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纪事诗


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归震川曰:‘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卿云轮囷,覆护其上。’”

《铁琴铜剑楼书目》:“宋刻《邓析子》,有朱文方印,曰‘世美堂印’,又有长方朱文印,曰‘魏国文正公二十二代女’,疑为震川先生配王夫人印记。震川居安亭,夫人尝属里媪访求古书也。”昌炽案:《天禄琳琅》,明刻《文选》有“世美堂”、“琅邪王氏珍玩”、“一往有深情”诸朱记,亦王夫人印也。又案:熙甫先生晚达,明嘉靖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此书有科目者,以释褐先后为序,故次在后。



一七○、邱集子成

稿项黄馘山泽癯,闭门造车出可驱。

邑居一一署纸尾,桥西泾北河南隅。

《嘉定县志》:“邱集字子成,精《三礼》。家贫,或日不重炊,而读书不辍。晚依妻族周氏,居太仓双凤里,万历癸卯卒,年八十。学者称寒谷先生。”又《艺文别集类》:“《阳春草堂集》六卷、《西行小稿》二卷、《横槊小稿》二卷,皆邱集著。”注引马舒曰:“子成没后,其子携父书求售。予典钱付之,得书数种。”

《天禄琳琅后编》:“宋刻《唐六典》,书末有墨迹云:‘苏州嘉定服礼乡沙冈里泰定永福桥西茭门泾北河南邱氏藏书押。’有一印破脱,又有‘茭川文房之印’、‘嘉定邱家’、‘颐桂堂’、‘邱集’、‘依叔’诸朱记。”

《爱日精庐藏书志》:“《书蔡传旁通》,邱氏跋曰:‘予得之昌门市中,考其印记,乃卢嘉威藏书也。予性嗜书如药与饵。辛卯伏日,袒裼装葺,识而藏这。年六十八,万历十有九年,嘉定寒谷邱集子成。’”又《跋》题“黄泥田父手记”。又《跋》:“壬寅仲夏,再阅一过,在邑居敦义堂。三完老人,时年七十九。”



一七一、赵文毅用贤 子琦美玄度

死后精英尚不磨,荒山灵鬼哭烟萝。

但闻白首无书叹,何有充箱塞屋多。

《明史》:“赵用贤字汝师,隆庆五年进士。历吏部左侍郎。天启初,赠太子少保、礼部尚书。谥文毅。”

《常熟县志》:“用贤子琦美,字玄度。以荫至刑部郎中。隆美字文度,由刑部郎中出知叙州府;士春、士锦皆共字也。”

钱受之《刑部郎中赵君墓表》:“君天性颖发,博闻强记。欲网罗古今载籍,甲乙铨次,以待后之学者。损衣食,假借缮写三馆之秘本,兔园之残册。刓编啮翰,断碑残甓,梯航访求,朱黄雠校,移日分夜,穷老尽气。好之之笃挚,与读之之专勤。近古所未有也。官南京都察院照磨,修治公廨,费城而功倍,君曰:‘吾取宋人将作营造式也。’丞太仆,印烙之事,人莫敢欺,君曰:‘吾自有《相马经》也。’”

《香祖笔记》:“常熟赵定宇少宰,阅《旧唐书》,每卷必有朱字数行。或评史,或阅之日所遇某人某事,一一书之。”

秦四麟《录异记跋》:“赵子玄度,为今大司成定宇公冢器。翩翩好古,绰有父风。”

《读书敏求记》:“《洛阳伽蓝记》五卷,清常道人跋云:‘吴琯刻龃龉不可句,因购得陈锡元、秦酉岩、顾宁宇、孙兰公四家钞本,改讹四百八十八字,增脱三百廿字。丙午,又得旧刻本校于燕山龙骧邸中,复改正五十余字。凡历八载,始为完书。’清常言校雠之难如此。予尝论牧翁绛云楼,读书者之藏书也。赵清常脉望馆,藏书者之藏书也。清常殁,其书尽归牧翁。武康山中,白昼鬼哭,嗜书之精爽若是。予腹笥单疏,囊无任敬子之异本,然绛云一烬之后,凡清常手校秘书,都未为六丁取去。牧翁悉作蔡邕之赠,岂非幸哉!”又《也是园书目后序》:“赵玄度初得李诫《营造法式》,中缺十余卷,遍访藏书家,罕有蓄者。后于留院得残本三册,又借得阅本参考,而阁本亦缺六、七数卷。先后搜访,竭二十余年之力,始为完书。图样界画,最为难事,用五十千,命长安良工,始能措手。今人巧取豪夺,沟浍易盈,焉知一书之难得如此。元度收藏二酉五车,斯架寒屋,临老乃发无书之叹。非无书也,挂一漏万之意也。”昌炽案:琦美自号清常道人,有《脉望馆书目》。



一七二、胡应麟元瑞

祖龙之所弗能燔,仲尼之所存弗论。

玉京人鸟须弥顶,一切奇书皆寓言。

《明诗综小传》:“胡应麟字元瑞,更字明瑞,兰溪人。万历丙子举人。有《少室山房稿》。”

《澹生堂藏书训》:“婺州胡元瑞以一孝廉,集书至四万二千三百八十四卷。”

《人海记》:“义乌虞守愚侍郎,藏书万卷。兰溪胡孝廉应麟,贱值得之,随亦散佚。”

王世贞《二酉山房记》:“余友人胡元瑞,性嗜古书籍。少从其父宪使君京师。君故宦薄,而元瑞以嗜书故,有所购访,时时乞月俸。不给,则脱妇簪珥而酬之。又不给,则解衣以继之。元瑞之橐,无所不罄,而独其载书,陆则惠子,水则宋生。盖十余岁而尽毁其家以为书录,其余赀以治屋而藏焉。屋凡三楹,上固而下隆其址,使避湿,而四敞之可就日。为庋二十又四,高皆丽栋,尺度若一。所藏之书,经史子集,四万二千三百八十四卷。元瑞自言:‘于他无所嗜,所嗜独书。饥以当食,渴以当饮,诵之可以当韶囗(音蒦),览之可以当夷施,忧籍以释,忿藉以平,病藉以起。性既畏客,客亦见畏,门屏之间,剥啄都尽。亭午深夜,坐榻隐几,焚香展卷,就笔于研,取丹铅而雠之。倦则鼓琴,以抒其思,如是而已。’噫!元瑞于书,聚而读之几尽矣。屠龙之技殚,而世亦无所用子矣。盍亦舍而从吾游乎玉京、人鸟、须弥之顶。有祖龙之火不能燔,而仲尼之博,姑存之弗论者。吾将发其一二以窥子,即二酉之藏,皆糟粕已。”

《少室山房笔丛》:“张文潜《柯山集》一百卷,余于临安僻巷见钞本,印记奇古,装饰都雅。余惊喜,时不持一钱,顾奚囊有绿罗二匹,并解衣乌丝直掇、青蜀锦半臂罄归之。其人若书不售,得值慨然,因约明旦。余返寓,通夕不寐。黎明不巾栉访之,则夜来邻火延烧,此书倏煨烬矣。怅惋弥月。”



一七三、莫云卿廷韩

得一古书益一友,刘牢之乃似其舅。

余事云间作画师,清谈霞外寻仙叟。

陆文定《中江莫公墓志铭》:“公讳如忠,字子良,中江其号,浙江右布政使。子男九人,是龙,恩贡生,有文名,先公卒。”

《上海县志游寓传》:“莫是龙字云卿,以字行,更字廷韩,号秋水。华亭方伯如忠子。工古文词,书画亦陵轹古今。一时名流,无敢抗席。”

《无声诗史》:“廷韩得米海岳石 ,下刻‘云卿’二字,因以为号。”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珩璜新论》,杨梦羽藏书,后有墨笔题识,出莫云卿。陈子准云:‘五川身后,因事被累,举所藏书归诸莫氏。’盖云卿为五川之甥也。又诗云:‘七桧山房万卷楼,杨家书籍莫家收。’自注:‘云卿与董文敏相传是甥舅。’今又云为五川之甥,未知其的,当询子准。”昌炽案:陈眉公《偃暴余谈》亦云“廷韩得其外家常熟杨梦羽藏书。”眉公与董文敏为石交,云卿若为其甥,不容不知也。云卿《笔麈》:“蓄一古书,须考校讹谬。及耳目所不及见者,真似益一良友。”又《与友人书》:“古梅花放时,以磬石置彝鼎器,焚香点茶,开内典、素书读之,正似共百岁老人捉麈谈霞外事。”

《东城杂记》:“明云间莫是龙,有闻于时,近吾杭莫云卿如炼,亦似文雅好事,为名流所重。毛稚黄赠诗,所谓‘昔字云卿者,君其伯仲间’是也。”

《天禄琳琅》:“宋板《南华真经》有‘莫云卿赏识印’。又《唐柳先生文集》,云间莫氏城南精舍藏书,有‘莫氏云卿’、‘城南精舍’、‘莫生秋水’朱记。”

《红豆树馆书画记》:“莫廷韩《秋山无尽图》,有‘清味少人知’、‘山有寿兮松有茂’二印。”

《式古堂书画考》:“云卿印,有曰‘思玄亭’、曰‘碧山樵’、曰‘虚舟子’、曰‘玉关山人’。”



一七四、秦四麟季公 泰景阳

为慕玄亭扬子云,又玄亭亦寄斯文。

但观玄览中区宇,便识貍奴典守勤。

《怀旧集小传》:“孙允伽,秦季公之婿也。季公名四麟,读书娴古。”

《苏州府志选举类》:“常熟万历八年贡:秦三麟,字仲祥,宜兴训导。”昌炽案:当为季公之兄,世无有知者矣。

《海虞诗苑》:“秦兰征字元芳,世居邑西大河。祖四麟,善填词曲。尝以省试至金陵,行囊惟挟《琵琶》、《西厢》两记,同伴讶之,公笑曰:‘吾患曲不工耳,不患文不中也。’其放诞多此类。”

兰征《与士达乞雏狸诗》:“那有余粮愁鼠耗,只劳架上守残书。”

《爱日精庐藏书志》:“钞本《穆天子传》六卷,板心有‘玄览中区’四字,秦酉岩藏书也。”又:“《吹剑录》,板心有‘玄览中区’四字,孙岷自跋曰:‘秦公手钞甚富,笔法流逸。是盖老年笔也。宝之宝之。’”

《铁琴铜剑楼书目》:“《极玄集》,每页板心有‘又玄斋’三字,卷末题云:‘此吾乡秦酉岩手录。庚寅上元日遵王见赠,弗乘。’卷中有‘五岭山人’、‘又玄斋校阅过’二朱记。”又:“《乌台诗案》,邑秦氏藏。卷首有‘囗首秦氏’、‘四麟之印’二朱记。”

《天禄琳琅》:“《东观余论》,有‘秦季公’、‘四麟书隐’、‘雍门世家’、‘又玄亭收藏图书印’诸朱记。”

钱受之《虞逸夏君墓志铭》:“君讳时中,字夏父,少从景阳秦君游,而与少补蒋君为童子师。秦君家故饶于赀,喜藏书,朱黄丹白,开卷烂然。从人得秘书,多用行书好写,篝灯雠勘,老而不倦。蒋君尤贫,不能购书,人间多有之书,皆手自缮写。盈箱溢几,尤为专勤。”昌炽案:景阳疑即四麟。并存之,以俟考。



一七五、黄居中明立 子虞稷俞邰

玉笈珠囊制骆驼,郁仪未较竹居多。

晋江父子藏书处,石户分明有鬼诃。

《明诗综小传》:“黄居中字明立,晋江人。万历乙酉举人。自上海教谕迁南京国子监丞。有《千顷斋集》。”

《静志居诗话》:“监丞锐意藏书,手自抄撮。仲子虞稷继之,岁增月益。太仓之米五升,文馆之烛一把,晓夜孜孜,不废雠勘。”

《鹤征前录》:“虞稷字俞邰,一字楮园。”

周亮工《黄母周宜人七袠寿序》:“海鹤先生厌世,长公俞言,有隽才,已先先生朝露。宜人抚俞邰成立,能守先世之藏书。夏必暴,蠹必简,犹时时借人藏本,稽其异同。”昌炽案:俞言名虞龙。

钱受之《黄氏千顷斋藏书记》:“戊子之秋,余颂系金陵,方有采诗之役,从人借书。林古度曰:‘晋江黄明立先生之仲子,守其父书甚富,贤而有文,盍假诸?’余于是从仲子借书,得尽阅本朝诗文之未见者。于是叹仲子之贤,而幸明立之有后也。仲子来告我曰:‘虞稷之先人,少好读书,老而弥笃。自为举子,以迄学官,修脯所入,衣食所余,未尝不以市书也。藏书千顷斋中,约六万余卷。余小子裒聚而附益之,又不下数千卷。惟夫子之于书有同好也。得一言以记之,庶几劫灰之后,吾父子之名与此书犹在人间也。’”又云:“闯贼一炬,内阁之书尽矣。而内府秘殿之藏如故也。煨烬之余,继以狼藉,举凡珠囊玉笈,丹书绿字,绨几之横陈,乙夜之进御者,用以汗牛马,制骆驼,蹈泥来,载泥沙,藉粪土,求其化为飞尘,荡为烈焰而不可得。自有丧乱以来,载藉之厄未之有也。海内藏书之富,莫先于诸藩。今秦、晋、蜀、赵熸矣,周藩之竹居,宁藩之郁仪,家藏与天府埒,今皆无尺蹄片纸矣。汶、洛、齐、楚之间,士大夫之所藏,又可知也。黄氏之书俨然无恙,则岂非居福德之地,有神物呵护而能若是欤?”

黄宗羲《次族侄俞邰见赠诗》:“秣陵焦氏外,千顷聚书多。石户栖千秘,宗人许再过。从来耽怪牒,岂以易鸣珂。况说今加富,应知有鬼诃。”

《东湖丛记》:“千顷堂藏书,有晋江黄氏父子藏书印。”



一七六、祝以豳耳刘 李可教受甫

海上惊沙起浪淘,楼船十丈驾飞涛。

投纶那得任公子,一钓扶桑连六鳌。

《人海记》:“藏书之厄,如吾乡祝侍郎耳刘之万古楼,武原骆侍郎骎曾,非流散则灰烬。”

《杭州府志》:“祝以豳字耳刘,海宁人,万历丙戌进士,知随州,入为兵部员外。时日本攻朝鲜,尚书石星力主招抚,以豳曰:‘日本勍贼,朝鲜属国,今以朝鲜急而遣招抚,是弃朝鲜也。东藩折于日本,势必及我。’朝议是之。居乡十六年,起江西按察使,寻擢应天府尹,进工部左侍郎。致仕。”

《松江府志》:“李可教字受甫,年十二能属文,赵贞斋遴为赘婿。年十八,补诸生。其先世储书万余卷,遭倭寇,悉散佚。可教多方访购,风钞雪写,得还十五六。校雠点勘,丹黄烂然。子逢原、逢申。”



一七七、焦文宪竑

委宛羽陵方蔑如,广寒清暑殿中储。

校雠但惜无臣问,七略于今未有书。

《明诗综小传》:“焦竑字弱侯,上元人。万历己丑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谪福宁州同知。追谥文宪,有《漪园集》。”

王文简《说楛跋》:“澹园,山东日照人,以军籍居金陵。”

《千顷堂书目簿录类》:“《焦氏藏书目》二卷,焦竑。”

《澹生堂藏书训》:“金陵焦太史弱侯,藏书两楼,五楹俱满,余所目睹。而一一皆经校雠探讨,尤人所难。”

《征刻唐宋秘本书例》:“前代藏书之富,南中以焦澹园太史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