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小说
- 岭南逸史
岭南逸史
择日,请逢玉沐浴,穿起大红吉服,迎至顺正堂。大吹大擂,婢女扶出公主,夫妻双双拜了天地,转身拜苻夫人,然后夫妻对拜,拥入洞房。逢玉代公主揭去盖头红纱,见公主生得温柔窈窕,光艳动人,真个: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逢玉不胜之喜。侍女传杯合卺,二人皆是豪杰,不比那乡里子女羞羞涩涩的,飞觞畅饮了一回。逢玉熟视公主,公主会意,吩咐众婢退出,只留贴身伏侍春花,秋月二婢整顿床褥。解衣宽带,掩上房门,拥入鸳被,效于飞之乐。有只《黄莺儿》为证:
何意忽成双,叶霜绛罗开,见海棠,春光犹涩情难畅。
事儿正忙,宵儿爱长.五更生怕鸡声唱。嘱情郎.还图白首,恩爱莫相忘。
次日起来,公主领逢玉到中堂拜谢苻夫人.众将亦来贺喜。苻夫人吩咐设宴,外面管待诸将,即命逢玉为主。内面管待诸将内室。虽无炮凤烹龙,真个也肉山酒海,一连饮宴三日。山上山下诸将,又轮流来请逢玉吃酒,直吃了月余方罢。连黄聪两个,也打帮着逢玉,吃得昏昏沉沉,终日在醉乡里。
不觉间.金风送暑,高树凉归,早又是七月了。逢玉向公主道:“小生奉父命,来探问姑娘.出门时家母涕泣,执逢玉手道:‘愿儿早些回来,勿使我倚门盼望!’小生谓多则三月,少则两月,不意前遇张氏,流连一月,今遇公主,又担搁许久。逢玉今欲辞公主,访问了姑娘,暂告假还乡,以慰亲望。且张岳丈欲举家搬移程乡附小生居住,候小生一同起程,小生已许诺,恐彼悬望,待小生同张氏到家,安插了他家,即抽身回来与公主畅鱼水之欢。”公主道:“郎之父母,妾之公姑,岂须臾忘哉!但三伏之天,金石流.土山焦,高堂大厦之中,交扇犹挥汗不止,郎君岂宜远行?候秋凉,妾当备些甘旨,着人同郎归奉双亲。至若姑娘,不必郎君亲往,但请郎写起一封书来,待妾着人到荼蘼山,竟接姑娘到此居住便了,谅姑娘住荼蘼山也无甚光景的。郎君以为何如?”逢玉大喜,随写书一封,付与公主。公主唤一名裨将进来,封一封五十两银子,并书交与他道:“尔可到从化离南门二十里荼蘼山访着姑爷的姑娘,将书与他看了,盘缠他母子上山来。”裨将领诺自去。
公主命侍婢摆酒在后园,与逢玉小酌,公主问道;“敢问郎君.张小姐怎么就肯同郎君东归?”逢玉把上项事细细述了一遍。公主沉吟一回道:“妾想梅花村到郎家中,千有余里,到妾这里较近,郎何不邀他至此与妾同住?”逢玉道;“恐怕他不肯来。”公主道:“妾欲写书二封,一封与张小姐,一封与公姑,道妾殷勤,或者公姑与小姐感妾之诚,竟肯来此,也未可知。但公姑的,须先郎着人送去知会;张小姐的.须郎自捎去,郎君以为可否?”逢玉道:“他不肯来,将若之何?”公主道:“他若终不肯来,则听郎处置,妾安敢强。”逢玉道:“如此则甚妙。且待姑娘到来,就烦公主写起书来。”过了半月,裨将回来道:“末将到荼蘼山访着姑娘住处,人影俱无,及问邻人,都说去年秋间,他的大儿子在德庆州开了香车,生理颇可,着人来接他母子去了。再问他小地名,他说在德庆大绀山。”逢玉闻言,闷闷不乐。公主道:“郎君不必愁烦,既姑娘到德庆去了,侍妾再差人到彼接来便了。”逢玉道:“这决使不得!姑娘在荼蘼山,若不肯上山,我即到彼一访,原是易事。今往德庆,路途遥远,倘不肯来,我必要往,往返之间便费日月。不若我竟到彼一探,彼若肯来,便接他来,若不肯来,我自回山,起身家去,庶不挨延。小生牵挂父母及张氏,日夕不安,必须安顿停当,方得来与公主快活。但前所议,求公主写起书来,待小生起身后,便可差人先送与家中知道。”公主道:“郎既如此说,待明日写信罢。”其夜.逢玉因连日饮酒劳碌,今又要往德庆,心中郁闷,半夜里发起寒热来,烦躁昏沉,不食不语。公主大惊,延医调治.亲自侍奉汤药,不解衣带者月余,始得渐渐痊可。又调摄月余.才得精神复旧,即欲辞公主往德庆。公主抵死不肯道;“郎君贵体初和.冬风凛烈,安可行动?必俟明春,天气和暖,去也未迟。”逢玉只得住下。到了冬尽春来,凄风苦雨连月不开,直至初夏始云收雨霁。逢玉忙叫公主修了书,自己又细细写了一封,交付公主,唤黄汉二人进来打叠行囊,与公主叮嘱了一回,入辞苻夫人起程。公主亲送下山,诸将闻之亦来赆送,逢玉一一谢了,请公主回山,一揖而别。正是:
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竹园曰:此回三月,梅花村张贵儿被劫,已改妆到桃花村去了。
醉园评:文士风流,恣情山水,固属韵事。独不料绿林瑶女爱才如命,既荐枕席,且有一种温存,委婉至意,不蹈荒淫习径,煞是奇事奇文。
张器也曰:后园小酌一段,预为十九回寻儿伏根。
第 六 回 寻二仆上山受困 约三事梅英解围
诗曰:
不是神仙窟,劳君解佩纕。星岩留织女,营室困裴航。
战苦三章约,盟灰五虎娘。人情真险巇,难禁九回肠。
话说李公主送逢玉至关外,叮嘱逢玉见了姑娘,必须回转山寨,再起身东归,逢玉应诺而别。公主转到顺正堂,唤进一个把总,姓盘名为连,吩咐道:“我有书二封,白银二百两,大缎寿衣二袭,差尔送至程乡县桃花村,献与吾公姑黄太公,尔便住在彼处,待姑爷到家,一同奉迎太公太婆车驾到山供养。于路小心毋忽。”盘把总领命出来,挑了两个健步,背了包袱,自己穿了八耳麻鞋,跨了腰刀,起程望程乡而去,今且按下不表。
且表逢玉别了公主,主仆三人取路望德庆州来。已到广利,黄汉问道:“相公还是走路,还是搭船?”逢玉道:“这里是上水,搭船甚迟,我心甚急,路上走罢。”三人遂取路上来。不则一日,已到德庆州,道旁篱笆中有一个长者,屈着腰在那里锄地,逢玉跳下马来,躬身问道:“借问老者,这里到大绀山还有多少路程?”老者抬头把逢玉上下看了一看道:“相公要到大绀山何干?”逢玉道:“晚生有个姑娘在那里,要去探问一番。”老者摇首道:“远是不远了。”逢玉大喜道:“今从那条路去?烦长者指示一二。”老者指道:“向西行数十里,至锦石山,渡海到南江,循六都水口行三十余里至石夹,穿过云揽便是大绀山了,只是乱石丛箐不甚好走。”逢玉谢了,遂望锦石山来。一路土山绵亘,行了数十里,忽见一柱石,拔起如削,高百余丈,状若兜鍪,旁无附丽,万蕊千葩,烂若丹霞。逢玉便以鞭指道:“此就是锦石山了!”黄汉二人忙举首望去,真个金装玉琢,五采纷披,后人有个铭儿,做得甚好,附志于此,以资观玩:
遽惟天柱.实砥牂牁。万里南渎,至此无波。效灵汉室,臣服王佗。蛮椎大长,罔敢称戈。
大夫奉使,来指山河。梅关拥节,桂岭鸣珂。肃心致祷,步障婆娑。已刑白马,遂表青螺。
蒲桃宫锦,覆布岩阿。植花代绣,五采破陀。木棉烽火,石乳酥酡。斑骓容与,蛮女讴歌。
存神过化,精爽相摩。金装宝剑,留与烟萝。颊消越霸,永弃秦苛。一峰鼓舞.五岭包罗。
金标共峙.铜界谁过。舟乘青雀,潭泛白鹅。来斯秩礼.牲醴孔多。山神献异,奇蓄纷葩。
果骝双脊,鱼翠于窠。一群马鹿,三尺鸡驼。收香作室,吐绶争柯。绿毛倒挂,清响相和。
狸呈玉面,蝶弄修蛾。瘴消青草,烟坠红荷。芙蓉九叠,为尔哦蛾。西南作镇,奠此江涛。
由汉迄明,岩岩瞻尔。神庙初年,蛮瑶蜂起。助贼凶威,妄遭谗毁。大藤已诛,永清泷水。
建县东安西宁,开疆十里。维尔之功,盘瓠披靡。花角洞酉,白衣山子。刀税咸输,黄龙水矢。
藤弦响绝,铜鼓声死。水口罗旁,险隘无比。尔作塞门,咽喉扼彼。万嶂盘回,千峰纲纪。
苍翠如濡.云霞有喜。锡名华表,大书山史。字渥丹砂,擘窠谁似。王表岩岩,翠屏几几。
削成四方,茫无首尾。崧台为终,都峤为始。罗定之宗,所以禋祀。并为汉臣.筑宫其址。
重贶山灵,千葩万蕊。以荐大夫,以惠士女。
黄汉看了大为奇异道;“怎么这个山峰,遍岩谷都是花卉?好看得紧!”逢玉道;“这个古事怎哩,当时有个汉大夫陆贾,奉使南越,从桂岭取道至此,施锦步障,以登此山,祷求山灵,谓若能使尉佗降服,当以锦为报。后尉佗果去帝号受南越王封,与陆贾泛舟珠江,逆牂牁而上此山,遂以锦包山石,锦不足,植花卉以代锦,所以花卉甚众,长年如春,采撷者多不识其名,有此故事。逢玉昔慕陆贾之名,不意间得赏其迹,也是平生一大快事也。”黄聪指道:“尔看那绝高的石上,像有三个大字般!”逢玉笑道:“我闻黎瑶石曾于此山书‘华表石’三字,为世所称,那里书的必是此字。”黄聪听了,飞跑前数十步看去,鼓掌大笑道:“相公所说一些不错。”正谈笑间,不觉已至海口.买舟渡到南江口上岸。岸上有座酒楼,极其宽敞,逢玉道:“天色晚了,就此歇了,明日再走罢。”黄汉道:“相公说得是。”三人走进店来,店主不转睛的把逢玉看了一会:拱手问道;“相公何往?”逢玉道;“小生要到大绀山访亲。请问主人,这里到大绀山从那边去?还有多少路程?”主人答道:“从正西行三十里到陆溪,再折而南三十里至夹石.又行三十里便看得大绀山了。在小店起身.两日早到哩。”逢玉大喜。
次日起来,依着店主言语,望西而行。行上二三十里,日色渐渐炎热。黄汉挑了担儿.汗流浃背,渐渐走不上。逢玉等得不奈烦,回头向二人道:“尔两个缓缓走,我先行一步,寻个凉快去处暂歇等尔。”二人应诺.逢玉遂扬鞭,趁着大路而行。行过几十山脚,山凹里突出个亭子来,逢玉下马,坐在亭子内乘凉等他两个。看看日已过午,两个还不见来,逢玉焦躁道;“怎么这时候还不见来?莫非行错了路么!”跳起身来,步至事后冈上,凭高一望,那有个人影儿!逢玉慌了,步下冈来跨上马,从旧路倒撞转来。一路左顾右盼,行了七八里远近,是个三岔路口,来时不曾留心看得,此时仔细低头一认,左边一条路比先行的较宽平好走,因忖道;“敢是他两个从这条路上去了?待我赶上一步看来。”遂把马一提,飞也似赶来。行行了一回,忽见道旁丢下个草笠儿,像是黄聪的一般,忙下马拾起一看,果是黄聪的,心中大喜道:“原来他两个走这条路上来!好是赶回来,若呆坐在亭子里,夜间两边不知怎么慌哩!”一边想一边飞马赶来。忽林子里胡哨一声,跳出百十个喽罗,一字儿摆开,为首一个,坐在马上大喊道:“行路的留下马去!”举刀便斫将来。逢玉大惊,急拔剑相迎,战上数十合,奋起精神,一剑挥贼为两段。小喽罗一哄而散。正是:
行人心急夕阳边,又遇豺狼挡道前。
逢玉虽然胜了一阵,心中慌做一团,也顾不得二仆了,拨转马头便走。走不上五六里,一声炮响,鼓角齐鸣,刺斜里涌出一彪军来。为首一将,面如噀血,眼似铜铃,手执利刀,纵马杀来,声若巨雷般大喊道:“行路的留下马儿去!”逢玉退去不迭.只得举剑相迎。斗了二十余合,肚中饥饿,心中慌迫,气力不加.拨转马头落荒而走。那将大喊赶来,逢玉正慌间,一声炮响.又一少年,金盔银铠.雉尾高挑,手执方天画戟,带着一枝兵从山凹里截出,大喝一声道:“孤道尔插翼飞去了,还敢撞进来?照戟罢!”扬的一戟刺来。逢玉急忙招架,斗了数合.后面那将已赶上,并力来攻。逢玉招架不来,暗暗惊慌道:“今死此矣!”忽那将马失前蹄,扑地翻将下来。逢玉乘个空,托地跳出圈外,拼命逃走。众兵紧紧追赶,天色渐昏,料走不出,望着一个土山纵马上去。见山上有个神祠,祠外有个石香炉,贮满一炉清水,逢玉事急智生,想道;“石禅师的咒,神于梅花村.难道不神于此?”跳下马来,把剑尖在石炉水面,依诀画了十四个宇,念一套咒语,置剑炉面,一手带马至祠前系住,坐在祠内打听消息不题。
且表少年.指挥将士将土山围住,喝令军士上山擒拿。众将士呐喊一声,正要抢上山来,忽然山上波涛涌溢,人不能前。众各惊讶道:“这山从没有水,怎么忽然有这般大水?”少年走近来看了一会,暗暗想道:“难道这娃儿有甚法术么?”吩咐将士道:“尔们且围住,俟天明再处。”军士得令,紧紧围住。正是:
莫谓无神自有神,咒传十四字堪珍。
前在梅花获美女,今从天马降红尘。
看官,尔道这个围逢玉的是甚么人?逢玉却撞在他手里?原来这个就是罗旁天马山瑶王梅英,正是有名的五花贼!不知嘉桂山李公主的裨将,怎的探听不实,误逢玉寻到这个所在来,正是送肉上砧,那有不受困的理!这个罗旁地方万山重叠,有千里广阔,昔将军陈璘,常以为人不能甲,马不能鞍。瑶人有个谣曰:
官有万兵,我有万山。兵来我去,兵去我还。
瑶人又矫捷善战,爬山渡岭,轻疾如猿玃。每战带三短刀,持铁刀木弩,挟单竹竿,炙以桐油,渡江则编为筏,所向无敌。又善设伏.官军来,则各退守砦寨,遣兵绕出官兵之后,俟官军退,则于九星岩吹动石窍或撞动石鼓,号召其众,集兵蹑其后.俟官军退至伏所,伏发,则前后夹击,官军往往失利。其谣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