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揭傒斯全集
揭傒斯全集
时俗之日隳兮,忠厚之日衰兮,嗟若人而天不憗遗,予伥伥其何之。已而!已而!庶其后之可期兮。
△何先生墓志铭
至顺二年夏,诏以集贤大学士全公岳柱平章江西行省事 【岳柱,元史作「岳柱」。】 ,秋具书币遣使帅抚州太守即隐所聘孙先生辙、何先生中,而孙不起。何先生既至,以为龙兴郡学东湖、宗濂二书院宾师。明年春,与其子渡江游西山,主丁氏。夏六月二十有三日,以疾卒。丁氏为具棺敛,命其子为位受吊,诸大夫士皆会哭。后三日,子成孙奉棺以归 【棺,四部丛刊本作「柩」。】 。明年十月十有三日,葬邑之青原妣夫人唐氏之兆 【青原,四部丛刊本作「清源」。】 。其门人李肃以状至京师,请铭于先生所与游者揭傒斯曰:「何先生海内故人执论譔之事而相知深者,惟子,舍子无宜铭者。」噫,余以兄事之者盖三十余年矣,余不铭,谁宜铭!
先生讳中,字太虚,一字养正,为抚州乐安宦族 【乐安,四部丛刊本误作「乐臣」。】 。曾祖讳诜,伯祖讳梦龙。父讳天声,登宋咸淳辛未进士第,官至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以才略与伯兄兵部郎中时齐名,文丞相建都督府,皆置幕下。先生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天下载籍,靡不贯穿。藏书万卷,皆手自雠校。广平程公巨夫、清河元公明善,负天下知人之鉴,皆器遇之。
至大初,二公及柳城姚公燧、东平王公构皆在朝,遂北入京师,以文章自通。会诸权臣用事,内外翕翕,居两月,天大雪,竟不别而去。归与诸门弟子讲易、诗、书、春秋大江之西。同郡吴先生澄,号天下儒宗,又为中表兄,然每推让不敢置弟子列。积所著书曰易类象二卷,书传补遗十卷,通鉴纲目测海二卷,通书问一卷,韵补疑一卷,六书纲领一卷,补校六书故三十一卷,知非堂藳十卷,支颐录二卷,蓟丘述游录一卷。其门人潘懋类聚刻之。先生之学,可谓弘肆深博矣。然生世六十有八年,连蹇愁悴者十八九。书币一入谷而客死三百里外,不知天之恝然于斯人者独何哉!岂其多学善著书亦天之所忌耶?此固穷士之所自托者,吾不知其何故。
先生娶陈氏,有三男子,曰:长孙、在孙、成孙。四女,嫁士族。孙男一 【孙男一,四部丛刊本作「孙男一人」。】 。铭曰:
芙蓉之高,吾其跂而。鳌溪之深,吾其厉而。先生之没,曷其起而。
△靖逸处士熊公墓志铭
集贤所号靖逸处士熊公,豫章丰城善源里人也。讳召子,字南翁。少豫章先生朋来十二岁。先生世与公连墙以居,后家郡中,先生每归里,必舍公所,公至郡中,必舍先生所,兄弟自为知己。公博览载籍,好论古今事,如生其时。性抗直,辨是非枉直如别白黑 【白黑,四部丛刊本作「黑白」。】 ,虽大官豪吏,一语失度,即面折,语琅琅不少衰,然卒如公言。人有言论失实,举措无节,于名义或有所阙,必诟辱之,人亦莫之敢怨,退自悔艾而已。盖皆出乎正也。故乡之人依之以为安,视之以为去就,虽纷争辨讼可一言而解。公早以勤俭起家,而以勤俭终身,不少易其常。后至元五年十有一月十六日卒,年八十三,将以十二月十八日葬富城乡交阳之原。其诸孙请铭。
谨系之曰:曾大父讳海,大父讳英 【海大父讳,原缺,据四部丛刊本补。】 ,父讳诚孙。娶雷氏,生子男二,雅先十九年死盗,京先五年以疾卒。女二,长适范希骥,次适范世隆。继黄氏。孙男三,克爱、绩、嗣祖。克爱早世,无子,以嗣祖子为之后 【嗣祖子,「子」字,胡思敬校云:「原抄均无,魏据文粹补。」下同。四部丛刊本亦无。】 。女六。曾孙男二,长即嗣祖子,次普福。女二。玄孙男一,长寿。公之葬实与子京同其兆云。
呜呼!余与公居相邻,世相好,情义之相与,殆未有过于吾二家者。然自余窃禄于朝,不相见者动十余岁。余间每一书还,公必杖策诣门访出处,余书中亦往往问公安否,盖迹虽疎而情则至亲也。又闻余未还时,公数向人言:「吾第得与揭曼硕一见而死,吾不恨矣,吾当忍死待之。」及余还,即买羊载酒躬相庆劳,其喜见颜色,犹亲子侄。不知余之不肖,何能得此于公也;其亦以先世之故与?公未没前一日,余犹及坐公榻前,相与剧论当世事,不知竟为永诀也。悲夫!铭曰:
郁交阳兮窈深,结重云兮愁阴。望君子兮不见,渺千古兮伤心。伤心兮何极,乡谁归兮里谁式?孙既子兮子又孙,承惠泽兮其无斁。
△刘先生墓志铭
吉之永新儒师刘先生讳友益,字益友,是为清江公非先生九世孙。曾祖讳宗信,父讳縡。世以家学为邑人师。父刚严介特,独立无朋,而以先生为之子,故少与物忤。先生少好学,贫不能得书,从里之多书者借而读之。朝借暮易,暮借朝易,穷昼夜读不绝声,过目辄记。间为人佣书以给膏火,父母怜而禁止之,乃埽别室,幂窗户,竟夕危坐默诵。如是数年,贯穿六经,包罗百氏,至天文、地志、律历、象数、山川联络、都县废置,皆可指画而谈,毫发无遗也。
宋之亡 【亡,四部丛刊本误作「仁」。】 ,乡里豪猾并起为乱,与伯兄真长、从弟人暐皆遇害。先生绝而复苏,饥困踰年,乃卜筑高山之间,闭门著书 【闭门,四部丛刊本作「殿门」。】 ,不与世接。以圣人之志,莫大于春秋,继春秋之迹,莫尚于通鉴纲目;凡司马氏宜书而未书者,朱子书之,宜正而未正者,朱子正之,恐朱子之意不白于天下后世,乃着通鉴纲目书法五十九卷 【五十九卷,原作「五十七卷」,误。千顷堂书目云:「刘友益资治通鉴纲目书法五十九卷。」可证。故依四部丛刊本改。】 ,盖历三十年而后成。
天历中,邑进士冯君翼翁传其书至京师,国子先生得之大惊,曰:「昔者王道衰而春秋作,春秋隐而纲目兴,书法不作,纲目之义又将微矣。故圣贤之述作虽殊,所以扶天纲立人极一也。」遂录副在官,俾六馆诸生传习之。至顺三年三月三日昧爽,先生疾作,犹正衣冠危坐,至午而卒,年八十五。以某月日葬邑之禾山乡大丰之原。娶陈氏,继段氏。子男三:矩、衡、节,皆克绍先业。孙男十,曾孙男一。又明年夏,冯君调官京师,矩具状介以请铭。
冯君曰:「先生外和而内刚,外通而内介。言简而要,不迂阔于事。其诲人也,谆谆善诱。白须丹颊,神情肃然,真有道者。」呜呼,若先生者苟见于用,当何如哉!铭曰:
百围之木,不为斧柯。蹄涔之水,不为江河。元有天下,先生在野。先生在野,志在天下。百世之上,先生此心。百世之下,先生此心。先生不作,山高水深。
△刘福墓志铭
庐陵刘福字孟介,五岁好学,日记千言,不知有童子之乐。父母每怜之。十岁闻科举行,即大喜,忘昼夜,废寝食,搜猎经史,旁入捷出,务为无所不知。闻有学出己上,便往与交,闻有大人先生,便往质其所疑。祁寒极暑不懈,人亦莫不乐告之以道。然一资以为进士之文。如是数年,学大进,虽宿学有弗逮。又限以年 【限,四部丛刊本作「恨」。】 ,不得试有司 【试,四部丛刊本作「试于」。】 。或曰:「今天下州郡以国书设教,官可得。」遂因言求之 【言,四部丛刊本作「言者」。】 ,三年而后得,然卒不好。数数语人曰:「吾不能取一第为父母荣,不数为人。」闻有以进士及第者,辄俛首终日,食则叹,寝则■〈寱,穴代宀〉语,父母晓之百端,终不释。或又曰:「子欲为此 【为此,胡思敬校云:「二字原作『为甚』,天顺本同,半亩园本作『为其』,亦误。今以意改。」四部丛刊本亦作「为甚」,似亦通。】 ,可隐年以即事,世若此多不可数。」乃瞋目诃曰:「子教我以欺君耶?去!」然怏怏日益甚。父母及其从父皆以为忧,乡先达刘岳申、彭士奇、罗曾深爱之,亦皆以为忧。
未几,果得疾,疾且革,犹手不释卷,未尝就床笫。泰定三年十有二月八日,呕血死。将死,叹曰:「吾生不在科举后,没不在科举前,命也。然世必有知我者铭我,得铭,吾不恨矣。」言绝而没 【没,四部丛刊本作「卒」。】 。年二十四 【年,四部丛刊本作「卒年」。】 。明年夏,余至庐陵,其父及其从父偕其友以铭请。嗟夫,忍不铭哉!
惟古者士生八岁入小学,十五入大学,而教之必时。故传曰: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又曰: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因其时,顺其气,协之以阴阳动静之道 【之道,四部丛刊本作「之乐」。】 ,和之以藏修游息之节,以成其学。由司徒大乐正以登于天子,而爵禄之。故人无夭札而器可闳也。今也,教之不以时 【不以时,四部丛刊本作「不以其时」。】 ,学之不由序 【不由序,四部丛刊本作「不由其序」。】 ,及为之选举,又限之以年 【以年,四部丛刊本作「以年岁」。】 ,使才者锐进恒郁而不信 【「使才者」句:四部丛刊本作「使奇才英锐出类拔萃之士恒郁郁而不得伸其志」。】 ,愚者偷嫚得以玩岁愒时 【「愚者」句:四部丛刊本作「愚卤鄙陋者或偷慢优游得以玩岁愒时」。】 。此刘孟介至于呕血而死也,虽命焉,其志有足悲者。乃志而铭之。使其英迈勃勃之气,常得以振顽奋懦,为有志者之所深惜也 【「使其」三句:原无,据胡思敬校引半亩园本补。四部丛刊本无「者」字,「惜」作「恤」。】 。
曾祖绍明,祖惠可,父国瑞,母旷氏。娶欧阳氏,无子,女一人,方七岁。以没之明日,葬里西溪之上太平原。铭曰:
名不建兮心不摧,身不待兮时不来,吾铭汝兮吁可哀。
△吾读吾书斋铭
惟皇降衷,万物备我。或昏以迷,或歧而左。煌煌六籍,如日丽天。由之斯圣,希之则贤。而伥何之,而思孔悲。孰知子归 【知,四部丛刊本作「之」。】 ,而有余师。伊余云遘,萧氏克有。日就月将,谁掖谁诱。曰谚有之,吾读吾书。亦既从政,惟书之劬。吾书伊何,匪圣弗读。成己成物,惟日不足。于以名斋,于以表志。凡百君子,尚迪弗替。
△孝友堂铭
孝首百行,友列五常。为仁之本,为政之纲。学由兹始,行由此推,善由此长,庆由此基。是以孝友,着乎诗书 【诗书,四部丛刊本作「读书」。】 。君子述之,为世之模。不求父慈,而责子孝。不求弟恭,而责兄友。父无不是,其责在子。弟有不恭,或自兄始。子知尽孝,敢望父慈。兄知尽友,弟恭敢期。父无不慈,弟无不恭,惟孝惟友,克诚于中。一有弗诚,必致怨尤。日复一日,化为寇雠。范则有匡,雁则有行。而况为人,敢不自强。孝尽生慈,友恭亦尔。孝慈友恭,百世之祉。子复为父,子必绍之。弟复为兄,弟必效之。父父子子,兄兄弟弟。惟赣孙氏,以克永世。何以克之,胜私窒欲。家为一人,族为一俗。既贵弗骄,既富有礼。一家兴仁,里为之美。苏子谱亭 【谱亭,四部丛刊本作「说刚」。】 ,乃祖是敬。子孙孝友,鄂国是命。我作铭诗,式笃尔庆。神之听之,有永无竟。
△潭心斋铭
金溪洪君王纯,其先府君号碧潭,遂取翰林学士吴先生赋碧潭诗语铭其斋曰潭心。为之铭曰:
山下出泉,混混其源。流而为川,潴而为渊。渊渊其渊,潭潭其碧。含星为珠,沈月为璧。其止非息,其应不留。溶溶而春,湛湛而秋。观静于动,知静之用。用无不周,若未尝动。观动于静,知动之静。廓乎有容 【有容,四部丛刊本作「省容」。】 ,表里交映。惟渊之深,又名曰潭。视潭之碧,于彼潭心。
△思无邪斋铭
为学至难,莫微于思。一出一入,或公或私。其思伊何,曰诚而已。思有弗诚,毫厘千里。其诚伊何,恐惧戒慎。莫显乎微,莫见乎隐。暗室屋漏,上帝是临。一动之微,敢有弗钦。诵诗三百,一言以蔽,曰思无邪,乃义之至。熊氏力行,而以名斋 【名,原作「铭」,依四部丛刊本改。】 。俯仰周旋,涵泳圣涯。大而化之,尧舜执中。勖哉思乎,罔或弗恭。
△读书处铭
古者读书,学之一事。力行是务,记诵其次。苟非读书,孰稽古典。读而弗学,去圣逾远。古之读书,于以明道。今之读书,资以为暴。生皆厚也,迁乃去之。人不知学,若之何其。其书伊何,易书诗礼,春秋笔削,日星垂纪。秦汉以前,传注未立,学必专门,难学易入。秦汉以后,濂洛继起 【继起,四部丛刊本作「并起」。】 ,著述纷纭,易学难至。学之而至,匪由他人。学而弗至,何有于身。其学伊何,由蒙而圣。洒扫应对,穷理尽性。毫厘靡闲,德乃日新。一日复礼,天下归仁。羲皇之上,唐虞之际。若友其人,若共其治。动之斯应,为乃有功。三纲既立,五典克从。求之非艰,具在方册。行之非艰,中道勿画。欲知诗书,于此其处。赵氏行之,名斋其寓。既修于身,复齐其家。始施于邦,如玉靡瑕。好正嫉邪,崇本抑末。制财以宽,用刑以活。扩而充之,仪于天朝。惟是正人,万世之标。我作铭诗,以规以颂。凡厥读书,勖哉体用。
△忍恕堂铭
古之学者,有纪有伦。忍以定性,恕以求仁。维忍伊何,存仁存礼。惟恕伊何,推人以己。忍为恕用,恕为忍基。凡忍之道,惟恕之思。忍不由恕,宿怨藏怒。维忍而恕,无我无固。以圣而忍,耕稼陶渔。以贤而忍,九世同居。苟不思恕,亦岂克久。舜有大焉,为孝之首。有美袁氏,兄弟怡怡。合堂以居,忍恕是师。我田我庐,先君之有。我兄我弟,先君之子。维忍维恕,维德之实。子子孙孙,永保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