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山集


  跋二张相帖

  二张皆人豪,不应以责文士者责之。书粗记姓名已为过望,况工妙如此邪!

  跋苏黄帖

  苏、黄翰墨,片言只字,皆未名之宝。百不为多,一不为少。尚计少作邪!

  跋松庵冯丈书

  士大夫有天下重名、然其诗笔字画大有不能称副者。闲闲公有言:“以人品取字画,其失自欧公始。”如吾松庵丈,诗笔字画皆不减古人,以人品取之,欧公之言亦不为过。必有能辨之者。

  跋苏叔党帖

  叔党文笔雄赡,殊有凤毛。坡尝云:“海外无以自娱,过子每作文一篇,辄喜数日。”苏氏父子昆弟,文派若不相远,俗子乃疑《黄楼赋》,坡亦尝辨之。《风赋》,亦谓非坡不能作,不然亦当增入笔点窜之也。风俗薄恶如此!文赋且不论,至如叔党此帖,其得意处,岂亦坡代书邪?可以发一笑也。闰月十八日书。

  跋东坡和渊明饮酒诗后

  东坡和陶,气象只是坡诗。如云“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渊明决不能办此。独恨“空杯亦尝持”之句,与论无弦琴者自相矛盾。别一诗云:“二子真我客,不醉亦陶然。”此为佳。丙辰秋八月十二日题。

  跋苏氏父子墨帖

  次公字画,端愿而靖深,类其为人。小坡笔意稍纵放,然终不能改家法。“杞国节士”八大字,某不能识其妙处,故不敢妄论。甲寅闰月十有七日,同觉师太中清凉僧舍敬览。

  题许汾阳诗后

  眼医许太丞彦清,示其从祖汾阳君《山水图诗》。语意高妙,而其字画与明昌词人龙岩、黄华、黄山诸公、各自名家。世尤宝惜之。其子右司谏道真,亦以能书称。今以汾阳笔法较之,父子如出一手。生平亦尝见蔡大学安世、大丞相伯坚、潍州使君伯正甫三世传字学,虽明眼人亦不能辨。前辈守家法盖如此。汾阳守泽州日,戒子云:“娄相任唾面,周庙贵缄口。寸阴大禹惜,三命考甫定。”吾河东人至今传诵之。司谏在贞祐、兴定闲,直言极谏,与陈公正叔齐名,时号陈、许。父子名流,在中朝百余年少有似者。而彦清承其后,何其幸邪!彦清隐于技者三十年。技既高,又所至以善良称。谓之称其家,盖无愧也。此诗渠家青毡,其宝秘之,当令后人知世德之所自云。丙辰夏六月二十一日,晚进河东元某谨书。

  毛氏家训后跋语

  渭南君避地中方,正卿方从事洛阳之西枢。君手书戒敕,以公清廉正、不昧神理为言。内翰王君伯翼述之备矣。某向在汴梁,妇翁提举以宗盟之故,与君通谱谍,相好善已数十年矣。两君资禀高亮,略相仿佛,言行之闲有不期合而合者。提举驰驿方城御史以私愤横造飞语,遂陷诏狱。一偾而不复振,无所告语。书与渭南叙述始末,终之以许国之诚唯天地神祇可知。朝廷虽复知诬染,亦无为昭雪之者。此书正卿亦尝见示,因得并渭南手笔紬绎之。私窃慨叹。东坡有言:“人无所不至,唯天不容伪。”壬辰之乱,侯王家世之旧,忠贤名士之裔,不颠仆于草野,则流离于道路者多矣!大名毛氏将绝而复续、稍微而更炽,河润九里,泽及中表,孰谓不有以启之?吾知中方执笔之际,渭南之子孙弟侄、固已安居于鸡水之上矣。己酉冬,某自燕还幕府,馆客勤甚。公夫人,予姨也。获观世德名氏,敢以芜辞继于王内翰之后。十一月二十六日,侄婿河东元某敛衽书。

  跋张仲可东阿乡贤记

  东阿进士张仲可,以乡先生平章政事寿国张公、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承旨高公、平章政事萧国侯公而下,由文阶而进者凡二十有三人,既列其姓名刻之石,又誊写别本以示同志。仆意以为,寿公初谏立元妃李氏,再谏山东军括地,以为得军心而失民心,其祸有不可胜言者;言既不听,即致相印而归。风节凛凛,当代名臣无出其右者。萧公行台东平,威惠并举,山东父老焚香迎拜,有太平宰相之目。承旨公之死节,虽古人无以加;虽不见于金石,孰不敬而仰之?自余二十人,不见行事,徒记爵里。仆窃以为未尽。何则?追述先贤,乡里后生实任其责,柳子厚《先友纪》、《近世名臣言行录》有例也。至于大县万家,历承平百年之久,风化之所涵养,名节之所劝激,一介之士,时命不偶,赍志下泉以与草木同腐者,亦何可胜数!诚使见之纪录,如《汝南先贤》、《襄阳耆旧》,以垂示永久此例独不可援乎?仲可,名家子,有志于学,故敢以相告。见贾丈显之,尝试问之,以为如何?岁丁巳夏五月二十六日,河东人元某谨书。

  跋紫微刘尊师山水

  山水家李成、范宽之后,郭熙为高品。熙笔老而不衰,山谷诗有“郭熙虽老眼犹明”之句,记熙年八十余时画也。近世太原张公佐《山闲风雨》,有入神之妙,年八十六乃终。平生遗迹,河东往往有之。公佐之后,得紫微刘尊师。尊师爱画山水,晚得郭熙《平远》四幅,爱而学之,自是画笔大进。今年九十有七。为门弟子邵抱质作《春云出谷》、《湖天清昼》、《千崖秋气》、《雪满群山》,殊有典刑。抱质请予题记,因为书之。此翁定襄人,童丱入道,道行高洁而邃于玄学。吾夫子谓人之生也直者,于兹见之。予恐后人阅翁此笔,但与郭熙、公佐论优劣,而不知其道行如此,玄学如此,故表出之。岁癸丑冬十月旦,郡人元某记。

  题学易先生刘斯立诗帖后

  学易先生诗,绝似东坡《和陶》,不应入江西派。闲闲之论定矣。此诗予初到嵩山时曾见之,能得其意而不能记其辞。搜访一十年,北渡后将还太原,过东郡,乃复见之乡人王清卿家。爱之深而不见之久,焕若神明,顿还旧观,故喜为之书。予家唐刘长卿诗,学易堂旧物,是先生手所校本,题云“壬午六月,就夏英公孙仪公家本校之。”字画楚楚,如唐人书《盘谷序》。又,仪真令讳迹者,皇统宰相宣叔之父,是先生昆弟行,有诗文二册,号《南荣集》,宣叔录之以备遗忘。乱后唯予家有之。然则予于学易刘氏,岂世之所谓缘熟者邪?戊戌八月六日谨书。

  跋龙岩书柳子厚独觉一诗

  龙岩此卷大字,学东坡而稍有敛束,故步仍在末后四行。二十二字如行云流水,自有奇趣。唯其在有意无意之闲,故如出两手耳。

  题闲闲书赤壁赋后

  夏口之战,古今喜称道之。东坡《赤壁》词,殆戏以周郎自况也。词才百许字,而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府绝唱。闲闲公乃以仙语追和之,非特词气放逸,绝去翰墨畦迳,其字画亦无愧也。辛亥夏五月,以事来太原,借宿大悲僧舍。田侯秀实出此轴见示。闲闲七十有四,以壬辰岁下世。今此十二日,其讳日也。感念畴昔,怅然久之。因题其后。《赤壁》,武元真所画。门生元某书。

  赵闲闲书柳柳州苏东坡党世杰王内翰诗跋新补据《金文最》

  柳柳州《戏题阶前芍药》,东坡《长春如稚女》及《赋王伯飏所藏赵昌画梅花》、《黄葵》、《芙蓉》、《山茶》四诗,党承旨世杰《西湖芙蓉晚菊》、王内翰子端《狱中赋萱》,凡九首。予请闲闲公共作一轴写,自题其后云:柳州怨之愈深,其辞愈缓,得古诗之正。其清新婉丽,六朝辞人少有及者。东坡爱而学之,极形似之工,其怨则不能自掩也。党承旨出于二家,辞不足而意有余。王内翰无意追配前人而偶与之合,遂为集中第一。大都柳出于雅,坡以下皆有骚人之余韵,所谓“生不并世俱名家”者也。

  赵闲闲书拟和韦苏州诗跋新补据《金文最》

  闲闲公以正大九年五月十二日下世,此卷最为暮年书,故能备钟张诸体,于屋漏雨锥画沙之外,另有一种风气,令人爱之而不厌也。百年以来,诗人多学坡谷,能拟韦苏州、王右丞者,唯公一人。唯真识者乃能赏之耳。

  米帖跋尾新补据《雍睦堂法书》

  东坡爱海岳翁有云:“米元章书如以快剑斫蒲苇,无不如意。信乎,子敬以来一人而已。”又云:“清雄绝俗之文,超迈入神之字。”其称道如此,后世更无可言。所可言者,其天资高,笔墨工夫到,学至于无学耳。岁乙卯九日,好问书。

  元遗山集卷第四十一

  新乐府一

  水调歌头

  少室玉华谷月夕,与希颜、钦叔饮,醉中赋此。玉华诗老、宋洛阳耆英刘几伯寿也。刘有二侍妾,名萱草、芳草、吹铁笛骑牛山闲。玉华亭榭遗址在焉。金堂、玉室,嵩山事;石城、琼壁,少室山三十六峰之名也。

  山家酿初熟,取醉不论钱。清溪留饮三日,鱼鸟亦欣然。见说玉华诗老,袖有忘忧萱草,牛背稳于船。铁笛久埋没,雅曲竟谁传?坐苍苔,敧乱石,耿不眠。长松夜半悲啸,笙鹤下遥天。天上金堂玉室,地下石城琼壁,别有一山川。把酒问明月,今夕是何年?

  二与李长源游龙门

  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因见古人心。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侵。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三缑山夜饮

  石坛洗秋露,乔木拥苍烟。缑山七月笙鹤,曾此上宾天。为问云间崧少,老眼无穷今古,夜药几人传?宇宙一丘土,城郭又千年。一襟风,一片月,酒樽前。王乔为汝轰饮,留看醉时颠。杳杳白云青嶂,荡荡银河碧落,长袖得回旋。举手谢浮世,我是饮中仙。

  四

  庚辰六月,游玉华谷回,过少姨庙。壁闲得古仙词,同希颜、钦叔谱词中语为之赋。《仙人词》今载于此:“梦入云山宫阙幽,鸑鷟同侣鸳凤流,桂月竟夜光不收。世俗扰扰成嚣湫,醉飞星驭鞭金虬,八仙浪迹追真游。龟玉筌蹄四十秋,摩霄注壑须人求,觅钩如或笑刻舟。阳燧非无鹿里俦,元鼎以来虚昆北,东井徒劳冠带修。松餐竹饮度蜃楼,嵩顶坐笑垂直钩,祗应惭愧刘幽州。又题:“知音者无惜留迹。”兴定庚辰六月望,予与河南元好问,赵郡李献能同游玉华谷。将历嵩前诸刹,因过少姨祠。遂周行廊庑,得古仙人词于壁闲。然其首章直屋漏雨,为所漫剥,殆不能辨。磴木石而上,拂拭淬涤,迫视者久之,始可完读。观其体则《柏梁》,事则始终二汉,字画在钟王之闲。东井又元鼎所都,幽州必贤子虞也。夫眷眷不忘幽州者,非吾田畴尚谁欤?田复所事之仇,却曹瞒之赏,衰俗波荡中,挺挺有烈丈夫语气。其死而不忘盖无疑,其能道此语亦无疑。观者不当以文体古今之变,而疑仙语也。噫!仙山灵岳,宜有闳衍博大真人往来乎其闲,而世人莫之识也。予三人者,乃今见之,夫岂偶然哉!再拜留迹,以附知音者之末云。浑源雷渊题。

  云山有宫阙,浩荡玉华秋。何年鸑鷟同侣,清梦入真游?细看诗中元鼎,似道区区东井,冠带事昆丘。坏壁涴风雨,醉墨失蛟虬。问诗仙,缘底事,愧幽州?知音定在何许,此语为谁留?世外青天明月,世上红尘白日,我亦厌嚣湫。一笑拂衣去,崧顶坐垂钩。

  五与钦叔饮,时予以同州录事判官入馆,故有判司之语。

  长安夏秋雨,泥潦满街衢。先生闭户轰饮,邻屋厌歌呼。惭愧君家兄弟,半世相亲相爱,知我是狂夫。礼法略苛细,言语任乖疏。判司官,一囊米,五车书。骑驴冠盖丛里,鞍马避僮奴。只有平生亲旧,欢笑穷年竟日,未必古人如。酒贱可频置,时为过吾庐。

  六赋德新王丈玉溪,溪在嵩前费庄,两山绝胜处也

  空蒙玉华晓,萧洒石淙秋。崧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藤两岸,村落带林丘。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七赋三门津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唐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闲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然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八史馆夜直

  形神自相语,咄诺汝来前。天公生汝何意,宁独有奇偏?万事粗疏潦倒,半世栖迟零落,甘受众人怜。许氾卧床下,赵壹倚门边。五车书,都不博,一囊钱。长安自古岐路,难似上青天。鸡黍年年乡社,桃李家家春酒,平地有神仙。归去不归去,鼻孔欲谁穿

  九长寿新斋

  苍烟百年木,春雨一溪花。移居白鹿东崦,家具满樵车。旧有黄牛十角,分去声得山田一曲,凉薄了生涯。一笑顾儿女,今日是山家。簿书丛,铃夜掣,鼓晨挝。人生一枕春睡,辛苦趁蜂衙。竹里蓝田山下,丱阁百花潭上,千古占烟霞。更看商于路,别有故侯瓜。

  十氾水故城登眺

  牛羊散平楚,落日汉家营。龙拿虎掷何处,野蔓骨荒城。遥想朱旗回,指万里风云奔走,惨澹五年兵。天地入鞭棰,毛发凛威灵。一千年,成皋路,几人经?长河浩浩东注,不尽古今情。谁谓麻池小竖,偶解东门长啸,取次论韩彭。慷慨一樽酒,胸次若为平。

  十一长源被放,西归长安,过予内乡。置酒半山亭,有诗见及,因为赋此。新补据朱校本

  相思一尊酒,今日尽君欢。长歌一写孤愤,西北望长安。郁郁阊门轩盖,浩浩龙津车马,风雪一家寒。钟鼓催人老,天地为谁宽?丈夫儿,倚天剑,切云冠。可能封塞包□,驱去复来还。清庙千金康瓠,短褐连城双璧,行路古来难。松柏在南涧,留待百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