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乖崖集


  

  刘璋山西副使,古汲人。

  风声诸路重,夷险一身全。肮脏偏违俗,乖崖不愧天。披心槐里疏,漫兴杜陵篇。散落惊尘世,编摩赖后贤。

  

  王进山西右参政,越东人。

  治蜀迁荆转武林,经纶事业圣贤心。普施惠泽生民物,传播声名贯古今。向学惟求颜巷乐,立朝应作傅岩霖。同乡都宪裒新集,留作人臣百世箴。

  

  胡汉山西佥事,鹅湖人。

  嵯峨万仞岗,上有千尺松。劲色落寒烟,直干亭苍穹。清阴密岩岫,逸韵鸣丝桐。贞性贯四时,不与桃李同。猗欤乖崖翁,卓荦真豪雄。折节事典坟,策名蓬莱宫。眷倚荷主知,慷慨摅忠公。分部使星华,作牧虎符重。恩威动所至,烽烽僝殊功。谈笑慑好强,奕奕经纶中。严毅□山岳,善俗根本崇。率身澹轻肥,正气盎以充。胡不秉钧轴,而使究厥衷。云何渍田宅,持此欲取容。乃于反侧余,刑必歼儿童。伟哉烈丈夫,百代还英风。生荣嗟莫及,遗爱庙祀隆。斯文契今古,神意宜相通。何当一办香,历览追芳踪。逝者不可见,俯仰天宇空。

  

  冯续山西右参政,都昌人。

  平生铁石作心肠,大节精忠日月光。遇主自应齐稷契,匡时直拟迈虞唐。英风一代岷山峻,遗泽千年锦水长。见说祠堂浣花曲,清阴十亩蔽甘裳。

  

  杨文卿山西佥事,甬江人。

  国钧操未得,郡寄抚还能。行古人稀合,言危世亦憎。寒蟾入夜皎,潭水遇秋澄。洁白平生操,遗言托寺僧。

  又

  大邦频抚御,西蜀更重临。吐气乾坤正,遗思江汉深。尚纡黄合步,竟负皂囊心。摇落雪峯暮,灵祠何处寻。

  

  孙敬致仕参议,成都人。

  发解推覃尚德人,莅官清鉴动朝绅。才非抚御知牛冕,见果神明赞段伦。茶拔崇阳除榷患,兵行蜀道靖烽尘。平生荐辟多廉退,奔竞何由得近身!

  

  于宽大理寺评事,毘陵人。

  政教严明气节刚,知崇知益更知杭。茶树拔去令民富,盐禁宽来救岁荒。衮职正需胸内线,故人先报鬓边疮。九原不作嗟何及,长使英雄思渺茫。

  

  王盛山西右参议,韩城人。

  天生豪杰应昌期,五曜奎星聚会时。气吐虹霓锺地秀,志存炼石补天维。三千礼乐文章伯,百六臣寮男子奇。救火始从逢妙道,煅金终是外沙弥。一同布政安华夏,千里宣风服远夷。新种疏桑民皡皡,首诛奸猾物熙熙。妾仍处女重成聘,士就登科尚诵诗。盐大疏通屯伍给,钱公移易庶黎绥。倚门望厚明恩义,游手踪潜务茧丝。奉己清源时咬菜,荐贤报本日倾葵。奋扬武卫扶常教,扫荡妖祲靖不规。西塞北归生悦慕,世人西顾释忧悲。绡金龙扇天边宠,飞帛鸾书日下私。自号乖崖应独负,谥褒忠定实相宜。功根大节生前建,祠表孤忠殁后思。隆古人才谁可凝□伊周同驾并驱驰。

  

  颜瑞成都教谕,应山人。

  让荐登科迈等伦,鸿才硕德志经纶。朝廷眷倚知忠直,郡县绥安仰智仁。造就英贤期大用,涤除妖沴治通神。断财息盗宽荒禁,万世禋酬有脚春。

  

  李俊楚府教授,成都人。

  五星煌煌聚奎日,已兆文明隆宋室。太平一榜得人多,忠定张公乃其一。学究诚明富治才,性赋刚方本天质。出当方面不少辞,大节精忠具名实。两曾衔命知益州,勤劳宁肯忘国恤。贼丑闻风尽胆摧,将校畏威皆股栗。坐令蜀寇一时平,官家西顾无忧怵。更留遗表诛奸回,未向中朝居辅弼。德辉炯炯照人寰,政绩章章垂史笔。至今庙食列三公,秦李汉文贤可匹。迩来方岳得刘公,同乡好古情尤密。搜辑遗文寿梓传,欲使声名更洋溢。惟公景仰心迹同,人谓乖崖今复出。当年一出为明时,功业文章重鼎彝。义激中心应勇往,任专方面亦优为。偶临仓卒能无乱,欲斩奸邪竞不移。千载成都遗泽在,堂堂血食见危祠。

  

  徐樀举人,寿春人。

  刚方严毅几人同,料敌扶颠一笑中。眼底功名轻敌踪,胸中文字绝雕虫。拔茶已杜将来病,植菜还收此日功。忠直心肠无少替,也应庙食大加封。

  平生无意慕甘肥,再镇西川属指挥。官舍浑如僧舍寂,道心宁比宦心微。灵祠草木常春色,大块文章灿德辉。岷岭不知高几许,惟公清节与相依。

  

  徐瀚华阳教谕,临安人。

  春秋酹奠拜行祠,缅想高风实可师。守令不遑为己任,子民当誓与公期。急询讹惑除妖叟,蚤辨奸凶戮小儿。信是临行有遗像,乖崖别号自谦卑。

  

  柳茂之成都人。

  一自承恩佐帝阍,才高责重士林尊。崇阳尚感当年惠,巴蜀犹存旧日恩。激将成功忠益着,化民向善意何惇。幸从祠下瞻遗像,犹似临民气象存。

  

  梁诏成都人。

  淋漓御墨记名臣,鲠直忠良有几人□封驳纶音回帝怒,宽舒盐禁恤民贫。政行郡邑功何异,论斩奸邪志未伸。生克独当方面寄,死传千载享明禋。

  

  李大章成都人。

  书让张覃作状头,平生意气许谁俦。入官不为甘肥计,报主常怀辅弼谋。客听剧谈能疗疾,人闻刚直也应愁。堂堂庙食遗千载,剩有清风播益州。

  

  李大韶成都人。

  鄄邑山川独孕奇,蚤登科第太平时。两朝勋业大臣轨,一代文章学者师。惠及十州依旧在,爱遗全蜀至今思。圣朝岁岁春秋祀,千古祠堂象耳池。

  

  【祠像题咏均见《张乖崖事文录》卷四。】

  

  

  

  张乖崖集附集卷第五

  

  忠定公遗事

  

  公令崇阳,民以茶为业,公曰:「茶利厚,官将榷之,不若早自异也。」命拔茶而植桑,民以为苦。其后榷茶,他县皆失业,而崇阳之桑皆已成,其为绢而北者,岁百万匹,其富至今。始令下,惟通城一乡不变,其后别自为县,民亦贫至今也。

  

  公在崇阳,尝坐城门下,见里人有负菜而归者,问何从得之,曰:「买之市。」公怒曰:「汝居田里,不自种而食,何惰耶□」笞而遣之。

  

  张忠定守蜀,闻莱公大拜,曰:「寇准真宰相也。」又曰:「苍生无福。」门人李畋怪而问之,曰:「人千言而不尽者,准一言而尽。然仕太早,用太速,不及学耳。」张、寇布衣交也,莱公兄事之。忠定尝面折不少恕,虽贵不改也。莱公在岐,忠定在蜀,还不留,既别,顾莱公曰:「曾读霍光传否□」曰:「未也。」更无他语。莱公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右见《谈丛》。

  

  昔忠定张公坐北峯亭,视亭上田畴膏腴而无水利,稍阙雨泽,禾多旱损。公相视山川原隰高下,可决渠圳,通流灌溉,遂于白泉上源为陂堰,水入圳溉田数百顷。后无复旱伤之忧。公决遣多坐此亭,视百姓农作,劝勤责怠,故能地无遗利焉。

  右见《图经》。【云见忠定语录。】

  

  公尝为崇阳宰,又尝为湖右漕,有功德在民,知植桑折绢,事有足纪。盖崇民自昔惟以摘山负贩为业,而不知有蚕缫机织之勤,公至,教其拔茶而植之以桑,厥后丝帛不胜用,而民益富,乃号剧邑。然生齿滋众而声价腾,溪山峻险而漕运阻,岁常以支移苗斛为艰;及公领漕,又为请于朝,俾以绢代,诏下,遂为永制,讫今称便。

  右见《通城县祠堂记》。【令饶伯达撰。】

  

  故尚书张咏尝谓人曰:「吾牓中得人最多:慎重有雅望,无如李文靖;深沉有德,镇服天下,无如王公;面折廷争,素有风采,无如寇公;当方面寄,则咏不敢辞。」

  右见《王文正公遗事》。

  

  乖崖守蜀,兵火之余,人怀反侧。一日,合军旅大阅,始出,众遂嵩呼者三,乖崖亦下马,东北望而三呼,复揽辔行,众不敢驩。或以此事告韩魏公,公曰:「当是时,琦亦不敢措置。」

  右见《麈史》。

  

  李顺、王均乱蜀,张公镇成都。一日,见一卒抱小儿在廊下戏,小儿忽怒,批其父。张公见之,集众语曰:「此方悖逆,乃自成俗。幼已如此,况其长成,岂不为乱□」遂令杀之。数日间,又一卒相欧,公问知其一乃上名,遂斩次名。自是一军肃然。

  公凡有兴作,先帖诸县,于民籍中系工匠者,具帐申来,分为四番,役十日,满则罢去。夏则卯入,午歇一时,冬抵莫放,各给木札一幞以御寒。工徒皆悦。有一瓦匠,因雨乞假,公判云:「天晴盖瓦,雨下和泥。」事虽至微,公俱知悉。

  右见《巵史》。

  

  张咏知益州,有巡检所领龙猛军人溃为羣盗。龙猛者,本皆募羣盗不可制者充之,慓悍善斗,连入数州,俘掠而去,蜀人大恐。咏一日召钤辖,以州牌印付之。钤辖愕然请其故。咏曰:「今盗势如此,而钤辖晏然安坐,无讨贼心,是必欲令咏自行也。钤辖宜摄州事,咏将出讨之。」钤辖惊曰:「某今行矣。」咏曰:「何时□」曰:「即今。」咏顾左右,张酒具城西门之上,曰:「钤辖将出,吾今饯之。」钤辖不得已,勒兵出城,与饮于楼上。酒数行,钤辖曰:「某愿有谒于公。」咏曰:「何也□」曰:「某所求兵粮,愿皆应副之。」咏曰:「诺。老夫亦有谒。」钤辖曰:「何也□」咏曰:「钤辖今往,必灭贼。若无功而返,必断头于此楼之下矣。」钤辖震栗而去。既而与贼遇,果败,士众皆还走几十里。钤辖召其将校,告之曰:「观此翁所为,真斩我不为异也。」遂复进力战,大破之,贼遂平。

  右见《涑水记闻》。

  

  

  

  张乖崖集附集卷第六

  

  张咏年谱

  张其凡 编撰

  

  

  凡例

  一、张咏年谱,原附于宋人刊刻乖崖集之末,为一卷,见郭森卿序。但后佚去,今已不可见。现以宋代史籍为主,尽力搜罗张咏事迹,按年排列,编为此谱。

  二、本谱所引各书,祇于首次出现时注明时代与撰人,以后则仅引书名。

  三、本谱以年号纪年,于括号内标出公元年份。

  四、本谱地名,除个别与张咏关系密切者外,一般不注出今地名。

  五、与张咏有关之人,择其要事及与咏有关者列入,与咏有关之事则详叙之。引文或有删节,但无更改。

  

  

  年 谱

  

  张咏,字复之,自号乖崖,谥忠定。

  宋韩琦《安阳集》卷五十、本集附集卷一故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张公神道碑铭(下称韩碑):尝写其真,自号乖崖子,复为赞曰:「乖则违众,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

  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十:自撰乖崖翁真赞云:「乖则逢众,崖不利物,乖崖之名,聊以表德。徒劳丹青,绘写凡质,欲明此心,服之无斁。」

  

  濮州鄄城(濮州治所,今山东省鄄城县北)人。

  韩碑:世本邺人,后徙居澶之临黄。及公葬其先于鄄城,故为濮之鄄城人。

  本集附集卷一宋钱易《宋故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张公墓志铭》(下称钱铭):族本居邺,占籍于澶之临黄。家世迁徙,今为濮之鄄城人也。

  宋王称《东都事略》卷四五与元脱脱《宋史》卷二九三本传: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也。宋庄绰《鸡肋编》卷中:张尚书咏,清丰人。

  宋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二:端拱元年(九八八),省临黄县入观城。

  

  曾祖张立,曾祖母李氏。祖张铎,祖母马氏。父张景,淳化四年(九九三)秋卒;母谢氏,至道二年(九九六)卒,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合葬于鄄城。

  钱铭:曾祖立,祖母李氏,祖铎,祖母马氏;皆潜德不耀,肥逊丘园。考讳景,先以公为秘书丞时,授大理评事致仕;淳化四年秋卒,以公贵,累赠太常卿。妣谢氏,追封新昌郡太夫人。咸平中,合葬于鄄城。

  韩碑:曾祖讳立,祖讳铎,遭唐末与五代之乱,皆潜养德业,退处无闻。父讳景,以儒行自富乡里称之;公登朝,授大理评事,累赠太常卿。

  宋宋祁《景文集》卷六二张尚书行状(下称宋状):至道二年,改兵部,犹为郎中;会丁新昌郡太夫人之丧,恩诏夺服。

  

  夫人唐氏,先咏而卒。继室王氏,天禧二年(一○一八)卒于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

  宋状:公始娶夫人唐氏,卒,继室以太原郡夫人王氏,即河阳节度使显之女,允执妇道,以佐君子,后公三年而殁。

  钱铭:前夫人唐氏,先公而卒;继室太原郡夫人王氏,即故河阳三城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显之女也,以天禧二年终于陈州之私第。咸擅女德,崇妇道,而配于公。

  韩碑:夫人唐氏,先公而亡;继王氏,故河阳三城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显之女,封太原郡夫人,天禧三年终于陈之私第。

  按,韩碑作天禧三年卒,与宋状、钱铭不同,当系笔误或刊误。王显(九二二--一○○七),《宋史》卷二六八有传。尝给事太宗藩邸,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授枢密使;真宗咸平二年(九九九),复拜枢密使,卒赠中书令,谥忠肃。

  

  子从质,卫尉丞,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八月二十九日殂,后于咏二十八日。

  宋状:子从质,以父任累迁至卫尉丞,居公之丧一月,以毁而夭。

  钱铭:子从质,卫尉丞,公之弃世后二十八日,以哀毁遘疾而殂。

  韩碑:子从质,卫尉寺丞,公亡未踰月,哀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