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藏书纪事诗
藏书纪事诗
汪琬《传是楼记》:“徐健庵尚书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斫木为厨,贮书若干万卷。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湘帙,启钥烂然。与其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昌炽案:《传是楼宋元本书目》,吴次潇同年丙湘刻之广陵。秉义有《培林山堂书目》,元文有《含经堂书目》。
《红豆树馆书画记》:“载司寇行书五言长律墨迹,引首用‘冠山堂’印。”
《天禄琳琅续编》:“《礼记》,余仁仲刊,藏徐乾学家,有‘徐炯收藏秘笈’、‘徐炯收藏书画’、‘徐章仲所读书’、‘徐仲子别号自彊’诸朱记。炯字章仲,乾学之子,官直隶巡道。”
二三六、陈自舜小同
犁牛騂角难为尔,委鬼茄花已忽诸。
相见东林诸老集,三薰三沐四香居。
郑梁《陈尧山墓志铭》:“君讳自舜,字同亮,别号尧山。父朝辅,明万历丙辰进士,太仆寺少卿。君始为秋水社,继为澹园社。其间捧盘执耳,皆极一时之选。而当世之耳而目之者,多指云在楼之公子为不可少,盖至是而人知太仆之有子矣。云在楼者,太仆所建以为游息之所也,所蓄图书玩好颇富,手口之泽亦多。君一一珍藏,每遇名流鉴赏,辄求题识。君卒于康熙辛卯六月廿一日,距生前明甲戌七月十一日,春秋七十有八。子宪淇。”
全祖望《七贤传》:“万历、天启之交,党祸方炽。吾乡以沈文恭在揆席,故多为所染,陵夷至于奄难,士气益丧。至有列名爰书者,顾喜其家子弟,多能出而雪父兄之耻。陈御史朝辅,有子自舜,字小同,甚媿其父之所为,不欲人称为公子。梨洲先生讲学甬上,小同从之,终日辑孴经学,兀兀不休。梨洲座上或言天启时某官以某物赠奄,即御史所为也,小同为之数日不食。喜购书,其储藏为范氏天一阁之亚。”
二三七、纳兰性德容若 揆叙恺功 穴研斋
年少金闺游侠儿,不工挟弹善填词。
高斋宾客今何在,肠断摩挲玉印时。
《昭代名人尺牍小传》:“成德氏纳喇,又作纳腊,亦称纳兰,字容若,后改名性德。辽阳人,太傅明珠子。康熙癸丑进士,选侍卫。爱才好客,所与游皆一时名士。尝集宋元以来诸儒说经之书,刻为《通志堂经解》一千八百余卷。精鉴藏,尤工于词,所刻《饮水侧帽词》,传写遍于村郊邮壁。”
《国朝诗人征略》:“揆叙字恺功,满洲人。官至左都御史,谥文端。有《益戒堂集》。”
伍崇曜《饮水词跋》:“韩慕庐称容若尝辑《全唐诗选》,晚乃笃意于经史。《茶余客话》称其天姿英绝,萧然若寒素。拥书数万卷,弹琴歌曲,评书画以自娱。”
《藤阴杂记》:“明太傅自怡园,延唐东江、查他山课子揆叙,唐有《园居杂咏诗》,如‘流水游龙非马尉,赤墀青琐异王根’,想见繁华气象。东江又有《哭揆恺功》诗云:‘犹有高斋旧宾客,可怜水磨好园林’。”
《知圣道斋读书跋》:“谦牧堂钞本,金张师颜《南迁录》一卷。”又云:“于谦牧堂藏书中,得宋元人词二十帙,题曰《汲古阁未刻词》。行款字数与已刻《六十家词》同,每帙钤‘毛子晋印’,皆精好。”昌炽案:谦牧堂,恺功藏书处也。容若曰珊瑚阁,昔闻之潘文勤师云:“恺功藏书皆归天府。”《天禄琳琅》著录有谦牧堂印记者,皆其家书也。武进费屺怀同年藏容若玉印,一面镌“绣佛斋”、一面镌“鸳鸯馆”。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陆游《南唐书》,丁卯岁收得穴研斋钞本。卷末一页,格旁有‘虞山钱遵王藏书’七字。”又:“《何博士备论通》二十六篇,不分卷,因其为穴研斋缮写,珍之。先是,收得穴研斋诸书,初不知时代先后,惟陆游《南唐书》为虞山钱遵王藏书,则在遵王先矣。他为宋人说部,总得于松江故宦家。有贾人知其由来,谓出于康熙朝明相国家。”又:“《茅亭客话》,穴研斋本为佳。”昌炽案:《茅亭客话》,后归亡友蒋香生书钞阁,香生述周季贶之言曰:“穴研装潢精美,似国初旗人之风雅好事者,或出自明相国家。”与荛翁所记贾人之言合。
二三八、安岐仪周
谁为楚滨谁永年,草堂新筑直沽前。
岂因小绿天亭印,遂误观光自哲鲜。
《非石日记》:“书贾钱听默云,传是楼藏书大半归于明珠,而其家人安麓村,所藏亦多善本。”又:“黄荛輔家观北宋本《孟东野集》,上有徐健庵、季沧苇及安岐印,每本卷末有‘安麓村’椭圆图记。”
《楹书隅录》:“北宋《孟东野诗集》十卷,每册有‘安岐之印’、‘仪周珍藏’、‘安麓村藏书印’各记。安岐字仪周,麓村其号也,亦号松泉老人,天津人。颜所居曰沽水草堂。学问宏通,极精鉴赏。收藏之富,甲于海内。著有《墨缘汇观》,亦一时博雅好古士也。《百样一廛赋》著录此本,谓麓村乃卖骨董者,误矣。周芸皋观察《内自讼斋文集》谓‘仪周朝鲜人,从贡使入都。偶购得钞本书,乃前人窖金地下,录其数与藏处,皆隐语。遍视京师,惟明国公府似之,因见明公,一一指视其处。先后假金数百万,业盐于天津、扬州,息倍之。多富收藏,尽以归国’云云,语尤荒诞,无足辩也。”昌炽案:《红豆树馆书画记》:“《陈白阳古诗十九首卷》,有‘朝鲜安氏图书’、‘朝鲜安氏书画图章’、‘安氏子静鉴定’、‘安氏小绿天亭珍藏’诸印。”是朝鲜实有安氏精鉴藏者。芸皋之言,得无以此传论乎?
(姚大荣《墨缘汇观撰人考》对安麓村家世渊源考据甚详,麓村实籍朝鲜,后入旗籍。周芸皋所言不误。王欣夫《补正》详引此材料,可参考。)
二三九、曹寅子清
绿树芳秾小草齐,楝花亭下一尊携。
金风亭长来游日,宋椠传钞满竹西。
《昭代名人尺牍小传》:“曹寅字子清,号楝亭,奉天人。官通政使、江宁织造。校刊古书甚精。有扬州局刊《五韵》、《楝亭十二种》盛行于世。”
宋荦《寄题曹子清户部楝亭三首》序云:“子清之尊人,于白门使院手植楝树数株,绿阴可爱。因结亭其间,颜曰楝亭。子清追念手泽,属诸名人赋之。未几, 子清复移节白门,十年中父子相继持节,一时士大夫传为盛事。”
王囗(既大)《题张见阳楝亭夜话图》诗:“楝亭余每坐清昼,墙隅小草秾阴覆。楝乃水部手自栽,亭亦早岁摊书构。”又云:“唐渲宋椠任标举,陆海潘江半臣仆。”又吴之騄诗:“我闻楝亭下,嘉树影婆娑。书卷拥百城,尚友自吟哦。”
李文藻《琉璃厂书肆记》:“楝亭掌织造、盐政十余年,竭力以事铅椠。又交于朱竹垞,曝书亭之书,楝亭皆钞有副本。以予所见,如《石刻铺叙》、《宋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太平寰宇记》、《春秋经传阙疑》、《三朝北盟会编》、《后汉书年表》、《崇祯长编》诸书,皆钞本。魏鹤山《毛诗要义》、《楼攻媿文集》诸书,皆宋椠本。”
钱大昕《艺圃搜奇跋》:“天台徐一夔编。此书世无刊本,曹子清巡盐扬州时尝钞以进御,好事者始得购其副录之。”
二四○、朱彝尊锡鬯 孙稻孙稼翁 李延昰辰山
七品官儿竟夺侬,为携小史当书佣。
丹房枕膝书亲授,始信人间有蔡邕。
《鹤征前录》:“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浙江秀水人。明太傅国祚曾孙。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注云:“先生又有《瀛洲道古录》、《五代史注》、《禾录》诸书,俱属稿未成。”
《曝书亭集鹊华山人诗序》:“予中年好钞书,通籍以後,见史馆所储,京师学士大夫所藏弆,必借录之。有小史能识四体书,日课其传写,坐是为院长所弹去官,而私心不悔也。”
又《书椟铭》:“予入史馆,以楷书手王纶自随,录四方经进书。纶善小词,宜兴陈其年见而击节,寻供事翰苑。忌者潜请学士牛钮形之白简,遂罢予官。归田之後,家无恒产,聚书三十椟,老矣,不能褊读也。铭曰:‘夺侬七品官,写我万卷 书。或默或语,孰智孰愚。’”
《松江府志》:“李延昰字宸山,上海人,初名彦贞,字我生,大理评事中立子也。师事同郡徐孚远,为高第弟予。后隐於医,居平湖祐圣观中为道士。其卒也,以书二千五百卷赠秀水朱彝尊。”
禇华《沪城备考》:“李延昰字辰山,号寒村,原名彦贞。进士尚衮孙,大理评事中立子。唐王某官事败後,遁迹平湖佑圣官为道士,以医自给。聚书至三十柜。康熙辛丑卒。”
查慎行《敬业堂集闻李辰山藏书多归竹垞》:“叹息诗人失李颀,柘湖回首旧游非。自怜老友今无几,且喜藏书得所归。万卷又增三箧富,千金直化两蚨飞。平生谬托知交在,悔不从渠借一瓻。”
胡溁《三君咏李高士延昰》一首:“不见李高士,琳宫锁暮霞。芸香销蠹简,炉火冷丹砂。”
《鹤征后录》:“朱稻孙字稼翁,一字芋陂,晚号娱村。著有《六蜂阁集》。”昌炽案:竹垞子昆田,早卒,遗二孙,一桐孙,一稻孙。阮文远《修曝书亭诗》所谓‘笛渔早死双孙老,谁曝遗书向此亭’也。《蒲褐山房诗话》:“稼翁晚年贫不能支,暴书亭藏书八万卷,渐致散佚.藏书印曰‘潜采堂’、曰‘南书房旧讲官。’”
张叔未《桂馨堂集咏梅会里朱氏潜在堂藏书象牙印》(朱文二行,行五字,曰“梅会里朱氏潜在堂藏书”)诗云:“管领奇书八万卷,人间此印亦千秋。签开玉版先经眼,榜赐金题在上头。七品真推良太史,百城肯拜小诸侯。南垞亭子教重建,同是熙朝第一流。”自注:“竹垞又有一印曰‘七品官耳’。”又案:仪顾堂《紫岩易傅跋》:“每册有‘秀水朱彝尊锡鬯氏’朱文方印,‘我生之年岁在屠维大荒落月在橘壮十四日癸酉时’朱文方印。”案屠维为己,大荒落为巳;竹垞生於崇祯二年己巳,则此亦竹垞印也。又《曝书亭集还乡口号》云:“醧舫西偏尽竹梧,紫微山石尽教铺。”自注:醧舫,余斋名。”又有《醧舫箴》见集中。按《皕宋楼藏书志》《东莱毛诗句解》,竹垞跋,署“新愞斋”。
二四一、马思赞仲安
一见奇书喜欲颠,祊田不惜筮牛眠。
渐鸿姓字无人识,但见南楼草接天。
《杭郡诗辑》:“马思赞字寒中,号南楼,海宁人,有《皆山堂诗》。”注云:“南楼为扬州推官麟翔子。工诗绩学,诸子百家无不研贯。家有道古楼,插架多宋元精椠,旁及金石秘玩,绢素真迹,充牣其中,不减倪氏清閟阁也。”又:“马翼赞字叔静,号寒将,海宁人。雍正癸卯进士,官山东观城知县。有《宝颖堂诗钞》。”
《爱日精庐藏书志》:“《陆状元通鉴》,某氏跋曰:‘前年谒外舅陈宋斋先生,谈及海内藏书家。先生言其故人马寒中,购书不遗余力。尝过龙山查氏,见案头有宋椠《陆状元通鉴》,百计购之不可得。后查氏谋葬其亲,所卜吉壤则马氏田也。寒中觇知之,大喜曰:“书可得矣。”即诣查氏,愿效祊田之易,凡十亩,书卷尽付焉。抱书疾归,若惟恐其中悔也。其笃好如此。’”
《吴寿旸集旧藏英石峰高二尺许,马寒中先生物也,赋此纪之》诗云:“南楼道古笺鱼虫,仇池兼伴吟香工。”又云:“占鸿渐兮宁高飞,乐磐石兮其来归。”自注:“寒中先生筮《易》,得《渐》之二爻,因以衎斋为号,并有坐磐石小影。”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竹垞初白二先生尺牍》,凡六十通,与寒中者十九。寒中为吾邑藏书家,插架多人间未见本。故书中皆论典籍事,或辗转传钞,或多方购买。于此想见前辈好学之勤,嗜书之笃,诚可慕也。”又:“《衎斋诗卷》,先子跋云:‘予家去插花山仅一舍。每登楼东望,惟见寒烟衰草,乱云满目,慨望昔日之风流,非特琴书图籍,散亡略尽,即道故楼之故址,且不可踪迹,颇深生不同时之恨。’”又:“宋本《文中子》,有‘海昌马思赞印’、‘中安一号渔村’图记。”又:“《栾城集》,插花山马氏藏本,首叶有‘玉音孝友著于家庭信谊隆于乡党’朱文印,卷内有‘古盐官州马思赞之印’、‘华山马仲安藏善本’印。”又:“《剡源集》寒中跋,题‘康熙庚辰识于红药山房’。”
《持静斋书目》:“《通典详节》,元至元刊本,有‘古盐官州马氏南楼书籍印’。又《雪矶丛稿》,康熙丁刻马素村钞本,有‘古盐官州马素村书画印’。”
昌炽案:余所见残本《唐子西文集》有“衎斋”胡卢印,又“衎斋师友传遗之物”、“永以为好”二朱记。又有“前身是罗浮头陀”一印,是否出寒中不可考。又案:竹垞《跋新莽钱范》文有云:“岁在丁亥,观于衎斋上舍小胡卢山书屋。”集中屡称“吾宗衎斋”,又称“宗人寒中”。是寒中本姓朱,桑海之间,改易名氏,而世无有知者矣。
(查慎行《扶风琬炎录跋》云:“吾邑之马氏,显于元,历四百余年,坟墓不迁,椒聊繁衍。吾友衎斋,系出于朱,其祖某为后于马,始改姓马氏,今几世矣。”王欣夫云,思赞“改马姓,非为桑海之间,盖已三世矣。叶氏未考致误。思赞康熙戊辰刻《剡源文集》,序后二印,一曰‘马思赞印’,一曰‘朱仲安氏’。”)
二四二、汪森晋贤 弟文柏季青
绥若安裘晏若杅,揽环结佩君子居。
司城岂必为贫仕,本读司空城旦书。
《两浙輶轩录》:“汪文柏字季青,一字柯庭,桐乡人。官北城兵马司正指挥。有《柯庭余习》、《古香楼吟稿》。”“汪文桂字周士,一字鸥亭。岁贡生,官内阁中书。有《鸥宁漫稿》、《六州喷饭集》。”“汪森字晋贤,一字碧巢。官户部郎中。有《小方壶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