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宋布衣集
宋布衣集
○赠杨生惟德
我在潇湘君在吴。十年踪迹各江湖。蓑衣细雨王侯宅。曾忆荆州旧酒徒。
○宿紫霄宫月下望蜡烛诸涧
千尺峯头明月辉。松盘石磴紫烟飞。步虚声落不知处。采药山中道士归。
○感兴四首
肝臂列为人。自知亦巳幸。循性即坦途。求名自贻病。
商贾重财雄。巢许矜志节。朴朴同一心。欲辩何由说。
试取百金剑。补履不如锥。洪纤各适用。彼此胡相疑。
方诸能召水。磁石不引金。因知天下事。所贵在同心。
○程仁卿从军自蜀还荆州诗以贻之
长揖辞开府。悲歌下剑门。心长发自短。金尽舌犹存。负笈新诗草。披衣旧酒痕。锦城贵公子。谁是赵平原。
○襄阳送刘近化山人北游
意气重刘生。悲歌万里行。宝刀横白刃。骝马络朱缨。江汉分南楚。云沙靖北平。经过易水上。为我吊荆卿。
○三月八日贱辰印别驾李方伯觞予命梨园弟子为寿诗以谢
昔别信陵门。常思国士恩。激商知楚客。流羽辩梨园。竹里敕中馔。花间促上尊。千金酬一饭。吾亦媿王孙。
○书李右承郭北山房
栖托难高卧。行藏且岁时。从来燕客放。不怪楚人疑。时有青霞想。惭无玄豹姿。名山堪蜕骨。不遣报家知。
○访华容孙兆孺山人
江上逢孙楚。山中问鹖冠。秋云玄阁冷。夜雨敝貂寒。壮发何时变。衰颜此日看。岁华摇落尽。何处有江兰。
○宿玄石山月下望洞庭湖
五粒松枝酒。三花道士居。山空月愈白。湖阔水同虚。腾化术难就。纵横计巳疏。欲知投老地。惟有学樵渔。
○送兆孺赴岳州府谒李刺史
木落章华晚。帆飞梦泽云。莫挥长别泪。不是久离羣。鹦鹉休先赋。兰膏恐自焚。诸苹幸可荐。为我吊湘君。
○北归留别兆孺
泽国寒仍早。江城木叶稀。何人歌枤杜。有客赋无衣。沅芷宜修佩。商芝可疗饥。相思付朔鴈。还共楚云飞。
○公安别孙习孺秀才还荆州
惆怅孱陵道。江湖鴈正飞。万山风雪里。匹马郢城归。此日哀王粲。何年荐陆机。梁园零落尽。垂老欲谁依。
○秋日同印别驾游桃川宫寻秦人洞
殿阁夕阳外。花源楚水西。秦人不可见。洞草尚萋萋。九畹心空结。三湘望欲迷。探奇犹未极。还下武陵溪。
○江边旅舍
小榻微风入。开帘爱地偏。因知童仆好。更觉主人贤。客梦江声乱。乡愁夜雨悬。明朝秋巳半。又近菊花天。
○同襄阳阮举人游楚山田家遇雨
携酒依场圃。班□共老农。楼台一水外。风雨万山中。田叶浮逾绿。溪花湿更红。百年耕凿计。吾媿鹿门公。
○江陵草堂典赁思寻投老之地
裘马荆儿态。茳蓠楚客心。纵横术未就。佚老计相寻。玉佩遗湘浦。桔槔思汉阴。买山须近水。结屋白云深。
○赠浙东王山人
白酒时时醉。青山处处缘。满囊诗是画。尽室笔为田。自道贫非病。人嘲白尚玄。明朝到郢上。谁赠杖头钱。
○寓天门山中思归江陵草堂
短墙留鹤泽。衡宇俯龙桥。松粒酒应熟。梅花客可招。老思芳草卧。闲爱白云谣。楚笈行将负。全生事绣萧。
○秋日同京山郝秀才饮唐子承西园
茅屋松间好。柴门花下开。芙蓉临水槛。黄菊照尊罍。看剑招燕客。论文识楚材。溪边双白鸟。相对不相猜。
○登仲宣楼值雨
南国春留客。东风雨扬丝。江云迷楚望。野水接松滋。红湿桃花片。青回杨柳枝。空余怀古意。日暮倚楼时。
○书南嵓宫后岩
危石临松涧。悬岩启竹房。寻仙探玉洞。觅草得金光。杯狖隐还见。山精啸复藏。惭无辟谷术。丘壑兴何长。
○下山小憩南嵓宫作
铁锁下松关。琳宫俯石阑。采芝临绝巘。投馆记前山。林外青牛卧。云中白鹿还。重来炼金骨。不复忆人间。
○寻玉虚宫周炼师
水声悬木杪。犬吠隔花源。饮涧腾猨坠。争巢徤□翻。开山逢石□。斸药到云根。静爱宜栖士。因窥不死门。
○鲁中挽何鸣岐
之子鲁男子。为交老更新。犹存悬磬室。不见挂瓢人。泗上寻渔父。山中问隐沦。鳯兮今巳逝。此意向谁陈。
○泗上赠吕侠士
南游不得意。来问鲁朱家。生涩青楼妓。凋零白鼻騧。防秋 过鴈塞。校猎度龙沙。剩有缦缨带。时时拂剑花。
○春寒睡起口号
白发白如丝。春眠起较迟。即看芳草变。又过杏花时。裋褐寒先觉。长吟趣自知。谁云鲁洒薄。犹免越人思。
○久雨小晴即事
海色常含雨。山云薄带寒。曦微占暮鹊。芳意结春兰。对酒看长剑。低头试小冠。孟尝空好士。白发老冯驩。
○寄孙兆孺
七泽秋生早。三江鴈亦稀。无人识鬷蔑。有客忆孙挥。对酒狂謌发。看山逸兴飞。白头见何日。同结薜萝衣。
○高阳池刘杨二山人招饮
石径寡林到野亭。中开一槛小池清。云山对酒浑无俗。花鸟供 诗别有情。抚槛观鱼如惠子。当杯说剑让刘生。幅巾我亦高阳侣。漫向江头歌楚声。
○赠杨斗笠
江汉何年斗笠翁。丹砂未熟酒瓢空。金华不见牧羊子、郢上还邀襄野童、宝剑歌残徒自媚、瑶琴凄断与谁同、相逢且莫沧州去、为报淮南有桂丛
○秋日晚出荆州南门壕上作
蒲稗藏鸭楚水秋、碧云摇海结新愁、晚风忽动芙蓉渚、斜日还寻杜若洲、白发萧疏歌宝铗、黄金零落恕貂裘、梧桐露下自消歇、千里相思明月栖、
○八月十三日东永嘉王秉之山人
寒竹丛巳橘柚县、短篱茅屋向城偏、桂花酿酒秋将半、桐叶题诗月未图、越客还思青海峤、楚鸿又度白云天、好山欲买多招隐、袖里曾无子母钱、
○泊吴淞海岸覌邵将军水军以所获倭奴行酒
海戍江城动远旌、栖船载酒楚云平、三山我欲寻仙去、万里谁能破浪行、碧眼倭奴通汉语、黄须剑卒缦胡缨、向予东指嵎峓穴、先□洪涛断巨鲸
●双鹅集
碑文
双鹅记(清苑 陈僖)
双鹅集叙
双鹅集(和)
双鹅集(赠)
◆碑文
康熙甲子。二月庚申。知新河县事后学王培。谨以牲醴香楮之仪。致祭于明布衣宋鹅池先生。及碑神之灵而告之曰。于戏。世之所谓隐士者。多以放狂目之。而不知其大有功于名教也。夫八世之天下。神明治之。三后之天下。仁圣贤人治之。秦汉以来之天下。才子治之。才子者。与神明同道。与仁圣贤人同心。而用不同也。顾有以有用为用者。贪富贵而无忌。治而不治者也。有以无用为用者。安贫贱而有耻。不治而治者也。用则为经济。不用则为文章。文章与经济合。世之幸也。文章与经济分。世之大不幸也。先生生燕赵之乡。当明之盛时。而见夫世之贪利无巳。心焉疾之。天又迫之。故其为诗文。直原夫受病之由。而极夫感慨激昂之意。学道之久。则又蔼然和平也。而且足迹徧天下。有龙门之风。文颇似之。之博陵而羡美才。上燕都而访人士。登邹峄而见上蔡丞相之迹。浮江淮而负元龙湖海之量。望钟山之王气。心窃往之。拜延陵之世祠。执鞭慕之。渡钱塘而吊子胥之忠。过青徐而景太公之懿。出居庸。循太行。穷关陕泽潞诸边塞。而瞻秦皇帝之长城。周文武之都邑。晋公子之山河。旷然意远也。居井陉而思王孙之烈。赴太原而慕林宗之行。栈道千里。通于蜀汉。陟彼峨嵋。儗夫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则又杨雄王褒所心折。而文翁相如。所谓异世而同揆也。遡巫巴。下荆鄂。返江黄。迂云梦。而北走大梁。堕泪羊公之碑。伤心屈子之立懦欤嘻令君诚贤矣哉。兹因而更有感也。人亦成其为人而巳。成其为人。必不至于草木同腐。一时之显晦穷通无论焉。即如布衣。当时抵牾无所容。而死又不知其所。乃于百余年之后。犹有读书学道之令君。出而表彰之。则人之可传所重。在立身行巳。不大略可睹也哉。虽鹅之集也近幻。而诚之冥通。气之感召。夫亦可以共信矣。因为记以贻令君。用励行巳有耻者。兼为今之为令者告焉。裨立于康熙二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令君姓王氏。顽立懦。而为百世之师矣。使先生而用于世。必能为廉吏以拯斯民。先生而既不用于世。世有学先生者。人人存夫耻心。皆甘淡薄。则争鬪不起。兵刑可息。太平可望巳。此所谓以无用为用。以不治为治。与仁圣贤人同心。与神明同道。而志可跻世于羲皇者也。顾不见之于经济。而徒见之于文章。先生以文章而为经济。世人以经济而为文章。且以先生之作非文章也。以斯人而流于野。此则明之所以亡也。夫士不难于文才。而难于品行。不难于草。武昌之柳不存。彭泽之菊安在。泛沅湘而歌□子。入苍梧而呌虞舜。仲宣高楼。信陵夷山。又彽徊不忍去矣。复辗转三吴。遨游七泽。挥华腴而甘穷饿。菽米一餐。人所难堪矣。且辞其二童。冺迹大千。归于无何有之乡。其西山之薇蕨耶。其东鲁之疏水箪瓢耶。其灵均之远游耶。其南华之逍遥耶。其列子御风而行耶。其采石之明月。函关之紫气耶。其仲连之辞千金而蹈东海耶。嗟夫。世皆慕富贵。而先生独甘贫贱。蝉蜕尘埃。自神高标。洵足以廉自有神。神存而形存。形存而先生存。碑其常存乎。乱曰。烈风起兮黄沙上。先生何在归瀣沆。白石丹砂今焉养。宋鲸徒厪达官想。江之永矣汉之广。海海茫茫世旷漭。神兮何来又何往。于戏休哉。尚飨。
◆双鹅记(清苑 陈僖)
清苑陈 僖蔼公
明嘉隆时。赵郡新河。有宋布衣登春者。字应元。博洽以诗名。晚居江陵。耕天鹅池之石田。更号鹅池。生后自童发为头陀。不知所之。越百有余年。有柘城王令君宰新河。念其高风。勒石表厥宅里。曰宋修巳。而难于知巳。读东海徐公之为先生传。善肖其奇。笔邻史记。且忘其贵而交先生。容其亢爽。亦才子之极致巳。此皆人中麟鳯。展其毛羽。均可以作瑞皇家。仪刑多士。旷世而不一见也。至于书摹右军。绘比虎头摩诘。又其游艺之余者巳。愚待罪堂阳。几三年矣。年荒民贫。忧心不释。常废读书。偶见布衣集。伟其才。洁其志。高其行。行其故里。而怆然有感也。爰为立碑曰明布衣宋鹅池先生故里。以彰才子。碑乎神乎。先生之神不在碑。先生之碑州。与布衣游善。徐为梓其诗以传。时。纸贵。凡□指使按部。必多购其集。备馈赠仪。骚人墨客。藏为家珍。大约其人之高旷似孟郊。其僻类贾岛。无所关于天下后世者也。令君何所取。而于流风既衰之后。表扬之而不忍没哉。盖纲常名教之事。有大行于上者。不可无坚守于下者。令君祭有衣文有曰。用世之道。贪富贵而无忌。则治而不治。安贫贱而有耻。斯不治而治。用则为经济。不用则为文章。令君可谓知言矣。今之表其里也。岂非用以廉顽布衣故里。亦郑公乡。杜甫里义也。令君诚贤矣哉。立石之夕。有天鹅双集碑旁。徘徊不肯去。村人取之以献。令君畜于官署之西园。神王色泽。若得其所者嘻异哉。或令君彰善表微。其降木之鸾。巢庭之乌耶。抑布衣才鬼。胜于顽仙。即华表之鹤。望帝之鹃也。皆不可知。独是布衣一落魄老狂生耳。负性肮脏。眼白亡富贵。人欲得而甘心者甚众。游踪几遍天下。所至辄穷。即有物色者。非其人不受。迫之即亡走。惟齐人邢侗宰南宫。吴人徐学谟守荆名培。字益仲。河南柘城人。戊子科孝廉。以循良著称。收鹅人司大德。并记之而书于碑阴。
◆双鹅集叙
宋鹅池先生。河布衣也。以诗文名于明嘉隆间。徐宗伯。李理卿。所以传之者详矣。高旷贞洁。回出尘俗。其殆古之隐居子与。余钦其品行。爰为建故里之碑。适有天鹅双至。海内诸名公先生。奇其事而咏之。因成兹集。所以发潜德之函光者至矣。而乡民及宋氏之族。登堂请曰。本村居民百余家。厥名六户。萧条殊甚。敢藉布衣之灵。更嘉名焉。爰从众论。改六户村为天鹅聚云。
康熙乙丑孟秋之杪中州王培益仲甫识
◆双鹅集(和)
碑成之夕适有天鹅双至碑旁不去村人司大德者收之以献因率成一律一绝 (柘城王培)
双鹅诗次韵 (南昌丁弘诲)
双鹅诗次韵 (南州宗之璠)
双鹅诗次韵 (肤施姚祖颛)
双鹅诗次韵 (会稽罗企襄)
双鹅诗次韵 (新河杨光世)
双鹅诗次韵 (新河杨瑄)
双鹅诗次韵 (柘城李子金)
双鹅诗次韵 (赵州张光昌)
双鹅诗次韵 (扬州王永亨)
双鹅诗次韵 (获鹿魏双鳯)
双鹅诗次韵 (长垣李振世)
双鹅诗次韵 (仁和吴震方)
双鹅诗次韵 (祥符孟发祥)
双鹅诗次韵 (柘城杜知穟)
○碑成之夕适有天鹅双至碑旁不去村人司大德者收之以献因率成一律一绝
柘城王 培益仲
逸士原来自有灵。天鹅双下值碑成。人曾装羽今何在。物竟呈奇称此名。洞洁氷姿胥矫矫。凌摩浩志且嘤嘤。丰翎暂息谁能滞。任尔云霄万里行。不向洪波荡碧湾。却来碑畔到人间。先生或怂灵神至。千里江陵一日还。
○双鹅诗次韵
南昌丁弘诲循庵
特地双鹅故弄灵。碑文绝妙又诗成。鹿泉近接藏书里。荆布狂闻使酒名。先辈互传多肮脏。小儿空复学咿嘤。钱塘木石真同调。捉月乘潮共此行。先人薄宦楚沙湾。记说鹅池寓此间。■〈田翏〉海情深终一别。倦飞今为使君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