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集

  麦浪翻风,又早是秧针半吐。看垄上鸣槔滑滑,倾银泼乳。脱笠雨梳头顶发,耘苗汗滴禾根土。更养蚕忙煞采桑娘,田家苦。  风荡荡,摇新箬;声淅淅,飘新箨。正青蒲水面,红榴屋角。原上摘瓜童子笑,池边濯足斜阳落。晚风前个个说荒唐,田家乐。


  云淡风高,送鸿雁一声凄楚。最怕是打场天气,秋阴秋雨。霜穗未储终岁食,县符已索逃租户。更爪牙常例急于官,田家苦。  紫蟹熟,红菱剥;桄桔响,村歌作。听喧填社鼓,漫山动郭。挟瑟灵巫传吉兆,扶藜老子持康爵。祝年年多似此丰穰,田家乐。
  老树槎丫,撼四壁寒声正怒。扫不尽牛溲满地,粪渣当户。茅舍日斜云酿雪,长堤路断风吹雨。尽村舂夜火到天明,田家苦。  草为榻,芦为幕;土为锉,瓢为杓。砍松枝带雪,烹葵煮藿。秫酒酿成欢里舍,官租完了离城郭。笑山妻涂粉过新年,田家乐。

  附:陆种园夫子一首?赠王正子
  蓦地逢君,且携手垆边细语。说蜀栈十年烽火,万山鼙鼓。枫叶满林愁客思,黄花遍地迷归路。叹他乡好景最无多,难常聚。  同是客,君尤苦;两人恨,凭谁诉?看囊中罄矣,酒钱何处?吾辈无端寒至此,富儿何物肥如许!脱敝裘付与酒家娘,摇头去。

  玉女摇仙佩

  寄呈慎郡王
  紫琼居士,天上神仙,来佐人间圣世。河献征书,楚元设醴,一种风流高致。论诗情字体,是王孟先驱,钟张后起。岂屑屑丹青绘事,已压倒董巨荆关数子。羡一骑翩翩,肯访山中盘根仙李。(谓梅山李锴。)  我亦青玉烧灯,红牙顾曲,醉卧瑶台锦绮。一别朱门,六年山左,老作风尘俗吏。总折腰为米,竟何曾小补民生国计。凭致书青廌林边,(李氏庄园。)紫琼天上,诗文不是忙中事,举头遥望燕山翠。


  有所感
  绿杨深巷,人倚朱门,不是寻常模样。旋浣春衫,薄梳云鬓,韵致十分娟朗。向芳邻潜访,说自小青衣,人家厮养。又没个怜香惜媚,落在煮鹤烧琴魔障。顿惹起闲愁,代他出脱千思万想。  究竟人谋空费,天意从来,不许名花擅长。屈指千秋,青袍红粉,多少飘零肮脏。且休论已往,试看予十载醋瓶齏盎。凭寄语雪中兰蕙,春将不远,人间留得娇无恙,明珠未必终尘壤。


  酷相思

  本意
  杏花深院红如许,一线画墙拦住。叹人间咫尺千山路,不见也相思苦,便见也相思苦。  分明背地情千缕,翻恼从教诉。奈花间乍遇言辞阻,半句也何曾吐,一字也何曾吐!

  水龙吟

  寄噶将军归化城
  十年不见丰仪,鬓须应向边庭老。李家部曲,程家刀斗,宽严两到。瘦日偏多,淡云无着,凉风易扫。想锦裘貂障,三更雪压,灯未灭,乡心照。  近世文章草草,把书生尽情谈笑。八股何益,六经犹在,如何推倒?柏举兴吴,鄢陵破楚,兵机最妙。寄东君满腹韬钤,盲左亦须寻讨。

  满庭芳

  赠郭方仪
  白菜腌菹,红盐煮豆,儒家风味孤清。破瓶残酒,乱插小桃英。莫负阳春十月,且竹西村落闲行。平山上,岁寒松柏,霜里更青青。  乘除天下事,围棋一局,胜负难评。看金樽檀板,豪辈纵横。便是输他一著,又何曾著著让他赢!寒窗里,烹茶扫雪,一碗读书灯。


  晚景
  秋水连天,寒鸦掠地,夕阳红透疏篱。草枯霜劲,飒飒叶声悲。几点渔庄雁户,为风波钓艇都稀。关山远,征人何处,九月未成衣。  柴扉无一事,乾坤偌大,尽可容伊。但著书原错,学剑全非。漫把丝桐遣兴,怕有人户外闻知。如相问,年来踪迹,采药未曾归。

  赠歌儿
  玉笛声迟,琵琶索缓,几回欲唱还停。拈花微笑,小立绣围屏。待把金樽相劝,又推辞宿酒还酲。秋堂静,露华悄悄,银烛冷三更。  轻轻喉一转,未曾入破,响迸秋星。又低声小叠,暗袅柔情。试问青春几许,是莫愁未嫁芳龄。吾惭甚,髭黄鬓苦,未敢说销魂。

 
  村居
  草绿如秧,秧青似草,棋盘画出春田。雨浓桑重,鸠妇唤晴烟。江上斜桥古岸,挂酒旗林外翩翩。山城远,斜阳鼓角,雉堞暮云边。  老夫三十载,燕南赵北,涨海蛮天。喜归来故旧,情话依然。提起髫龄嬉戏,有鸥盟未冷前言。欣重见,携男抱幼,姻娅好相联。

  瑞鹤仙

  渔家
  风波江上起,系扁舟绿杨,红杏村里。羡渔娘风味,总不施脂粉,略加梳洗。野花插髻,便胜似宝钗香珥。乍呼郎撒网鸣榔,一棹水天无际。  美利,蒲筐包蟹,竹笼装虾,柳条穿鲤。市城不远,朝日去,午归矣。并携来一瓮谁家美酝,人与沙鸥同醉。卧苇花一片茫茫,夕阳千里。


  酒家
  青旗江上酒,正细雨梨花,清明前后。虾螺杂鱼藕,况泥头旧瓮,新开未久。清醇可口,尽醉倒渔翁樵叟。向村墟归路微茫,人与夕阳薰透。  知否?世间穷达,叶底荣枯,卦中奇偶。何须计较,捧一盏,为君寿。愿先生一扫长安旧梦,来觅中山渴友。解金貂付与当垆,从今脱手。

  山家
  山深人迹少,渐石瘦松肥,云痴鹤老。茅斋嵌幽岛,有花枝旁出,萝阴上罩。游鱼了了,潭水彻澄清寂照。啖林中春笋秋梨,当得灵芝仙草。  飘缈,五更日出,犬吠云中,鸡鸣天表。篱笆西角,星未尽,月犹皎。问何年定访山中高士,阔领方袍大帽。也不须服食黄精,能闲便好。

  田家
  江天春雨后,傍山下人家,野花如绣。平田大江口,喜潮来夜半,土膏浸透。青秧绺绺,埂岸上撒麻种豆。放小桥曲港春船,布谷烟中杨柳。  株守,最嫌吏扰,怕少官钱,惟知农友。匏樽瓦缶,村酿熟,拉邻叟。每长吁稚女童孙长大,婚嫁也须成就。到冬来新妇家家,情亲姑舅。


  僧家
  茅庵欹欲倒,倩老树撑扶,白云环绕。林深无客到,有涧底鸣泉,谷中幽鸟。清风来扫,扫落叶尽归炉灶。好闭门煨芋挑灯,灯尽芋香天晓。  非矫,也亲贵胄,也踏红尘,终归霞表。残衫破衲,补不彻,缝不了。比世人少却几茎头发,省得许多烦恼。向佛前烧炷香儿,闲眠一觉。

  官宦家
  笙歌云外迥,正烛烂星明,花深夜永。朝霞楼阁冷,尚牡丹贪睡,鹦哥未醒。戟枝槐影,立多少金龟玉笋。霎时间雾散云消,门外雀罗张径。  猛省,燕衔春去,雁带秋来,霜催雪紧。几家寒冻,又逼出,梅花信。羡天公何限乘除消息,不是一家悭定。任凭他铁铸铜镌,终成画饼。

  帝王家
  山河同敝屣,羡废子传贤,陶唐妙理。禹汤无算计,把乾坤重担,儿孙挑起。千祀万祀,淘多少英雄闲气。到如今故纸纷纷,何限秦头楚尾。  休倚,几家宦寺,几遍藩王,几回戚里。东扶西倒,偏重处,成乖戾。待他年一片宫墙瓦砾,荷叶乱翻秋水。剩野人破舫斜阳,闲收菰米。


  道情十首

  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自家板桥道人是也。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消除烦恼。每到山青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世业,措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芦,戴袱巾,棕鞋布袜相厮称。修琴卖药般般会,捉鬼拿妖件件能,白云红叶归山径。闻说道悬岩结屋,却教人何处相寻?
  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尽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千门打鼓沿街市。桥边日出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残杯冷炙饶滋味。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雨打风吹。
  掩柴扉,怕出头,剪西风,菊径秋,看看又是重阳后。几行衰草迷山郭,一片残阳下酒楼,栖鸦点上萧萧柳。撮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争雄七国相兼并。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最可叹龙盘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
  吊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未央宫里王孙惨。南来薏苡徒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孔明枉作那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刻者司徒文膏也。

  ●题画卷

  题画兰

  昔游天目山,与老僧坐密室中,闻幽兰香,不知所出。僧即开小窗,见矫壁千尺,皆芳兰披拂,而下又有枯树根,怪丑坏烂,兰亦寄生其上,如虬龙勃怒,鬐鬣皆张,实异境也。省堂老伯游湘楚中,所见必多,此种惜不得人为之图写耳。

  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暮,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不恶也。来年忽发箭数十,挺然直上,香味坚厚而远。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那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

  东坡画兰,长带荆棘,见君子能容小人也。吾谓荆棘不当尽以小人目之,如国之爪牙,王之虎臣,自不可废。兰在深山,已无尘嚣之扰;而鼠将食之,鹿将■〈豤上齒下〉之,豕将■〈虫豕〉之,熊、虎、豺、麛、兔、狐之属将啮之,又有樵人将拔之割之。若得棘刺为之护撼,其害斯远矣。秦筑长城,秦之棘篱也。汉有韩、彭、英,汉之棘卫也;三人既诛,汉高过沛,遂有安得猛士守四方之慨。然则蒺藜、铁菱角、鹿角、棘刺之设,安可少哉?予画此幅,山上山下皆兰棘相参,而兰得十之六,棘亦居十之四。画毕而叹,盖不胜幽并十六州之痛,南北宋之悲耳!以无棘刺故也。

  满幅皆君子,其后以棘刺终之,何也?盖君子能容纳小人,无小人亦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其花更硕茂矣。石桥老哥,君子也。持此意以处京畿,无往不利。千里之外,无所赠寄,姑以此为压缄之物耳。

  杭州金寿门题墨兰诗云:“苦被春风勾引出,和葱和蒜卖街头。”盖伤时不遇,又不能决然自引去也。芸亭年兄索余画,并索题寿门句。使当事尽如公等爱才,寿门何得出此恨句?

  扬州豪家求余画兰,题曰:写来兰叶并无花,写出花枝没叶遮。我辈何能购全局,也须合拢作生涯。金寿门见而爱之,即以为赠。题曰:昨宵神女降云峰,折得花枝洒碧空。世上凡根与凡叶,岂能安顿在其中?以寿门诗文绝俗也。


  画盆兰送范县杨典史谢病归杭州。题曰:兰花不合到山东,谁识幽芳动远空?画个盆儿载回去,栽他南北两高峰。后被好事者攫去,杨甚愠之。又十余年,余过杭,而杨公已下世久矣。其子孙述故,乞更画一幅补之。既题前作,又系一诗曰:相思无计托花魂,飘入西湖叩墓门;为道老夫重展笔,依然兰子又兰孙。

  石涛画兰不似兰,盖其化也;板桥画兰酷似兰,犹未化也。盖将以吾之似,学古人之不似,嘻,难言矣。

  僧白丁画兰,浑化无痕迹。万里云南,远莫能致,付之想梦而已。闻其作画,不令人见;画毕,微干,用水喷噀,其细如雾,笔墨之痕,因兹化去。彼恐贻讥,故闭户自为,不知吾正以此服其妙才妙想也。口之噀水,与笔之蘸水何异?亦何非水墨之妙乎!石涛和尚客吾扬州数十年,见其兰幅,极多亦极妙。学一半,撇一半,未尝全学;非不欲全,实不能全,亦不必全也。诗曰: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当面石涛还不学,何能万里学云南?

  予作兰有年,大率以陈古白先生为法。及来扬州,石涛和尚墨花,横绝一时,心善之而弗学,谓其过纵,与之自不同路。又见颜君尊五,笔极活,墨极秀,不求异奇,自有一种新气。又有友人陈松亭,秀劲拔俗,矫然自名其家,遂欲仿之。兹所飘撇,其在颜、陈之间乎,然要不知似不似也。

  盆是半藏,兰是半含;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题半盆兰

  蕊图兰草写三台,无人敢笔栽。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

  风虽狂,叶不扬;品既雅,花亦香。问是谁与友,是我郑大郎。友他在空谷,不喜见炎凉。愿吾后嗣子,婚媾结如兰。

  写得芝兰满幅春,傍添几笔乱荆榛。世间美恶俱容纳,想见温馨淡远人。 ———题芝兰棘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