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真因果传


  千般通理千般妙,一处不到一处迷。

  
第二十四回 苦根尽相随心变 阴魔起幻由人生
  元宵灯后更无灯,万古常明只此心。

  朗照终天总不灭,光明皓皓到于今。

  话说邱长春闻听采药人之言,犹如睡梦中被人一棒打醒,才知往事如孩子见识一般,非大人之所为也,急欲脱锁,却不知钥匙在何处,心甚作急,采药人口:‘钥匙是我拾得。’即于袖内取出,将锁打开,邱长春曰:‘我是已死之人,蒙足下片言开导,绝处逢生,死而复活,莫大之恩也。’采药人曰:‘我又未曾与你银钱,给你饮食,不过几句言语劝解于你,信也由你,不信也由你,你若能信便可以不死,你若不信总不能生也,生死二字由你自造,于我何涉?有何恩之可言?’说罢,飘然而去,霎时不见。

  邱长春从此以后,把这求死的念头,如一天云雾散得干干净净,依然青天白日,晴空万里,毫无障碍,若不是太白星君一篇正理,拔去他的魔根,纵有百万天兵,一千个韦驮,把降魔杵打断,也打不退他这魔障,拔不了这魔根。所以大凡修行人魔障一来,便要寻着他的根脚,看是从何而起,即于起处轻轻拈去,毫不费力。若魔在这里着根,你往那里寻苗,一辈子也寻不出来,就把天下的好话对他说尽,说不着他的心病,他也不能服你。

  邱长春自采药人指破迷途之后,重立玄功,再下苦行,一日来在一个地方,见山川毓秀,有一道溪河横于路旁。正值夏日,溪河水涨,其河平坦,造不成桥,架不了船,只好涉水而过,近处乡人熟知水性,过来过去,原不在意,远方过客,未免临流叹息,不敢轻于渡水。邱长春便起了一个念头,要做些苦功,行一行方便,有不能涉水者便把他背过河去,也有大方的人给他几文钱,买饮食吃,略可度日。又有些人分文不取,也背他过去。水消乏的时节,便去化斋,早化七家,晚化八家,化得齐来,或遇有饥寒之人便给与他吃,自己却饿一顿。若遇雨隔雪阻,竟日不吃,前前后后数年之间,饿得有百余回。故如今有云:大饿七十二回,小饿无数之言。

  邱长春在此做苦功,夜宿冷庙,见匾额上有蟋溪众姓弟子敬献之句,方知此河为嗜溪也。忽忆重阳先生石番溪边之言,苦根富尽于此也,乃大发恒心,参悟道妙,闲暇之余打坐用工。如此六年屡遭困苦,曷可胜言,但到水穷山尽之时,忽又感动好善之人来,与他结个善缘,使他也可略免饥寒。

  苍天不负修行人,只恐修行心不真。

  若是真心苦悟道,何愁衣食不终身。

  邱长春行了六年苦功,应该圆满之时,忽然溪水大涨,来了三人,军装打扮,各带铜刀,手提人头,自言斩获大盗,上省报销,不识水性,要他背过河去。长春本是来下苦工,焉有不背之理,于是挨一挨二背过河去,背到第三位军爷,那人胆小不过,战战兢兢,说道:‘我生平畏水,汝要小心。’长春说无妨不必害怕,便来背他。背到河中间水紧之处,忽一浪打来,邱长春立脚未稳,被浪一推,身子闪了一闪,那军爷在背上叫了一声不好,急用手抓着他衣服,一转手便将人头坠落水中,那军爷只叫怎了!怎了!长春用目一望,见那颗人头随波逐浪而去。长春也自作忙,将他背拢了岸,要去寻那颗人头,及至回头一望,波浪滚滚,洪水滔滔,那里去寻这颗首级?何处去捞那颗人头?再看那军爷时,捶胸顿足,喊天叫地,慌得长春心忙意乱,一时也无主见。即对军爷说:‘你拿刀来,把我这颗首级割下,以偿你那个人头何如?’军爷曰:‘人头是我失手坠落,与你无干。’长春曰:‘我是孤身一人,死有余辜,你乃数口之家赖此生活,兄我一人活你全家,未为不可?’军爷说:‘你倒也是番好心,只是我不忍杀你,常言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你若要周全我的大事,只可自裁。’

  说罢,将刀递与长春,邱长春接刀在手,正要自刎,忽声半空中有人叫回:‘邱长春还我芴来!’长春往上一看,只见三位军爷,站在五色祥云之内说:‘吾等三人乃天地水三官也,因见你道心坚固,苦行圆满,特来化度于汝,汝果然舍己从人,积功累行,今将汝凡身化作道身,幻体更为仙体,六年悟道已就,七载成真将兴,汝可精进勿误。’长春忽然心头朗悟,灵机显著,再看手中拿着一片朝芴,并不是甚么钢刀。又见三官之中,一人空手,如是他的朝芴,少不得上去交还,试将身子往上一纵,已入云端,将芴呈上,三官大帝高驾彩云,冉冉而去,邱长春正欲纵下云头,忽又想起麻衣将士,断我该饿死,我今道果已成,量不能再受饿,何不借此云头,往河东一走,再试他一试,看他眼力如何?主意已定,即将云头拨转,顷刻千里到了赛麻衣庄前,坠下云端,走进庄来,见一个二十余岁的人,就是那年拿饭出来的小厮,即对他说:‘我是来求老先生相面的。’那人说:‘家尊久未出外,既要相面,可随我到厅上。’说罢,即引长春入内。那赛麻衣正坐在厅上,见长生进来,忙起身接入待以宾客之礼,坐下喝茶。长春见赛麻衣须发皆白,老迈龙钟便曰:‘数年不见,先生倏而鬓发番然。’赛麻衣曰:‘老朽不知在何处会过道长,一时忘怀。’邱长春曰:‘先生不记螣蛇锁口,该饿死之人吗?’赛麻衣闻言,即将他相了一相,拍手大笑曰:‘妙哉妙哉!道长不知在何处做下大功德事,竟将昔年之相改变了。’邱长春曰:‘先生尝言相定终身,永无更改之理,今日然何又说改变之语?’麻衣相士曰:‘老朽只知相面,不知相心,今道长相随心变,非老朽所知也。昔者双纹入口,是名螣蛇锁口,应主饿死,如今这两条纹路,双分出来,绕于承浆之位,这承浆上又生了一个小小红痣,配成格局,名曰二龙献珠,贵不可言,应一受帝王供养,福德不可量也。岂愚老所能知哉!’长春闻言也服他相法通神,即告辞起身。

  回番溪庙内打坐,只因动了一点计较之心,要去取笑赛麻衣,惹出一番魔障来。正在打坐之时,恍惚之间若亡若存,好像身在万山之中,忽起一阵狂风,现出一只黄斑猛虎,张牙舞爪,向他扑来,他却把这死字看得淡,全不在意。又到杳杳冥冥之际,见一个道童是来说:‘我师傅马丹阳到了,师叔还不起来相见。’果见丹阳从下是来,长春想;道不恋情,来也由他,去也由他,忽又见许多人来说:‘难为你背我们过河,今当收获之时,与你凑得有一石多麦,尽够一年吃用,另外又帮你两串钱,缝件衣服穿。’说罢,将麦背到他跟前,堆积许高,人将两串铜钱拿来身边,要他亲手来接,他更不在意。昏迷之间,又见一美貌女子年可十七八,自言被后母毒打,私自逃奔,欲到母舅家去,奈何身孤难走,老师傅何不送我一往,感恩非浅。说罢,娇娇滴滴,欲哭欲诉,长春总不理会,与他一个无人无我,不识不知,转眼之间,二嫂带着几个小孩是来告诉曰:‘你二哥已死,大伯将家园独吞,使你这侄男侄女,衣不终身食不终日,我是女流之辈如何能抚养他们?你可看在上哥面上,念其骨肉之情,如何安顿我们母子。’说罢,那几个小孩子便来拉拉扯扯,哭哭啼啼,三叔长三叔短,不住喊叫,要吃要喝,胡乱挖抓。长春静极之中,智慧偶生,若无一物,猛听得半空中响亮一声,南天门大大打开,见二童子控一白鹤到面前说:‘奉玉散请真人跨鹤飞升。’且听下回分解。

  莫教三凡生幻境,阳防六贼乱心田。

  
第二十五回 真阳足群阴退散 恶贯盈合家沉沦
  北邙山下列坟莹,荒草迷离怪鸟鸣。

  长卧泉台人不醒,桃残李谢过清明。

  话说邱长春在番溪庙内打坐用工,正在虚寂之时,忽见二童子控一白鹤至其前曰‘奉上帝敕命,请真人跨鹤上升。’邱长春默想三官大帝之言,七载成真当兴,焉有今朝飞升之理,莫非这是我心中阴魔相攻,生此种种虚幻,败我真道,只这一点醒悟,二童子也不见了,也没甚么白鹤,独自一人坐在半边蒲团上,窗外星月交辉,万籁无声,这真是平白生出许多奇奇怪怪的事来,若不是念头抱得稳,险些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自悔不该逞一时之兴,去试赛麻衣,故意下许多阴魔。若不炼去阴气,焉能纯阳?又想了一想,必用这个混魔之法,方能群阴削尽,使他无隙可乘乃为上策。

  于是离了番溪,来在一个土山,见坡下有一圆石重可百斤,也是个僻静之处,乃结草为底,打坐其中,若到阴魔发现之时,他便速来,将那圆石往上搬运,移至半坡,复使坠下,又来静坐,景象一生,便运石混之,如此三年,阴魔尽退,遍体纯阳,诸般景象人眼皆空,灵明日着,天机自应,知有一桩故事,但天机不可泄漏,须去点化一番,若能使他醒悟,可免此沉沦,不失上天好生之德,下开救济之门,当时离却土山要去办这件事情。

  且说刊陇之地,有个富户姓王名云,家中富豪,人都称他为王大户,也算得一个财东。依山傍水而居,自得山环水抱之胜,门外一道溪河,这王云虽有偌大家私,却居心刻薄,惯使大秤斗小耳,较出重人,一味欺贫凌弱,占田夺地,他家那些奴仆,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占骗乡愚,奸淫妇人,无所不为,使着主人势耀,造下弥天罪过,犹然不知。他家门外有一大石长丈余,高数尺,头大尾小,像狮子一般,故此呼为石狮子。在外边做活路的人甚多,每到吃饭时,看守庄门的人,趴在石狮子背上,用梆一敲,四下都听见,即回来吃饭,这是常规。相去不远,有个山坡,坡上修了一观音庙,是王云先祖所建也,施得有地土,招得有住持,王云当事之时,把住持逐去,将土取回,只是未曾拆毁庙宇,打坏神像,也算他还有一点善心。虽留下这庙宇,却成了一个冷庙。邱长春从宝鸡地方到此,就在这庙里栖身,每日听见梆响,便去化斋,化了十几次,并无一人理睬于他,莫说化斋,连水也化不到一口。只有一个丫头,名叫春花,见他来了几回,皆空手而来,空手而去,心中不忍,暗地藏了几个糖,出来与长春丢入袖内说:‘老师傅快去,此非善地也。’又过了两日,邱长春来化斋,正遇王云立在门口,长春原本是来点化于他,今见他站在门前,便说了四句话来打动他。话曰:

  贪名为利不回头,纵有金银带不去。

  一日无常万事休,空遗两眼泪长流。

  长春将说毕,只见王云勃然作怒曰:‘你这野道休得在此胡言乱语,我生平是不信佛法之人,你各自早去免受凌辱。’长春曰:‘贫道特来贵府化斋,随会长施济施济。’王云见门外有个拾马粪的簧子内装有马粪,旁边有把拾粪的铲子,他拿过手来向簧内铲了一铲马粪,走到长春面前说道:‘你求我施济,我便将此物施济于你如何?’长春正要试他心念,见他这样子恐是作戏,故将岩飘往前一支,他当真把一铲马粪倾入岩瓢。邱长春曰:‘此马粪与我有何用处?’王云曰:’这粪都是我雇下人工拾来的,今日与你,也算我施济也。’

  长春闻言,口称善哉善哉。那王云与众仆俱各大笑。合家大小闻此言,尽皆发笑,只有春花心中不然。一日见那些奴朴俱上坡做活去了,暗藏几个蒸馏在袖内,走出外来,恰好正遇长春站立门外,即欲将馏给与他,长春曰:‘我非来馏化也,有一句要紧的话对你说,你可牢牢紧记。若见门前石狮子眼睛红时,便可到山上观音庙去躲过一时三刻方保无忧。’说罢,飘然而去,霉时不见。

  春花把此言记在心内,每日出来看石狮子两遍。如此数月,却被一个放牛娃子看出情形,问曰:‘春花姐,你每日出来瞧这石狮子,所为何故?’春花对他说道:‘那日化斋的老师傅他对我说,等这石狮子眼睛红了之时,叫我急到观音庙去躲避一时可免大难。’放牛娃子听得此言甚是异奇,欲与她戏耍,暗地寻得一块红土,下午牵牛归来,爬上石狮子去,用红土在石狮子面上抹了两个圆圆,就像一对眼睛,抹毕即下来,闪在一边,看她如何?

  是时天色将晚,春花在内忽然心惊目跳,行坐不安,心中暗想,莫非石狮子眼睛红了。急忙出外观看,也不顾主人吵骂,由得外来,果见石狮两眼通红,大吃一惊,竟奔观音庙去。放牛娃子见她跑上庙去,也随后跟来,将到庙内,正欲问她,猛然一个乍雷,震得出摇地动,俄而狂风四起,黑云满天,霎时间大雨倾盆,如孤泼桶倒一般,直落到半夜,雨才住点。春花和放牛娃两个伏在神桌下,耳听响声阵阵,如千人擂鼓一般,似万马争奔之势。到得天明,才敢出来观看,正是不看之时犹小可,看了之时吓掉魂,却原王云这所庄廊,昨夜不知甚么时候,蛟龙在此过路,见他这房子修得十分体面,就往水晶宫去了,只有石狮不肯去,却倒卧在河当中。

  却说春花见王云合家被水打去,未免心酸流泪,不一会惊动远近大小男男女女,齐来观看,个个俱言老天有眼,报应不爽。又见春花啼哭,便问曰:‘你的主人全家覆没,你怎么逃脱性命?’春花遂将道长指示之言对他们诉说一遍,众乡人纷纷议论,都说王云恶贯满盈,天降水灾,那道长想必是位神仙,前来指点于他,他不肯回心,故此被水打去。你虽然是个丫发,却有点善根,故将你救出,又带孥放牛娃子不死,看来人生天地之间,总要做些好事,大难来时,方有救星。又问春花今如何。春花曰:‘这庙原是老主人当年造的,周围这些地土,已舍在庙内,如今我就在这庙里带发修行,也不想那花花世界,红尘美景。’众人说:’如此甚好,我们与你凑些盘费,暂且度日,待秋收之后,不少吃用。’众人说毕,各去凑了些钱粮交与春花,又寻了一个老婆子与她作伴。春花谢过诸人,从此一心一意苦志修行,过了数年,邱真人在龙门洞静养,知他真心向道,便来度她,她即拜真人为师。后来也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