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

  祁彪佳《陆宣公祠》诗:
  东坡佩服宣公疏,俎豆西冷蘋藻香。
  泉石苍凉存意气,山川开涤见文章。
  画工界画增金碧,庙貌巍峨见矞皇。
  陆炳湖头夸势焰,崇韬乃敢认汾阳。
  西湖梦寻(卷三)六 一 泉
  六一泉在孤山之南,一名竹阁,一名勤公讲堂。宋元祐六年,东坡先生与惠勤上人同哭欧阳公处也。勤上人讲堂初构,掘地得泉,东坡为作泉铭。以两人皆列欧公门下,此泉方出,适哭公讣,名以六一,犹见公也。其徒作石屋覆泉,且刻铭其上。南渡高宗为康王时,常使金,夜行,见四巨人执殳前驱。登位后,问方士,乃言紫薇垣有四大将,曰:天蓬、天猷、翊圣、真武。帝思报之,遂废竹阁,改延祥观,以祀四巨人。至元初,世祖又废观为帝师祠。泉没于二氏之居二百余年。元季兵火,泉眼复见,但石屋已圮,而泉铭亦为邻僧舁去。洪武初,有僧名行升者,锄荒涤垢,图复旧观。仍树石屋,且求泉铭,复于故处。乃欲建祠堂,以奉祀东坡、勤上人,以参寥故事,力有未逮。教授徐一夔为作疏曰:“睠兹胜地,实在名邦。勤上人于此幽栖,苏长公因之数至。迹分缁素,同登欧子之门;谊重死生,会哭孤山之下。惟精诚有感通之理,故山岳出迎劳之泉。名聿表于怀贤,忱式昭于荐菊。虽存古迹,必肇新祠。此举非为福田,实欲共成胜事。儒冠僧衲,请恢雅量以相成;山色湖光,行与高峰而共远。愿言乐助,毋诮滥竽。”
  苏轼《六一泉铭》:
  欧阳文忠公将老,自谓六一居士。予昔通守钱塘,别公于汝阴而南。公曰:“西湖僧惠勤甚文而长于诗。吾昔为《山中乐》三章以赠之。子闲于民事,求人于湖山间而不可得,则往从勤乎?”予到官三日,访勤于孤山之下,抵掌而论人物,曰:“六一公,天人也。人见其暂寓人间,而不知其乘云驭风,历五岳而跨沧海也。此邦之人,以公不一来为恨。公麾斥八极,何所不至。虽江山之胜,莫适为主,而奇丽秀绝之气,常为能文者用。故吾以为西湖盖公几案间一物耳。”勤语虽怪幻,而理有实然者。明年公薨,予哭于勤舍。又十八年,予为钱塘守,则勤亦化去久矣。访其旧居,则弟子二仲在焉。画公与勤像,事之如生。舍下旧无泉,予未至数月,泉出讲堂之后,孤山之趾,汪然溢流,甚白而甘。即其地凿岩架石为室。
  二仲谓:“师闻公来,出泉以相劳苦,公可无言乎?”乃取勤旧语,推本其意,名之曰“六一泉”。且铭之曰:“泉之出也,去公数千里,后公之没十八年,而名之曰‘六一’,不几于诞乎?曰:君子之泽,岂独五世而已,盖得其人,则可至于百传。常试与子登孤山而望吴越,歌山中之乐而饮此水,则公之遗风余烈,亦或见于此泉也。”
  白居易《竹阁》诗:
  晚坐松檐下,宵眠竹阁间。清虚当服药,幽独抵归山。
  巧未能胜拙,忙应不及闲。无劳事修炼,只此是玄关。
  西湖梦寻(卷三)葛 岭
  葛岭者,葛仙翁稚川修仙地也。仙翁名洪,号抱朴子,句容人也。从祖葛玄,学道得仙术,传其弟子郑隐。洪从隐学,尽得其秘。上党鲍玄妻以女。咸和初,司徒导招补主簿,干宝荐为大著作,皆同辞。闻交趾出丹砂,独求为勾漏令。行至广州,刺史郑岳留之,乃炼丹于罗浮山中。如是者积年。一日,遗书岳曰:“当远游京师,克期便发。”岳得书,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卒年八十一。举尸入棺,轻如蝉蜕,世以为尸解仙去。智果寺西南为初阳台,在锦坞上,仙翁修炼于此。台下有投丹井,今在马氏园。宣德间大旱,马氏甃井得石匣一,石瓶四。匣固不可启。瓶中有丸药若芡实者,啖之,绝无气味,乃弃之。施渔翁独啖一枚,后年百有六岁。浚井后,水遂淤恶不可食,以石匣投之,清洌如故。
  祁豸佳《葛岭》诗:
  抱朴游仙去有年,如何姓氏至今传。
  钓台千古高风在,汉鼎虽迁尚姓严。
  勾漏灵砂世所稀,携来烹炼作刀圭。
  若非渔子年登百,几使还丹变井泥。
  平章甲第半湖边,日日笙歌入画船。
  循州一去如烟散,葛岭依然还稚川。
  葛岭孤山隔一丘,昔年放鹤此山头。
  高飞莫出西山缺,岭外无人勿久留。
西湖梦寻(卷三)苏 公 堤
  杭州有西湖,颍上亦有西湖,皆为名胜,而东坡连守二郡。其初得颍,颍人曰:“内翰只消游湖中,便可以了公事。”
  秦太虚因作一绝云:“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身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后东坡到颍,有谢执政启云:“入参两禁,每玷北扉之荣;出典二帮,迭为西湖之长。”
  故其在杭,请浚西湖,聚葑泥,筑长堤,自南之北,横截湖中,遂名苏公堤。夹植桃柳,中为六桥。南渡之后,鼓吹楼船,颇极华丽。后以湖水漱啮,堤渐凌夷。入明,成化以前,里湖尽为民业,六桥水流如线。正德三年,郡守杨孟瑛辟之,西抵北新堤为界,增益苏堤,高二丈,阔五丈三尺,增建里湖六桥,列种万柳,顿复旧观。久之,柳败而稀,堤亦就圮。
  嘉靖十二年,县令王釴令犯罪轻者种桃柳为赎,红紫灿烂,错杂如锦。后以兵火,砍伐殆尽。万历二年,盐运使朱炳如复植杨柳,又复灿然。迨至崇祯初年,堤上树皆合抱。太守刘梦谦与士夫陈生甫辈时至。二月,作胜会于苏堤。城中括羊角灯、纱灯几万盏,遍挂桃柳树上,下以红毡铺地,冶童名妓,纵饮高歌。夜来万蜡齐烧,光明如昼。湖中遥望堤上万蜡,湖影倍之。萧管笙歌,沉沉昧旦。传之京师,太守镌级。
  因想东坡守杭之日,春时每遇休暇,必约客湖上,早食于山水佳处。饭毕,每客一舟,令队长一人,各领数妓,任其所之。晡后鸣锣集之,复会望湖亭或竹阁,极欢而罢。至一、二鼓,夜市犹未散,列烛以归。城中士女夹道云集而观之。此真旷古风流,熙世乐事,不可复追也已。
  张京元《苏堤小记》:
  苏堤度六桥,堤两旁尽种桃柳,萧萧摇落。想二三月,柳叶桃花,游人阗塞,不若此时之为清胜。
  李流芳《题两峰罢雾图》:
  三桥龙王堂,望西湖诸山,颇尽其胜。烟林雾障,映带层叠;淡描浓抹,顷刻百态。非董、巨妙笔,不足以发其气韵。余在小筑时,呼小舟桨至堤上,纵步看山,领略最多。然动笔便不似甚矣,气韵之难言也。予友程孟旸《湖上题画》诗云:“风堤露塔欲分明,阁雨萦阴两未成。我试画君团扇上,船窗含墨信风行。”此景此诗,此人此画,俱属可想。癸丑八月清晖阁题。
  苏轼《筑堤》诗:
  六桥横截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
  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
  昔日珠楼拥翠钿,女墙犹在草芊芊。
  东风第六桥边柳,不见黄鹂见杜鹃。
  又诗:
  惠勤、惠思皆居孤山。苏子倅郡,以腊日访之,作诗云:
  天欲雪时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月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水合,但见野鹤盘浮屠。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王世贞《泛湖度六桥堤》诗:
  拂幰莺啼出谷频,长堤夭矫跨苍旻。
  六桥天阔争虹影,五马飆开散曲尘。
  碧水乍摇如转盼,青山初沐竞舒颦。
  莫轻杨柳无情思,谁是风流白舍人?
  李鉴龙《西湖》诗:
  花柳曾闻暗六桥,近来游舫甚萧条。
  折残画阁堤边失,倒入山光波上摇。
  秋水湖心眸一点,夜潭塔影黛双描。
  兰亭感慨今移此,痴对雷峰话寂寥。
  西湖梦寻(卷三)湖 心 亭
  湖心亭旧为湖心寺,湖中三塔,此其一也。明弘治间,按察司佥事阴子淑秉宪甚厉。寺僧怙镇守中官,杜门不纳官长。
  阴廉其奸事,毁之,并去其塔。嘉靖三十一年,太守孙孟寻遗迹,建亭其上。露台亩许,周以石栏,湖山胜概,一览无遗。数年寻圮。万历四年,佥事徐廷祼重建。二十八年,司礼监孙东瀛改为清喜阁,金碧辉煌,规模壮丽,游人望之如海市蜃楼。烟云吞吐,恐滕王阁、岳阳楼俱无甚伟观也。春时,山景、睺罗、书画、古董,盈砌盈阶,喧阗扰嚷,声息不辨。夜月登此,阒寂凄凉,如入鲛宫海藏。月光晶沁,水气滃之,人稀地僻,不可久留。
  张京元《湖心亭小记》:
  湖心亭雄丽空阔。时晚照在山,倒射水面,新月挂东,所不满者半规,金盘玉饼,与夕阳彩翠重轮交网,不觉狂叫欲绝。恨亭中四字匾、隔句对联,填楣盈栋,安得借咸阳一炬,了此业障。
  张岱《湖心亭小记》: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胡来朝《湖心亭柱铭》: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深无隙地种桑麻。
  郑烨《湖心亭柱铭》:
  亭立湖心,俨西子载扁舟,雅称雨奇睛好。
  席开水面,恍东坡游赤壁,偏宜月白风清。
  张岱《清喜阁柱对》:
  如月当空,偶似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神。
  西湖梦寻(卷三)放 生 池
  宋时有放生碑,在宝石山下。盖天禧四年,王钦若请以西湖为放生池,禁民网捕,郡守王随为之立碑也。今之放生池,在湖心亭之南。外有重堤,朱栏屈曲,桥跨如虹,草树蓊翳,尤更岑寂。古云三潭印月,即其地也。春时游舫如鹜,至其地者,百不得一。其中佛舍甚精,复阁重楼,迷禽暗日,威仪肃洁,器钵无声。但恨鱼牢幽闭,涨腻不流,刿鬐缺鳞,头大尾瘠,鱼若能言,其苦万状。以理揆之,孰若纵壑开樊,听其游泳,则物性自遂,深恨俗僧难与解释耳。昔年余到云栖,见鸡鹅豚羖,共牢饥饿,日夕挨挤,堕水死者不计其数。
  余向莲池师再四疏说,亦谓未能免俗,聊复尔尔。后见兔鹿猢狲亦受禁锁,余曰:“鸡凫豚羖,皆藉食于人,若兔鹿猢狲,放之山林,皆能自食,何苦锁禁,待以胥縻。”莲师大笑,悉为撤禁,听其所之,见者大快。
  陶望龄《放生池》诗:
  介卢晓牛鸣,冶长识雀哕。吾愿天耳通,达此音声类。
  群鱼泣妻妾,鸡鹜呼弟妹。不独死可哀,生离亦可慨。
  闽语既嘤咿,吴听了难会。宁闻闽人肉,忍作吴人脍。
  可怜登陆鱼,噞喁向人谇。人曰鱼口喑,鱼言人耳背。
  何当破网罗,施之以无畏。
  昔有二勇者,操刀相与酤。曰子我肉也,奚更求食乎。
  互割还互啖,彼尽我亦屠。食彼同自食,举世嗤其愚。
  还语血食人,有以异此无?
  吴越王钱镠于西湖上税渔,名“使宅渔”。一日,罗隐入谒,壁有磻溪垂钓图,王命题之。题云:“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又何如?假令身住西湖上,也是应供使宅鱼。”王即罢渔税。
  放生池柱对:
  天地一网罟,欲度众生谁解脱。
  飞潜皆性命,但存此念即菩提。
  西湖梦寻(卷三)醉 白 楼
  杭州刺史白乐天啸傲湖山时,有野客赵羽者,湖楼最畅,乐天常过其家,痛饮竟日,绝不分官民体。羽得与乐天通往来,索其题楼。乐天即颜之曰“醉白”。在茅家埠,今改吴庄。
  一松苍翠,飞带如虬,大有古色,真数百年物。当日白公,想定盘礴其下。
  倪元璐《醉白楼》诗:
  金沙深处白公堤,太守行春信马蹄。
  冶艳桃花供祗应,迷离烟柳藉提携。
  闲时风月为常主,到处鸥凫是小傒。
  野老偶然同一醉,山楼何必更留题。
  西湖梦寻(卷三)小青佛舍
  小青,广陵人。十岁时遇老尼,口授《心经》,一过成诵。
  尼曰:“是儿早慧福薄,乞付我作弟子。”母不许。长好读书,解音律,善奕棋。误落武林富人,为其小妇。大妇奇妒,凌逼万状。一日携小青往天竺,大妇曰:“西方佛无量,乃世独礼大士,何耶?”小青曰:“以慈悲故耳。”大妇笑曰:“我亦慈悲若。”乃匿之孤山佛舍,令一尼与俱。小青无事,辄临池自照,好与影语,絮絮如问答,人见辄止。故其诗有“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之句。后病瘵,绝粒,日饮梨汁少许,奄奄待尽。乃呼画师写照,更换再三,都不谓似。
  后画师注视良久,匠意妖纤。乃曰:“是矣。”以梨酒供之榻前,连呼:“小青!小青!”一恸而绝,年仅十八。遗诗一帙。
  大妇闻其死,立至佛舍,索其图并诗焚之,遽去。
  小青《拜慈云阁》诗:
  稽首慈云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天。
  愿将一滴杨枝水,洒作人间并蒂莲。
  又《拜苏小小墓》诗:
  西冷芳草绮粼粼,内信传来唤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