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纪事诗


《列朝诗传》:“性甫从杜琼先生游。有异书,手自缮录,既老不厌。而坐贫无以自资,其书旋亦散去。每抚之叹息。”

《四友斋丛说》:“朱野航乃葑门一老儒也,在荻扁王氏教书。与主人晚酌罢,主人入内。适月上,野航得句云: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喜极发狂,大叫,叩扉呼主人起,咏此二句。主人亦大击节,取酒更酌兴尽而罢。”

《静志居诗话》:“祝希哲《赠性甫》诗云:书钞满箧皆亲手,诗草随身半在舟。”



一○五、杨循吉君谦 刘昌钦谟

爨妇蓬头稚子啼,可怜断烂到签题。

逢人愿解奚囊赠,莫使飘零叹噬脐。

《明史文苑传》:“杨循吉字君谦,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善病,好读书。每得意,手足踔掉不自禁,用是得‘颠主事’名。”

《列朝诗传》:“君谦善病,致仕年才三十有一。居家好蓄书,闻某所有异本,必购求缮录。结庐支硎山下,课读经史,以松枝为筹,不精熟不止,多至千卷。卒年八十九。其诗文为《松筹堂集》。”

《澹生堂藏书训》:“略闻杨仪部君谦,性最嗜书。家本素封,以购书故,晚岁赤贫。所藏书十余万卷。纂其异闻,为《奚囊手镜》。”

《人海记》:“杨循吉既老,散书与亲故云:令荡子爨妇无复著手。亦一道也。”

《静志居诗话》:“君谦好蓄异书,《题书厨诗》:‘吾家本市人,南濠居百年。自我始为士,家无一简编。辛勤二十载,购求心颇专。小者虽未备,大者亦略全。经史及子集,一一义贯穿。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当时作书者,非圣亦大贤。岂待开卷看,抚弄亦欣然。奈何家人愚,心惟财货先。坠地不肯拾,断烂无与怜。朋友有读者,悉当相奉捐。胜付不肖子,持去将鬻钱。’又《钞书诗》云:‘沉疾已在躬,嗜书犹不废。 每闻有奇籍,多方必罗致。 手录兼贸人,恒辍衣食费。往来绕案行,点画劳指视。 成编亦艰难,把玩自珍贵。 家人怪我癖,既宦安用是。自知身有病,不作长久计。偏好固莫捐,聊以从我意。’是时,吴中藏书家多以秘册相尚。若朱性甫、吴原博、阎秀卿、都元敬辈,皆手自钞录,今尚有流传者。实君谦倡之也。”

《铁琴铜剑楼书目》:“《元氏长庆集》有杨循吉跋曰:弘治元年,从葑门陆进士修借得宋本《元氏集》,命笔生徐宗器模录,藏于雁荡村舍之卧读斋中,永为珍玩。且又借得《白氏集》,亦方在录。可谓联珠并秀,合璧同辉矣。”

《式古堂书画考》:“赵子固《梅竹谱》卷,循吉跋,后有雁村居士印。”

吴宽《跋刘参政与杨君谦手简》:“刘公钦谟,博学多闻,所蓄书与昆山叶文庄公等。观此小简,与杨仪曹君谦托以购书者,意甚恳恳可见矣。君谦于公为甥。”

《乾隆苏州府志》:“刘昌字钦谟,正统九年乡试第一,明年会试第二,历广东左参政。”



一○六、邵文庄宝

海鹤诗中万卷堂,晒书俨类麦登场。

不关沈水都梁味,二十厨中别有香。

《无锡县志》:“邵宝字国贤,别字泉斋,亦曰二泉。成化二十年进士。户部侍郎兼左佥都御史。卒,赠太子少保,谥文庄。”又:“文庄第有容春精舍,庋藏书万卷其中。”

文庄《勿药集复乔司马精舍状》:“精舍在无锡城东南隅冉泾之上,即吾七世祖元处士容春府君旧居也。扁曰容春精舍。未几,别建于西门之囗,扁曰二泉精舍。中堂三间,仍扁曰容春。前堂五间,中为厨二十,庋古今书籍万卷,扁曰泉斋。”

又《容春堂续集晒书二首》,其一云:“连日晒书如晒麦,人间耕学本来同。”

又《偶闻书香诗》:“少爱新书楮墨香,不辞书价借钱偿。坐来精舍还怀旧,海鹤诗中万卷堂。”注云:“予二十岁时,海鹤寓于家。尝题其先世画,有‘万卷一堂邀我共’之句。”

《天禄琳琅》:“元本《史记》有锡山二泉邵氏家藏印。”又:“《玉篇》有二泉朱记。”又:“《三礼考注》,吴澄撰。明邵宝藏本,有容春堂、锡山邵氏家藏朱记。”

又《续编》:“宋刻《初学记》,叶文庄盛菉竹堂藏书,有文庄家学、邵以成氏藏书之记二印。”昌炽案:二泉谥文庄,以成当其后裔,非昆山叶氏也。又宋刻《春秋经传集解》有‘性命可轻至宝是重’钟式印,又一椭圆印,其文云:“《颜氏家训》曰:借人册籍,皆须爱护,先有缺坏,就为补治。此亦士大夫百行之一也。”其余藏印三家,曰金华宋氏景濂、曰二泉邵宝、曰汪北楼鉴赏印。前二印具见爱书苦心,未知出于谁氏。附记于此。姚舜咨亦有《颜氏家训》一印,与此小异。

《楹书隅录》:“北宋本《王摩诘集》,每卷有‘二泉主人听松风处’印。”



一○七、王献臣敬止

菎蔽何如打马图,可怜一喝未成庐。

空为子子孙孙计,已共名园付博徒。

《苏州府志》:“王献臣字敬止,以锦衣卫籍,举弘治六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巡大同边。尝令部卒导从游山,为东厂缉事者所发,谪上杭丞,再谪广东驿丞。武宗立,迁永嘉知县,量移高州通判。致仕。”又:“拙政园在娄、齐二门之间,嘉靖中,王御史献臣因大宏寺废地营别墅。其子以樗蒲一掷失之,归里中徐氏。”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经籍考》有‘吴门王献臣家藏书印’、‘诗礼传家’、‘王氏图书子子孙孙永宝之’、‘虞性堂书画印’四朱记。”昌炽案:潘文勤师藏宋刻《国语补音》,亦王氏藏书,图记略同。又有“己丑父印”、“临顿书楼”二朱记。



一○八、边贡庭实

突如焚如涕涟如,何事斯文竟祝予。

华不注阳一凭吊,旧时月色上庵囗(艹闾)。

李廷相《边公神道碑》:“公讳贡,字庭实,别号华泉。其先淮阴人也。六世祖朝用,元至正兵乱,避地历城华不注之阳。公弘治丙辰进士,官南京户部尚书。癖于求书,所蓄不啻数万卷。子二,长翼,次习。”

《列朝诗传》:“华泉弱冠举进士,雅负才名,美风姿,谙吏事,好交游天下豪俊。久官留都,优闲无事,游览六代江山,挥毫浮白,夜以继日。王鋐为掌宪,忌其名,论去之。癖于求书,搜访金石古文甚富。一夕,毁于火,仰天大哭曰:‘嗟乎,甚于丧我也。’病遂笃,卒年五十七。”

《华泉集雨后读〈三国志〉》诗:“庵囗(艹闾)架底黄昏月,且抱青刍学饭牛。”



一○九、顾璘华玉 弟瑮英玉

尚书江左擅词宗,盖禄何尝非万钟。

三日于陵饥欲死,鬻书门塾署寒松。

《明史文苑传》:“顾璘字华玉,吴县人,弘治丙辰进士,南京刑部尚书。”

《四库提要》:“《浮想集》四卷、《中山集》四卷、《凭几集》五卷、《续集》二卷、《息园存稿》诗十四卷文九卷、《缓恸集》一卷,明顾璘撰。史称璘诗矩矱唐人,以风调胜。今观其集,远挹晋安之波,近骖信阳之乘,在正、嘉间,不失为第二流之首也。”

《列朝诗传》:“顾瑮字英玉,华玉之从父弟也。历官河南副使,罢归,囊櫜萧然,无以给昕夕。临街一小楼,扁曰 寒松,训蒙童数人以自给。尝绝粮,华玉馈以斗粟,不受。霍渭崖为南宗伯,以废寺田百亩赀之,坚拒不纳。”

《爱日精庐藏书志》:“《晏子春秋》八卷,吴方山藏书。有手跋曰:顾英玉先生,南都清介丈夫也。以宪副罢官,家无长物。出宦日所得书,货以给日用。躬叠册门左,颜无愧色。予重其所为,得二书。呜呼!诵往哲之遗言,法时贤之景行。小子何幸,于此兼得。”

《千顷堂书目簿录类》:“《顾尚书书目》六卷,注云顾璘。”



一一○、都穆元敬

风雨群驺径叩门,读书灯未灭深昏。

都生竟为郎潜误,白发愁添种种痕。

《列朝诗传》:“都穆字元敬,吴县人,弘治进士,官太仆少卿。尝奉使主秦中,访其山川形势,故宫遗壤,作《西使记》,搜访金石遗文,作《金薤琳琅》。归老之日,斋居萧然,日事探讨。或至乏食,辄笑曰:天壤间当不令都生饿死。吴门有娶妇者,夜风雨大至,灭烛,遍乞火,无应者。杂然曰:南濠都少卿家有读书灯在。叩其门,果得火。其老而好学如此。“

文嘉《何水部集跋》:“杨、祝、都、唐,每得一异书,则争相夸示以为乐。故其所成,皆卓然名世。今异书间出,而学者视之漠然,前辈不可及也。”

《边华泉集送都元敬》诗:“才高怜晚达,十载尚书郎。书买黄金尽,愁生白发长。丰曹分武库,秋殿别文昌。木脱霜皋冷,何人共采芳。”

《式古堂书画考》:“周东村《满目云山图》,都穆题诗,有乙卯举人己未进士一印。”



一一一、唐寅子畏

皋庑来观覆瓿经,尊壶巾卷并充庭。

邢参寂默张灵笑,一醉同登梦墨亭。

《乾隆苏州府志》:“唐寅字子畏,一字伯虎。晚皈依佛乘,自号六如。筑室桃花坞,与客日般饮其中。年五十四而卒。”

文征明《饮子畏小楼》诗:“君家在皋桥,喧阗市井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

《梅花草堂笔淡》:“高杏东先生得杜氏《通典》一部,唐子畏所校也。子畏每夜尽一卷,用朱黄识其旁。卷尽,辄写山水人禽竹木。其端或书小诗,工括前意为一二语,或纪日月,诚一时佳玩也。”

《读书敏求记》:“成玄英疏《庄子》二十卷,南京解元唐寅藏书,北宋椠本之极佳者。”又:“《三辰通载》南宋椠本有‘南京解元唐寅’印记并题字。”

《士礼居藏书题跋记》:“《新雕注解珞琭子三命消息赋》三卷,《校正李燕阴阳三命》二卷,胜朝登学圃堂。”

《铁琴铜剑楼书目》:“《太玄集注》末有题识云:弘治乙卯腊月,葑溪邢参参观于皋桥唐伯虎家。”

《天禄琳琅》:“宋板《童溪王先生易传》、公是先生《七经小传》,唐寅藏书,皆有唐伯虎印。《群经音辨》有唐伯虎、梦墨亭二印。《班马字类》有唐居士印。”昌炽案:余在滂喜斋见宋刻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唐子畏藏书。有南京解元印。每卷后皆有子畏题字,一云“唐子畏梦墨亭藏书”,一云“吴郡唐寅桃花庵中梦墨亭书”,其余大致略同。“梦墨亭”者,子畏乞梦仙游九鲤神,梦惠之墨一担,因而作亭。祝京兆有记。《湧幢小品》载其事。又按:《式古堂书画考》:唐伯虎《金昌暮烟图》,有吴趋圆印。又《青山读书图》有“梦墨亭”、“六如居士”印。



一一二、李文敏廷相

鸥波墨妙妙天下,狼藉海东圊溷多。

完好如新双桧本,鬼神在在为撝呵。

《甲乙剩言》:“刘元子众朝鲜还,言彼中书籍多中国所无。且刻本精良,无一字不仿赵文敏。惜为倭残毁,圊溷之间,往往以书幅拭秽。亦典籍一大厄也。”

《天禄琳琅前编》:“《新刊诂训唐昌黎先生集》,明李廷相藏本。廷相字梦弼,濮州人。巡抚顺天、提督紫荆关李瓒之子。弘治壬戌进士第三。历官南京户部尚书。谥文敏”。

又:“《欧阳文忠公文集》,字法规仿鸥波,元刊之精者。明李廷相收藏。”

又《续编》:“《松雪斋文集》宋筠跋云:先少师官豫章时所得,为濮阳李氏物。集中镌字圆健,宛然文敏手笔,尤属可爱。有濮阳李廷相书画记印。”

《楹书隅录》:“元刊《王状元集注东坡诗》,咸丰辛亥,先公购于吴门。每册有‘濮阳李廷相双松堂书画私印’,盖吾郡李文敏故物也。三百余年,展转复归吾郡,楮墨犹完好如新。斯诚文字精英,在在有鬼神呵护也。”

《千顷堂书目簿录类》:“《李蒲汀家藏书目》二卷,李廷相。”

《式古堂书画考》:“李龙眠《罗汉图》卷,有‘濮阳李廷相家图籍印’,李廷相子孝元跋。后有‘松桥碧山道人’、‘洗心书舍’、‘太保尚书之嗣’三印。”



一一三、陈察原习 张寰允清 顾琨孝柔

石川张氏崇古楼,颍川陈氏至乐楼。

藏书充栋与汗牛,足敌怀烟顾孝柔。

《苏州府志》:“陈察字原习,常熟人。弘治十五年进士。佥都御史,巡抚南赣。乞休归。”又:“张寰字允清,正德辛巳进士。通政使参议。致仕归,惟以图史自娱。人望之,萧然有神仙之气。”又:“顾云鸿字朗仲,江阴缪昌期、长洲文震孟皆严事之,曰:朗仲,我师也。”

《海虞诗苑》:“顾琨字孝柔,朗仲先生子也。幼承家学,钱宗伯为之师。所著《寸灰集》皆言情之作。子鈇,字僧虔,岁贡生。”昌炽案:张溯伊莘庵有《秋深过凤村有怀顾丈僧虔》诗:“书淫传癖贫犹在,禅榻口灯老更亲。”则僧虔亦好书也。

《天禄琳琅续编》:“《汉隽》有‘石川张氏崇古楼收藏印’。”

《式古堂书画考》:“解祯期《临兰亭序》有张寰跋,用‘张氏允清’、‘石川世居’朱记。”

《铁琴铜剑楼书目》:“《雪楼集》卷首有‘石川张氏崇古楼珍藏印’。”又:“《道乡集》卷首有巨印,其文曰‘苏州常熟虞山精舍至乐楼主人、河南道御史陈察原习之记。’”又《旧唐书》明刊本有记云:“借得钱遵王所藏至乐楼钞本校。”又:“《李文公集》卷首有‘顾孝柔’、‘怀烟阁读书记’朱记。”



一一四、陆文裕深 黄标良玉

施大经天卿 宋懋澄幼清

獭髓真成续命胶,衣如晨衲莫轻抛。

但嫌著录开新例,仓雅轩岐一例包。

《上海县志》:“陆深字子渊,号俨山,弘治十八年进士。历官詹事,卒。赠礼部左侍郎,谥文裕,文章有名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