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忠毅公集


  ●跋

  ○先忠毅公文集跋

  此先中丞杀身成仁祸同朝而延三族者也犹鸺留焉见且却走尚欲公之以遗天下后世过矣虽然刘氏安晁氏危未闻晁危而安刘大计讳不传于当代且 圣天子华衮之隆飜严斧钺而 执政请 恩请剑不遗余力焉非即为此数行谏书耶一片冤忠映照今古虽仇者欲杀欲割不忍藏诸名山投诸水火况子若弟乎记曰有善而弗知是不明也知而不传是不仁也不明不仁予罪滋大先是讼冤 阙下刻有数篇因资斧匮绝不伦不备臭味诸君子欲竟厥成后死之身犹在敢烦故人迁延数载今始授梓中有典兵三十二斩诸疏缘中丞单骑就道稿藏不肖时戒心珰祸遂付祖□□□□□□□□□不免伤哉力□□□□□□□□□焰方炽鲁壁□□□□□□□□□焉
前浙江巡按 【 下缺】

  ○先忠毅公文集跋

  呜呼 忠毅大人曩膺珰祸闻踉跄出都时以逻卒四布生平著作家人尽付祖龙即二魏交通三十二可斩疏亦不复存伤哉余可知已 侍御叔父搜辑诸稿初刻自闽署嗣缘寇乱频秩散失不孝辈再刻于金陵适遘鼎革之会泛宅浮家不能携归故土且又失之目今行世乃粤东所率就者合计三经剞劂究未成一善本无论缮写匪工格式失体兼以陶阴焉马之讹飜害意义难乎免訾文献矣不孝材痛兹水泽益增颜汗今敬加校订重付铅椠非敢有异前录庶他时国家乘采择者或不误焉尔
  不孝季子国材泣识

  ◇年谱◇

  ●左忠毅公年谱卷上

  神宗
  光宗
  熹宗上

  ○明神宗

  万厯三年乙亥九月初九日丑时公生于桐城东乡之居第○按公生之辰月当大斗因命名曰光斗字共之浮邱其自号也又号沧屿始诞火光绕屋邻人望之以为火灾救辄无有如是者数四焉
  公父封少保公讳出颖字逢时号碧衢○按封少保公潜修力学以行谊高乡里生子九人时有九龙之目公行五
  四年丙子
  五年丁丑
  六年戊寅
  七年己卯
  八年庚辰公六岁
  始就塾师○按公生而山?岐嶷开卷数十行目之所过无留同馆有侮之者缄寸楮诉师已井井成文间取诸年长讲意点阅封少保窃见以为妄取视笔笔无误心器之而终以为非穉子所宜治具语其师曰吾祖难定公佐兄难当公保障泾邑庙祀至今由泾迁桐后长二公美须髯国初保障一方全活无算祖若父世多隐德后有达者其应在此儿乎但一虞跃冶便元气尽矣向后金寻过误朴绳之此究竟受用也
  九年辛巳
  十年壬午
  十一年癸未公九岁
  能属文○按是年岁大饥家以粥自赡公遂作粥赋又尝随封少保课耕命作破题公答曰播厥百谷王道之始也乡人至今以为美谈
  十二年甲申
  十三年乙酉
  十四年丙戌
  十五年丁亥
  十六年戊子公十四岁
  渐有文名○按窗前有麦一茎三穗公草瑞麦赋上太守赵公讳寿祖太守调之曰此麦比方常有公应声曰北常有则常南不常有则瑞矣太守耸然异之问汝能文乎曰能命二题顷刻立就无何督学校士拔之入院封少保益为延名师课读
  十七年己丑
  十八年庚寅
  十九年辛卯
  二十年壬辰
  二十一年癸巳公十九岁
  县试冠军○时县尊黎公讳道照已奉行取犹领试事拔公冠军太守徐公讳民式更益奖赏见院卷抚掌曰首录无疑已复不售则率六县三应再四恳之督学乃搜原卷亦称其奇而惜其留良焉
  二十二年甲午公二十岁
  馆于乡副宪公宅○按公性拓落好购奇书不计直每读忠孝节义传记临卧朗诵一过乡副宪戴公讳完延而宾之与其子若孙下帷三年脉脉有得
  二十三年乙未
  二十四年丙申公二十二岁
  补博士弟子员○按督学陈公讳子贞既发落知为前邑侯首拔取其卷复阅曰爽气清健应无留行自是每试高等矣公尝自谓兄弟九人予一身前担四兄后担四弟何以释然而无憾封少保以岁择师束修不下数十金家益落而公率诸弟辈益昕夕攻苦亹亹忘倦
  二十五年丁酉公二十三岁
  应直隶应天乡试
  娶周氏夫人○按夫人为母党周公讳时兴字起吾女万厯八月 月  日生平十八归于公善事舅姑克修妇道以贤淑称公是时课诸弟等益力遥收一二生徒资弟辈笔墨每语人曰贫家无乐事率诸弟作文见其各成一艺便欣然忘寝大约三六九是吾适志之日也
  二十六年戊戌
  二十七年己亥
  二十八年庚子公二十六岁
  举直隶应天乡试○岁值大比公饮邻家夜归与诸弟辈见屋上火光烛天则暗喜秋果举乡试第十一名与戴公两孙同榜○按公本房师浮梁陈公讳大绶初谒勉之自树却红柬不受谓今日行事之俭即异日居官之清不从此立定脚跟后便无措手处公奉教唯唯益图所以自励焉
  二十九年辛丑公二十七岁
  会试不第归里
  三十年壬寅
  三十一年癸卯
  三十二年甲辰公三十岁
  会试复不第○按公雨下第归益以课诸弟为业馆谷衣履不累封少保惟以兄而兼行父师之事又贫甚不给则下周夫人钗簪佐之夫人亦无怨言封少保封夫人不安厥心谓诸弟辈何以无负兄嫂也
  三十三年乙巳公三十一岁
  周氏夫人卒
  三十四年丙午公三十二岁
  继娶戴氏夫人○按夫人为乡副宪戴公讳完孙女讳君佑字莲峰女万厯十四年八月二十二日生年二十一归于公其贤淑与周夫人同供应诸弟辈有加维诸弟辈幻蹭蹬往返类公少年时每蹶辄泣下为亲老也凡进试之日公必夜具衣冠焚香拜家庙日中及暮皆如之虽远不辍
  九月长子国柱生
  三十五年丁未公三十三岁
  春登王士俊榜进士○按公会试仍魁十一名为李公讳凡昌房首两榜文脍炙人口
  廷试三甲九十一名赐同进士出身
  十月拜内阁中书舍人○按公自矢清白尝署联于京邸曰俸薄俭常足官卑清自尊其与张公怀卿书云某十月例得中翰职闻此官颇闲而冷闲可藏拙冷则吾素也引分营职可幸无戾又有书答同乡廷尉方公鲁岳畧曰人臣精白乃心靖共尔位何官不可致身岂必金马纔堪托足哉观此二书公之居官立身已可概见矣○戈通籍后志接引人材士有文行辄宾礼之延誉于朝不令知多所成就
  三十六年戊申公三十四岁
  奉差封益○按是年本县大水族人嗷嗷封少保为愀然不怿公时奉差过里门称贷买麦赈三党老弱壮者给微赀俾无失所更倡义画策与邑令同心拯救多赖保聚
  三十七年己酉
  三十八年庚戌
  三十九年辛亥公三十七岁
  奉差祭葬奉新蔡太宰○按公两奉使绝馈遗不入是岁复大水籴麦设法赈之如前或以为非穷官所办公毅然曰不记十六十七年洊饥吾父穮■〈禾衮〉荒洲母啮指数米薄粥不充儿女皆菜色而亲属侍举火者尚数十余家死为具棺殓无怠容岂吾有一官而难之言者谢不敏先是周外舅家固饶养于子嗣晚年置侧室生子数龄族人觊觎之伺舅即世大构狱讼托人以半产啖公公曰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入吾耳哉力白之当事寸土尺木悉入印册付遗孤更为延师教育俾至成立后史公可法督师扬州荐为监军道佥事 【 周公讳岐字农夫】
  四十年壬子公三十八岁
  娶侧室袁氏宜人○按宜人为仪征县生员袁公讳孟新女万厯二十七年己亥正月初七日生年十四归于公有中馈才从公于官经理内外无不当后公被珰祸卒于狱宜人年二十七岁闭户自经家人解救时珰虐方炽坐赃冤比斥鬻田庐不足复系国柱等于狱患难之中饥寒交迫仰事俯育唯宜人以织纫资之昭雪后躬亲炊汲封少保封夫人嘉其贤命国柱国棅事之如母舅姑殁丧葬尽礼桐邑民变二子奉宜人避乱金陵每日间一举火而画荻之训未尝暂辍子国林国材文章气节名重海内皆母教也苦节四十五年寿七十二终 【 事迹详郡县志节孝录】
  四十一年癸丑
  擢御史台候命归里○按公候命七年强半依膝下性好山水慕李伯时兄弟意致卜筑龙眠为诸弟辈书室手额其外曰此有处伏龙凤雏闲踪往胜离城可四十里得古华严剎址即李龙眠与苏黄诸名贤往还唱和处圯废既久麋鹿穴居薙刈不移时构茅舍数椽种竹树偶偕弟辈休夏其间纵谈今古谓元佑去乱法不去乱人毕竟是错李纲于高宗和议上疏极谏皆争事而不知争人事之失只是一事人则胎祸无穷故百年之计无如树人况吏兵二部用人之人尤为吃紧因于箧中取人材录一帙指示某处有某人某相材某将畧某第一流某稍次暗识圈点曰吾居官十数年精神全用在此虽多未识面而已可备朝廷缓急之用矣又谓吾在京久静观官府钩连魍魉昼现始以小人之奥托于妇寺继以妇寺之祸酿为兵戎凝阴感召寖费收拾而本??登从一念秽浊始未有女子不贞而可议四德者凡此要言悉征学问知其为国系奸非由气激者矣
  四十二年甲寅
  四十三年乙卯
  四十四年丙辰
  五月次子国棅生
  四十五年丁巳
  二月三子国林生
  四十六年戊午
  四十七年己未公四十五岁
  授浙江道监察御史
  疏请御朝○按神宗在位不视朝者三十余年诸臣先后奏请不允公八告之初疏请刻日御门早定大计 【 疏载本集】 公之直声自此倾动海内矣
  四十八年庚申公四十六岁 【 是年自八月初一起至十二月止为泰昌元年】
  二月四子国材生
  疏定主爵 【 载本集】
  疏参大司马新旧平章 【 载本集】
  巡视中城○按公首拿铨胥金鼎臣缪槚等送法司搜获假印七十余颗伪印文卷一百零九扇假官百余名铨窦为之一清 【 疏载本集】
  带管西北城○按是时有坊官奉要人意当暑系无辜者二人绝其食公手批释之得不死
  钦差直隶印马屯田监察御史○按公之领屯差也以为足饷无过屯田屯田无过水利乃上疏极陈屯政事宜疏入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后邹公元标还朝过津门诧曰三十年前京都不知稻草为何物今遍地耶左公力也○时逆珰魏忠贤刘朝等矫东朝令旨索世庙戚畹绝庄胁以必从公封还不启曰尺地皆殿下有御史奉命巡田安敢私授诸珰忿忿去复说巨珰陈登夺十三场子粒公特疏纠之 【 疏载本集】 得旨蠲除自是诸奸始侧目公矣
  七月丙申日神宗崩○先是神宗疾不食且半月皇太子未得见兵部给事中杨公涟偕诸给事御史走谒大学士方从哲公趣从哲间安从哲以为帝讳疾即问左右不敢传公又谓从哲当宿阁中复以无故事为辞越二日始率廷臣入问疾及帝疾革太子尚踌躇宫门外公与杨公遣人语东宫伴读王安帝疾甚不召太子非帝意当力请入侍尝药视膳薄暮始还太子深纳之无何神宗崩

  ○光宗

  泰昌元年
  疏请移宫 【 载本集】
  移宫始末
  八月初一日丙午泰昌即位是为光宗
  先大王父与诸臣侍班近瞻天颜无病容也
  初四日上不豫
  长安喧传某日郑贵妃进姬侍入人上遂疾
  初六日廷议枚卜
  先大王父有请复祖宗之旧制以光枚卜之盛典疏 【 载本集】
  初八日上病甚
  十一日固欲出见羣臣神色委顿
  时郑贵妃侍侧命内医崔文升投以下利齐上一昼夜三四十起支离床褥间而郑以视疾为名据干清宫与上所宠李选侍相结郑为选侍请皇后封李亦请封贵妃为皇太后是日邀有封太后旨谕内阁方从哲发礼部少宗伯孙如游疏请收成命时兵科杨公署礼科拟上疏论列会仆少徐养量谓上既不豫李郑交固左右前后皆两家私人不见周掌科一二语隐侵及之若非天心转圜周祸不测犬君无徒取死且前旨未见邸传宫禁事无妄言乃止
  十四日郭王二皇亲遍谒台省泣诉宫禁危状
  二皇亲从宫中问安出谓上病势必不起文升药故也非误也郑与李交甚固日在帝左右一图封太后一图封后共凂皇长子附己看承包藏祸心此时两妇盖环弄两朝于股掌之中诸宫侍俱不得近并皇长子时亦向人泣谓父皇搙健甚今被诸奴捉弄如此奈何诸臣闻其语忧甚而上果趣礼部封郑贵妃为皇太后
  十五日拟神宗谥
  先大王父与杨公涟并与会议乃倡言于朝请诸大老约贵妃侄养性礼请贵妃移宫仍理谕郑养性辞封太后之命
  十六日诸臣与郑养性共集松棚下
  先大王父与九卿科道勋戚诸臣词各严正冢宰周嘉谟曰汝姑无他意不过欲汝长守富贵我辈文武在此若听我辈言当为汝保护若不听我辈言忘想要封太后谁肯容汝况汝前此许多说话今尚未干净倘仍不避嫌疑毋论当贵不可保身家还不可知郑慧人也即于是日移慈宁宫杨公遂劾崔文升用药无状请推问之并请亟寝贵妃封号疏入越三日上遂逐文升停封太后命自是干清宫惟李选侍在侧矣
  十七日上召阁部吏科河南道入视疾
  上云几夜不得睡日食粥不满盂
  十八日枚卜何宗彦刘一璟等
  先是六月内奉上谕会推昅臣时有礼部侍郎何宗彦未推士论惋惜先大王父具国是本乎人心公论国之元气一疏 【 载本集】 请谕辅臣爱惜人材以为社稷至是何公得与枚卜
  十九日科道从诸大臣再入问安
  上云头目眩晕身弱不能动履矣
  二十一日枚卜疏录用辅何宗彦刘一璟韩爌等
  二十二日内传锦衣官入有旨宣兵科并召阁部科道入
  先大王父以台臣预顾命倍增感激及随诸大臣入时新辅臣刘一璟韩爌各谢恩上各谕以国家事卿等尽心目注久之因言朕在东宫饮食不调至今四五月始愈登极后劳复又未得稍静今大病服药不效阁臣方从哲曰臣等请皇长子移宫不知何日上曰朕便令其别处去不得科臣云伊当常在朕前语间目视先大王父等手指皇长子曰伊事已停当伏侍之人俱备矣阁臣刘一璟宗伯孙如游言及封李选侍仪注上曰是事朕有年生育多伏侍久因指皇长子曰颇爱他不然朕亦不封又请上慎医药上曰十余日不进矣冢宰周嘉谟曰医药犹第二义皇上清心寡欲自然不药而愈上停视久之曰宫中无甚事因目皇长子曰汝代言之皇长子曰宫中无别事先生辈传知勿听外边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