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变相

  过了几天,冷竹江要回浙江,因为镜微的年岁小,阿三又没有干办,另外拨了一个家丁名叫高升的,跟着镜微向兴化进发。一路上平安无事。到了兴化,问明了魏伯尼住址。走到西门外转角的地方,沿城一带,都是芦席篷,不见什么房屋,只有一间酒店,在石桥的左湾。冷镜微到那酒店问时,知道魏伯尼的住宅,早经转卖了,现在穷得乞丐一般,在城脚下第二十号芦席篷居祝冷镜微暗暗叹息,沿着城根数到第二十号的芦席篷低头一望,那个门只有三尺多高的光景,挂着一张破蔑席,上半截的席子连一茎竹蔑都没有了。系着三五茎的钱串子,钱串子打了二三十个挑花结。冷镜微便着高升递了门生帖子,上面写的是受业冷镜微五个小字。高升接在手里,想要进去投帖,无奈生得身干太大,那个门却好齐着他的肚脐眼,弯着腰掀开了破席,把个头伸到里面一望。不提防里面冲出一条狗来,嘴里衔着一个破钵子,向外乱吠。高升心上一惊,头势一直,把个芦席篷的架子登时坍倒。左右邻舍听见这坍倒的声响,一个个都鸠形鹄面的撵了出来。见了这个光景,便围住了冷镜微主仆两人,说你们这两位有钱的财主,到这里撒什么野景,偏偏在太岁头上动了土,把魏老八的篷子弄倒了。那魏老八的事情,也还容易打发,你不知道他父亲是个贡生老爷,势力是很大的么?听说他家的这位贡生老爷,到江南讨饭,讨到一个什么地方,被一位红顶子的大人请了去,于今已是做了官呢。看你们两位,怎么样的了结?正话间,只见斜刺里来了一个人,头上的头发,长得两寸多长,茎茎直竖,身上披的是玲珑八卦衣,脚上踏的是一双草鞋,脸上黑油油的,像个非洲人的模样。肩上挑着两只蒲包,拦着腰系了一条草绳,插着一枝竹根做的朝烟袋,喘吁吁的骂那众人道:“好好好,你们这些王八羔子,俺八少爷不在家,你们就这样的不当心,把我的家当都冲掉了。
  停会儿俺到县堂上要人,伯你们这些左邻右舍,向哪里逃走。”
  说着早喘做一堆,没精打采的向地上坐了。大家见他发了急,齐声说道:“八少爷,你老人家须要高抬贵手,冤有头,债有主,这事怪不得我们的。现在有两个财主在此,怕不替你老人家起一座高房大厦,像那城隍庙一样的阔大么?”魏老八气得直僵着,也不回言,眼里的眼泪,鼻子里的鼻涕,一古脑儿都流了个满面。冷镜微只当是发痧了,赶紧向怀里取出一瓶红灵丹来,吩咐高升送给魏老八的嘴边,魏老八闻着药气味,越发的汗如雨注。冷镜微心下着慌,倘然再弄出命案来,如何是了。正在心上盘旋,忽然来了一个有胡须的,手里提着一把紫沙茶壶,穿着一双没后跟的镶鞋,走到魏老八身边,两旁的人,都喊他地保老爷。这地保老爷,把两双三角眼睛,望了冷镜微一下,蹲下地去,向魏老八说道:“八哥你的财星照了命了,你那烟痛还没过么?”说着便向自己耳洞里面掏出两个蚕豆大的烟泡,安在魏老八嘴里,魏老八嚼了下去,又喝了两口茶。登时间汗也收了,手脚也活动了,站起身来,捞着那玲珑八卦衣,向脸上一抹,把眼泪鼻涕抹去了,喊那地保道:“大哥,你说俺财星照命在哪里?今天早上起来吞了一个烟泡,便把俺家父做的书,挑了一担,到城里王太史的府上,讲了半天的生意。哪知道这位王太史,真正的是岂有此理,他把这些书搬到桌子上,细细的查那书的种数,查完了种数,又点卷数,点完了卷数;又慢慢地把那页数一五一十的数了几点钟,走到里边,拿出一枝称芦柴的戥来。大哥,你是知道的,那王太史是著名刻薄的人家,专打的是小算盘。他那枝称芦柴的戥,足足是个潮秤二十两,我这一担书,是有数的呀。我进了城,便在肉铺子里,借了一把准十六两的鸡心称,称的八十二斤零四两。一到王太史手里,只称得五十八斤,那称稍还是往下垂的,打平了只有五十六斤。王太史还满脸的仁义道德,说我们这些人家,是最公道的,从祖代流传下来,便没用过大称小斗。况且和你父亲,少年时曾经拜过把子。你父亲的书,虽然做了这许多,却没有一本合用的。倘若把这些精神,做些文章给人家做夹带,那就值得钱了。偏偏你家令尊的脾气古怪,着这些没用的经学书、史学书、性理书、地理书,夹七杂八的都是些滞货,卖到书坊里,至多不过百文钱一斤。看着把弟兄的分上,加添二十文一斤,你看好不好?”话到这里,地保插嘴道:“八哥,这就是你不好了,好歹这书是没用的呀,一百二十文一斤,就照他的芦柴称,称到五十八斤,也还值得七吊大钱。
  除却还清烟账,剩下两吊多钱,就好过得十天的痛了。八哥,不是我怪你,这件极好的买卖不做,当真的还要做官不成?”
  魏老八被他说得钝口无言,正想附耳商量请教这财星照命的道理,忽听哭声大作,仔细一瞧,就是这冲倒篷子的一个外路财星。地保努着嘴冷笑,说道:“八哥,你这间篷子连地基,算起大约不过二百千,放过这位客人去罢,免得他假痴假呆的啼哭。”魏老八究竟是书香子弟,带着三分慈悲的性质,倒也不则一声。高升看得不耐烦,向冷镜微讲道:“少爷,休要这般啼哭,好歹给他几吊大钱,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倘若当真讹诈,那柳鸿宾柳大人现任的扬州知府,不是少爷的世伯么?只消三指宽的一个纸条,伯不把这些狗腿,打的打,枷的枷么?”冷镜微听得高升的话,想起小人们都是一般见识,不知道自己心里是为的魏伯尼先生,那样的辛辛苦苦读了一背子的书,呕了一背子的心血,着出偌大的一堆书籍来,经他儿子用蒲包包着,经那全无心肝的王太史,用称芦柴的称儿称着,怎不教人伤心落泪!怎不教人怒发冲冠!当下越想越气,袖子一拂,把眼泪揩了,大骂高升:“休得开口,什么杨大人、柳大人,要你胡说么?”高升经了这个申斥,壁立一旁,答应了几声是。地保瞧见这冷镜微,是有势力的认得扬州知府。兴化地方,本来很偏僻,提起兴化县大老爷来,已经是人人丧胆,个个寒心,经得起府大老爷,有些门路么?地保晓得不是个财星,一溜烟的跑了。众人见得地保老爷尚且怕他,也大家飞走似的,向那芦席篷钻进去,不敢出头。
  魏老八看见众人都走,也就慢慢地提起脚步。冷镜微一把拉住,说世兄不必走开,这个书还没有交代呢。魏老八听他喊自己世兄,暗暗诧异,俺父亲人家都说是介贡生,十几年没有馆地了,怎样有十几岁的学生呢。冷镜微吩咐高升挑著书,拉魏老八到酒店坐下,打了两角酒,端上四个小盆:一盆是黄花菜,一盆是淹灼豆腐干,一盆是连壳的小红虾,一盆是细鱼,盆子虽小倒有十来条堆在中间,都是带着尘灰气色的。冷镜微看了半晌,实在没有下着的地方,魏老八却一面喝酒,一面把四只盆子吃得个空空如也。说起他父亲伯尼先生,原来到了江阴,在什么英蓉学舍里,考做肄业生去了。冷镜微道:“难道尊翁六七十岁的年纪,还这般的好学么?”魏老八道:“哪里是好学,俺父亲白发苍苍的,眼花镣乱了,便是殿板大字的书用着两副老光眼镜,也瞧不见它,还去学什么?不过为的家道贫寒,年纪大了,又吃了几口乌烟,只得骗几两银子的膏火,勉强混过日子罢了。”冷镜微十分叹息,问道:“尊翁的眼睛花了,誊起卷子来便怎样?”魏老八道:“听说都是八百大钱,雇一个誊录手誊的。自己起的草稿,写的都是拳头大的字,如何捺到格子里去呢?”冷镜微看看日色沉西,便着高升挑书进城,拉着魏老八同到自己寓里,拿出八百银子的钞票向钱庄兑了,替魏老八租了一座房子,余剩的给他戒烟,做些买卖度日子。临别的那天,魏老八把他父亲的书,一齐送到船头,冷镜微只得受了。打开那书一看,真个是言言金玉,字字经纶,觉得自己的胸襟,登时阔大,彷佛到昆仑山上看那世界上的山河人物一般。镇日间在那船上,只是手不停编,口不缀读,两岸上的人家,听得舱里读书的声音,没一个不扑掌大笑,笑他是天下第一的书痴。就是高升口虽不言,也伯他少爷着了疯魔,把前次在家的心病,重行发作起来,暗地里耽着心事。不料出了瓜州口,忽然一阵狂风,迎面扑来,打得个七零八落。要知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七回 李少爷执帖见倌人 牛魔王敲门骂山长


  却说冷镜微正在舱里读书,忽地眼花一暗,震得脚底下怎样的棉软异常,登时浪头蜂拥,直向身上扑来。吃了几口冷水,晓得大势不好,抱着一枝打断的船桅,朦朦胧胧的浮沉了好半天,被荷花塘的救生船救起。只是魏伯尼的书籍和自己的家丁高升,全然不见,十分悲悼。偏偏腰里只有一二十个小银角,没处请人打捞。从救生局里走了出来,已是夕阳西下,一阵阵的乌云,又向金山那边涌起。这时走投无路,孤掌难鸣,倚着一株杨树上,想起魏先生作的书来,倒觉自己过意不去。倘然被他儿子卖了,不管那王太史会读不会读,究竟留在世间,存着一线的生路。平白遇着俺这名教中的罪人,把魏先生一生的心血和世界上读书的种子,都付之东洋大海,俺这罪不是比那秦始皇的咸阳一住,还要加重了无量倍数么?想到这里,又提起玄妙观一重公案来,把那王处土的《性理真诠》,也是一场糟踏,算来自己在斯文一脉的上面,是没有缘份的了。活在世间,也同那豺狼虎豹自残同类的一般,有何趣味?不如跟那伍子胥、三闾大夫,在那水晶宫里见一遭儿,或者那书倒可痛读一番。想罢便朝那江边飞奔而去,被江边的一个老者搁祝那老者不是他人,却是他家里的一个老同事,到汉口宜昌一带,采办货物的。问起冷镜微的情节,便替冷镜微置备些行装,拨着三千银子,给他使用。他便搬到靠江的佛照楼住下,写了许多张的赏格:捞到魏伯尼先生书籍的,赏银二千六百两;捞到高升的,赏银二百两。一个风声出去,哄动了许多酸子,有的捧着家里的藏书,有的到书坊里买些文人的集子,有的拿着几本窗稿,有的邀集朋友,做些八股诗赋等类的东西,大家前来冒充,闹得这佛照楼异常的拥挤。内中有一位最好笑的,是捧的《阴阳大全》《卜筮正宗》《相法一掌金》等类等书。冷镜微把来人一望,觉得面目彷佛有些熟识,那人一见是冷镜微,也大为惊讶,挟著书便向外边飞走去了。仔细一想,这不是世伯彭道三么,为何到此?问道店伙,说是镇江城里新开了一个学堂,叫做兰汀学堂,彭道三就是这学堂的总教。冷镜微叹息一声,料得书籍是断然没有,高升也无处追寻,只得料理行装,搭着招商轮船,到江阴去了。到了江阴,喊着轿夫,抬到城里的一个竹香居栈房住下。这竹香居栈房专门接的是芙蓉学舍里的学生,里面明窗净几,图书字画,件件都全,并且还有几个粉头,虽不是国色天香,那眼角眉梢,却都含着一种娬媚可怜的姿态。冷镜微初次出门,是不识此中风味的,只听得隔壁房间里的说声、笑声、倚声、靠声、偎声、抱声、打声、闹声,凑着些弹声、唱声、打麻雀的骨牌声,热烘烘的闹到三更向后,方才歇局。冷镜微疲倦极了,檬下眼去。才睡了一觉,揉开眼来一瞧,只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小粉头,在自己房间前面,靠着玻璃窗,对着镜子在那里梳洗,倒把自己吃了一惊。那粉头从镜子里瞧见冷镜微已醒,便道:“少爷慢些升帐呀,这时刻才六点钟呢。”冷镜微道:“俺今天有事,要到芙蓉学舍里,瞧一瞧朋友,只得早起了。”那粉头道:“少爷也不必这般着急。我们这地方,不过蜗居些,难得少爷光顾,至少也要三天两天,再搬场不迟。少爷要瞧甚么朋友?那芙蓉学舍的一班少爷们,都在我们这里玩耍的,并且这几天芙蓉学舍里,正闹得不成样子呀!少爷也要避避风头才好呢。”冷镜微听得学舍闹事,便慢慢地着起衣裳来,问问情由。那粉头梳洗完了,拿着小镜照了几下,回头说道:“少爷起来么?天色还早。”忙喊妈妈打上面汤,泡上一碗绿茶,亲手递到冷镜微面前。原来冷镜微生得异常清秀,把那粉头的眼光也不知勾去了几干万转了,笑着讲道:“少爷要问这闹事的情由么?话是很长的。只是江阴县缪大老爷,也有些不好,难怪少爷们要起他的讹头。学舍里的老规矩,我们江阴地方,倘是到了个新姊妹,不管他是上海的、姑苏的、扬州的、天津的,都要先到学舍里,送一个名片。少爷们接着名片,自然也要回拜的,没甚么希奇。前月里是个六月半,天气很热的,来了一个上海的悟人,名叫冯素芳的,泊在码头上,名片是照例送过了。那些少爷们,说来也不该,一个是华蝶庵华少爷,一个是李伯兰李少爷,两个人的年纪,比起少爷来,是差不多的,只是不像少爷这般的端重,有些孩子气。李少爷穿的一件湖色杭绸的长衫,银灰色熟罗的套裤,脚着薄底快靴,头上戴的是没顶的纬帽,挟着护书的夹子,装做家丁的模样,跟着华少爷,一路的步行。那华少爷竟是纱袍纱套,头上的水晶球子,胸部前的朝珠,腰带下的忠孝袋,装束的齐齐整整。转过了夫子庙的西首,下了石桥,李少爷忙把护书里的名片,先到船头,投在一个娘姨手里,说俺家二少爷,要见你家的姑娘。娘姨接着片子,进了舱,告诉了冯素芬。冯素芬袅袅婷婷的把一个华少爷手挽手的接进舱去。这里娘姨因为船头上的日头大,也叫李少爷到舱里坐坐。李少爷进了舱,哪里敢坐,壁立直的站在一边。华少爷闹了两个钟头,冯素芬请他宽衣,他只是不肯。忽然舱门外刮起了一阵恶风,舱里挂的字画,吹得都哗喇哗喇的响。冯素芬忙叫娘姨关窗,哪知道这两位少爷,下身都没有着得裤子,衣裳掀了开来,早把两枝直昂昂的举人门前的旗杆,竖了起来。那时学舍里的几十位少爷们和那两岸的行人,齐在码头上看闲,看到这里,不由得拍掌大笑。冯素芬毕竟是个老行货,脸色不变,喊声送客,这位华大少爷拉着李少爷的手,一路的说笑,两边的人,自然也拥着观看。合该有事,缪大老爷可巧拈香回来,瞧见这种情形,便告知学舍里的山长,那山长不免申斥了几句。冤家的路窄,缪大老爷前天打圣庙门前经过,没有下轿,被两三个少爷瞧见了,拖下轿来,把轿子上的玻璃,也敲得个粉碎。缪大老爷发了急,便把那些少爷带进衙门。哪知道请客容易退客难,通学舍里的少爷,都哄进了衙门,不管签押房上房一场的大闹。早被山长得了风声,那山长的生平,极讲求的是礼节,便打着轿子,到学台大人那边去辞馆。学台大人听了大怒,立刻就要摘去缪大老爷顶戴,从严参处。缪大老爷挽出许多绅士来,向少爷们解围,现在还没平安呢。”冷镜微听得这种情形,只得暂住两天,究竟那《理学宗传》,很有些力量,没有上那粉头的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