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耳集


  孝庙在御,北使进国书,必起御座三步,中贵取进。忽贺正使至殿上,去御座数十步,必欲屈万乘亲临。移时不决,知阁王抃忽撒起国书云:“驾兴。”北使失仪,而孝庙喜王抃之机捷。孝庙圣语云:“在朝无一人乞斩北使者。”毗陵丁逢,以选人上书,乞斩北使不执臣礼,以存中国之体。孝庙大喜,即改京秩。

  京师大相国寺有术士,蜀人,一命必得千,隔夕留金,翼朝议命。显肃后父郑绅贫无藉,有侄居中,在太学为前廊,侄约叔同往议命。叔笑曰:“何不留钱沽酒市肉耶?”强之乃往,如其所约。术士先说绅命,只云异姓真王;再云居中命,又云亦是异姓真王,因前命而发。绅以后贵,积官果封王;居中作相,亦封华原郡王。外戚生封王爵者,自绅始。

  寿皇在御,秀邸凡有差除,未尝直降指挥,于差敕内,必首称面奉德寿皇帝圣旨除某人,至今秀邸差札可考。

  祖宗典故,同姓可封王,不拜相。艺祖载诸太庙,独赵忠定特出此典故,《随笔》却称云:“不受相麻而除枢密使。”三洪家素知典故者,亦及此未晓也。

  本朝年号,或者皆曰有谶纬于其间。太平,有一人六十卒字,太宗五十九而止。仁宗、刘后并政,天圣,曰二圣人;明道,曰日月同道。徽宗崇宁钱上字,蔡京书崇字,自山字一笔下,宁字去心,当时有云:“有意破宗,无心宁国。”靖康,曰十二月立康王;嘉泰,曰士大夫皆小人,有力者喜。

  宣仁太后劝神庙不可轻用兵,当以两国生灵为重,纵使获捷献俘,不过主上坐正殿受贺而已,生灵肝脑涂地万万矣。此真女主尧舜,神庙自此兵议少息。

  本朝四帝亦有吉符,真宗即“来和天尊”,出杨砺之梦,载诸国史。祥符崇尚道教,建立宫观,专尚祥瑞。王钦若献芝草八千一百三十九本,丁谓献芝草三万七千余本,独孙奭不然其事。真宗久无嗣,用方士拜章帝所,有赤脚大仙辞之久,玉帝云:“当遣几个好人去相辅赞。”仁宗在禁中,未尝尚鞋,惟坐殿方尚鞋袜,下殿即去之。庆历诸贤,皆天人也。徽宗即江南李王,神宗幸秘书省,阅《江南李王图》,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继时徽宗生,所以文彩风流,过李王百倍。及北狩,女真用江南李王见艺祖时典故。高宗,韦后生,徽宗梦钱王再三乞还两浙,梦觉,与郑后言:“朕夜来被钱王取两浙甚急。”郑后奏云:“昨夜韦后诞高宗。”及建炎渡江,今都钱塘,百有余年,岂非应乞两浙之梦乎?

  《夷门志》载,宣和间,禁中有物曰“”,块然一物,无头眼手足,有毛如漆,中夜有声如雷。禁中人皆曰“来”,诸阁分皆扃户,徽庙亦避之,甚至登上金坐。移时,或往诣嫔妃榻中睡。以手抚之,亦温暖。晓则自榻滚下而去,罔知所在。或宫妃梦中有与朱温同寝者,即此也,或者云朱温之厉所化。《左传》云:“豕人立而啼。”未必诬也。

  孝庙将授受于光庙,择正月使人离阙选日,讲行大典。孝庙与周益公云:“二月一日日蚀,避正殿未满旬日,有此典故,恐非新君所宜。朕自当之,俟日蚀后别择日。”外廷俱不知之。太子春坊姜特立来谒益公,云:“宫中已知人使离阙廷,便讲授受之典,寂然不闻。”益公正色答云:“朝廷大事,外廷岂可预闻?恐非春坊所当言。”自此谮言先入,益公相光庙,不数月而免。今平园有光庙御书跋语,载之甚详。

  孝庙欲除张说签书枢密事,在廷诸儒力争,孝庙一日盛怒,与周益公言:“朕将用花臂膊者为枢密使。”益公答云:“臣敢为天下倡。”秘书省正字沈瀛当轮对,一奏札荐张说,反不称旨,即自免。周益公后至宰辅,沈正字止如此。识见浅深,亦足以卜前程远近。

  寿皇一日过南内,有唐突人通州高楠,在望仙桥里山呼。寿皇止辇,问理会何事?奏云诉分。即时降旨送棘寺。寿皇取案牍自阅,内有一台官贻书,即时国门吴邑令赵善宣却金不受,特转一官,讼无半月而决。寿皇断狱,如此圣明。

  萧鹧巴恭奉孝庙击球,每圣语许除步帅,久不降旨,孝庙亦以北人不欲处三衙。忽鹧巴醉中语侵孝庙云:“官家会乱说,许臣除步帅数次,久不降旨。”孝庙怒,送福州居住。居数月,德寿忽语孝庙云:“萧鹧巴如何不见?”孝庙举前说奏知,德寿云:“北人性直,官家不当戏之。”唤取归来,德寿赐钱五千缗,仰福帅津遣赴阙,仍旧还职。及德寿发引日,鹧巴号哭于路欲绝。北人归顺本朝,真终始而不变者也。

  秦桧一日瞻高庙天颜不悦,奏云:“何事上劳圣虑?”答云:“郊祀匹帛,阙五百万支。”“散臣当为陛下任此事。”忽一日奏云:“乞禁中赐臣酒四金壶,将某日宣赐。”秦约张、韩二将来议事,自朝至午未间未得谒入,但见中使宣赐御酒来,心愈惑且惊。移时,秦与张、韩进,并不发一语,忽云:“御前赐酒,同饮一杯。”张、韩奉卮战栗不敢饮,秦先取酒饮一勺,少定缓云:“主上要与二将各假一千万缗,以奉郊祀,祭毕后拨赐。”张、韩谨奉令,奏知高庙,得旨止假五百万缗。首当是秦会之。

  孝宗末年,宰相奏试馆职,圣语云:“可求二人,远方人试。”吴腊,字德夫,潭州人;项安世,字平甫,荆南人。后德夫为四川宣谕使,曦变化息,安丙新有复蜀之功,声势赫赫。德平时轻财重义,适德诞日,安致馈玉带一条,直数千缗。与幕属宴,有一客云:“安相公玉带可得观否?”德夫发匣而示之,客抚之良久,德夫取酒来,举带为客寿。安闻之,始服其量。德夫归自蜀,至归峡间泊舟,呼其主帑者,可具随行信匣数来,近得四千枚,乃与诸客言:“某入蜀之初,诸处致馈,本不欲受,恐以某绝。物受之未尝启封,行归田里,何以见亲旧?四方书来,或从婚葬见告,某未有以应之,今得策矣。”呼书吏来写掩帖,某人几掩几匣,但不必问其物,亦赌采耳。弟道夫至,首询其兄,出蜀何以伏腊计。德夫举余掩匣与之。德夫一世伟人,凡所举动,必异于人如此。

  刘岑,字季高,官至侍郎。高宗时召从臣,未达时贫甚,用选官图为下饭,饥时以水沃饭,一掷举一匙,如此苦淡。常云:“不曾为小人事,下棋时未能不为小人也。”能知人缓急,在朝凡受人所托事,了无书,但与来介云:“传语官人,说事已了,不及作书。若得书,则事未了。”诸朋友多以不得书为喜。帅维扬日,有一旧同官之子,以父未葬为请。季高戚然兴念,扣之买山几何,砻甃几何,缁黄不须问。其子历历具陈。“此某之责,吾友且留相伴。”密使一亲信人,斋数百缗往其家,买山办其终事。两月亲信人回,始与其说丧已举矣,子无虑,方遣其归。季高与人说:“观子之气太爽,得钱必不从亲为重,此一事不了,终为吾辈累,不若留此而毕其事,先友之志酬矣。”吁!季高真急义人也。今之视座主之子孙,邈若路人,况同官之子乎?

  荆公在钟山读书,有一长老曰:“先辈必做宰相,但不可念旧,恶改坏祖宗格法。”荆公云:“一第未就,奚暇问作宰相,并坏祖宗格法,僧戏言也。”老僧云:“曾坐禅入定,见秦王入寺来,知先辈秦王后身也。”

  武后亦女中之秦政也,有三数事不可泯没。造一十八字,埊为地,为臣,曌为照,圀为国。郑渔仲云:“皆有所祖。《篆文纂》中埊字,出《战国策》。《孔子庙堂记》,欧阳询书,有大周额,价十倍于无额。释氏《华严经序》:‘天册金轮皇帝御制。’即武后也。”

  京下忽阙见钱,市间颇皇皇。忽一日,秦会之呼一镊工栉发,以五千当二钱犒之,谕云:“此钱数日间有旨不使,早用了。”镊工亲得钧旨,遂与外人言之。不三日间,京下见钱顿出。此宰制天下之小术也。

  建炎之初,敌势未宁,讲和之使来,必烦百官郊迎其书。在廷失色,秦相恬不为意,尽遣省部吏人迎之。朝见使人,必要褥位,此非臣子之礼。秦相待之甚当,是日朝见,殿廷之内,皆以紫幕铺满,北人无辞而退。

  澹庵有《荐贤录》,首章谓上欲求诗人,遂荐十五人,以王庭珪为首,晦翁亦以能诗荐。此时伊洛之学,未甚专门也。

  太学有鼓占云:“无火灾,不出宰相。”开禧陈自强相,端平郑清之拜相,丙申火,焚太学棂星门,鼓占不验矣。又有鼓占云:“此非宴游之地,乃是多文之所。”学中燕未尝来巢,蚊独多他处。

  《中庸》、《大学》二书,朱文公或问解说,学士书生以为理学之祖,或者云出于汉儒之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与《易》之《系辞》云“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句法何异?《子路问强》一章,恐非子思之言。如“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仲尼曰:子思,孙也。岂有孙可称乃祖之名之字乎?《大学》在明德,在新民,致知格物,治国平天下,倒大功用。后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文汉儒之言杂入也。

  大灵豆,华山陈抟有灵豆,服一粒四十九日不饥,筋力如故,颜色若婴儿,世罕得服之者。

  华山陈真人而隐于睡,小则亘月,大则几年,方一觉。冯翊羽士寇朝一事处士,得睡之大略,还全神观,唯睡而已。小童刘垂范往寇,其徒以睡告。刘坐寝外,闻鼻鼾之声,雄美可听,曰:“寇先生睡有乐,乃华胥调。”“既有曲谱,记如何?”刘以浓墨涂满纸,题曰《混沌谱》。

  张乖崖自成都召还,华山寄陈抟诗云:“世人大底重官荣,见我西归夹道迎。应被华山高士笑,天真丧尽得浮生。”

  种放往见陈希夷,希夷曰:“君当富贵,名闻天下。”又希夷尝为卜葬地于豹林谷下,不定穴。既葬,希夷见之云:“地固佳,而稍后,世当出名将。”其侄世衡,果为名将。

  《谈苑》云:陈抟,字图南,唐谯郡人,不第,隐武当山,辟谷炼气。后居华山云台观,闭门高卧,经月方醒。太宗召之,雍熙初赐号“希夷先生”。

  《邵氏闻见录》:抟,长兴中进士,有大志,隐武当山。常乘白骡,从恶少年数百,欲入汴州,中涂闻艺祖登极,大笑曰:“天下定矣。”遂入华山居焉。

  钱若水谒陈抟求相,约曰过半月来。至期,陈邀入山斋。山中一老僧拥衲附火,钱揖之,僧开目而已。默坐久之,陈问僧曰:“如何?”僧摇头曰:“无此等骨。”陈语若水曰:“吾见子神观清粹,谓可学神仙。余见之未精,不敢奉许,决之老僧。渠云子无仙骨,但可作贵公卿,亦急流勇退。”僧即麻衣道者。

  真宗忽问陈抟国祚灵长之数,陈奏云:“过唐不及汉,纸钱使不得。”已先知纸钱之谶。

  太宗谕陈抟往见诸王,至寿王邸即回云:“寿王门下皆将相。”张耆、夏守赟、杨崇勋,皆登枢府。

  《左传》云:“取郜大鼎,纳于太庙,非礼也。”《谷梁传》云:“名从主人,物从中国,故曰郜大鼎也。”《公羊传》云:“器从名,地从主人。”

  楚有材,晋实用之。子仪之乱,析公奔晋,晋人置诸戎车之殿以为谋主。绕角之役,楚师宵溃,楚失华夏,析公之为也。雍子奔晋,晋人与之鄙,彭城之役,楚遇于靡角,楚师宵溃,楚失东夷,雍子之为也。子灵奔晋,晋人与之邢,通吴叛楚,至今为患,子灵之为也。贲皇奔晋,晋人与之苗,鄢陵之役,楚师大败,楚失诸侯,贲皇之为也。子木曰:“是皆然矣。”注曰:“言楚亡臣多在晋。”

  表著,叔向曰:“朝有著定,会有表,文有襘,带有结。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视不过结襘之中,所以道容貌也。”定十五年,邾子来朝,子贡观焉。邾子执玉高,其容仰,公受玉卑,其容俯。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高仰骄也,卑俯替也;骄近乱,替近疾,君为主,其先亡乎?”夏,公薨,仲尼曰:“赐不幸言而中。”

  石言于晋,师旷曰:“石不能言,或冯焉。”晋方筑虒祈之宫,叔向曰:“是宫也,诸侯必叛,君必有咎。”唐开元龙池《圣德颂》石自鸣。《春秋传》:“怨讟动于民,有非言之物而言。”广明元年,华岳庙玄宗御制碑,隐然有声闻数里。刘曜时,石言于峡。永嘉五年,石言于平阳,怀帝蒙尘。建兴五年,愍帝蒙尘,石言于平阳。宣和间,艮岳成,朱勔进太湖石,有大者数千人辇不动。徽考云:“此石必要官爵。”遂封为大将军,赐金带,横于石上,石始辇动,何异石言也。

  雨雹罪藏冰,缪矣!此申丰答季武子之问。

  叔向曰:“有《谗鼎铭》曰:‘昧旦丕显,后世犹怠。况日不悛,其能久乎?’”服虔曰:“疾谗之鼎,明堂位曰崇鼎。”一云:“谗者地名,铸于甘谗之地。”

  吴子札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注云:“吴地贵缟,郑地贵纻。”

  宋公杀世子座传,惠墙伊戾告太子将为乱,与楚客盟。公囚太子,太子曰:“唯佐也能免我,召而使请,日中不来,吾知死矣。”按,僖公五年,晋献杀世子申生,一百九年,杀世子二,晋、宋之君皆暗。秦用赵高,杀扶苏。汉信江充,戾园亦缢。汉安帝信江充,废顺帝。唐宗以武后杀三世子。明皇听李林甫,杀太子瑛。文宗信刘楚材,太子永暴薨。昭六年,宋寺人柳怨华合比,乃坎用牲,埋书而告公曰:“合比纳亡人华臣,盟于北郭。”公初信戾而杀世子,后信柳而逐大臣,宋之寺人,能用牲为盟书以诬人,为可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