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遗书

  王文成曰吾良知二字从万死一生得来其致知之工何如乎其所经厯体验处皆穷至物理处也身繇程朱之途口驳末学之獘犹之可也学文成者口袭其到家之语身不繇其经厯之途良知从何得来
  显言知本天下国家之本在身之本也微言知本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之本也
  殀寿不二二此念也造次必于是此念也颠沛必于是此念也
  终日干干与时偕行只一时字本体工夫具在洋洋乎发育峻极者此也优优乎三千三百者此也
  知时则知几故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
  道之不可须臾离也莫见莫显也中和也皆悟法也戒谨恐惧也慎独也致中和也皆修法也
  天然一念现前能为万变主宰此先立乎其大者致一则密
  不至于密安得吉凶与民同患而神以知来智以藏往乎
  主一二字最尽一者本体主者工夫
  杨龟山先生致知格物葢言致知当极尽物理也理有不尽则天下之物皆足以乱吾之知思蕲于意诚心正远矣此门格物的传也
  至静中凡平日行不慊心者一一显现故主静要在慎独
  天下至奇特总是至平常圣人神化不过百姓日用然非千穷万究不能信得道理只是如此
  恶念易除杂念难除恶念尽是诚意杂念尽是正心
  邵子言一动一静天地之至妙此言易也一动一静之间者天地人之至妙此言太极也
  亥子中间即一动一静之间
  当下即是此默识要法也然安知其当下果何如朱子曰提醒处即是天理更别无天理此方是真当下
  择乎中庸得一善者复于未发也少加毫末便复失之拳拳服膺弗失者于未发也
  中庸言道不可须臾离顾泾阳先生曰此不可离是人真念头上一点过不去的所在此心与道合则安与道离则不安试想此念头于何而来便识得本体矣余谓此一点过不去的有两样查考若在事上背理而不安则应用有时于须臾之义尚疏若在心上违仁而不安则体道无间于须臾之义方密
  道者率性之谓天下岂有须臾离性之人百姓特日用而不知耳
  元公纯公之于易也深乎独得其至微以洗心藏密矣康节之妙于象数正公之发明义理文公之归本卜筮皆卓绝汉儒孰得而夺诸
  易之本体只是一生字工夫只是一惧字
  夫子去鲁十有四年与二三子栖迟容与其进德修业有不可知之妙所以赞易大旅之时义
  持志之象如猫捕鼠如鸡抱卵
  敬者心之贞也贞则元矣故求仁莫如敬
  程子谓栽培生意在六经先得根本然后可言栽培根本自六经得之生意亦自六经培之所谓好古敏以求之者与
  朱子一派有本体不彻者多是缺主敬之功陆子一派有工夫不密者多是缺穷理之学
  穷至无妄处方是理
  心复于性则无饥渴之害
  元亨利贞皆善也元而亨而利而贞贞而复元故曰继之者善元始之故曰善之长天地一阖一辟吾人一呼一吸继继而不已者皆是此件故曰生生之谓易孟子道性善而必称尧舜者何也性无象善无象称尧舜者象性善也若曰如是如是云尔此须在思虑未起时认取思虑未起时便是此件刚健中正纯粹精求与尧舜一毫不同者不可得也及动念便差动步便差求与尧舜一毫对同者不可得也繇其同故人皆可为繇其不同故不可不为何以为之曰尧舜所不为者断不可为所以为尧舜也

  高子遗书卷二 【终】
  邑后学陶黼升校字

  ●高子遗书卷三

  经解类
  辨类
  赞

  ◆经解类

  古本大学题词
  大学首章约义
  大学首章广义
  附录先儒复大学古本及论格致未尝缺传
  附录洹词
  困学记
  山居课程
  复七规
  静坐说
  示学者
  读书法示揭阳诸友
  格言
  好学说
  为善说
  知天说
  身心说
  洗心说
  中说
  未发说
  心性说
  气心性说
  理义说
  气质说
  寅直说
  爱敬说
  好恶说
  乾坤说
  干彖说
  干彖释
  大象
  三勿居说
  夕可说
  辅仁说
  观两先生所参春游记请益

  ○古本大学题词

  谓大学有错简者疑诚意章引淇澳而下也谓大学有缺传者疑首章此谓知本二语也夫此谓知本必从修身为本明矣有修身为本之揭则有此谓知本之结有此谓知至之结则知其为格物致知之释文理不辨而明也独诚意章引淇澳而下则曲解不可得而通明道先生之易古本以此也伊川先生再易之晦庵先生三易之未定也以三先生之信古而卒不能信于斯简以天下后世之信三先生而卒不能信其所易则心之同然者不可强也愚葢往来胷中结疑不化有年矣一日读崔后渠先生集有曰大学当挈古本引淇澳以下置之诚意章前格物致知之义明矣乃始沛然如江河之决不觉手舞足蹈而不能巳也吾何以决之吾决之于此谓知本此谓知至之二语也此二语者以为不释格致则自天子以下两条亦属无谓以为果释格致则自天子以下两人似未明备固知其旁引曲畅有如淇澳诸条所云也此诸条也以为不释知本则不宜结以知本以为果释知本则不宜别附他章固知其前后起结必随于此谓知至之后也夫以三先生不能定敢谓定于今日乎然而天下万世之心目固有渐推而愈明论久而后定自三先生表章大学之后越三百年而崔先生之说益近自然故敢申明之以俟后之君子观夫同然之心果何如也若夫割裂推移人人自为大学则何所抵极之有嗟乎圣人之学未有不本诸身者六经无二义也大学之道知止而已知止之道知本而巳易简而天下之理得葢沛然无疑于日用非独以残编之似缺而复完已也

  ○大学首章约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明吾之明德也】 在亲民 【明民之明德也】 在止于至善 【明德之极处也】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申言止之为要】 物有本末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教以知止之法】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此谓知所先后】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物有本末本在此也】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学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非物格知至者乌能知之】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本在此止在此也】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谊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奜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民之不能忘本于盛德至善可以知本矣】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民之所以不能忘者以此】 康诰曰克明德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明者自明也知本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新者自新也知本也】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入而不知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止者随身所在而止于至善也知本也】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所以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以修身为本非物格知至者孰能知之】

  ○大学首章广义

  或问曰大学并列三纲而箒重知止何也曰三纲非三事一明明德而巳明明德者明吾之明德也新民者明民之明德也止至善者明德之极至处也然不知止德不可得而明民不可得而新何者善即天理至善即天理之至精至粹无纤芥夹杂处也不见天理之至便有人欲之混明德新民总无是处故要在知止也
  曰物有本末一节何谓也曰此正教人知止之法也人心所以不止只缘不知本千驰万骛无所归宿大学当下便判本末始终下文详数事物使人先于格物而知本也
  曰何谓本末明其非二物也譬之于木有本末而巳何谓终始曰欲图其终必慎其始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此终事也而必始于修身有到头事必寻起头处也
  曰大学平分八目而归本修身何也曰无身则无心意知物无身则无国家天下而身其管括也格致诚正为身而设齐治平自身而推故八目只是一本
  曰何谓格物曰程朱之言至矣所谓穷至事物之理者穷究到极处即本之所在也即至善之所在也曰若是则于古本无悖与曰无悖也天下之理未有不本诸身者但格物不到物之至处不知物之本处故修身为本是一句眼前极平常话却不是物理十分透彻者信不过格物是直穷到底断知天下之物无有本乱而末治者无有薄其身反能厚于国家天下者知到本处便是知到至处故曰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曰淇澳以下何谓也曰皆释知本也本末不过明新故释知本以明德新民止至善也淇澳之诗是合言明新止以释知本见民之不忘本于盛德至善也烈文之诗又申言民之所以不能忘者如此康诰以下是分言明新止以释知本见明者自明新者自新止者自止全不向末上起一念也至于使民无讼而知本之义益了然矣曰大学无经传乎曰大学一篇本六段文字每段必杂引经传以咏叹而推明之使章内之旨快然无遗而言外之旨悠然无尽此篇法也首段三纲八目之下即释格致而格物即在格知本末本末即是明德新民知本即是知至知至即是知止原与三纲通为一义故通为一段其之即厯释诚意以下初无传经之别也
  曰诚意以下必以所谓发端以此谓结之释格致不然何也曰物有本末则修身为本之发端此谓知本则修身为本之结语厯引诗书再以此谓知本结之文理本自显然且正心以下俱双关释如释正心必曰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至诚意则单提释不曰所谓正心在诚意原无定文至格致则总括释不曰所谓诚意在致知者以知本括始括终诚正修齐治平无不贯也
  曰释格物而不见格物字何也曰格物即致知也书不云乎格知天命格即知也格训至致训推极格即致也大学格物即是致知故释知至不必释物格大学知至即是知本故释知本不必释知至也
  曰知本之为知至是矣知至之为知止何也曰大学修身为本之本即中庸天下大本之本无二本也故修字不是轻易说是格致诚正着实处本字不是轻易说是心意知物着实处本在此止在此矣明德者此新民者此至善者此无二物也
  曰阳明先生之复古本是矣其说果与古本合邪曰王先生之致良知则明明德之谓也然以明明德言则格致诚正皆其工夫故纲正而目备今以目作纲而于明明德则曰明德必在于亲民亲民乃所以明其明德夫齐治平非亲民乎格致诚正非明明德乎大学明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先自明其明德矣初不以亲民为明德也至于说格物曰极力致其良知于事事物物之间使事事物物各得其正又曰为善去恶是格物夫事物各得其正乃物格而非格物也为善去恶乃诚意而非格物也又以诚意为主意格致为工夫大学固以三纲为主意八目为功夫矣诚举王先生古本序一绎之其于文义合邪否邪
  曰朱子自言某一生只看得大学透见得前贤所未到子之愿学朱子笃矣于大学反异其指何邪曰朱子格物规模极大条理极密无所不有知本之义巳在其中所争者此谓知本二语本相黏而离之以下句之上有缺文以上句接听讼为衍文尔若实做朱子格物工夫自与知本无二实做知本工夫自与朱子格物无二非今日之古本与朱子无异指乃朱子格物原与古本无二指也
  曰李见罗先生之揭知本何若曰阳明先生复大学古本而于知本之义未之及也李先生彻悟知本而于知至之义未之及也其曰止为主意修为工夫格致诚正不过就其缺漏处检点提撕云尔似乎知本知至相黏处却看轻格物也大学以知本为知至正以物格而知本此开关启钥最先下手处故曰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明新言则明德为先就明德言则格物为先此处蹉过必无入门此处受病必有异证虞堥之精一孔门之博约千圣传心一脉递授大学之本文自明也

  ○附录先儒复大学古本及论格致未尝缺传

  方氏希古题大学篆书正文后曰大学致知格物传之阙朱子虽尝补之读者犹以不见古全书为憾董文靖公槐叶丞相梦鼎王文宪公柏皆谓传未尝缺特编简错乱而考定者失其序遂归经文知止以下至则近道矣以上四十二字于听讼吾犹人也之右为传第四章以释致知格物车先生清臣尝为书以辨其说之可信太史金华宋公欲取朱子之意补第四章章句而未果浦阳郑君济仲辨受学太史公预闻其说而雅善篆书某因请以更定次序书之将刻以示后世旧说以听讼释本末律以前后之例为不类合为一章而观之与孟子尧舜之智不徧物之言正相发明其为致知格物之传何惑焉
  蔡氏虚斋曰窃谓董叶诸公所定亦未安看来当先以物有本末一条续以知止一条续以听讼一条终以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如此则繇粗以及精先自治而后治人亦古人为学次第也
  王氏阳明疑朱子大学非是遂断以戴记本为孔门古本而曰大学止为一篇原无经传之分格致本于诚意原无缺传可补
  湛氏甘泉谓大学古本自天子至于庶人两条后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二句葢以修身申格物见格物乃以身至之义而非闻见之知也
  魏氏庄渠谓大学格物传虽亡而实不亡知本云者正教学者第一步工夫优入圣域发足在兹
  王氏心斋谓大学是经世完书吃紧处只在止至善格物却正是止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数句是释格物致知之义
  蒋氏道林谓大学之道必先知止而其功则始于格物格物也者格知身家国天下之浑乎一物也格知身之为本而家国天下之为末也格知自天子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