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傒斯全集


  △奉和揭学士听松轩
  张 雨
  何年种松子,此地听松声。涛响风还作,山空夜自明。一瓢嫌物累,九奏感时清。得似苍髯叟,长依白玉生。
  【(录自汲古阁本句曲外史集卷上)】

  △呈揭曼硕学士
  张 雨
  柴荆马粪间,蛛网动相关。阁老因移疾,鲰生赖订顽。雨凉新竹健,沙僻睡凫闲。如许清秋意,扁舟犹忍还。 【(末两句一作「如许秋来意,溪航忍独还」。)】
  【(同上)】

  △题授经郎献书图
  张 雨
  侍书爱题博士画,日日退朝书满床。奎章阁上观政要,无人知有授经郎。
  【(同上补遗卷上)】

  △揭学士过武康山中十日薛外史江东未至孤坐予因戏笔破闷二首
  张 雨
  南镇行香揭夫子,歇马走入计筹山。杜尊师去白石在,翻动琳琅翰墨间。
  一杯爱渠蒸蕨香,一盘劝我苦笋凉。饱食翻疑得诗瘦,不如顿顿地椒羊。
  【(同上)】

  △省郎中检校陪集贤揭学士宴集约赋十韵得清字
  张 雨
  中湖礼鹤祠,南岭谒龙泓。传命舟车集,探奇水陆并。郎官思出沐,阁老念辞荣。遂接丘园士,益腾风雅声。席随堤草展,觞对渚莲倾。游尘麾外避,仙飙鹢首生。云物属虚旷,天容殊穆清。非关遗草莽,繄此局柴□。偶违数刻欢,尚蓄千载情。幽疾甘自废,时哉修令名。
  【(同上集外诗)】

  △天马
  张 宪
  今代佛郎国,龙媒进上都。傒斯能作颂,周朗善为图。
  【(录自粤雅堂丛书本玉笥集卷十)】

  △京城访揭曼硕秘书
  萨都拉
  城中车马多如云,载酒问字无一人。碧桃花开光艳艳,砚池水暖波粼粼。先生楷书白昼静,家童画纸乌丝匀。落红满地送客去,十年不见江南春。
  【(录自嘉庆萨龙光辑本雁门集卷四)】

  △挽揭曼硕学士二首
  胡 助
  白首陪经幄,丹心侍玉除。两楹俄梦奠,三史未成书。诚一宗君实,浮夸厌子虚。东南遗老尽,吾道竟何如。
  清苦平生节,声名夙有闻。朝廷方用老,翰苑久摛文。眷遇身难退,裁成志独勤。坐隅惊鵩入,万里哭秋云。
  【(录自金华丛书本纯白斋类稿卷七)】

  △翰林国史院祭揭侍讲文
  欧阳玄
  呜呼!公之道德忠厚笃实,洞彻内外;公之文章纯深尔雅,警发愦愦。方馆阁之践扬,实昌期之际会。密勿论思,从容进退。当誉望之日隆,惟恪恭之弗戒。掌斯文于玉堂,赞皇猷之光大。侍讲读之经幄,知启沃之切闿。待引年而挂冠,戒舟楫而南迈,帝锡命而来还,冀黄发之未艾。遹闻诏之方殷,竟考夫前代;诏总裁于三史,庶缉熙于帝载。天不憗遗,慨其殄■〈歹卒〉;惟我同僚,思其莫再。望望丧车,悠悠丹旆;尚期英爽,歆此薄酹。
  【(录自四部丛刊本圭斋文集卷十五)】

  ●附录三
  序跋著录

  ○序跋著录
  揭文安公少时撰功臣列传,见推于平章李君。晚年以辽、金、宋三史为己任,详论作史之法,未卒业而告殂。会稽杨铁崖作文,偕张伯雨、李孝光辈,祭之于孤山之巅,同控天靳斯文之叹,谓史笔不再见也。至其父子自为师友,君臣相为亲重,及以蠲采金一事,见德于富州,本传已具载矣。海隅毛晋识。
  【(录自汲古阁本揭秋宜诗集跋)】
  揭傒斯揭文安公集五十卷, 【全集今佚不完。杨士奇文籍志云缺十三卷。】 又揭文一卷,又诗三卷,又文粹一卷,又文续录二卷。
  【(录自黄虞稷千顷堂书目)】
  揭傒斯文安集五十卷, 【杨士奇文籍志云缺。案今止十四卷,乃门人雪不华所编。】 揭文一卷,诗三卷,文粹一卷,文续录二卷。
  【(录自倪灿、卢文弨补辽金元艺文志)】
  揭文安公集十四卷 【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揭傒斯撰。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延佑初,以荐授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迁国子助教,告归。复召还。天历初,开奎章阁,首擢为授经郎,与修经世大典。累官翰林侍讲学士,总修辽、金、宋三史。卒于官。追封豫章郡公,谥文安。事迹具元史本传。傒斯与虞集、范梈、杨载齐名,其文章叙事严整,语简而当,凡朝廷大典册及碑版之文,多出其手,一时推为巨制,独于诗则清丽婉转,别饶风韵,与其文如出二手,然神骨秀削,寄托自深,要非嫣红姹紫徒矜姿媚者所可比也。虞集尝目其诗如「三日新妇」,而自目所作如「汉庭老吏」,傒斯颇不平,故作忆昨诗,有「学士诗成每自夸」句,集见之答以诗曰:「故人不肯宿山家,夜半驱车踏月华。寄语旁人休大笑,诗成端的向谁夸。」且题其后曰:「今日新妇老矣。」是二人虽契好最深,而甲乙间乃两不相下。考杨维桢竹枝词序曰:「揭曼硕文章居虞之次,如欧之有苏、曾。」其殆定论乎?顾嗣立元诗选载傒斯诗,题曰秋宜集,今未见。焦竑国史经籍志载傒斯集一卷,今亦未见。此本凡诗四卷,又续集二卷,制、表、书、序、记、碑、志、杂文八卷,乃其门人锡喇布哈 【原作燮理溥化,今改正。】 所编。锡喇布哈,字符普,泰定四年进士第,九卷有送锡元普序,即其人也。所编虽不足尽傒斯之著作,然师弟相传,得诸亲授,终较他本为善。观元诗选所载秋宜集中晓出顺承门有怀太虚绝句曰:「步出城南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乃割裂汉乐府半首为傒斯之诗,则所收必不甚精矣。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六十七)】
  揭曼硕遗文一卷。 【江苏巡抚采进本】
  元揭傒斯撰。傒斯有全集,已著录。是编记序碑述凡九篇,为宜黄刘肇虞所辑,前有肇虞序,称揭集版兵燹毁没,今不可遽购,因于诸书所散见者,摭拾若干,不复别择,概为编次云云,盖不知原集犹存也。惟其中吴澄墓志一篇,为全集之所未收,然已刻于支言集首矣。
  【(同上卷三十四)】
  豫章丛书本跋
  揭文安在元与虞道园齐名,诗格更在道园之上,历朝操选政者,早有定评。其集燮理溥化所编,合诗文为十四卷,即四库所收,今不多见。世所行者,诗唯毛刻四大家本,文唯粤雅堂文粹而已。予得隆庆本诗集八卷,宋宾王手校旧钞本文集九卷,又续集诗一卷,总十八卷,合而刻之。更取天顺本文粹、正德本揭富文所编诗互校异同,补小注多条,并改正数十字,各自为目,差成完书。文粹于记序之佳者多所芟汰,毛刻更多罅漏,今以此本置之类稿、学古录间,虽道园不得专美于前矣。辛酉三月新昌胡思敬跋。
  【(胡思敬豫章丛书本跋)】

  ●附录四
  评论佚事

  ○评论佚事
  编修杨仲弘曰:五言短古,众贤皆不知来处。乃只是选诗结尾四句,所以含蓄无限,意自然悠长。此论惟赵松雪翁承旨深得之,次则豫章「三日新妇」晓得。清江知之,却不多用。
  【(范梈木天禁语五言短古篇法)】
  ......故国朝之诗,称虞、赵、杨、范、揭焉。范即德机先生梈,揭即曼硕先生傒斯也。尝有问于虞先生曰:「仲弘诗如何?」先生曰:「仲弘诗如百战健儿。」「德机诗如何?」曰:「德机诗如唐临晋帖。」「曼硕诗如何?」曰:「曼硕诗如美女簪花。」「先生诗如何?」笑曰:「虞集乃汉廷老吏。」盖先生未免自负。公论以为然。
  【(陶宗仪辍耕录卷四论诗)】
  揭曼硕先生未达时,多游湖湘间。一日,泊舟江涘,夜二鼓,揽衣露坐,仰视明月如昼。忽中流一棹,渐逼舟侧,中有素妆女子,敛衽而起,容仪甚清雅。先生问曰:「汝何人?」答曰:「妾商妇也,良人久不归。闻君远来,故相迓耳。」因与谈论,皆世外恍惚事。且云:「妾与君有夙缘,非同人间之淫奔者,幸勿见却。」先生深异之。迨晓,恋恋不忍去。临别,谓先生曰:「君大富贵人也,亦宜自重。」因留诗曰:「盘塘江上是奴家,郎若闲时来吃茶。黄土作墙茅盖屋,庭前一树紫荆花。」明日,舟阻风,上岸沽酒,问其地,即盘塘镇。行数步,见一水仙祠,墙垣皆黄土,中庭紫荆芬然。及登殿,所设象与夜中女子无异。余往闻先生之侄孙立礼说及此,亦一奇事也。今先生官至翰林侍讲学士,可知神女之言不诬矣。
  【(同上卷四奇遇)】
  文宗之御奎章日,学士虞集、博士柯九思常侍从,以讨论法书名画为事。时授经郎揭傒斯亦在列,比之集、九思之承宠眷者则稍疏。因潜着一书曰奎章政要以进,二人不知也。万几之暇,每赐披览。及晏朝,有画授经郎献书图行于世,厥有深意存焉。句曲外史张雨题诗曰:「侍书爱题博士画,日日退朝书满床。奎章阁中观政要,无人知有授经郎。」盖柯作画,虞必题,故云。
  【(同上卷七奎章政要)】
  右浦江柳先生文集二十卷。......国子监丞莆田陈公旅尝评之曰:柳公之文,庞蔚隆凝如泰山之云层,铺迭涌沓,莫穷其端倪。天历以来,海内之所宗者,唯雍虞公伯生、豫章揭公曼硕、乌伤黄公晋卿及公四人而已。识者以为名言。
  【(四部丛刊本柳待制文集宋濂跋)】
  贯字道传,......与溍及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齐名,人号为儒林四杰。
  【(元史卷一百八十一黄溍传附柳贯传)】
  元名家称赵子昂、虞伯生、杨仲弘、范德机、揭曼硕外,如元好问、马伯庸、陈刚中、李孝光、杨廉夫、萨天锡、傅若金、余廷心、张仲举辈,不下十数家。视宋人材力不如,而篇什差盛,步骤稍端。然高者不过王、孟、高、岑,最上李供奉、陈、杜二拾遗耳。六代风流,无复染指,况汉、魏乎!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古体中五言)】
  元五言古,率祖唐人。赵子昂规陈伯玉,黄晋卿仿孟浩然,杨仲弘、滕玉霄、萨天锡诵法青莲,范德机、傅与砺、张仲举步趋工部。虞文靖学杜,间及六朝。揭曼硕师李,旁参三谢。元选体源流,略尽于此。然藩篱稍窥,阃域殊远,碎金时获,完璧甚稀。盖宋之失,过于创撰,创撰之内,又失之太深;元之失,过于临模,临模之中,又失之太浅。
  【(同上外编卷六)】
  胜国歌行,盛时多法供奉、拾遗,晚季大仿飞卿、长吉。苏、黄体制,间亦相参。全篇可观者,赵子昂题桃源春晓图、虞伯生金人出猎图、贡泰父山水图、范德机能远楼、杨仲弘阳明洞、揭曼硕琵琶引......,皆雄浑流丽,步骤中程。然格调音响,人人如一。大概多模往局,少创新规,视宋人藻绘有余,古澹不足。
  【(同上)】
  元人力矫宋弊,故五言律多草草无复深造。虞、杨间法王、岑,而神骨乏;范、揭时参韦、孟,而天韵疎。新喻、晋陵二子,稍自振拔,雄浑悲壮,老杜遗风,有出四家上者。
  【(同上)】
  「百战健儿」,悍而苍也。「三日新妇」,鲜而丽也。「唐临晋帖」,近而肖也。「汉法令师」,刻而深也。
  右四家评语,元人所载互异。一云:清江汉法令师。一说又云:人问虞公杨、范、揭,虞既历加评品,其人复问公自拟云何,虞笑曰:「集如汉廷老吏。」何子元记揭文安闻此评,大不喜,因特举似虞。虞曰:「此非集言,乃天下公言也。」
  【(同上)】
  元五言律可摘者,元裕之:「千山分晚照,万籁入秋风。」「雨入秦川黑,云开楚岫青。」......揭曼硕:「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皆句格闳整,在大历、元和间,第殊不多得也。
  【(同上)】
  七言律难倍五言,元则五言罕覩鸿篇,七言盛有佳什。如赵子昂万岁山、飞英塔,虞伯生岳阳楼、环翠亭,......揭曼硕送唐尊师、王留守、张真人,......皆全篇整丽,首尾匀和,第深造难言,大观未极耳。
  【(同上)】
  赵子昂:「千里湖山秋色净,万家烟火夕阳多。」邓文原:「客舍张灯浮大白,禁钟和漏隔华清。」......揭曼硕:「星临翼轸南陲阔,神降虚危北极遥。」「苍山斜入三湘路,落日平铺七泽流。」......皆句格庄严,词藻瑰丽,上接大历、元和之轨,下开正德、嘉靖之途。今以元人一概不复过目,余故稍为拈出,以俟知者。
  【(同上)】
  元人先达者,无如元好问、赵子昂。元,金遗老;赵,宋宗枝也。元体备格卑,赵词雅调弱,成都诸子,乃一振之。伯生典而实,仲弘整而健,德机刻而峭,曼硕丽而新,至大家逸格,浩荡沉深之轨,概乎未闻也。
  【(同上)】
  元题画五言小诗,虞伯生柯氏山水图、揭曼硕潇湘八景图、丁鹤年长江万里图等篇,皆颇天趣,然意调浅促,句格未超。五言绝二十字,须飞动奇逸若数百千言,乃称上乘。古今擅此,独太白、献吉、元美,宋元诸子殊不解,老铁较铮铮耳。
  【(同上)】
  鲜于、赵、邓,诗为书掩;虞、杨、范、揭,书掩于诗。
  【(同上)】
  杨仲弘视虞骨力伉健有加,才具闳通不及。范应奉、揭文安抑又次之。大抵四家古诗歌行伯仲,杨五言律、排律胜,揭七言律胜,范七言绝胜,虞差兼备。至于乐府,俱缺如也。
  【(同上)】
  元五言古作者甚希,七言古诸家多善。五言律,傅与砺为冠,杨仲弘、张仲举次之。七言律,虞伯生为冠,揭曼硕、陈刚中次之。五言绝,杨廉夫为冠。七言绝,名篇颇众,乐府体亦无出杨,第总之不离元调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