手把放在旁边的那口刀一指道:“当初这口刀,本是犯人定制的,所以当刀锋开口的时候,便叫匠人开的是反刃。因有这个特别的缘故在内,自然用手指去摸那刀口,看一看是正刃,还是反刃,便可很容易的试验出来了。现在犯人把话说明,胡老爷也就不会疑惑是有什么弊病的了。”当时所有听的人,都觉得豁然开朗,暗想事情如此之巧,证据愈加确凿,料想胡得胜再没有强辩的余地了。谁知胡得胜变化多端,还不曾到得山穷水尽呢。钦差听完了李成的供辞,点了一点头,望着胡得胜说道:“你都听见了么。试问除去甘心认罪之外,尚有何说?”只见胡得胜叩头向上回道:“请大人开天地之恩,犯官还有下情上禀。”钦差一听,不由得大怒道:“你这样狡猾,实属太可恶。
  今天你要物证,已经有了物证。今天你要求当堂试验,已经当堂试验。你又说其中有弊,却偏有事实证明。我想就是苏秦、张仪复生,也自开口不得。你至此竟不肯认罪,试问要反复到哪里去。”胡得胜叩头回道:“大人息怒,从来蝼蚁尚且贪生,为人岂不惜命。想犯官负着天大的冤屈,苦无昭雪之地,但使能有一句话可说,自然还是想着要说的。若是在公堂上不能尽言,犯官想大人,是天地父母之心,万不能如此。”他把话说完了,又连连的向上叩头。钦差见他如此刁滑,本是恨极了,但因为他所说的话很有分两,只得捺住了气道:“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姑且再容你诉将上来。”胡得胜道:“谢大人恩典。犯官仰承高厚,实在感戴不尽。”钦差听到这里,早已不耐烦的说道:“不用说这些无谓的话,我只问你还有什么辩白的,快快诉将上来。”胡得胜道:“若讲那一口刀时,自然确是李成所用,犯官已没有辩白的余地。不过其中有一层,当年花牌楼那件凶杀案,是否果是李成用这口刀杀的,仍属不无疑问。”钦差听到此处,便不禁冷笑道:“要依着你说,自然还是熙智和尚主使,蔡屠户杀的了。”胡得胜道:“此刻犯官被着诬陷的嫌疑,纵使这么说,大人也当然不能见信。不过这个话,是另由别人口中说出来的,满让犯官是存心诬陷,难道说别人也肯帮助犯官去诬陷么。这一层,还要请大人推情详察。”钦差听了,便道:“试问这个话,是从何人口中说出来的呢?”此时只见胡得胜提起精神,朗朗的说道:“当初犯官奉委办理此案,原是苦于无从下手,幸亏有个开豆腐店的王老儿的儿子,唤作牛儿,他对犯官说,在正月初呵的夜里,他经过花牌楼地方,亲跟看见熙智和尚,指挥蔡屠户把那人砍倒。犯官根据他这种告密,方得缉捕凶犯,究出真情。后来制台大人,还亲自审讯此案,恐怕其中或有别情,所以找来几个和尚,几个大汉,跟熙智、蔡屠户站立在一处,叫牛儿当堂辨认。好藉此证明是非。
  当时辨认的结果,是一一指出无讹。制台以为情真罪当,方命把二人明正典刑的。大人阅过卷宗,当然早经洞察。想牛儿在那时候,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正当天真烂漫之时,并不懂得作伪,岂有无缘无故的帮着犯官,去陷害别人之理。据这一层看来,若牛儿之话是真,则李成之言则假。出入之间,所关甚大。大人倘仅据李成一面之辞,使犯官身罹大辟,真乃死不瞑目。如今王老儿虽然亡故,牛儿却还无恙。请大人开恩,把他传来当堂质对,犯官便已感激不尽。”说罢,又连连叩头。钦差听了这片言辞,不由得心中一动,暗自想道:“果然还有这么一回事,我竟自有些忘怀了。如今他就此立言,提出反证,不免又要另生枝节。最怪的是那个牛儿,当初何以愿意来作这案中的干证呢?此事实在难于索解,莫非说还有什么情节不成?”想到此处,便看着李成问道:“花牌楼那件凶杀案,既然人证物证俱全,是你亲手作的,何以那个牛儿,又会各执一辞,说是另有所见呢?”李成苦笑道:“大人是圣明不过的,别的事情可以冒认,焉能冒认杀人之理。犯人只为得了冤孽之症,觉得生不如死,所以才肯实话实说,好免得三推六问之苦。至于那个牛儿,何故要讲昧心的话,此事只有他自己明白,犯人却无从晓得。我看大人不妨把他传来,当堂审问,那时真假虚实,自有一番水落石出。”胡得胜听到这里,便又叩求钦差传讯牛儿。在他的心思,以为把牛儿传来,他一定要本着原来的去说,决然不会改口的,这是他本身利害的关系,并非替自己帮忙。然而得了这么一强而有力的反证,可就不难脱卸罪名了。当下钦差见李成跟胡得胜虽然互立在反对的地位,却作了同样的请求,只得照准,便吩咐差役,前去传唤牛儿。
  工夫不大,已经传到。牛儿此时已是十多岁的壮汉了。他上得堂来,朝上跪下,脸上并没有害怕的神情,却带一种愤懑不平的样子。钦差问过了他的姓名,便道:“当初花牌楼一案,你可是在正月初一日夜里,亲眼看见杀人的情形么?”那时公堂上,所有一干人等,全都眼睁睁地看着牛儿,要听他怎样说。
  就中胡得胜,尤其紧张得厉害。只见牛儿叩头回道:“大人在上,小人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提起这件事来,小人实在犯了很大的罪名。但是事到而令,小人情愿当堂招认。因为这样,才能替我那死去的父亲报仇雪恨。”可叹胡得胜,运败时衰,弄巧成拙,自己把个冤家对头找来了。当时他听见牛儿说到这里,好像是一把刀,已经搁在他的脖子上,一时情急,便插口道:“你要想明白了,可不要自己害了自己。”钦差一听,不由得勃然大怒道:“好混帐,此时哪有你插口的地方,左右看住他,要敢再说话时,便与我掌嘴。”那伺候的人,听了钦差的吩咐,便暴雷也似的应了一声,早走过两名掌刑的皂隶,看住了胡得胜。此时钦差又把颜色放温和了,向牛儿说道:“你有什么话,只管放心大胆的从实诉来,纵然是担着罪名,我也要开脱于你。最要紧的,是千万不可说一个字的假话。”
  牛儿听了,先谢过大人的恩典,然后说道:“当年花牌楼出了那件案时,我们父子二人,压根儿就不知道。不过验尸的时候,街上轰嚷动了,小人年纪小,贪看热闹,曾去看了来着。后来有一天夜里,胡老爷来到我们店内,对我父亲说,他破这件案子,是我告诉他的,当时我跟他辩白,说是没有这么一回事,他就变了脸,威吓我们父子,说我是翻供不认,说我父亲是知情不举,纵然杀不了我们,可也发得了我们。并且他还说,要无中生有,打我们一个帮凶的罪名。可怜我们父子二人,一个是年老怕事,一个是年小不懂事,哪里经得起这样的威吓,况且开豆腐店的人,怎敢去惹作官的人。因此,我父亲便跪在地下,央告于他,说情愿顺了他的口气,叫我去作干证,他这才罢。以后我父亲愁得吃不下饭去,又怕我到了公堂上不会说话,便一边掉眼泪,一边教给我口供。那一番苦情,小人现在想起来,还仿佛就跟昨天一样。后来此案经制台大人亲自审问,叫我在公堂上,辨认那个和尚跟屠户。想当初我就没有见过,并不认识这两个人,却从何处辨起?那时胡老爷向制台大人说,小人年纪小,恐其害怕,说不出话来,请求叫我父亲领着我前去辨认。制台大人也准了,却派人监视着,不许我们父子过话。及至我父亲领我到了那受害的和尚跟前,便用领着我的手,使劲捏了我的手一下,我便说了一声,就是他,认是认对了,和尚的命,可也没了。当时那个受害的屠户,自己说出话来,也就用不着再去辨认。我们父子这道难关,算是搪过去了,但那负屈舍冤的两个人,便已身受国法。不过这个事,全是由胡老爷威逼出来的,我们是急于自救,哪里还能够救人。这一层,只有求大人赦罪。”牛儿说到这里,向上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