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藏书纪事诗
藏书纪事诗
吕庄生《得山阴祁氏澹生堂藏书三千余本示大火》:“阿翁铭识墨犹新,大担论筋换直银,说与痴儿休笑倒,难寻几世好书人。宣绫包角藏经笺,不抵当时装订钱,岂是父书渠不惜,只缘参透达摩禅。”原注:“祁氏参临济宗。”
《拜经楼藏书题跋记》:“《穆和斋集》有‘吕氏藏书’、‘耻斋’二图记。”
又:“《鲁斋遗书》有‘不远复堂’、‘难得几世好书人’、‘无党’、‘耻斋’诸图记。”
又《读书敏求记》谷林先生跋云:“雍正甲辰,蝉花居士取御儿吕氏明农草堂善本手校。”
《持静斋书目》:“《鸿庆居士集》,旧钞本有‘御儿吕氏讲习堂’印。”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小畜集》,吾研斋补钞,留字皆缺最後一画,吕无党手钞也。又《栟榈集》,赐书楼蒋氏藏吕无党钞本,谨慎之至,於漫灭处皆以细笔画识之,以存其真。”昌炽案:余见钞本《洪文惠集》,留字亦缺末笔,有蒋子宣跋。知吾研藏书散後,皆归蒋氏。蒋,吾郡藏书故家,所谓赐书楼也。
二二○、冯文昌研祥 江立玉屏 韩泰华小亭
吴越野民清旷域,缥带芸签忆赵侯。
从此人家添小印,不当帖尾便书头。
《杭郡诗辑》:“冯文昌字研农,嘉兴诸生。有《吴越野民集》。”注云:“研祥为司成开之孙,以次子褎仲赘与栖里沈氏,遂徙家依之。”
江藩《金石录跋》:“研祥收藏甚富。得右军《快雪时晴》真迹,因筑快雪堂于西湖之孤山。自嘉禾移居武林,遂为杭人焉。”
《读书敏求记》:“《金石录》,吾友冯研祥有不全宋椠本,刻一图记曰‘金石录十卷人家’,长笺短札,帖尾书头,每每用之,亦艺林中一美谈也。”
《淮海英灵集》:“江立字玉屏,号云溪,旧居杭州,移籍仪征。有宋版《金石录》,因题其斋曰‘金石录十卷人家’,著《小齐云山馆诗钞》。”
张燕昌《刻印跋》:“冯研祥《金石录》,今为玉屏先生所有。珍重视余,余为用飞白书刻印以赠,艺林中又增一段佳话矣。”昌炽案:是书后归赵晋斋魏。复相继为阮文达、韩小亭所得。今藏座主潘文勤师滂喜斋。韩名泰华,浙江仁和人,官潼关道。晚年侨居金陵,筑玉雨堂,藏书甚富。有元人集百余家,皆传钞精本,或《四库》所无,而元刊仅存者。尝欲辑《元文选》,以十家作一集。道光庚戌,首集既成,即毁于兵。其所著《无事为福斋随笔》云:“《金石录》明以来多传钞,惟雅雨堂刻之。阮文达有宋椠本十卷,即《敏求记》所载者。文达自抚浙至入闽,恒携以自随。一日书贾来售,惊喜若狂,余得之,亦刻‘金石录十卷人家’小印。”又考翁苏斋诗:“阮公积古迈欧赵,苏斋快与论墨缘。恰逢叶子仿篆记,宛如旧石冯家镌。”又云:“叶子篆样又摹副,其一畀我苏斋筵。”则翁、阮二家亦有此印也。曩年假馆滂喜斋,文勤师尝出以相示。有“冯文昌印”、“字研祥”、“冯氏三余堂收藏”、“冯子元家藏印”、“平安馆印”五朱记。其余各家题词图记,充然满幅,洵惊人秘笈也。
又案:《天禄琳琅续编》:“《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元万玉堂刊,冯氏藏本,有‘冯氏图书’、‘冯印文昌’、‘文字之祥’、‘文字之祥君家其昌’、‘冯氏三余堂收藏’、‘快雪堂图书印’、‘茅斋玩赏’、‘清旷之域’、‘茅屋纸窗笔精墨妙’诸印。”
二二一、叶奕林宗 子裕祖仁
童子敲门送赫蹄,篝灯未罢已鸣鸡。
巫阳忽下申生驾,自古厉阶煽艳妻。
《读书敏求记》:“吾友叶林宗,笃好奇书,搜访不遗余力。每见案头一帙,必假归躬自缮写,篝灯命笔,夜分不休。我两人获得秘册,即互相传录,虽昏夜叩门,两家童子闻声知之,好事极矣。林宗殁,余哭之恸。为文以祭之曰:‘昔我与君,定交杵臼,奇文同赏,疑义相剖。’又曰:‘垫巾步屧,频烦往来,尺蹄问字,一日几回。’君亡来三十余年,遍访海内收藏家,罕有如君之真知真好者。每叹读书种子几乎灭绝矣。”
《七十二峰足征集》:“叶奕字林宗,好学多藏书,名与石君上下。子祖德、祖仁,皆少有才名。林宗后娶妻,二子俱失爱,以忧死。士论少之。”又:“叶修字祖德,林宗长子,与弟祖仁迭为酬唱。名其集曰《华萼集》。”又:“叶裕字祖仁,林宗次子,右手骈指,自称枝指生。游钱牧斋、陈确庵之门。以后母故,失爱于父,郁郁以死,年止二十五。虞山陆岂凡,好道志怪之士也。庚子岁四月九日,去祖仁之亡将期年矣,岂凡于紫雪坛扶乩,忽飞笔书‘远山微抹送横波,细骨轻躯艳绮罗’云云,题‘鬼仙叶祖仁作’。林宗宝藏其笔,以为真。申生、伯奇,千古同声一哭。”
《爱日精庐藏书志》:“《孙觌大全集》,叶石君跋:‘此书为从兄林宗借去几十年矣。乙巳之春,林宗卒,为之整书,始得检归。’”
《皕宋楼藏书志》:“《沈下贤集》,叶石君跋:‘崇祯戊寅得《沈亚之集》,为林宗乾没。近来林宗物故,书籍星散,宋元刻本,尽废于狂童败妇之手。予生平不欺其心,自信书籍必不若林宗死后之惨。’”昌炽案:《沈下贤集》,今在常熟瞿氏。林宗自跋,题:“崇祯四年冬十一月,记于虞山之毖室。”
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元本《金石例》有跋,题:“顺治乙未夏五月,雨窗支指生叶裕。”
二二二、叶树廉石君
金庭玉柱太湖东,述古精严未许同。
石癖书淫成底事,驱鸡牧彘作冬烘。
徐乾学《叶石君传》:“叶石君者,隐君子也。性嗜书,世居洞庭山中。尝游虞山,乐其山水,因家焉。所至秘聚书,常损衣食之需以购书,多至数千卷。会鼎革兵燹,尽亡其赀财,独身走还洞庭。其乡人相与劳苦,石君频蹙曰:‘赀财无足言,独惜我书耳!’乡人皆笑之。已复居虞山,益购书,倍多于前。石君所好书与世异。每遇宋元钞本,虽零缺单卷,必重购之,世所常行者勿贵也。其所得书,条别部居,精辨真赝,手识其所由来,识者皆以为当。有三子,时诫之曰:‘若等无务进取,但能守我书读之足矣。’年六十七,卒于家。石君既殁,而乡人益思之,以为王君公、仲长子光流亚也。其友黄仪子鸿尝为予言,因为之传。石君名树莲,尝为邑诸生,已而弃去。石君其字也。”
《藏书记要》:“余见叶石君钞本,校对精严。钱遵王书籍装饰虽华,不及也。”又云:“石君所藏书,皆手笔校正,博古好学,称为第一。叶氏之书,至今为宝,好古同嗜者赏识焉。”
《七十二峰足征集》:“何义门侍讲,亦最喜石君所阅书,谓考订精审,评骘古今,源流了然,别具手眼。一时好事者,因义门之言,争购其书。于是朴学斋所藏,不胫而走。”
石君《独居咏怀》诗:“茅斋却无机,驱鸡与牧彘。”又《和秋日言怀》诗:“《鲁论》半编囊底在,村中只指是蒙师。”昌炽案:石君《金石文随录》手稿六册,何梦华藏,见《竹汀日记》。临川李氏所藏《宋拓罗池庙碑》,即其家本,有石君题字。石君一名万,树廉之廉,亦作莲。其藏书跋多题“南阳毂道人”,或题“南阳道毂”。其印曰“朴学斋”、曰“归来草堂”、曰“金庭玉柱人家”。
二二三、张拱端孟恭
浅草江南绿未深,太原公子裼裘临。
橐金半入名山藏,一片孤云万里心。
钱受之《张孟恭江南草序》:“孟恭晋产居吴,游必就士,横经藉史,好学深思。”
《爱日精庐藏书志》:“《汗简》七卷,陈氏鸿跋曰:‘崇祯辛巳,余读书于吴门维斗师之古柏轩。秋日,同张孟恭至城隍祠右古书籍铺中,见此《汗简》,狂喜欲舞,急解金购归。’后冯己苍假来钞得,余于庚寅从己苍借钞。”
又:“《会昌一品集》,有题字曰:‘崇祯庚辰冬十月名山藏收藏。’又叶石君手识曰:‘戊子年夏,假得太原张孟恭所藏。’”昌炽案:《苏州府志艺文类》:“国初有张拱端《孤云集》,诗一万首。山西人,寓吴中。”必其人也。又案:渔洋《感旧集》,有赵瑾懿侯《岁暮至临安留别张孟恭、叶祖仁》诗。瑾为山西太原人,而集中又有《虎丘月夜》、《苏州清明》二诗,则是与孟恭同里而同为寄公于吴。祖仁为林宗之子,与冯己苍、叶石君皆富收藏。孟恭并与之友,则其风尚可知矣。
二二四、朱之赤卧庵
潦草医方废历堆,不教空手宝山回。
一尊敬为西昆寿,崩角完时倒旧醅。
《楹书隅录》:“影宋精钞《西昆酬唱集》二卷,毛斧季跋云:‘甲辰之月,同叶君林宗入郡访朱卧庵之赤,其榻上乱书一堆,大都废历及潦草医方。残帙中有缮整一册,抽视之,乃《西昆酬唱集》,为之一惊。卷末行书一行云:“万历乙丑九月十七日书毕。”下有“功甫”印,乃钱功甫手钞也,因与借归。次日林宗入城,喧传得此,最先匍匐而来者,定远先生也,仓忙索观。陈书于案,叩头无数,而后开卷。朗吟竟日,索酒痛饮而罢。’”昌炽案:《天禄琳琅》,《道命录》及明板《水经》、《山海经》合刻,皆有朱卧庵收藏记。《皕宋楼藏书志》,《愧郯录》亦有“朱卧庵”、“朱之赤”印记。
周季贶云:“卧庵著名于治、熙时,彭躬庵为撰母夫人墓志,称其学问渊雅,通天文术数,亦一奇士也。”
《天禄琳琅续编》:“《自警编》有‘朱印之赤’、‘卧庵’、‘朱卧庵收藏印’、‘狂奴’、‘正气堂’、‘三天谪吏’、‘烟云逸叟’各朱记。”
二二五、蒋琦绚臣 蒋玢絅臣
枫山金泽两官库,金刚佛子文识房。
半是中华流落出,海天如镜估帆张。
《经籍访古志》:“《通志》二百卷,明万历十七年刊本。枫山官库藏,有‘蒋琦之印’、‘绚臣父’二印。序目有‘闽中蒋氏三径藏书’、‘蒋绚臣曾经秘藏’二印。”又:“《文选》袁褧刻本,卷首有‘是书曾藏蒋绚臣家’印。”注:“六源宏贤所藏《唐人小说》,亦有蒋绚臣藏书印。”
《皕宋楼藏书志》:《鹤田蒋先生文集》,有蒋氏手跋曰:“此集为杨文敏公家藏。徐兴公先辈得之于建宁书肆,绚臣玢识。”昌炽案:滂喜斋藏《存复斋集》,有顺治丙申蒋玢手跋,又有“蒋玢”及“絅臣珍藏图书”二印,琦字绚臣,玢字絅臣。陆氏又合为一,俟考。
二二六、张隽文通
参阅名登野史亭,谤书酷甚腐迁刑。
空王难赎多生劫,碧血湖堤走鬼磷。
陆心源《明钞春秋纂言跋》:“每册有‘张隽之印’。案隽字非仲,吴江人,一名僧愿,又字文通。楼居积书甚富,手录者千余卷,拥列左右。南浔庄廷鑨聘修《明史》,为作有明理学诸儒传,其稿别行,名《与斯集》。史案未发,自知其非,逃于僧舍。年已七十,后于潘柽章、吴炎诸人同伏法于杭州。著有《西庐诗草》四卷,见《南浔镇志》。”
杨凤苞《记庄廷鑨史案本末》:“廷鑨以朱文肃公《史概》稿本,续纂天启、崇祯两朝,名曰《明书辑略》。吴江张隽名在参阅中,凌迟死。”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唐鉴》二十四卷,有‘张隽一字文通’印。”
《铁琴铜剑楼书目》:“《朱庆余诗集》一卷,卷首有‘张隽之印’、‘字文通’诸朱记。”
二二七、顾苓云美
花雨生公旧讲台,一牛鸣地草堂开。
云阳文字归残劫,断瓦墙阴长绿苔。
钱受之《顾象垣墓志铭》:“长洲顾君,讳维鼎,字象垣,以己亥四月十七日卒。长子苓。”
《元和县志》:“顾苓字云美,潜心篆隶,凡金石碑版及鼎彝款识、虫鱼科斗之书,皆能诵之。居虎丘山塘,萧然敝庐。中悬思宗御书,时肃冠再拜,欷歔太息。”
《苏州府志》:“塔影园在虎丘便山桥南数武,文肇祉所筑。后顾苓云美居之,更名云阳草堂。又有室曰‘松风寝’。”
钱受之《云阳草堂记》:“顾子云美,卜居于云岩之阳。读书尚志,抚今怀古。读《后汉书宣秉传》,论其世而知其人,穆然太息。颜其三间之屋曰‘云阳草堂’。”又云:“云美之居,去云岩一牛鸣地。入寺门,平石穹然,晋生公说法处也。”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林和靖诗集》,余向于郡故藏书家得一钞本,云是顾云美手钞,珍藏之。”
《铁琴铜剑楼书目》:“《隶续》,顾云美氏手钞,有‘塔影园客’朱记。”又:“《石刻铺叙》,义门得诸塔影园顾氏。”
二二八、顾湄伊人
君如坡老爱陶潜,何似老苏爱织帘。
为访河东三箧去,渡江昨衣宿苍蒹。
《国朝诗人征略》:“顾湄字伊人,江南太仓人。有《水乡集》。”
《江南诗征》:“湄本惠安令程新子,新与顾梦麟善,梦麟无嗣,幼鞠湄,遂姓顾氏。”注:“伊人为织帘先生之子,又杰出于确庵之门。”昌炽案:织帘,顾先生麟士也。确庵,陈先生瑚也。
钱受之《陶庐记》:“顾子伊人得宋刻苏长公所书《陶渊明集》,藏弆斋中,晨夕吟讽,名其处曰‘陶庐’。”
《读书敏求记》:“《陶渊明集》十卷,娄江顾伊人藏弆宋椠本。颜其读书处曰‘陶庐’,而请牧翁为之记。伊人交余最厚,真所谓兄弟也,但各姓耳。见余苦爱《陶集》,遂举以相赠。丙午丁未之交,余售书季沧苇,是集亦随之而去。沧苇没,书籍散入云烟过眼录矣。伊人前年渡江,念《陶集》流落不偶,访求得之,持归示余。河东三箧,亡来已久,一但顿还旧观,展卷相向,喜可知也。予畀之牧翁《陶庐记》手稿,俾揭之简端,以见我两人郑重其书,互以藏之外府为快。视世之借书为一痴者,其度量相越岂不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