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叠山文集


附录


宋史列传
迭山先生行实
李夫人传
烈女葵英传
世系表
谢枋得年谱 崔骥原作 熊飞节录
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 关中李源道
悯忠寺新建谢文节公祠碑 吴锡麒
原刻谢迭山先生文集序 刘儶
重刻谢文节公文集序 梁承云
跋 海盐张元济
上迭山先生书 胡一桂
贽谢迭山先生启 王炎午
读迭山先生北行诗跋 李养吾
祭迭山先生文 李仲栗
祭迭山老师文 周岳
褒崇忠节疏 李奎
御风行 送武夷道人谢迭山 丰城陈杰
赠迭山先生 毛靖可
赠迭山先生 叶爱梅
赠迭山先生 游古意
和迭山老师韵有序二首 建安天应 其一
和迭山老师韵 建安天应 其二
和迭山老师韵有序 蔡正孙
送迭山先生北行二首 陈达翁 其一
送迭山先生北行 陈达翁 其二
送迭山先生北行 邵武张子惠
送迭山先生北行 王济渊
谢迭山先生有绝粒示儿诗,用其语节为楚歌 谢翱
哭广信谢公 谢翱
送迭山先生北行兼和韵 玉山王奕
挽迭山先生 歙县洪光基
挽迭山先生 赵涧边
挽迭山先生 华亭沈东
追挽谢迭山张孝忠二首选一 南昌胡俨
迭山祠 沈周
谢文节祠 蒋士铨

谢迭山全集校注卷六

 附录

    宋史列传

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人也。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徐霖称其「如惊鹤摩空,不可笼絷。」宝佑中,举进士,对策极攻丞相董槐与宦官董宋臣。意擢高第矣,及奏名,中乙科。除抚州司户参军,即弃去。明年复出试教官,中兼经科,除教授建宁府,未上。吴潜【按:「李源道譔《文节先生神道碑》作赵葵,误。」】宣抚江东西,辟差干办公事。团结民兵以扞饶、信、抚,科降钱米以给之。枋得说邓、傅二社诸大家,得民兵万余人,守信州。暨兵退,朝庭核诸军费,几至不免。景定五年,慧星出东方,枋得考试建康,摘似道政事为问,因言:「兵必至,国必亡。」漕使陆景忠衔之,上稿于似道,坐居乡不法。起兵时冒破科降钱,妄讪谤,追两官,谪居兴国军。【碑云:因谪所之山,自命迭山。守令皆及门,执弟子礼。】咸淳三年,赦,放归。德佑元年,吕文焕导大元兵东下鄂黄蕲、安庆、九江,凡其亲友部曲,皆诱下之,遂屯建康。枋得与吕师夔善,乃应诏上书,以族保师夔可信。乞分沿江诸屯兵,以师夔为镇抚使,使之行成,且愿身至江州见文焕与议。从之,使以沿江察访使行,会文焕北归,不及而返。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

明年正月,师夔与武万户分定江东地,枋得以兵逆之,使前锋呼曰:「谢提刑来!」吕兵驰至,射之,矢及马前。枋得走入安仁,调淮士张孝忠逆战团湖坪,矢尽,孝忠挥双刀击杀百余人。前军稍却,后军绕出孝忠后,众惊溃。孝忠中流矢死。马奔归,枋得坐敌楼见之,曰:「马归,孝忠败矣。」遂奔信州。师夔下安仁,进攻信州,不守。枋得乃变姓名,入建宁唐石山,转茶坂,寓逆旅中,日麻衣蹑履,东向而哭,人不识之,以为被病也。已而去,卖卜建阳市中,有来卜者,惟取米履而已。委以钱,悉谢不取。其后人稍稍识之,多延至其家,使为子弟论学。天下既定,遂居闽。【碑云:信宋将悉捕公妻子弟侄,送建康狱。夫人李氏有容德,有廉帅者欲妻之。一夕,自经死。弟君烈,君泽并三侄及一女二婢,皆死狱中。惟二子熙之、定之,移狱广陵,得释。又有兄君禹在九江亦不屈,斩于市。按公之全家植立名义,本传俱阙载「按」以下「阙」。】至元二十三年集贤学士程文海荐宋臣二十二人【碑云:荐三十人。】以枋得为首,辞不起。【碑云:枋得在举中被征,丁内艰辞。】又明年,行省丞相忙兀台将旨召之,执手相勉劳。枋得曰:「上有尧舜,下有巢由,枋得名姓不祥,不敢赴诏」。丞相义之,不强也。二十五年,福建行省参政,【(碑云:江浙行省左丞)】管如德将旨如江南求人才,尚书留梦炎以枋得荐。枋得遗书梦炎曰:「江南无人才,求一瑕吕饴甥。程婴,杵臼厮养,卒不可得也。纣之亡也,以八百国之精兵,而不敢抗二子之正论,武王、太公凛凛无所容,急以兴灭继绝谢天下,殷之后遂与周并立。使三监淮夷不叛,武庚必不死,殷命必不黜。夫女真之待二帝亦惨矣!而我宋今年遣使祈请,明年遣使问安。王伦一市井无赖狎邪小人,谓梓宫可还,太后可归。终则二事皆符其言。今一王伦且无之,则江南无人才要见也。今吾年六十余矣,所欠一死耳,岂复有他志哉!」终不行。郭少师从瀛国公入朝,既而南归,与枋得道时事,曰:「大元本无意江南,屡遣使使顿兵,令毋深入,特还岁币即议和,无枉害生灵也。张晏然上书乞敛兵从和,上即可之。兵交二年,无一介行李之事,乃挈数百年宗社而降。因相与恸哭。」

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见时方以求才为急,欲荐枋得为功,使其友赵孟逵来言。枋得骂曰:「天佑仕闽,无毫发推广德意,反起银冶害民,顾以我辈饰奸耶?」及见天佑,又傲岸不为礼,与之言,坐而不对。天佑怒,强之而北。枋得即日食蔬果。二十六年四月至京师,问谢太后攒所及瀛国公所在,再拜恸哭。已而疾,迁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小女子犹尔,吾岂不汝若哉!」留梦炎使医持药杂米饮之。枋得怒曰:「吾欲死,汝乃欲吾生耶!」掷之于地,终不食而死。伯父徽明以特奏恩为富阳尉,摄县事。时天基节上寿,元兵奄至,徽明出兵战死,二子君恩、君锡趋进抱公尸,亦死。


    迭山先生行实

谢公枋得,字君直,号迭山,信州弋阳人。登宋宝佑丙辰第。甲子,校文江东,发策十问,诋时政,安置兴国军。乙亥,除江东提刑,累迁至江东制置使。吐军攻饶,拒战安仁,败。宋德佑元年冬十一月,任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又败。弃家入闽。丙子二年春正月,元兵入信,镂银榜根捕,执枋得之妻李氏、二子一女,送江淮行省,拘于建康狱。母夫人以老疾得免,李氏不屈死于狱中。惟二子熙之、定之得还。元至元戊子二十五年夏四月,召宋故臣谢枋得,力辞不至。时帝访求南人有才者甚急。御史程文海承旨,留梦炎交章荐之,寻有书上程雪楼,留忠斋。秋九月,参政魏天佑执枋得北去。先是枋得由建阳唐石山转入苍山等处,朝迁暮徙崎岖山谷间,竟得脱。至元甲申,黄华[山名,在福建建瓯县东北、殆宋遗民最后斗争之地]平,大赦,枋得乃出,得还自寓于茶坂,设卜肆于建阳驿桥,榜曰:「依斋易卦」,小儿贱卒亦知其为谢侍郎也。至是天佑朝京,将载后军,遣建宁总管撒的迷失,徉召枋得入城卜易,逼以北行,以死自誓。知不可免,即不食,有《与魏容斋书》。己丑二十六年夏四月,宋故臣江西招谕使知信州谢枋得至燕,死之。

初,参政魏天佑逼枋得之北行也,与之言,坐而不对,或嫚言无礼。天佑初甚容忍,久不能堪。乃让曰:「封疆之臣,当死封疆。安仁之败,何不死?」枋得曰:「程婴,公孙杵臼二人,皆忠于赵,一存孤,一死节;一死于十五年之前,一死于十五年之后。万世之下,皆不失为忠臣。王莽篡汉十四年,龚胜乃饿死,亦不失为忠臣。司马子长云:『死有重于泰山,轻于鸿毛。』韩退之云:『盖棺事始定。』参政岂足知此。」天佑曰:「强辞!」枋得曰:「昔张仪语苏秦舍人云:『当苏君时,仪何敢言?』今日乃参政之时,枋得百口不能自辩,复何言!」枋得不食二十余日,不死,乃复食。将行,士友饯诗盈几。张子惠【全集卷六中已据清厉鹗辑《宋诗纪事》考证改为陈达翁。】诗云:「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一文钱。」枋得会其意,甚称之。遂卧眠轿中而去。渡采石,复不食,自是只茹少疏果积【从「眠轿」至「积」共十九字,据(丛刊本)增入。】数月困殆。四月初一日至燕京,初五日死于悯忠寺。子定之护骸骨归,葬于信州。枋得平生无书不读,为文章高迈奇绝,汪洋演迤,自成一家,学者师尊之。所著有:《诗传注疏》、《易说十三卦取象》、易、书、诗、三传及《注解四书》、杂着、诗文六十四卷,批评《陆宣公奏议》,编次秘籍新书,选定《文章轨范》,并《唐诗解》行于世。


    李夫人传

谢枋得妻李氏,乃饶州安仁李梅山之女也。适谢氏,色美而慧,通女训诸书,事舅姑、奉祭、待宾皆有礼。枋得起兵守安仁,兵败,逃入闽中。武万户以枋得豪杰,恐其煽变,购捕之,根及其家人。李氏携二子匿贵溪山荆棘中,采草本而食。至元十四年冬,信兵迹至山,令曰:「苟不获李氏,屠而墟。」李闻之,曰:「岂可以我故累人,吾出,事塞矣。」遂就俘。明年、徙囚建康。或指李言曰:「明当没入矣。」李闻之,抚二子凄然而泣。左右曰:「虽没入,将不失为官人妻,何泣也?」李曰:「吾岂可嫁二夫耶。」顾谓二子曰:「若幸生还,善事吾姑,吾不得终养矣。」是夕,解裙带自经狱中,死。母桂氏尤贤达,自枋得逋播,妇与孙幽远方,处之泰然,无一怨语。人问之,曰:「义所当然也!」人称为贤母云。【(宋史)】


    烈女葵英传

谢氏葵英,弋阳人。枋得女,适安仁通判周铨为妻,早寡无子。闻母李氏死于狱,父死于燕,阖门尽节,遂尽鬻奁赀以造桥。桥成,投水死。乡人嘉之,名其桥为「孝烈」。至今存焉。【(江西通志)】


    世系表

迭山公【祖居会稽,历三十三世。迁闽,徙居邵武乌洲,至四十四世。】高祖通灵【任弋阳令,遂家于弋之玉亭乡。】曾祖彦安【通灵长子,生一鹗。】曾叔祖彦光【通灵幼子,生一龙。】祖一鹗【墓俱在县南,二十都,洪山。】叔祖一龙伯徽明【富阳尉摄县事,与元兵战死。】叔与成【例赠承事郎。】考应琇【浔州佥判。忤奸臣董槐,被寃劾死。】妣桂氏【封硕人。元人捕家属时,以老疾得免。享年九十有三。】君直【讳枋得,号迭山,生宋宝庆二年丙戌二月二十四日亥时。宝佑三年乙卯乡荐。四年丙辰科登文天祥榜二甲第一名,仕至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  一日至燕,初五日终于悯忠寺,寿六十四。八月,子定之扶柩还。明年九月,葬于县南玉亭乡之龚源,谥文节。】

妻李氏【不屈,死节。一女二婢同死建康狱中。一女适安仁府判金竹周铨。早寡,无子。闻父母俱死,阖门尽节,捐奁构桥,桥成,投水死。二婢随之。乡人感其义,名其桥曰:「孝烈」】兄君禹【镇越学生,与元兵战于九江,被执不屈,斩于市。】弟君烈【俱镇越学生,同死于国事。】君泽君恩【父与元兵战死,趋进抱父尸,俱死。】君锡君举【任大理寺评事,德佑丙子元捕亲属,遁迹迁居。】君禄【俱迁居。】子义勇【早卒。】熙之【与定之同拘建康狱中,后移狱广陵,得释。未久亦卒。】定之【贤而善属文,累荐不仕。】孙信孙【俱迁居。】仁孙


     谢枋得年谱

崔骥原作熊飞节录宋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丙戌生《世系》作宝庆二年(一二二六)二月二十四日(公历三月二十三日亥时生。)《宋史•谢枋得传》:「谢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阳人也。为人豪爽,每观书五行俱下,一览终身不忘。性好直言,一与人论古今治乱国家事,必掀髯抵几,跳跃自奋,以忠义自任。」元李源道《文节先生谢公神道碑》:「先生性资严厉,雅负奇气,风岸孤峭,不能与世轩轾。」宝庆三年(一二二七)丁亥二岁理宗绍定元年(一二二八)戊子三岁绍定二年(一二二九)己丑四岁绍定三年(一二三0)庚寅五岁闻辛弃疾事,慕之。绍定四年(一二三一)辛卯六岁绍定五年(一二三二)壬辰七岁绍定六年(一二三三)癸巳八岁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甲午九岁

端平二年(一二三五)乙未十岁端平三年(一二三六)丙申十一岁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丁酉十二岁嘉熙二年(一二三八)戊戌十三岁嘉熙三年(一二三九)己亥十四岁嘉熙四年(一二四0)庚子十五岁理宗淳佑元年(一二四一)辛丑十六岁乃父以稼轩奏稿教之,欣然以其节操自励。淳佑二年(一二四二)壬寅十七岁淳佑三年(一二四三)癸卯十八岁淳佑四年(一二四四)甲辰十九岁淳佑五年(一二四五)乙巳二十岁淳佑六年(一二四六)丙午二十一岁淳佑七年(一二四七)丁未二十二岁

淳佑八年(一二四八)戊申二十三岁父应琇,为浔州佥判,被奸臣董槐寃劾而死。淳佑九年(一二四九)己酉二十四岁淳佑十年(一二五0)庚戌二十五岁淳佑十一年(一二五一)辛亥二十六岁泰和鹭州书院成,有跋。按《鹭州书院记跋》云:「周文忠公即世四十有八年,而有书院于此。周必大卒于宁宗嘉泰四年甲子,下推四十八年,列此。」又文中言:「吾邦虽复有数书院,犹以为不足。既称吾邦,则枋得是年应在泰和也。」淳佑十二年(一二五二)壬子二十七岁理宗宝佑元年(一二五三)癸丑二十八岁宝佑二年(一二五四)甲寅二十九岁宝佑三年(一二五五)乙卯乡荐。(见《世系》及《神道碑》。)

宝佑四年(一二五六)丙辰三十一岁登文天祥榜进士二甲第一。除抚州司户参军,不赴。(康熙间钱塘吴承琰桂荫堂集宋宝佑丙辰科题名录记):第二甲第一名为谢枋得,字君直,小名钟儿,小字君和,年三十一。治赋兼易,一举本贯信州贵溪县,居弋阳县新政乡儒林里,父为户。(按:即以父为户主,南宋户口例也。)《上程雪御史书》:「某三十一而入仕」。宝佑五年(一二五七)丁巳三十二岁 试教官,中兼经科,调建宁府教授,未上。(见《神道碑》及《宋史•列传》)《昭忠录•谢枋得》「明年丁巳,试中教官科,除建宁府学教授,以大全柄国,不赴。」宝佑六年(一二五八)戊午三十三岁理宗开庆元年(一二五九)己未三十四岁 元兵渡淮,枋得辟赵葵幕,率民兵起义,以应。擢兵部架阁。按:蕴德堂诸孙校《神道碑》云:《宋史》误以赵葵为吴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