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文集

  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者尽以告人他无知也与吾无隐乎尔同【伊川】
  叩就也两端犹言两头谓终始告鄙夫也【伊川】
  鳯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者嗜欲将至有开必先也【伊川】
  可与共学所以求之也可与适道知其所往也可与立者笃志固执而不变也权与权衡之权同称物而知其轻重者也人无权衡则不能知轻重圣人则不以权衡而知轻重矣圣人则是权衡也【伊川】
  寝食不当言语时必齐如也临祭则敬也【明道】
  色斯举矣不至悔吝翔而后集审择其处【明道】
  山梁雌雉得其时遂其性而人逢乱世反不得其所子路不达故共具之孔子俾子路复审言详意故三嗅而起庶子路知之也【伊川】
  先进犹言前辈也后进犹言后辈也先进之于礼乐有其诚意而质也故曰野人后进之于礼乐习其容止而文者也故曰君子孔子患时之文弊而欲救之以质故曰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取其诚意之多也【明道】
  先进于礼乐野人也谓其质朴后进于礼乐君子也谓其得宜周末文弊当时之人自谓得宜而以古人为质朴故孔子欲从古人古人非质朴也【伊川】
  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言此时皆无及孔子之门者思其人故数顔子以下十人有德行者政事者言语者文学者皆从于陈蔡者也【明道】
  四科乃从夫子于陈蔡者尔门人之贤者固不止此曾子传道而不与焉故知十哲世俗之论也【明道】
  闵子之于父母昆弟尽其道而处之故人无非问之言【伊川】
  过犹不及如琴张曾晳之狂皆过也然而行不掩焉是无实也【明道】
  才高者过过则一出一入卑者不及则怠惰废弛【明道】师商过不及其弊为杨墨杨出于义墨出于仁仁义虽天下之美然如此者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伊川】
  曾子少孔子始也鲁观其后明道岂鲁也哉【明道】善人非豪杰特立之士不能自达者也茍不履圣贤之迹则亦不入其奥故为邦必至于百年乃可以胜残去杀也孟子以乐正子为善人信人有诸己之谓信能充实之可以至于圣贤然其始必循辙迹而后能入也论笃言之笃厚者也取于人者惟言之笃厚者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未可知也不可以论笃遂与之必观其行事乃可也【明道】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者言一旦能克己复礼则天下称其仁非一日之间也【伊川】
  子路之言信故片言可以折狱【伊川】
  宿谓预也非一宿之宿也【伊川】
  子张少仁无诚心爱民则必倦而不尽心者也故孔子因问而告之【伊川】
  先之劳之者昔周公师保万民易曰以左右民师保左右先之也劳勉也又劳勉之【伊川】
  子路问政孔子既告之矣及请益则曰无倦而已未尝复有所告姑使深思之也【明道】
  凡有物有形则有名有名则有理如以大为小以高为下则言不顺至于民无所措手足也【伊川】
  如有用我者朞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如何曰昔在经筵时尝说因言陛下若以朞月之事问臣臣便以朞月之事对若以三年之事问臣臣便以三年之事对朞月而已者整顿大纲也若夫有成则在三年也然朞月三年之说今世又不同须从头整理可也汉公孙言三年而化臣窃迟之李石对唐文宗以谓陛下责治太急皆率尔之言本不知朞月三年之事【伊川】
  三十年为一世三十壮有室也必世而后仁化浃也【伊川】冉子谓季氏之所行为政孔子抑之曰其事也言季氏之家事而已谓之政者僭也如国有政吾虽不用犹当与闻之也【伊川】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所在大人之事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之事小人对大人为小非为恶之小人也故亦可以为士【明道】
  刚者坚之体发而有勇曰毅木者质朴讷者迟钝此四者比之巧言令色则近于仁亦犹不得中行而与狂狷也【伊川】
  切切如体之相磨偲偲则以意此言告子路故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明道】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圣人度其时可矣如大国五年小国七年云【伊川】
  原宪孔子高弟问有所未尽盖克伐怨欲四者无然后可以为仁有而不行未至于无故止告之以为难【伊川】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此泛举也直哉史鱼不若君子哉蘧伯玉然则危言危行危行言逊乃孔子事也危犹独也与众异不安之谓邦无道行虽危而言不可不逊也【明道】
  直哉史鱼不若君子哉蘧伯玉卷而怀之乃危行言逊也危行者严厉其行而不苟言则当逊【伊川】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此为作春秋而言也晋文公实有勤王之心而不知召王之为不顺故谲掩其正齐桓公伐楚责包茅虽其心未必尊王而其事则正故正掩其谲孔子言之以为戒正者正行其事耳非大正也亦犹管仲之仁止以事功而言也【伊川】
  桓公杀公子纠管仲不死而从之杀兄之人固可从乎曰桓公子纠襄公之二弟也桓公兄而子纠弟也襄公死则桓公当立此以春秋知之也春秋书桓公则曰齐小白言当有齐国也于子纠则止曰纠不言齐以不当有齐也不言子非君之嗣子也公谷并注四处皆书纳纠左传独言子纠误也然书齐人取子紏杀之者齐大夫尝与鲁盟于蔇蔇欲纳纠以为君又杀之故书子是二罪也管仲始事紏不正也终从于正义也召忽不负所事亦义也如王珪魏徴不死建成之难而从太宗可谓害于义矣【伊川】
  君子固穷者固守其穷也【伊川】
  知及之仁不能守之此言中人以下也若夫真知未有不能行者【伊川】
  民于为仁甚于畏水火水火犹有蹈而死者言民之不为仁也【伊川】
  为仁在己无所与让也【明道】
  谅与信异自大体是信亮必为也【明道】
  谅固执也与亮同古字通用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伊川】
  性相近对习相远而言相近犹相似也上智下愚才也性则皆善自暴自弃然后不可移不然则可移【伊川】
  吾其为东周乎若用孔子必行王道东周衰乱所不肯为也亦非革命之谓也【明道】
  恭则不侮盖一恭则仁道尽矣又寛以得众信为人所任敏而有功惠以使人行五者于天下其仁可知矣【明道】
  佛肸召子必不徒然其往义也然终不往者度其不足与有为也
  六言六蔽正与恭而无礼则劳寛而栗刚而无虐之义盖好仁而不好学乃所以愚非能仁而愚徒好而不知学乃愚【明道】
  二南人伦之本王化之基茍不为之则无所自入古之学者必兴于诗不学诗无以言故犹正墙面而立【明道】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孔子不见孺悲所以深教之也【明道】
  君子不施其亲施与也言其不私其亲昵也【伊川】与人交际之道则子张为广圣人亦未尝拒人也【明道】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此可以为人师法矣非谓此可以为人师道
  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切问近思在己者则仁在其中矣【明道】
  望之俨然秉天阳高明气象即之也温中心和易而接物也温备人道也听其言也厉则如东西南北正定地道也盖非礼勿言也君子之道三才备矣【明道】
  大德不逾闲指君臣父子之大义小德如援溺之事更推广之【伊川】
  学既优则可以仕仕既优则可以学优裕优闲一也【伊川】子张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声作而曰先王制礼不可不至焉推此言之子张过于薄故难与并为仁矣【明道】
  子贡言性与天道以夫子聪明而言绥之斯来动之斯和以夫子德性而言【伊川】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若耕稼陶渔皆因其顺利而道之【明道】
  知言之善恶是非乃可以知人孟子所谓知言是也必有诸己然后知言知之则能格物而穷理【伊川】
  今之城郭不为保民【明道】
  君子道宏故可大受而不可小小知测此孟子所以四十不动心小人反是【明道】
  有若等自能知夫子之道假使汚下必不为阿好而言谓其论可信也【伊川】
  恻恻然隐如物之隐应也此仁之端绪赤子入井其颡有泚推之可见【伊川】
  墨子爱其兄之子犹邻之子墨子书中未尝有如此等言但孟子拔本塞源知其流必至于是故直之也【伊川】
  广居正位大道一也不处小节即是广居
  事亲若曾子而曰可者非谓曾子未尽善也人子事亲岂有大过曾子孟子之心皆可见矣【明道】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天下之治乱繋乎人君仁不仁耳离是而非则生于其心必害于其政岂待乎作之于外哉昔者孟子三见齐王而不言事门人疑之孟子曰我先攻其邪心心既正然后天下之事可从而理也夫政事之失用人之非知者能更之直者能谏之然非心存焉则一事之失救而正之后之失者将不胜救矣格其非心使无不正非大人其孰能之【伊川】
  君子小人泽及五世者善恶皆及后世也【伊川】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皆时也未尝不合中故曰君子而时中【伊川】
  命皆一也莫之致而至者正命也桎梏而死者君子不谓命【伊川】
  恕者入仁之门【伊川】
  仁理也人物也以仁合在人身言之乃是人之道也【伊川】充实而有光辉所谓修身见于世也【伊川】
  带盖指其近处下犹舍也离也古人于一带必皆有意义不下带而道存犹云只此便有至理存焉【此一段伊川语得之马时仲】
  经德不回乃教上等人祸福之说使中人以下知所畏惧修省亦自然之理耳若释氏怖死以学道则立心不正矣【明道】
  按龟山先生答胡康侯书云伊川先生语録在念未尝忘也但以兵火散失収拾未悉旧日惟罗仲素编集备甚今仲素已死于道途行李亦遭贼火已托人于其家寻之若得五六便下手矣又书云伊川先生语録昔尝集诸门人所问以类相从编録成帙今皆失之罗仲素旧有一本今仲素已死托其壻寻之未到沙阳志亦云先生所辑有程先生语録不存今所録一百四十九条见程氏外书晦庵先生所序次也题曰罗氏本拾遗盖已见于诸篇者不复録元本固不止此也今元本不可见姑从外书録之如右云
  龟山先生语録
  按沙阳志先生所辑有杨文靖公语録一卷今考之龟山语録凡四卷未知所録何巻行实云第三卷先生所録然巻中所明每称仲素疑书于他人之笔或者但见此卷记先生所问为多遂以为先生所録耳又第四卷毗陵所闻注云辛夘七月自沙县来至十月去萧山所闻注云壬辰五月又自沙县来至八月去或疑此巻先生所録然先生受学龟山在政和二年壬辰则辛夘所録亦非先生笔意者陈黙堂所録亦未可知今既不知所録姑存其槩于此以俟知者
  豫章文集巻十
  钦定四库全书
  豫章文集卷十一
  宋 罗从彦 撰
  杂著
  议论要语
  人主读经则师其意读史则师其迹然读经以尚书为先读史以唐书为首盖尚书论人主善恶为多唐书论朝廷变故最盛
  朝廷立法不可不严有司行法不可不恕不严则不足以禁天下之恶不恕则不足以通天下之情汉之张释之唐之徐有功以恕求情者也常衮一切用法四方泰清莫有获者彼庸人哉天下后世典狱之官当以有功为法以衮为戒
  人主欲明而不察仁而不懦盖察常累明而懦反害仁故也汉昭帝明而不察章帝仁而不懦孝宣明矣而失之察孝元仁矣而失之懦若唐德宗则察而不明高宗则懦而不仁兼二者之长其惟汉文乎
  祖宗法度不可废德泽不可恃废法度则变乱之事起恃德泽则骄佚之心生自古德泽最厚莫若尧舜向使子孙可恃则尧舜必传其子至于法度莫若周家之最明向使子孙世守则歴年至今犹存可也
  仁义者人主之术也一于仁天下爱之而不知畏一于义天下畏之而不知爱三代之主仁义兼隆所以享国至于长久自汉以来或得其偏如汉文帝过于仁宣帝过于义夫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名器之贵贱以其人何则授于君子则贵授于小人则贱名器之所贵则君子勇于行道而小人甘于下僚名器之所贱则小人勇于浮竞而君子耻于求进以此观之人主之名器可轻授人哉
  周厉王监谤秦始皇偶语者弃市徒能禁于一时岂能禁之于万世观厉王之恶至秦之世而不可禁始皇之恶至汉之世而不可禁非惟不能禁于后世而又必有明白其是非者贤君所以专务修德而乐闻善言当时之臣故亦乐告以善道而成一代之治安彼二主不达此规规然徒禁一时之论难行事不善使
  人不敢议其非或致亡于一朝而取讥评于万世不亦误哉然想当时未必其身亲为不善也必有奸佞之臣济之此可以为世戒
  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后世荒淫之君所为不善故君不知民可畏而知民可虐民不知君可爱而知君可怨是君民为仇也安得无颠覆之祸
  仁义礼智所以为立身之本而阙一不可故孟子以恻隐之心为仁之端而无恻隐之心则非人以羞恶之心为义之端而无羞恶之心则非人以辞让之心为礼之端而无辞让之心则非人以是非之心为智之端而无是非之心则非人李林甫为宰相在廷之臣皆非人也掊克生灵无恻隐之心阿附宦官无羞恶之心势利相倾无辞让之心上下雷同无是非之心夫一端之亡亦非人矣况四端俱亡安得谓之人宜乎有天宝之乱也
  君明君之福臣忠臣之福君明臣忠则朝廷治安得不谓之福乎父慈父之福子孝子之福父慈子孝则家道隆盛得不谓之福乎俗人以富贵为福陋哉
  老子曰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指国家而言故晋武平吴何曾知其将乱隋文平陈房乔知其不久祸福倚伏者其在兹乎
  唐德宗之恶过于纣孟子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何则仁义所以治天下之本而纣皆残贼之遂失天下观德宗之恶讵止于贼仁义哉社稷不亡幸矣
  奸邪之人乱国政李林甫是也庸鄙之人弱国势张禹是也荀子曰权出于一者强谓权出于一则主势不分而君道尊矣后世宰相侵君之权而不令终者多贤如李文饶尚不能免此况李林甫之徒哉为人臣者视此以为戒
  秦暴如火天下怨之怨而不离者扶苏在焉及扶苏死二世立而秦亡贤主之国家为何如
  王者富民霸者富国富民三代之世是也富国齐晋是也至汉文帝行王者之道欲富民而告戒不严民反至于奢武帝行霸者之道欲富国而费用无节国乃至于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