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张乖崖集
张乖崖集
张乖崖集卷第五
绝句
秋日登美美亭
野人官职与心违,何况经年未得归。一夕秋风无限思,偶来凭槛到斜晖。
县斋感怀二首
前朝官政似无端,彭泽先生百日还。堪媿崇阳九河客,明时不敢自归山。
傍人休爱命皇华,即问何能报国家。长忆乡园旧庐舍,会须抛印自锄瓜。
寄高主簿
青霄数日路岐通,何惜江头暂驻踪。犹有同来未归者,县斋寥落倚千峯。
同韦主簿祈雨
栖鸾声誉喧羣口,掷地辞华众莫俦。此日舆君同祷处,万家瞻仰雨盈畴。
新市驿别郭同年
驿亭门外叙分携,酒尽扬鞭泪湿衣。莫讶临岐再迥首,江山重迭故人稀。早发鄂渚五里亭东晓色分,数峯连络倚青云。迥头却愧公交车役,孤负沧州野鹤羣。
晚泊长台
驿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劝谏慵。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
新秦送人东归
郡斋空古塞垣西,纔喜相逢又解携。若值山东豪侠间,嵇生慵更作书题。
相州官舍
林木千重闭郡楼,西山浓翠去无由。思量自古逃名者,多少清闲到白头。
赴职荆湖途中作
阙下过从礼数频,到官忧事更劳神。每逢山驿连宵住,似待孤云悯此身。
杭州一百五日:水心亭留题
湖边三月百花红,湖上游人处处通。莫怪此渠来便去,都缘心地似虚空。
夫差庙
由来邪正是安危,不信忠良任伯嚭。自古家家有容冶,何须亡国殢西施。
过华山怀白云陈先生
性愚不肯林泉住,强要清流拟致君。今日星驰劔南去,回头惭愧华山云。
途中
人情到底重官荣,见我东归夹路迎。不免旧溪高士笑,天真丧尽得浮名。
骊山感事
古来仁圣最忧多,合倚承平纵逸么。行幸未停歌未阕,羯胡兵已渡黄河。
再任益州回留题
劔门石壁劔门山势碧摩天,匹马重来鬓已斑。多赖皇明烛幽远,两川无事得生还。
洛中
翠辇西巡未有期,玉楼烟锁凤参差。可怜三月花如锦,狂杀满城年少见。
舟行
江边烟草湿烟江,沙白频翘鹭一双。风细不知吟爱甚,雨中时起闭船窗。
峡路阻风
嵩云草草失前期,佐主无才鬓有丝。牢落江滩阻风夜,峡猿声裹坐多时。
过武陵溪二首
生平苦爱山兼水,南国晴凝尽可携。即问世间谁见我,扁舟初下武陵溪。
武陵山下水冲溶,往事追寻兴莫穷。欲就渔人问闲趣,叶舟齐过蓼湾东。
桃源观
檐下山光砌下苔,人间重遇眼重开。旧林诸子休移诮,已许孤云作计回。
夜坐
流水涓涓落砌莎,竹窗残月冷无多。傍人不念思乡苦,独奏南楼一曲歌。
吊屈原
楚王不识圣人风,纵有英贤志少通。可惜灵均好才术,一身空死乱罹中。
苦热
赫日炎炎烁远空,泉边树底亦无风。行人莫便多辞苦,犹胜东郊炙背翁。
雨夜
四檐寒雨滴秋声,醉起重挑背壁灯。世事不穷身不定,令人闲忆虎溪僧。
又
帘幕萧萧竹院深,客怀孤寂伴灯吟。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谕意
但求报国莫求名,说着阴功是有情。楚汉既分寰宇定,留侯先意便辞荣。
方竹
笋从初箨已方坚,峻节凌霜更可怜。为报世间邪佞者,如何不似竹枝贤。
又
枝枝方直绿参参,林叶疏红始见心。却恐当时恶圆佞,结根遥向楚云深。
方竹杖寄苏内翰
一寻方直剪湘烟,欲寄先愁见赏难。指佞扶危两堪试,惟凭不作瘦藤看。
柳枝词七首
玉门关外絮飞空,破虏营前昼影浓。可便消兵无好术,忍教攀折怨春风。
青连远戍和烟重,静映疏栊窣缕轻。游子不归春梦断,南轩一树有啼莺。
远映天街近遶池,长条无力自相依。上阳宫女愁方绝,又是东风有絮飞。
轻柔多称地多宜,纔种纤枝又引枝。不及垂阴向黎庶,春风一路送亡隋。
海潮声裹越溪头,谁种千株夹乱流。安得辞荣同范蠡,绿丝和雨系扁舟。
帐偃缨垂已有名,水边花外更分明。前贤可得轻词句,几变新声入郑声。
吴王爱重为游从,岁岁添栽后苑中。家国旋亡台榭毁,数株临水尚牵风。
和人牡丹
桃源分散恨无期,忽意江城见有时。歌遶醉围抛不得,几人终夜起题诗。
寄傅逸人
当年失脚下鱼矶,苦为明朝未得归。寄语巢由莫相笑,此心不是爱轻肥。
阙下寄傅逸人
疏疏芦苇映门墙,更有新秋脍味长。何事轻抛来帝里,至今魂梦遶寒塘。
秋日寄友人
柳条风暖会吟时,林下池边屐齿移。别后过从更疏懒,暮蝉嘹乱不胜悲。
送别王秘丞
帝乡三十年前别,江外相逢鬓已衰。清论未穷行计速,为君临水立多时。
送别李司直
亭下依微见远村,亭中离恨若为论。数声歌罢扬帆去,民吏相看有泪痕。
送魏道士
江上萧萧木叶飞,天台狂客杖藜归。莫嫌俗吏勤相顾,曾是嵩阳旧掩扉。
答刘道人
嵩阳峯底洞中天,曾共浮丘对掩关。知道高闲少兼济,折腰从此到人间。
暮春忆友人
杨花零落暮春风,醉起南轩夕照红。闲倚燋桐坐无语,故人相隔海门东。
遣兴勉友人
人生三万六千日,二万日中愁苦身。惟有无心消遣得,有心到了是痴人。
谢云居山人草鞋
云居山客草为鞋,路转千峯此寄来。昨日公余偷步蹑,万端心绪忆天台。
请人画嵩山图
嵩阳三十六峯寒,向为明时隐遁难。却顾事繁思不及,如何与作画图看。
鹭□□
碧卢风暖健精神,烟澹烟浓片影分。天怪觅鱼心未足,不教名与鹤同羣。
闻鹧鸪
画中曾见曲中闻,不是伤情即断魂。北客南来心未稳,数声相应过前村。
张乖崖集卷第六
杂着
詹何对楚王疏
楚王问詹何治国之法,何对曰:「治身。」重询之故,又曰:「未有身治而国乱者也。」以其言近易知,多所忽略。稽昔圣君,鲜不先身而后国者。或说:心,君也;股肱肘腋,臣下也,皮胪,藩辅也。心苟动兴,支趾随作。此徒比言,曾未知乎治矣。于戏!治身之道,顾若转丸,克若回山,盖知之匪艰而行之惟艰也。
故求其治身,必先治心,治心之本,在乎中正。日思之,月习之,岁用证明,物无藏照。若是则精神以宁,贪欲不生,心定身体,何往为咎。由此治国,则忠让之入,若百川蹈海,无与逆也;仁政之施,若时雨流天,无与止也。以此选贤,淳直是前;以此授职,无滥厥官;以此治民,本正化均,以此治兵,谋猛相成。异哉,正虑明断,慎若胶固,治定端冕,号为升平,中正于身,其几矣乎。
故使淫声邪视,拂然不入,谗惑小人,惕息罔暇,岂能干政以乱国耶□尧舜禹汤,得治身之要,聪明着焉,国用化焉。辛癸幽厉,失治身之要,邪僻入焉,国是乱焉。呜呼!身治而化未至尧舜者有之矣,未有身不治而国无危者也。因疏詹何之言,彰载治之要,由身形国,藉司君鉴焉。
拟富民侯传赞并序
汉武晚年,以丞相为富民侯。富民,大本也,侯爵,劝功也。推导之若此,将复古王之功欤。嘻!大朴未散,民命在天,风教既辟,民命在贤。贤不可黩,黩之非贤,先王仁孝以辩之。民不可扰,扰之生弊,先王简俭以御之。
粤自桀作瑶台,民始知劳,秦易井田,民始知弊。所谓上阔其欲而下散其束。四人桓桓,去劳就安,百途凿凿,雕伪散朴,衰周之民也,其可哀哉。一作之,百取之,班白不得息,稚齿而趍驱,焦劳力竭而饥冻继之,浮民奸我利,非贤盗我食,何尝少得佑助,徒俾日攻之。故调令德日理,穷兵亦私,末途喧喧而大本取弊者,于斯也哉。非有大圣上智,其谁拯之欤□
汉洗秦弊,七十年武威文经,渐被四海。以高祖之仁,文帝之俭,尚不能推民寿乡,功磨三代,加于武皇,事威穷侈,四十年间,民力凋半,亟下富民之诏,尊为上公之号,忧劳诚思,亦至矣乎。徒知民富而后国昌,不知国正而后民治。吁!不能师三代育民之法,以事末术,良可悲矣。亦由止奔流之舟,虽万斯篙,未若五尺之缆之要也,疗已弊之民,虽百斯术,未若一正其本之仁也。
呜呼!末途未塞,本弊不正,欲民富国昌者,未之有也。汉杂霸道,史或过矣。余爱其君有富民之志,臣荣富民之号,又愤不能开通之,因附史氏作赞以矫之。赞曰:
五后之世,事简而民静。夏商周之世,事正而民治。故贫富之名,稀所称焉。三代之季,四人乱伦,百途竞新,蚩蚩饿甿,无阶休存之,遂使抱仁义智能者,易以要功于其间。如武皇帝命富民侯,又如何哉!又如何哉!
耨斧赞并序
里人命斪斸为耨斧,余观而义之曰:耨所以逐恶也,斧所以利用也,力驽心怠者,无执是柄,恶乱我苗,将饥我族。故圣人之化人也,有心哉!诘诛暴慢,斯近仁矣。是以尧翦四凶,蓬蒿断芽,周锄二叔,藜莠绝本。呜呼!既竭其力,又称其用,复何患者。乃为赞曰:
大田芃芃,耨斧镵镵。蓬贼莠奸,我斧是芟。玉食匪难,礼义是前。鲐背黄发,鼓腹便便。周庙之诗颂以劝,汉侯之歌闵以哀,赏兮诛兮,正由是哉。
唐衢赞并序
天之道系乎惨舒,人之情出乎哀乐。惨舒之大者,圣人之运也;哀乐之大者,贤人之心也。若惨者何?天地阏而不通,万灵否而迍蒙,圣人君子无因摇动于其间,故惨酷外感而悲哀内作,仲尼之泣麟,袁安之流涕,岂不兆乎哀者也。若舒者何□天地环复,千年会昌,圣人导道于上,贤人陈力于下,和气骈合而烦声作,故南熏之凯康,下武之熙穆,岂不兆乎乐者也。唐衢生生唐之衰,局于天地间,不得攘袂矫首,徒于生民,仁智咽结,动辄恸哭。哭之时义远矣哉,军国失礼则哭之,贤良失志则哭之。嘻!生之不尔,无以见救世之心,免讦刺之祸。仁之至美,盖得泣麟之遗旨耶。余直愍生之有志无时,前不浃开元之余风,后不见我宋之太平,因与纪赞,以旌遗魂。赞曰:
嗟嗟唐生,生逢世迍。道德闭咽,惟恸哭闻。高高苍穹,迢遥圣风。哭之不应,徒伤厥衷。世人不良,嗤生之狂,余哀不朽,露唐之丑。已焉哉,圣人泣麟,千载为偶。
异兽图赞并序
昔人好怪者,指是方朔所说,纂录海荒之外奇禽怪兽,图而宝之。或得凤之一毛,麟之一角,肖人而体杂,混混丑怪,总命曰异兽图。盖四气不合而生生,故不具而不得容于中国也已。呜呼!天之限物,率偶然尔。知兽怪而远之,不知人丑兽者不远之,天果无心也已。抑图记之设,非纪则戒天下之丑行者焉,人谁明之。系以为赞,赞曰:混元运行,与物为形。形气不淑,以兽为名。尔形大丑,尔心或否。海荒之外,恣其所有。人谁图之,观必骇嗤。杂中国而丑行者,彼何人斯。
木伯传
木伯,字巨材。世称处豫章者为甲族,巨材其后也。其先着姓于庖牺氏,佐青帝,籍发生之德,死而命神曰勾芒。族散天下五分之一,鸿黄氏识其贞且良,第擢用之,大济厥美,民到于今称之曰:「若涉水之航兮,登山之梯兮,宴兮依兮,无暴我长幼兮。」克肖基构者,世不尝绝。或云火化已,先民知附赖,故淳仁之后,鲜宇钩恶,从蒙弱幽郁,亦不败世教耳。
巨材得太和正气,生而雄奇,始七岁有凌云之姿。渐长磊落,见节干善,吟啸风月,俊如鸾鹤,麟凤者竞狎之。加以性宽简重厚,纵燕雀辈流,接之泊如也。汉天子将即明堂议三代岩野瓖秀,咸见征用。巨材随吏君见长安宫,百工佥曰:伯也有栋梁之器,宜其荷重任翼羣材者也。进用,可上旨,寻封为大梁侯。出纳明命,于邦有光,不显谏徼讦,不处君于不义。或大事用,颇引周公之法正之。帝谓侍臣曰:「体天崇高,纂承鸿绪,配地博厚,以朝万灵,政声教本,平乎中扬,溢乎天下,皆大梁侯之功也。谀言不入,悲懑不作,熙熙然朕心用平,又其功也。」宴见以时,义必正色,望者若虹蜺架天,左右前后辉如也。鸿笔厖老,颂帝功者户歌之。
一日,从容谓柱史曰:「吾辈委质圣朝,幸亦至矣。耻下君于三王,今仅升矣,徒以贞干,无怠于任,过久不退,将羣邪巨蠹疾我欤。」后大梁侯去位,不以其礼,而汉中微。呜呼!锺莽之乱,谥号无存焉。
史臣曰:木非端木后也,梁非魏大梁也。予闻其生而雄杰,德也;藏器待时,智也;继仁者之后,孝也;处大位而不欹,节也;与羣材而立,义也;朝会以正,功也;致君于三王,忠也。大梁侯之德,与士师乎。虽老不知退,何累于全德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