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王右丞集笺注
王右丞集笺注
苏东坡《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日:‘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从军行二首
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乐府诗集》亦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俱作王涯诗。○行,顾元纬本作“辞”。
戈甲从军久,戈,《乐府诗集》作“旌”。风云识陈难。
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后二句,凌本、《乐府诗集》俱作“今朝韩信计,日下斩成安”。
燕颔多奇相,狼头敢犯边。
寄言班定远,正是立功年。
游春曲二首
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乐府诗集》亦作王维诗。《唐诗纪事》作张仲素诗,《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上苑无穷树,花开次第新。
香车与丝骑,风静亦生尘。无,凌本、《唐诗纪事》、《乐府诗集》俱作“何”。
相思
顾元纬外编、凌本俱录此首,凌本作《江上赠李龟年》,《万首唐人绝句》作《相思》。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万首唐人绝句》“豆”作“杏’,“几”作“故”,“多”作“休”。凌本“劝”作“赠”。
太平乐二首
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乐府诗集》亦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唐诗纪事》作张仲素诗。○乐,顾元纬本、凌本俱作“辞”。
风俗今和厚,君王在穆清。
行看探花曲,尽是泰阶平。和,顾元纬本作“何”。探,《唐诗纪事》作“采”。
圣德超千古,皇威静四方。
苍生今息战,无事觉时长。威,《唐诗纪事》作“风”。
送春辞
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唐诗纪事》、《全唐诗话》并作张仲素诗。
日日人空老,年年春更归。
相欢在尊酒,不用惜花飞。
书事
顾元纬外编、凌本俱录此首。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诗人玉屑》:王维《书事》云:“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舒王云:“若耶溪上踏莓苔,兴尽张帆载酒回。汀草岸花浑不见,青山无数逐人来。”两诗皆含不尽之意,子由谓之不带声色。杨升庵诗话:王摩诘诗,今所传仅六卷,如“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一首,见于洪觉范《天厨禁脔》,“人家在仙掌,云气欲生衣”,见于董逌《画跋》,而本集不载,则知其诗遗落多矣。
塞上曲二首
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乐府诗集》亦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唐诗纪事》前首作张仲素诗,后首作王涯诗。
天骄远塞行,出鞘宝刀鸣。
定是酬恩日,今朝觉命轻。出鞘,《乐府诗集》作“鞘里”。
塞虏常为敌,边风已报秋。
平生多志气,箭底觅封侯。
陇上行
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俱作王涯诗。
负羽到边州,鸣笳度陇头。
云黄知塞近,草白见边秋。羽,《万首唐人绝句》作“箭”。
闺人赠远五首
顾元纬本、凌本俱录五首。《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唐诗品汇》并作王涯诗。○又《唐诗纪事》题作《闺人寄远》。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阳,一作“东”。芳,一作“光”。
远戍功名薄,幽闺年貌伤。
妆成对春树,不语泪千行。
啼莺绿树深,语燕雕梁晚。
不省出门行,沙场知近远。啼莺,一作“莺啼”。语燕,一作“燕语”。
形影一朝别,烟波千里分。
君看望君处,只是起行云。朝,一作“相”。
洞房今夜月,如练复如霜。
为照离人恨,亭亭到晓光。
过友人庄
此本孟浩然八言律诗,今《万首唐人绝句》减去后四句作一绝,作王维,不知何据。顾元纬外编亦录此首。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感兴
此本郑谷诗,《诗学权舆》以为王摩诘作,顾元纬外编亦录此首。
禾黍不艳阳,竟栽桃李春。
翻令力耕者,半作卖花人。
游春辞二首
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乐府诗集》亦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俱作王涯诗。○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序》云:“王涯在翰林,同学士令狐楚、张仲素所赋宫词诸章,乃误入于王维集。”又于王维诗下注云:“别本维又有《游春词》等诗十五篇,并五言十五篇,皆王涯所作,今已入涯诗中。”
曲江丝柳变烟条,寒谷冰随暖气销。
才见春光生绮陌,已闻清乐动云韶。
经过柳陌与桃溪,寻逐春光著处迷。
鸟度时时冲絮起,花繁滚滚压枝低。溪,《唐诗纪事》、《乐府诗集》俱作“蹊”。春,《乐府诗集》作“风”。
秋思二首
顾元纬本、凌本俱录此首。《乐府诗集》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作王涯诗。
网轩凉吹动轻衣,夜听更生玉漏稀。
月渡天河光转湿,鹊惊秋树叶频飞。网,一本作“绿”。生,《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乐府诗集》俱作“长”。
宫连太液见沧波,暑气微消秋意多。
一夜轻风蘋末起,露珠翻尽满池荷。消,凌本、《乐府诗集》俱作“清”。
秋夜曲二首
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乐府诗集》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全唐诗话》、《唐诗纪事》俱作张仲素诗。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阴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寒衣未寄莫飞霜。阴,凌本、《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乐府诗集》俱作“云”。逼,凌本、《乐府诗集》俱作“壁”。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从军辞
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乐府诗集》并前《从军辞》二首亦作王维诗。《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作王涯诗。
髦头夜落捷书飞,来奏军门着赐衣。
白马将军频破敌,黄龙戍卒几时归?军,凌本、《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乐府诗集》俱作“金”。敌,《乐府诗集》作“镝”,非。
塞下曲二首
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并作王涯诗。
辛勤几出黄花戍,迢递初随细柳营。
塞晚每愁残月苦,边愁更逐断蓬惊。愁,凌本、《唐诗纪事》、《乐府诗集》俱作“秋”。惊,《唐诗纪事》作“声”。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装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平戎辞二首
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作《平戍辞》。《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唐诗纪事》前首作王涯诗,后首作张仲素诗。
太白秋高助汉兵,长风夜卷虏尘清。
男儿解却腰间剑。喜见从王道化平。汉,顾元纬本、《万首唐人绝句》俱作“后”,《唐诗纪事》作“发”。从,《乐府诗集》作“君”。
卷旆生风喜气新,早持龙节静边尘。
汉家天子图麟阁,身是当今第一人。
闺人春思
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全唐诗话》、《唐诗纪事》并作张仲素诗。
愁见遥空百丈丝,春风挽断更伤离。
闲花落遍青苔地,尽日无人谁得知。遥,《唐诗纪事》、《万首唐人绝句》俱作“游”。挽,《唐诗纪事》作“惹”。遍,凌本、《万首唐人绝句》作“尽”。
赠远二首
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万首唐人绝句》作王涯诗,《唐诗纪事》作张仲素诗。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见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看新月吐蛾眉。自,一作是。关,《唐诗纪事》作“江”。
厌攀杨柳临青阁,闲采芙渠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献寿辞
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俱作王涯诗。
宫殿参差列九重,祥云瑞气捧阶浓。
微臣欲献唐尧寿,遥指南山对衮龙。殿,《唐诗纪事》作“观”。
失题
顾元纬本、凌本俱载此首,亦见《万首唐人绝句》。○顾元纬本、《万首唐人绝句》作李龟年所歌,凌本作杂诗,《乐府诗集》作《伊州歌》第一迭。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寄书。清,凌本作“秋”。明,《万首唐人绝句》作“朗”。苦相思,一作“独离居”。戎,凌本作“军”。寄,凌本、《万首唐人绝句》俱作“附”。
疑梦
见《事文类聚》。
莫惊宠辱空忧喜,莫计恩仇浪苦辛。
黄帝孔丘何处问?安知不是梦中身。
成读诸家所刻右丞诗集,惟刘须溪评本为最善,然其中亦往往杂以他人之作,如钱起、卢象、崔兴宗诸公所赋,皦然明白者,亦乱厕其间,况其他乎。洪迈辩《游春词》等三十首,为王涯所作,而诸本俨然犹载集中,虽其诗亦佳丽可诵,较之鱼目混珠,珷玞乱玉,大有径庭,然究非摩诘本来面目矣。若《文苑英华》、《云溪友议》、《冷斋夜话》、《诗人玉屑》、《乐府诗集》等书所载右丞诗章,有集中所不载者,而别书又以为某某所作,疑不能定也,存之惧其乱真,因别汇为一卷,谓之外编,以明非刘氏所较集内之诗故耳。盖亦存而不论之意,至于分泾渭之殊流,别淄渑之异味,于声调体格微似之间,而辨正其某首为真,某首为误,则请以俟淹雅之君子。
卷之十六赋表八首
白鹦鹉赋
若夫名依西域,族本南海。
同朱喙之清音,变绿衣于素彩。于,一作“而”。
惟兹鸟之可贵,谅其美之斯在。鸟,《文苑英华》作“禽”。
尔其入玩于人,见珍奇质。
狎兰房之妖女,去桂林之云日。
易乔枝以罗袖,代危巢以琼室。两“以”字,《文苑英华》俱作“于”。
慕侣方远,依人永毕。
托言语而虽通,顾形影而非匹。而,《唐文粹》作“之”。
经过珠网,出入金铺,单鸣无应,只影长孤。
偶白鹇于池侧,对皓鹤于庭隅,愁混色而难辨,愿知名而自呼。愿,《文苑英华》作“每”。明心有识,怀思无极。无,《文苑英华》作“何”。
芳树绝想,雕梁抚翼。
时嗛花而不言,每投人以方息。
慧性孤禀,雅容非饰。
含火德之明辉,被金方之正色。
至如海燕呈瑞,有玉筐之可依;筐,《文苑英华》作“笥”,《唐文粹》作“筐”。山鸡学舞,向宝镜而知归。宝,《文苑英华》作“瑶”。
皆羽毛之伟丽,奉日月之光辉。羽毛,《文苑英华》作“毛羽”。
岂怜兹鸟,地远形微。
色凌纨质,彩夺缯衣。
深笼久闭,乔木长违。闭,一作“闲”,非。
傥见借其羽翼,与迁莺而共飞。其,《文苑英华》作“于”。
成按:《文苑英华》载《白鹦鹉赋》凡三首:第一即右丞作,第二不著姓氏,第三郝名远作,皆于题下注云,以容日上饰孤飞色媚为韵,而本集无之。又第一、第二并止赋五韵,缺余三韵,岂当时之制,虽限八韵,亦听士子为盈缩耶?
贺古乐器表
臣维言:伏见今月七日中书门下敕牒道士申太芝奏称:伏奉恩旨,令臣往名山修功德。去载六月二十日,于南海葛洪居处,至诚祈请,中夜恍惚见一老人,云是茅山罗浮神人,常于七曜洞来往。昔曾九疑山于桂阳石室中藏天乐一部,岁月久远,变为五野猪,彼郡百姓捉获,汝可往取献皇帝。每祈祭,但依方安置奏之,即五音自和,天仙百神,应声降福,所求必遂,寿命延长。臣奉神言,即往桂阳寻问百姓,云:天宝二载,村人常见有五野猪,逐之便走入石室,就里寻觅,化为石物五枚,众共惊异。臣取以扣之,音律相和,与神人言不异,今将奉进者。
臣闻阴阳不测之谓神,变化无方之谓圣,惟神与圣,感而遂通。伏惟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陛下,居皇建之极中,得混成之大道,奉先天之圣祖,玄化协于无为;育率土之群生,至仁侔于阴骘。然尤精意不倦,圣祀逾崇,遍礼群仙,思祜九服。故得庞眉皓发,遥同入昴之人;真诀玄言,来告驭风之客。栖身七曜,以俟唐尧;藏乐九疑,不传虞舜。留兹石室,思献玉墀。凭野豕以呈形,表洞仙之属意。且神物思变,古亦有之:龙跃平津,实为宝剑;凫飞叶县,空余素履。器非上品,人才下仙,犹能精诚聿修,神变浚若;况殊庭致贶,天老效祥,愿授至尊,以享上帝。亦既考击,动谐律吕,《韶》、《濩》惭其九奏,《云》、《咸》失其八音。翠凤入于洞箫,殊非雅韵;朱鹭传于鼗鼓,敢比仙声。天地同和,神祗降福。无穷之寿,永抚宝图;无疆之休,以康庶绩。实由至德斯感,大道玄通,神人亲告于休征,灵仙不秘其空乐。稽之古昔,实未见闻。臣等限以留司,不获随例抃舞,不任踊跃喜庆之至。
贺玄元皇帝见真容表
臣维言:伏见中书门下奏:上党郡奏启圣祖大道玄元皇帝玉石真容、主上圣容。今月十五日,三元齐开光明,其日戌后,道士陈希玉等十三人同朝礼,见内殿有光,非常照耀,及开殿门,其光弥盛,满堂如昼,久之方散。其时检校官及押官等皆共瞻睹者。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圣人降生,祥光满室。固知仙圣必有景光。伏惟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陛下,大道为心,上元同体。挟风云之质,敬想犹龙;写日月之仪,钦承大象。仍回旧邸,以奉清都。真容圣容,既明四目;照殿照室,忽类三光。蕊宫自明,初谓上天无夜;桂殿如昼,还疑就日而朝。琪树韬华,瑶池夺映。实由陛下弘敷本际,大启玄宗,明君润色于真源,圣祖和光于帝载。表文明之在御,六合以清;知临照之无疆,亿载多庆。臣等限以留司,不获随例抃舞,无任踊跃喜庆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