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西游厄释传

  三藏八戒与沙僧,被妖捉获实堪怜。
  行者压在三山下,土神开山得脱生。
  小妖拿宝来收伏(原作“复”),换得行者毛一根。
  三藏果是金蝉子,感动哪咤闭了天。 
  孙行者收伏妖魔 
  却说那两个小妖见行者去了,笑盈盈说:“也把天来装一装看。”把假葫芦望上一抛,行者在空中收上毫毛,葫芦不见。惊得二妖在草坡中左摸右摸,那(原作“何”)里去寻。忙回转洞中,只见二魔同坐饮酒。小妖哀告其(原作“等”)事,妖魔知是行者拐去,道:“你这无用小妖,且在傍听罪。”金角道:“二宝既被行者拐去,如何取得?”银角道:“还有三样宝贝:七星剑、芭蕉扇、幌金绳。这绳现在压龙洞老母收下,就着巴山虎、倚海龙,去请老母来吃唐僧肉,带幌金绳来拿行者。”
  不觉行者把宝贝变小,放在耳朵,复变苍蝇,在傍听见。慌忙赶出洞去,掣起如意棒,打死龙、虎二妖。扯下一根毫毛,变做一个巴山虎,自己变做一个倚海龙,去到洞中,请得老妖。行至半路,仍把一棒打死,搜了幌金绳。又扯毫毛一根,变做老妖,来到莲花洞口。众妖接进,二魔近前叩头,行者屈身挽起。那八戒在梁上,望见行者尾巴,叫:“师父莫慌,才来老妖是行者变的。”行者听得,道:“孩儿请我来吃唐僧肉,我实不吃,只爱猪八戒的耳朵来下酒。”八戒听见,骂:“遭瘟的,你要割我耳朵,我喊出你事来。”
  只被八戒这句言语,走出风来。银角掣起七星剑一砍,行者现出真形,两个大战一场。行者战至中间,拿起玉净瓶,叫一声:“银角妖。”这妖怒气一应,被行者装进去了,又得了七星剑。小妖慌忙报知金角,那金角掣起芭蕉扇赶来。行者且不理战,见妖一到,抛起幌金绳,望老妖一套(原作“在”)。不知老妖有个松绳咒,缚别人就紧,缚自己就松,被老妖反把行者套到。这行者先得二宝,被他变小,放进耳朵。七星剑不曾变得,被老妖拿转宝剑,劈光头砍了十数刀,行者头皮红也不曾红。老妖仍把吊起在梁,且进后堂饮酒。
  八戒道:“哥哥,你吃我耳朵么?”行者道:“你莫笑,你还要我救你。”须臾,被他变小身子,溜将下来,拿了幌金索,变一个假的吊在梁上,自己变做一个小妖,到魔头背后,偷了宝剑。忽碍动老妖,那妖又掣芭蕉扇赶来。此时老妖怒气满胸,不理清浊,把扇望离宫一刮,烈火遍起,围住行者在中。被行者把一根毫毛,变做一个假的在火中,自己走转洞中。见有些小妖在洞中看守,行者掣棒一发打死。魔头只说烧死行者,欢喜转洞,只见尸横满地,惊得忙入洞中去看。行者潜身藏了。魔头闷睡在案,行者魆魆的盗了芭蕉扇。五宝俱已到手,藏挼停当,复(原作“确”)掣棒一打。老妖赶得逃往压龙洞去不题。
  行者放下唐僧与八戒、沙僧,将他洞中洁净茶饭炊吃。正行,忽见老妖统得压龙洞中众妖,又统外家亲戚狐阿七大王来战。此妖没有宝贝,怎是行者兄弟对手,把众妖一齐打死。四众收拾行李正走,忽见路傍有一瞽者,来取宝贝。行者细看,原是太上李老君。行者叫出:“老仙何事?”老君遂现真形,说:“葫芦是我盛丹的,净瓶是我盛水的,宝剑是我练魔的,扇子是我扇火的,绳子是我系腰的。那金角是我看金炉的童子,银角是我看银炉的童子,只因偷了我宝,走来下界为妖。阿七亦是狐狸精,今皆被你除,可将宝贝还我。”行者道:“既是老仙的,就付还你。”老君接宝上天。不知唐僧几时见佛,且听了回分解。
  老君回归兜率院,逍遥直上九重夫。
  唐僧四众奔西去,几时取得宝经旋。
  又:
  妖转玉台山上去,宝莲座下听谈经。
  虽是妖怪将人害,老君收回诸天界。 
  唐三藏收妖过黑河 
  却说行者拜别老君,即与三藏而行。三人登途,行将半月,有一高山,山上有朵红云,结聚一团火气。行者一见,忙搊师父下马。那妖在云中望见,说:“此僧人能识妖气,莫若善计图他。”遂变一童子,吊在路傍,高叫:“师父救命!”三藏一看,见是个孩童,就叫八戒取他下来。行者止之不听。那妖下树,诉出千般苦楚:“家住松涧坡红家,强人将我父母杀死,把我吊在此间。今得师父救我,奈我被强人打伤,不能行走。”三藏就令行者驮起怪物。行者道:“你欲害我师父,瞒我不晓也。”那妖知行者识破机关,将身一纵,重有千斤。行者因他变重,把他掼(原作“惯”)将下来。怪物脱去元神,死一假尸,呼起一阵风,把三藏摄去。
  三人遍寻不见,关通土地,细问妖怪。众神答曰:“此处叫做枯松涧,涧边有一座洞,叫做火云洞,洞有一魔王,是牛魔王的儿子,叫做红孩儿。他有三昧真火,甚是利害。”行者听讫,分付沙僧看守行李,与八戒进洞去寻。
  那小妖忙报知魔王,那魔王挺枪杀出,与行者战经数合。魔王走转,把鼻子一捶,口中喷出火来,一时烈火齐起。行者虽然避得火,恰是怕烟,二人只得逃转。沙僧曰:“二位哥哥(原作“歌歌”)战时,小弟看得分明,只是多了那火。大哥(原作“歌”)莫若借些水兵,尅倒他火,必能取胜。”行者依言,即便往东海借得水兵,又杀进洞去。两下大战,那妖又放出火来,水兵涌波倾浪,不能灭他真火。
  行者收兵,令八戒去请观音菩萨。魔王在洞口望见八戒,知是去请观音,遂变个假的等候。八戒不识真假,遂跪于座前,被他把索子捆了,吊转本洞。行者自己径至落伽山,拜见菩萨,细陈其事。菩萨闻言,差木叉到李天王(原作“达”)库内,借三十六把天罡刀,叫行者拿着净瓶,来到魔王洞口。叫行者引战。菩萨把净瓶化作一海,三十六把刀化作莲花,菩萨坐于花上。那妖与行者交战,行者诈败菩萨背后,那妖赶来,把菩萨一刺,菩萨步入云端。
  妖怪见他走了,就在莲花内坐着。菩萨解去莲花,现出刀尖,妖怪当痛不过,情愿摩顶受戒。菩萨遂与他剃了头发,医好刀口。
  妖物反说菩萨是个掩样法术,又轮枪要刺。菩萨取出一个金箍一抛,遂变做五个,套在怪物身上,头戴一个,四肢四个,念动咒语,紧得怪物地上乱滚。菩萨见他心恶,把杨柳蘸一点甘露洒去,把怪物两手合拢。那怪不得手开,方才纳头下拜。菩萨带童子回落伽山。行者进洞,救出师父与八戒。
  四众又行一月,忽见一道黑水滔天。只见那傍有一小舟,沙僧高叫:“稍子渡我。”那稍子是个水妖,遂把小舟(原作“妖”)棹(原作“掉”)近前来。八戒曰:“我保师父过去。”其舟渡至半河,水怪放起狂风,把小船沉了。行者云中看见水怪害师父,急令沙僧去寻。沙僧寻至水怪门边,见上写“衡阳峪水神府”。又听得分付蒸熟唐僧,去请二舅爷来上寿。沙僧大怒,掣棒打进。水怪急拿钢鞭相敌。沙僧佯走,引他上岸。水怪不赶,只着人去请二舅爷。
  沙僧只得上岸,说与行者知。二人正在猜疑舅爷是何人,忽见黑河水神来拜大圣,口称“求救”。行者问:“你是何神?”水神道:“小神是衡阳峪。因客岁五月,西海来一水怪,甚是无状,占夺我水府,伤害我水族,望大圣救我一救!”行者道:“那妖要请甚么舅爷,不知是何人?”水神道;“西海龙王是他母舅。”行者听言,叱(原作“叫”)退水神,就驾着觔斗往西海。撞见一只黑鱼精,捧着一请帖,被行者打死,拿了帖径入龙宫。那龙王慌忙接入。行者道:“敖顺,你知罪么?”龙王道:“小龙没甚罪。”行者道:“你纵外甥捉我师父,还说没罪。”龙王大惊,跪告曰:“那厮是舍妹(原作“谋”)第九个儿子,因妹夫行雨犯罪,被魏征斩了。舍妹无处栖身,是小龙带他到此,其余八个尽皆良善,各镇一方,惟有这鼍龙作恶无端,有犯大圣。望赦小龙之罪,即令小儿去拿他问罪。”行者道:“这也不干(原作“管”)你事,权且饶你,可急去剿除此贼,救我师弟。”
  敖顺即差太子摩昂,同行者带水兵去捉。来至黑河,那鼍龙见表兄带水兵来洞,必非好意,就提钢(原作“刚”)鞭来战,被摩昂捉倒,绑见大圣。行者救了唐僧、八戒,唤摩昂“带此妖回,见父问罪,我不究他。”摩昂领水兵拜别而去。那黑水河神得坐本洞,深感大圣之恩,就将上游挡住,放干下水,引唐僧师徒行过西岸。不知向后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鼍龙英雄今日毕,水神自此镇黑波。
  禅僧有救朝西域,彻地无波过此河。 
  观音老君收伏妖魔 
  却说三藏过了黑水河,四众登途,行经数日,又到一山。三藏见山内有庵观寺院,叫行者去化斋饭。行者举目一看,忙叫;“师父,那座殿宇有妖气,我去别处化来,你三众在此坐下。”行者去后,三人不听他言,走在寺边去看(原作“后”),八戒叫师父、沙僧在外,八戒进到屋内,不见一人。只见桌子上有三件织锦直掇。八戒拿将出来,道:“师父,里面并无一人,止遗下此三件直摄,被我拿来。”三藏叫八戒送去还他。八戒不听,叫沙僧一同穿起。还未穿完,就如绳缚一般,放声一叫,惊动魔王,被他把三人一齐捆了,分付小妖,洗净三人去蒸不题。
  却说行者化饭回来,不见三众,举目一看,知是那处妖怪将三人摄去了。正说间,只见土地跪在面前,高叫:“大圣爷爷,你师父、师弟被妖捉去。”行者问:“甚妖怪?”土地道:“此是金兜山,有一独角兕大王,他神通广大。你快救他,少刻恐被所害。”大圣道:“我化得有斋饭,替我收下。”言罢,掣棒寻至魔王洞口。那妖见行者来到,即拿长枪来杀,交战数合,行者被魔王丢起白圈子,套去行者金棒。行者空手,只得走回,思忖无计,走上天庭借天兵来战,俱非魔王对手。
  行者变做一小虫,走入洞巡看,寻着自己金棒,私自藏在耳朵。又听得兕魔说:“不怕天兵,只怕老君。”行者得之在心,星忙奔入老君宫中诉其事。老君(原作“宫”)遍查宫中,原来走下一头青牛,带去金刚圈子。老君星忙与行者同到金兜山,令行者去与他索战。战至中间,老君喝声:“畜生,还不回家!”那怪见是主人,现出真形,被老君取了金刚圈,乘牛而去。行者进洞,救(原作“取”)出师父、师弟。
  四众又行,忽路傍高叫:“圣僧吃斋。”土地送出行者所化的饭,与他师徒充饥。他四众吃了,别却土地,又趱步忙行。忽遇一道小河,有一女稍子摆渡。渡过西河,上岸已毕,三藏叫口渴,令八戒河边取些清水止渴。八戒拿钵盂去取,三藏吃了一半,余者八戒吃干。行不多路,二人腹中疼痛,行者知是悮吃凉水。只见路傍有一人家,四众进去借宿,有一婆子出接。行者备说吃水得疾之事,婆子道:“此处是女人国,只要吃了子母(原作“骨”)河的水就怀胎。今师父吃了,亦是有胎。”行者道:“这等,怎么解得?”婆子道:“南街有一解阳山,有一窟泉,可以解得。只现今有个如意真人管顾,若取水者,要花红表里相换。”行者听讫,叫沙僧取钵盂同去。
  一霎时,到了洞边,果见有一道人。行者向前施礼,道:“我乃大唐僧人唐三藏徒弟孙悟空,因师父得疾,特来求水医疗。”道人听得,怒云:“这厮无礼!我乃牛魔王哥,你前日赶逐我侄儿红孩儿,正要寻你报仇,还敢来讨水!”言罢,挺枪来战。沙僧私地取了水,叫声:“哥哥,泉水到手,莫与他战。”道人听得,心慌手乱,被行者一棒打倒在地。同沙僧回来,医好师父、八戒。
  四众又行,路走三四十里,到西凉国中。三藏投下迎阳驿中,与驿丞见毕,道:“我乃大唐僧人,往西天求经,今到你国改换关文,相烦驿官与我(此处原衍“唐僧”二字)此处原衍“唐僧”二字)传奏。”驿丞闻言,见唐僧生得标致,遂进朝奏知女皇帝。女帝听讫,就着当驾官赉着彩球招三藏。行者知有此事,先对师父言曰:“闻女帝要招师父,莫若将计就计,只说肯成亲事,但要改换关文,与徒弟(此三字原缺)(此三字原缺)往西天求经。关文到手,你只说送我三人,送至城门,我使下定身法,把他众人禁住,我等扶你上马,可不两全其美。”言未尽,只见当驾官到。三藏接过丝鞭,师徒一同进朝。
  女帝领众官迎进殿上,三藏以行者所言,对女帝详说。女帝闻言甚喜,将关文印毕,付与行者。女帝宴着三徒已讫,三徒告行。唐僧曰;“待我送小徒一程,嘱付些心事。”女帝曰:“妾陪(原作“倍”)伴。”文武拥护,送行者三人出城。行者念起咒语,把他众人定住,抢过唐僧(原作“行者”)上马(此处原衍“唐僧”二字)径走。那傍闪出一女子,叫一声:“三藏。”起一阵狂风,把三藏摄去。行者见师父摄去,解开定身咒,三徒驾云寻觅,赶至一块大青(原作“责”)石屏边,上写着“毒敌山琵琶洞”。沙僧看守行李,行者、八戒打进洞去。那妖正在调弄唐僧,忽(原作“者”)(原作“者”)见二人打来,遂挺三股钢叉大战。那怪放了甚么倒马毒,行者叫头痛,八戒叫嘴痛,败阵走转。沙僧见二兄受痛,三人无计。
  忽云中观音菩萨叫,三人跪下,说师父破难之事。菩萨道:“此妖乃是蝎子精,三股叉是他前脚,倒马毒是他后脚,甚是利害。你须请昴日星官方能降伏。”言讫,化金光而去。行者即去,请得昴日星官一到,变作雄鸡,立在石屏背后。行者进洞,引出那妖。二人战至中间,被星官高啼一声,那妖就现了本形;连啼三声,那妖死得没气。星官脱却鸡形升天。行者救出师父又行,不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