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遗书


  ○祭文 范凤翼

  祭高先生文

  范凤翼
  嗟嗟悲哉悲哉何使余陨泪和墨而笔不能下者屡也余何悲于先生谓天不慭遗而国空虚也先生之使余独悲之甚也谓海内知己惟先生一人扗足以不恨而今不可复覩也今汉署中累累若若者岂不充位乎谁足当先生者国以一人兴先生之赍志而未伸者十之九也以余之忤俗违时而先生谓周吏部曰范某旧铨典型宜如泾阳先生故事用之方能脱胎换骨此语余所不敢当顾不知先生何取于余而云尔也先生又尝为文以寿先人矣其文虽以寿先人而实以教余先生之言日圣人何以异于人哉圣人习而安之众人不安而不习也是先生之警我以众人而诱我以圣人之道也何笃挚也余家食廿余年足不履户外顾与先生邮筒往来无虚月余每于时事之大者独谓诸君子之过激非是此语不可闻于诸君子之耳而先生书来独是余言曰诸君子之过激使公论反出于小人而私情反出于君子如来教所谓君子之公论也可见天下事有一定而不可移之理云云先生非知余之深余何敢以此语进而先生果独许余言之不谬也然则海内一人知己非先生而谁而今已矣谁当知余者而又安能已于悲也虽然人之悲先生以情而先生则深于道者有龙德焉得时兴云而雨天下非其时则蛰伏于泉壤而已矣当逆珰煽虐缇骑将及先生之门岂不谓清明扗躬志气如神而深于道者哉先生之生而死死而葬亦犹龙之蛰伏泉壤焉耳何生何死而又何以悲哉余方值海上乱民之变罹祸奇惨恨不如早死珰而仅以削佉止也亦惟是疲于奔命未及哭先生之堂而遥致鸡絮其终安能已于悲邪

  高子坿录 【终】
  邑后学吴祥霖校字

  ●高忠宪公年谱书后

  明邵文庄愿端文高忠宪三先生吾锡三大儒也初文庄既没久无年谱至端?忠宪并起招相与补成之其为谱出于私淑浚儒固以道相感而能见其大若夫忠宪年谱招辑之者为华吏部凤超先生其为谱出于入室弟子尤淂诸亲炙而能见其真吾党读之殆未有不兴起者然作谱之始末与其感应读者岂尽知之乎崇祯初吏部起补工曹念忠宪□秩?庑亟缮疏数千言将请于朝会杜黄门先言之未允而吏部仲兄龙超公自家贻书京邸谓非令百所宜言惟当竭力表章使忠宪之学昭明于世而浚可议及此吏部淂书喟然爰取疏稿藏之而力以表章师传为已任招辑忠宪年谱云先丹吏部从学东林及登第浚孰贽既而同舟北上心悦诚服以为几于无行不与具载札记中玉是乃以平昔独知独见证诸天下共阅共见慱求诸同门知契密订诸遗书记录故此编其谱年也莫非谱学也其谱学也为请祀张本也此则吏部之心也抑感真者应必真方忠宪□逮而赴止水也拜表谢阙杰雷告祠而外不作一语嘱家人独手题一帖诀别吏部乃阅二十余年吏部无复殉节若先借是谱心相印心相□也者较诸愿高两公之谱?庄不更有光欤忠宪从孙楚培氏及其子象□夙奉学宪公庭训孜孜于绍明忠宪家学己巳冬既捐橐重梓高子遗书复搜是年谱附订于浚俾学者读其书即思知其人一则伸吏部表章之心一则着师弟浚先之迹而将来祀议之准又何俟他求也哉余向谓系仪部几亭以崇祯辛未订遗书而吏部旋以乙亥成年谱两先生功在高门如鸟翼车轮不可缺一宜令此之合璧而行矣窃□先获我心故泚笔备书之因忆吏部孙何思大令尝语予曰先吏部于忠宪入道之序皆道困学记提挈分明又如壬寅辑朱子节要成戊午有戊午吟辛酉入京以东林讲席拜托叶吴两公皆卷中加意誮虑斯言也夏中心藏之并敢私识末简为读谱者告鸟
  时
  康熙己巳嘉平同里浚学张夏拜手敬书

  ●高忠宪公年谱

  受业门人华允诚谨述
  世宗肃皇帝嘉靖四十一年壬戌七月十三日午时先生生
  先生姓高氏讳攀龙初字云从后字存之别号景逸其先人曰孟永公始居无锡一传耕乐公如圭再传省轩公翼三传雪楼公适代有隐德雪楼公生静成公材举孝廉令黄岩有异政祀名宦乡贤静成生继成公德征配陆夫人贰邵夫人实先生生静成有弟静逸公校配朱夫人无子因以为嗣先生之生也有盆莲之瑞静成公诗以志喜后先生得手笔于宂纸中捧诵珍悼跋云莲花之君子也发于盆盎小能大也常人神局于六尺君子神充于宇宙亦若是矣出于污泥污能洁也常人心役于五官君子心超于万物亦若是矣莲多子者也子以及子吾兄弟子孙相率为君子乃所以报吾祖报天之休也
  四十二年癸亥二岁
  四十三年甲子三岁
  四十四年乙丑四岁
  四十五年丙寅五岁
  穆宗庄皇帝隆庆元年丁卯六岁就外傅
  先生神采奕奕善读书言动如成人母授果饵敬而受之或命自取必如所常授数
  二年戊辰七岁
  三年己巳八岁
  四年庚午九岁
  五年辛未十岁
  六年壬申十一岁
  神宗显皇帝万厯元年癸酉十二岁工文章
  二年甲戌十三岁
  三年乙亥十四岁
  四年丙子十五岁应童子试
  师事邑中茹澄泉兄事孝廉许静余以学行相砥砺暇则默采讨诸儒语录性理诸书
  五年丁丑十六岁
  六年戊寅十七岁
  七年己卯十八岁
  八年庚辰十九岁
  九年辛巳二十岁补邑诸生
  十月娶王夫人
  初聘王抑所女继山孙女殇抑所以先生为天下第一流人品即抱内戚沈女续好先生佩德勿替终身无二色
  十年壬午二十一岁举于乡
  为沈龙江徐蕳吾所识拔一见以天下士期之闱中原系落卷将发榜矣蕳吾就榻不能寐鼠啮其足者三蕳吾异之暗中抽一落卷即公卷也呈主司遂得中式
  十一年癸十二十二岁
  十二年甲申二十三岁丁嗣母朱夫人艰
  十三年乙酉二十四岁
  每日严立课程自卧榻至日逐经行处壁闲悉黏一圈期于触目警心无令此心放逸 又有日鉴篇以德业之敬怠义欲分注于天时人事之下日有稽月有考
  十四年丙戌二十五岁 始志于学
  邑令李元冲延江右罗止庵与顾泾阳先生讲学于黉宫士绅云集先生跃然喜曰吾夙有志于学今得县父母为嚆矢吾学其有兴乎于是蚤起孜孜以全副精神用于止敬慎独存心养性迁善改过间而学始有入门矣
  十五年丁亥二十六岁服阕
  十六年戊子二十七岁入南雍
  司成赵定宇略师生之分结忘年交
  十七年己丑二十八岁举进士 廷试三甲
  分考高邑赵南星侪鹤评云此卷似知学者当拔之牝牡骊黄之外同门有薛以身敷教欧阳宜诸东凤王中嵩述古
  七月丁嗣父艰归
  读礼三年孺慕如一日自料理襄事外惟定省生父母与讲学会友翻经阅史为日程他无所置念也
  十八年庚寅二十九岁
  十九年辛卯三十岁服阕
  二十年壬辰三十一岁谒选京师
  先生廷试三甲当为令丁忧起复当改京职值选司邹孚如议中旧例仍与外先生喜寄父书曰男观今日时事日非天下事无一可做稍酬生平惟有守令耳部官悠悠坐老岁月不若乘此年力做一出头以后可迎刃而解严不至笋和不至随儿自量力能为之爱民好士一介不取儿亦量力能为之邑中豪杰虽多儿意所取法者邵文庄王继山二公皆自州官起脚凤志如此未审得遂否既而邹议不行
  六月授行人司行人
  上崇正学辟异说疏寻上今日要务疏
  时有四川佥事张世则疏诋程朱欲改易传注上所著书求颁行天下先生不胜愤愕上崇正学辟异说以一人心以端正本疏上嘉之曰高攀龙所言有关世教不旬日寻上今日第一要务疏言天下之大本与天下之大机欲上法祖操心讲学勤政发帑理财语甚剀切留中不下时僚友同志若聊城逯与权中立江右陈彝仲徽郡洪平叔文衡先生与之上下今古讲究性命询访人物善相长过相规称莫逆交后诸公皆蔚然为名臣先生有力焉
  司中无事藏书甚多得恣意探讨取二程朱子全书薛文清读书录手自摘钞作日省编集崇正编尤多用尊德性工夫以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一日静坐久之忽思闲邪存诚句觉得当下无邪浑然是诚更不须觅一时快然如脱缠缚从此反躬实践会友谈心种种无非是物矣
  十二月赍诏金陵
  谒邹南皋朱虞葑瞿洞观诸先生
  二十一年癸巳三十二岁 正月自金陵归
  镫夕前抵家朝夕娱亲外益务亲师取友考德问业往毘陵谒钱启新先生往苏州谒王少湖先生尝曰王先生谓士君子须是立得个大节居乡勿为乡愿居官勿为鄙夫方有可说处语不多令人惕然深省
  十二月复命建言谪广东揭阳典史
  入都三日见郑材杨应宿附阁攻部掊击众正甚力先生愤激不平上君相同心惜才远佞以臻至治疏语侵阁臣遂有此谪大要言诸臣罢黜非辅臣欲除不附己则内侍不利用正人而应宿等反借不附吏部之名致阿徇阁臣之实阁臣声音笑貌闲虽示开诚布公之意而精神心术之隐实不胜作好作恶之私以致机权潜用善类坐空云云奉旨着部院会同该科从实究问先生侃侃诘问不少讳避因有皇长子明春出阁之谕先生虽身在危疑喜国本大定与相知酌酒相庆忘其一官之去又遗吴海洲曰人行义非难所安为难此心清净中一物不可着何处着一官若一念未融其道不光矣了此便凤凰翔于千仞海洲亦为先生建言削籍者也
  十二月辞朝归
  二十二年甲午三十三岁 七月赴任广东
  顾泾阳亦以言事黜先生贻书有吾曹一时退处共得闲身何修报称之语至武林与广东陆古樵粹明嘉善吴蘧庵志远谈论数日古樵潜心白沙主静之学先生得其提醒自歉于道尚未有见总无受用发愤曰此行不彻此事此生真负此身矣舟中严立规程取前所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者反复行之当心气澄清时有寒乎天地气象在路两月如武夷天游九龙十八滩险绝奇绝处不可屈指靡不毕领其胜憩九峰书院登子陵钓台溪声鸟韵茂树修篁种种悦心而心不着境自谓得山水之助不小过汀州登旅舍小楼甚乐手持二程书偶见明道先生曰百官万务兵革百万之众饮水曲肱乐在其中万变俱在人其实无一事猛省曰原来如此实无一事也一念缠绵斩然遂绝忽如百斤担子顿尔落地又如电光一闪透体通明遂与大化融洽无际更无天人内外之隔至此见六合皆心腔子是其区宇方寸亦皆本位神而明之总无方所可言也平日深鄙学者张皇说悟此时只看作平常自知从此方好下工夫耳至揭阳不以谪官闲散怠于职事日于衙斋课士正文体释书义兼编集朱子要语刊示之生徒兴起者数十邑令为同年朱任宇先生访知民情吏獘悉心启告临行殛一凶人陈所蕴工起灭报睚眦占主女细民至乡绅地方官府莫敢谁何先生穷治其罪竟置之法游莲花峰谒文丞相祠周元公祠韩昌黎陆丞相祠所得友为萧自麓自麓故罗念庵先生门人以立故为学所见甚正署事三月假差归别自麓请教曰公当潜养数年不可发露先辈皆背地用一阵苦工夫故得成就耳先生深然之启行诸生不远百里相送临别依依谓曰诸君努力自当相遇中原与诸君矢继自今脱鄙人毁廉蔑□无以见诸君诸君不克砥砺厌厌世俗亦无以相见则皆曰诚如此盟至漳州谒李见罗先生辨论大学格致之旨谓大学格致即中庸明善所以使学者辨志定业绝利一源分剖为己为人之界精研义利是非之极要使此心光明洞达直截痛快无毫发含糊疑似于隐微之地以为自欺之主夫然后为善而更无不为之意拒之前不为恶而更无欲为之意引之后意诚心正身修善所以纯粹而精止所以敦厚而固也不然非不欲止欲修而气禀物欲拘蔽万端恐不能实用其力矣且修身为本圣训昭然千古知之只缘知诱物化不能反躬非欲能累人知之不至也何以旦昼无穿窬之念夜必无穿窬之梦知之切至也学者辨义利是非之极必皆如此斯为知至此工夫吃紧沉着岂可平铺放在说得都无气力且条日次第虽非今日致明日诚然着个先后字亦有意义不宜如此笼统过延平拜李先生祠往考亭拜朱夫子祠过崇安拜赵清献祠萧萧身世云水孤清自谓出门至此学力已三转手势
  序王文成年谱 作阳明说辨共四首
  二十三年乙未三十四岁 二月抵家
  再取释老二家参之谓释氏与圣人所争毫发其精微处吾儒具有之总不出无极二字獘病处先儒具言之总不出无理二字观二氏而益知圣道之尊若无圣人之道便无生民之类即二氏亦饮食衣被其中而不觉也
  二十四年丙申三十五岁 继成公陆夫人偕寿七十先生同昆弟称觞宴客
  三月六月连遭父母丧
  遵丧礼不二斩称降服子居丧竭力襄事父遗命析其产而七之先生推以让诸兄弟不得尽出为丧葬费庩置义租赡亲族分赡祖妾之无子者
  二十五年丁酉三十六岁
  二十六年戊戌三十七岁 作水居为静坐读书计
  数年间徙居婚嫁岁无宁息而动中炼习静中温养工夫卒未始顷刻废于水居构一可楼可者言无所不可也茅檐数椽极湖山之致谢客栖息其中动以旬月计偶远近同心如归季思吴子往诸先生来访相与瞑目焚香闭关趺坐坐必以七日游阳羡诸山则坐龙池顶游武林诸山则坐弢光黄龙荻秋庵作复七规程是秋会同志于二泉之上与管东溟辨无善无恶之旨作山居课程
  二十七年己亥三十八岁
  偶至黄岩县谒静成公祠父老咸嗟叹之云此高一合孙也葢静成令岩时民无滞狱只带合米可了故云
  二十八年庚子三十九岁
  与吴子往等静坐水居日记云日逐只是顾諟明命为工夫又云一日觉气在胷膈稍滞思调息息最微若有若无误认气为息而调之大害事矣次日便觉多却调息一念只是诚无为着此子不得也
  二十九年辛丑四十岁
  八月偕四郡同志会讲于乐志堂
  三十年壬寅四十一岁 辑朱子节要成
  三十一年癸卯四十二岁 注张子正蒙完
  三十二年甲辰四十三岁 东林书院成
  锡东林者宋龟山杨先生讲学之所废为僧院邵文庄公所修复王文成记可考也后复变为僧院先生与顾泾阳先生吊其墟闻于当道葺道南祠构讲堂书舍相与讲习其中朔望小会春秋大会岁以为常泾阳仿白鹿洞为会约先生为之序自泾阳殁先生独肩其责每会取儒释朱陆之辨文成文清真悟真修之辨为己为人义利公私欺谦邪正之辨时时拈示洗发痛快令人划然开油然得尤谓学者虽得朋友讲习之功不可无端居静定之力葢各人病痛不同大圣大贤必有大精神其主静只在寻常日月中学者神短气浮便须数十年静力方得厚聚深培而最受病处在自幼无小学之教浸染世俗故俗根难拔必埋头读书使义理浃洽变易其俗肠俗骨澄神默坐坚凝其正心正气乃可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