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小说
- 明代宫闱史
明代宫闱史
元璋听了翠娥那种缠绵悱恻的话,不禁也替她叹息。翠娥又微微叹道:“想我也不是小家出身,父亲吴深,曾做过一任参政。兄弟吴祯至今不知下落。分别将近十年,现在到底不识他存亡怎样呢?“元璋见说,不由地一惊道:“吴祯还是你兄弟吗?他随我征讨,很立些功绩,目今和陈野先守着太平。这般地说来,你们兄弟姊妹不久就可骨肉团圆了。真叫作踏破铁鞋无寻觅,得来全不费工夫了。“翠娥忙道:“爷这话当真吗?
”元璋正色道:“谁宋哄你。翠娥这才转悲为喜,一头倒在元璋怀里,要他将来给自己做主。元璋抚慰着她道:“那你可不用忧虑,我是断不负你的。”说着两只手把翠娥的粉腕抚摩起来。翠娥缩手不迭,格格地笑道:“怪肉痒的叫人好不难受。
“其时听得更漏三下,元璋把翠娥拥倒在炕上道:“夜已深了,我们睡吧!“翠娥睨着元璋一笑,一手推开元璋道:“这样就算睡了吗?”说罢便坐起身来,伸了伸懒腰,走下炕榻,卸去了钗钿,脱去外衣,露出猩红的袄裤,衬上她那白嫩似雪藕的玉肤,愈觉得妩媚妖冶动人。元璋便从炕上用手来牵她,翠娥也是半推半就,所谓一笑入帏,同做他们的好梦去了。
这时士诚虽克,他的兄弟士信、部将叶德新等却逃往浙江,据着杭州、松江、嘉兴、绍兴诸郡,大有不可一世之概。次日元璋起身,传令进兵浙江,自己带了翠娥从后徐徐进发。先锋官仍是胡大海,前行兵士到了松江,守将周德兴、王弼、陈德费,王志等竟开门迎降。胡大海进城,随后元璋、徐达、常遇春、刘基等一班人也都到了。元璋安民既毕,留周德兴守城,大军乘胜直扑嘉兴,诸县闻风出降。嘉兴守将王显弃城遁去。
元璋得了嘉兴,命王志镇守,自己和徐达、常遇春等连夜来攻杭州。张士信闻报,领了叶德新、张兴祖、薛显、顾时、仇成、吴复、金朝兴等八员大将,出城来迎敌。这边元璋的阵上,花云、胡大海双马齐出,叶德新、仇成各挺械相御。才得交马,忽然狂风大起,把士信的军马吹得兵折马奔,人不能睁眼,徐达乘着顺风掩杀过去。士信大败,兵士自相践踏,慌忙地收拾败兵进城。
这天的晚上,张兴祖、仇成、叶升、吴复、薛显、金朝兴、顾时等七人私下议论道:“日间出兵,突起狂风,分明是天意助朱元璋了。咱们看张士信更不及士诚,越发不能成事了。不如缚了士信去元璋营中投诚吧!”七人主意已定,来和叶德新商量,德新大怒道:“你们有了异心么?俺食君之禄不能背义,宁死断头,志是不移的。”说毕,拔出剑来喝道:“谁敢言降,俺就斩他的头颅。”薛显、吴复、金翰兴一齐大愤道:“咱便愿降,你待怎样?”叶德新仗剑来砍,经张兴祖等七人并力上前,乱刀剁死了叶德新,趁势杀入张士信府中,擒住了士信并家将何福、张猛,收拾了印绶卷宗,由张兴祖为头,竟开城来降元璋。元璋大喜,授张兴祖等七人为都司,传令大军整队进城。但见旌旗对对,画角声声,盔甲鲜明,刀枪耀目,沿途的百姓都排着香案跪接。元璋把温言慰谕了一番,令军士严守纪律,不得有犯良民,因此欢声雷动。
元璋定了杭州,安民既已,和诸将设宴庆功,大吹大擂,大小将领无不兴高采烈。酒阑席散,元璋忽然想起了灵隐寺是杭州有名的巨刹,又处于西湖胜地,不觉游兴勃勃,便携了翠娥,令沐英为护卫,带同侍卒十人,步行望灵隐而来。这时正是初春天气,微风习习,莺啼声声,西子湖边,果然好一派景色。但见它:桃杏争妍,红紫竞馥。
呢喃春燕,百啭黄莺。
潺潺流泉,湾湾碧水。
山头含来翠色,湖中满眼涟漪高峰巉巉,层峦叠嶂。
峻石崎岩,砑嗟峭壁。
绿翳树荫,显出一片清幽。
岚气云烟,更觉万点黛色。
日光摇红萼,微风拂翠枝。
看轻舟荡桨,玉笛声彻云霄。
孤鹜齐飞啼处几同塞北。
春堤上俨如金带,露洲前雪练横空。
柳塘里疑是桃源,湖亭中虹霓倒影。
元璋一边游赏着,口里不住地赞叹。
不一会,到了灵隐。寺中已撞钟鸣鼓,五百多个僧众都身披着法衣,拈香来远远地跪迎。灵隐的住持清缘和尚穿着宝藏大袈裟,舍利金宝冠,亲自来导着元璋随喜,走进大雄宝殿。
佛像尊严,殿宇宏敞,果然与别的寺院不同。元璋正和翠娥参着佛像,忽见一个满身垢污的头陀走到元璋的面前高声道:“有缘是缘,无缘是孽,施主来做什么?”元璋应道:“有缘非是缘,无缘岂是孽。你头陀懂得些什么?”那头陀哈哈大笑道:“有缘便合,无缘成孽。龙泉宝剑,犹染美人碧血,怎说不是孽?”元璋听了,想起蓉儿的事,被头陀道着隐病,勃然变色道:“唗!快与我滚出去!”沐英听了,忙过来把那头陀直推出寺门,住持清缘也来向元璋赔礼。元璋被头陀一说,心里十分扫兴,便略略游览一遍,辞了清缘,和翠娥、沐英自归。
过了几天,方国珍和副帅李文忠从金华、严衢州来降。元璋大乐,于是定了浙江自回金陵。元璋即于是年登位,并下旨民间挑选秀女。要知怎样选秀,且听下回分解。
第二十一回凤辇龙旌迎宫眷血影刀光憾万民
却说朱元璋平定浙江并斩了张士信,降了方国珍,着胡大海镇守金、处诸州,以李文忠摄将军印,留守杭州与镇海诸郡。
元璋率领着徐达、刘基、常遇春等,及新纳爱姬翠娥,竟班师自回应天金陵。又听了翠娥的纠缠,撒娇撒痴地要见他兄弟吴祯。元璋便传谕花云、朱文逊、王鼎去太平调吴祯、陈野先入京。不多几天,吴祯、野先到了应天,元璋即召吴祯入内与翠娥晤面。姊弟相见,自有一番悲喜情景。独陈野先听知他调回金陵,是为了吴祯姊弟的小事,野先心里老大的不悦,后来终弄出变端来,这且不提。
那时元璋在金陵威望愈著,元廷也日觉奄奄无生气。刘基等一班文武诸臣,又来上表劝进,请元璋尊了帝号。元璋见四方归心,万众崇仰,也就老实不客气,便答应了下来。于是,由国师兼太史官刘基,选定了戊申的正月四日即皇帝位。又经学士陶安定了天子舆服,制冕旒衮服,朱履赤舄。一切的衣冠都照古代的帝王御制。
到了那天,元璋沐浴斋戒,筑坛南郊,坛高三丈,按着三才。长四丈,按四时。阔五丈,按五行。上级三百六十步,名曰君坛。中级四百九十步,七七曰祖坛。下级一百九十步,九九为将坛。上圆为天,下方为地,中正为人。坛的四周,竖着二十四面赤帜。坛上分五方,东方属木,色青,插青旗十二面。
南方属火,色赤,插赤旗十二面。西方属金,色白,插白旗十二面。北方属水,色黑,插玄旗十二面。中央属土,色黄,插黄旗十二面。三层上按八封竖乾、坎、艮、震、巽、离、坤、兑旗八面。又上列七旗是象北斗,北斗之对面立六旗,是为南斗。四边按二十八宿竖旗二十八面,顶分天干,凡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旗十面。顶下则为地支,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旗十二面。又设三皇位、五帝座,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雷雨风云,三山五岳,四海八方之神,及轩辕、尧、舜、商汤、周武之灵,历代圣君,皆列位坛上,坛下奏大乐,继以熙和之曲,文德之舞。那大乐的前面,立指挥奏乐的四人,叫作和声郎。
元璋这时由文武百官扶持着上坛,先行祭天礼,台下奏大乐。又行祭地礼,奏太平乐。又行祭祖宗皇帝礼,奏社稷之乐。
最后天子上座,受百官朝贺,是行君臣礼,台下奏中和之曲,晋德之舞。和声郎执戏竹,形似拍板,高擎在手里,那戏竹相离,乐即止奏。戏竹对合,乐乃启奏。又有乐工十人,分两旁立,舞郎十八人排列左右。太和之乐既奏,舞郎即起舞,作抚平四夷之舞。又作山川舞,雍穆舞。舞毕,奏皇帝离座乐,百官排班乐,行大礼乐、礼章仪制乐。到了这个当,礼官忽举策,左右的卫官各执静鞭,拍了三下,这时大乐骤止,台上台下,真个雅雀无声。
礼官举仪,和声郎合戏竹,乐工奏细乐。丝竹管弦,按着宫、商、角、徵、羽五音杂奏,那乐声悠悠扬扬,令人神往。
当下由太史官刘基,宣读国号曰大明,建无曰洪武,改这年元顺帝二十八年为大明洪武元年。刘基又跪着代诵祝文道:维大明洪武元年,岁次壬辰,朔越四日乙亥,天下大元帅,皇帝臣朱元璋昭告于皇天后土,日月星辰风云雷雨,天地神祗历代圣君之灵曰:天地之威,及乎四海。日月之明,昭诸八方。
风云之势,万物乃生。雨露之恩,斯民沾惠。伏以上天生民,俾以司牧,遂尔圣贤相承,继天立极,托临亿兆。昔者尧舜禅让,汤武吊伐,行虽不同,受命则一也。今焉胡之乱世,宇宙纷攘,四方有蜂虿之忧,百姓被蛇蝎之祸。群雄并起,豆剖河山,寇盗横生,瓜分郡邑。臣生于淮海,起义濠梁,提三尺利剑以聚英豪,统万众一心而救困苦。幸仗神灵之福,剿灭恶贯之东吴。乃托天地之威,尽殄祸害之北汉。为苍生无主,群臣拥戴。因黎庶鲜归,独勉其难。敬辟不世之基,即皇帝之位,恭为元首,谨治赤子。改元洪武,建国大明。从斯扫尽中原丑类,肃清华夏跳梁。一统乾坤,万年岁月。沐浴虔诚,斋心祈告,专求协赞永荷洪庥。尚飨!
刘基读完了祝文,元璋和百官站起身来,到了坛的正中,由元璋率领着向天地祭祷。那台下的乐声又重复启奏,和声郎命奏中和之乐。
乐声细细,和舒中含砉英武,又歌着那词道:吴天苍兮穹窿,广覆载兮庞洪!建圜丘兮国之阳,合众神兮来临之同。念蝼蚁兮撼衷,莫自期兮感通!思神来兮金玉其容,驭龙鸾兮乘云驾风!顾南郊昭格,望至尊兮崇崇。
歌罢乐止,群臣齐齐地三呼着万岁,和声郎又奏起回宫曲来。元璋缓步下坛,百官俯伏恭送。那坛下銮辇早已侍候着,甲士三十六人,抬銮辇的官监二十四人,前道甲士八人,肃道旗十二面,骏马二十四匹,甲士三十六人。虎豹旗各四面,象旗各四面,虎豹各两只前行,象六乘分左右列。甲士十六人分掌其职,又左右旗六十四面,日旗、月旗、青龙旗、白虎旗、云、雷、风、雨、江、河、淮、济凡旗八面。朱雀、玄武、天马、天禄、白泽旗共五面,金、木、水、火、土五星旗,二十八宿旗,熊罴旗、鸾旗、五岳旗,每旗一面,用甲士五人,一人掌旗,四人佩剑执弓弩护从。又龙旌风麾,流苏五辂,日月扇、青华伞、珠伞、黄罗伞,黄罗宝盖、华盖,曲柄黄伞、珠伞、大红宝伞、日月掌大掌扇、龙凤金日月流苏、金瓜、卧瓜、立瓜,羽葆幢、信幡、日月幡、龙头竿、隆引幡。以下便是金枪、银钺、剑、戟、刀、鞭、弓、矢、锏、锤、抓、仪刀、金刀、骨朵、金吾杖、仪锽氅、金氅、戈氅、銮仪凡是十八种,每种三件,各用甲士六人,统一百另八人。红衣甲士十六人,白衣甲士十六人,青衣甲土十六人,黑衣甲土十六人,黄衣甲士十六人,彩衣甲士十六人,绣金衣甲士十二人。随后黄罗宝盖四人。金水盆一,金踏脚一,金交椅一,金水罐一,金唾壶一,金唾盂一,左拂子二,右拂子二,金香炉一,金香盒一,校尉十六人,排列分执。又锦衣武装校尉二十四人,执弓弩列队。又金吾卫六十四人,各执着豹尾枪前后拥卫。最后是红纱灯十六对,紫金香炉八对,由内侍二十四人分执。那时香烟缥缈,元璋乘着銮辇回宫。
于是将应天的兵署,暂时改为行宫。定应天做了帝都,分内外皇城。又着内务府发出国帑,大兴土木,建筑宫殿。洪武元年的八月,宫殿落成。因为朱元璋初践大位,万事都从俭仆。
那宫殿建设只求雅观,不事富丽。但虽不见得画栋雕梁,却也金碧辉煌。
这皇宫的正殿,叫作奉天殿,是皇帝临朝的地方。奉天殿的后面,是华盖殿,最后是谨身殿,为皇帝召见大臣的所在。
两边是一带的长廊,直达奉天殿,左为文楼,右名武楼。过此便是宫门,正门叫作乾清门,进了乾清门就是坤宁宫,为皇后所居。两边分建着六宫,一仁寿、二景福、三仁和、四万春、五长春、六永寿。六宫之后,左右华屋六楹,列两殿即凉殿、暖殿,过凉、暖两殿是玄武殿,殿后是宁安门,出宁安门是御花园,中建金水桥、太华池、飘香亭、安乐亭、鱼亭、香草亭、鹿亭、鹤亭。又奉天殿的门外,也建着两殿,左面的叫文华,是将来皇太子御临的所在。右边名武英,是皇帝斋戒的地方。
两旁门两重左名左顺,右名右顺。从这里出去是正门一所,就是午门了。午门外是皇城,又建端门、长安门、承天门、庆瑞门诸门。内外宫殿,凡屋宇一千六百三十八楹。
宫殿既造就,由太史官刘伯温选择了一个吉期,明太祖朱元璋登奉天殿正式受百官朝贺,又大封功臣。晋徐达魏国公右丞相,李善长辅义侯左丞相,常遇春郑国公大将军,邓愈卫侯左将军,汤和信侯右将军,胡大海靖安侯,花云崇海侯,郭英平凉侯,耿再成东平侯,沐英颖川侯,吴祯、郑遇春、华云龙、郭兴、吕怀玉、方刚、吴良、俞通海、廖永安,均封将军晋伯爵。陈野先、张兴祖、薛显、吴复、金朝兴、仇成、王弼、叶升等一班降将,都晋为男爵加将军衔。又封死难的将士,若愈通渊、廖永忠都追赠侯爵。晋刘伯温为国师太史公安国公。李文忠、耿炳文,也封了伯爵。又追谥高祖为德祖玄皇帝、高祖妣玄圣太皇后。曾祖为懿祖桓皇帝、曾祖妣懿圣皇太后。祖考为熙裕皇帝、祖妣裕圣皇太后。父朱世珍为仁祖淳孝皇帝,母温圣睿慈太后。封妻马秀英为皇后,姬樱桃为宁妃,阇氏为瑜妃,翠娥为惠妃。当时命瑜妃居了万春宫,惠妃居了仁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