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宋布衣集
宋布衣集
○对酒(乐府)
自古推名饮。而今不复疑。少年当适意。况我白头时。剑说非良计。酒謌多玅辞。丹砂不可食。毕竟尔何为。
○秋日埜望 【 是年戊辰大水】
听鸟中林往。看云故国心。地卑湘汉阔。天远洞庭深。老马空知道。穷猨岂择林。十年书剑客。寂寞到如今。
○雨中遣闷
泽国秋云重。江城暮雨寒。短衣为客惯。长铗向谁看。密竹藏幽径。深松着小冠。渚芹亦可荐。何惜老荆蛮。
○九日同仙居兄饮江陵艹堂因忆故园诸弟
客泪十年落。乡心九日县。登高巴水外。望远楚云边。各醉黄花酒。同悲鸿鴈天。浮骸能几日。而汝且相怜。
○山中晓起
习静来山中。长日卧松关。川光媚几席。山气清襟颜。翩翩双鸟没。袅袅孤云还。万物各有适。无营意自闲。
○山中寄龙山兄弟
山人多幽姿。栖息宜云壑。生平沮溺流。矢与求羊约。索居赖琴书。战胜甘藜藿。心迹两无疑。百年任苦乐。
○龙山见访山中诗以贻之
公子多道气。跻险赏林泉。高酣坐石上。眇若乘云烟。俛仰成千古。纵观周八埏。谅无松子术。敢冀王乔年。安顺委大化。恬愉复自然。
○登太和山天柱峯
策杖陟峯顶。羽人启金扃。冥心观元化。彷佛见岳灵。历历指九区。苍苍辩四溟。陵谷若波涛。微茫讵可形。羣动争飞奔。大运无留停。仰视浮云征。空虚安可升。眇焉此浮骸。何堪为列星。愿留不死乡。炼骨引熊经。
○饮酒四首
清流众累集。性悟苦不早。身后名有无。生前亦枯稿。不赖忘忧物。何以写怀抱。刍狗视浮骸。万事皆草草。寿命由化迁。金石亦难保。敛襟独闲谣。江月上松杪。
福端君不为。盛名岂敢居。列子老郑圃。何异凡民愚。六用俱可废。一真良自如。百年此形容。泡影现斯须。有生胡不乐。安有再来躯。箕踞竹林中。酌酒焚枯鱼。
睫常在目前。如何目不见。死常随我身。如何我不患。好高穷远深。至近反忽慢。谁知袵席间。而乃即天汉。万古亦非遥。一息长无算。老彭与殇子。寿夭相等看。静观蜉蝣羽。可同白石烂。
怒则乖天和。喜亦伤大雅。喜怒同使臣。胷臆若传舍。来去本无端。不乘车与马。一气自起灭。万形非真假。十年会此理。欲辩言愈寡。中心久藏之。当告知音者。
○秋日寓唐子承秘书西园
杖策步西园。被褐坐东轩。孤觞面菊圃。惟闻野鸟喧。昨朝秋雨足。菜甲生何繁。园丁荷锄去。荒草没篱根。南山当面立。晨暮洗心言。
○大堤曲
白面襄阳儿。素腕大堤女。何必芍药赠。日动心相许。骝马青丝缰。楼高独延竚。女萝附松枝。嬿婉东风里。愿为双鸳鸯。泛泛碧池水。
○襄阳怀古
襄阳白面儿。惯唱铜踶歌。汉水东流去。英雄可柰何。羊公石尚在。岘山高嵯峩。不见孟夫子。谁传妙句多。习池清且浅。双鲤跃春波。山风吹幅巾。照影何婆娑。登临前后事。水鉴色象过。吾将寻鹿门。披云巢松萝。下掬石上泉。茹芝消沉痾。丹砂多悞人。素心望匪他。
○将游衡岳留别李九中
洞庭南望草萋萋。江青枫□楚客悲。何处思君心最切。鴈回峯下寄书时。
○赠荆门州卢晋山刺史
百战曾收海上功。归来十载半成翁。笑携南国如花妾。不觉衣冠有晋风。
○赠杨生惟德
我在潇湘君在吴。十年踪迹各江湖。蓑衣细雨王侯宅。曾忆荆州旧酒徒。
○宿紫霄宫月下望蜡烛诸涧
千尺峯头明月辉。松盘石磴紫烟飞。步虚声落不知处。采药山中道士归。
○感兴四首
肝臂列为人。自知亦巳幸。循性即坦途。求名自贻病。
商贾重财雄。巢许矜志节。朴朴同一心。欲辩何由说。
试取百金剑。补履不如锥。洪纤各适用。彼此胡相疑。
方诸能召水。磁石不引金。因知天下事。所贵在同心。
○程仁卿从军自蜀还荆州诗以贻之
长揖辞开府。悲歌下剑门。心长发自短。金尽舌犹存。负笈新诗草。披衣旧酒痕。锦城贵公子。谁是赵平原。
○襄阳送刘近化山人北游
意气重刘生。悲歌万里行。宝刀横白刃。骝马络朱缨。江汉分南楚。云沙靖北平。经过易水上。为我吊荆卿。
○三月八日贱辰印别驾李方伯觞予命梨园弟子为寿诗以谢
昔别信陵门。常思国士恩。激商知楚客。流羽辩梨园。竹里敕中馔。花间促上尊。千金酬一饭。吾亦媿王孙。
○书李右承郭北山房
栖托难高卧。行藏且岁时。从来燕客放。不怪楚人疑。时有青霞想。惭无玄豹姿。名山堪蜕骨。不遣报家知。
○访华容孙兆孺山人
江上逢孙楚。山中问鹖冠。秋云玄阁冷。夜雨敝貂寒。壮发何时变。衰颜此日看。岁华摇落尽。何处有江兰。
○宿玄石山月下望洞庭湖
五粒松枝酒。三花道士居。山空月愈白。湖阔水同虚。腾化术难就。纵横计巳疏。欲知投老地。惟有学樵渔。
○送兆孺赴岳州府谒李刺史
木落章华晚。帆飞梦泽云。莫挥长别泪。不是久离羣。鹦鹉休先赋。兰膏恐自焚。诸苹幸可荐。为我吊湘君。
○北归留别兆孺
泽国寒仍早。江城木叶稀。何人歌枤杜。有客赋无衣。沅芷宜修佩。商芝可疗饥。相思付朔鴈。还共楚云飞。
○公安别孙习孺秀才还荆州
惆怅孱陵道。江湖鴈正飞。万山风雪里。匹马郢城归。此日哀王粲。何年荐陆机。梁园零落尽。垂老欲谁依。
○秋日同印别驾游桃川宫寻秦人洞
殿阁夕阳外。花源楚水西。秦人不可见。洞草尚萋萋。九畹心空结。三湘望欲迷。探奇犹未极。还下武陵溪。
○江边旅舍
小榻微风入。开帘爱地偏。因知童仆好。更觉主人贤。客梦江声乱。乡愁夜雨悬。明朝秋巳半。又近菊花天。
○同襄阳阮举人游楚山田家遇雨
携酒依场圃。班□共老农。楼台一水外。风雨万山中。田叶浮逾绿。溪花湿更红。百年耕凿计。吾媿鹿门公。
○江陵草堂典赁思寻投老之地
裘马荆儿态。茳蓠楚客心。纵横术未就。佚老计相寻。玉佩遗湘浦。桔槔思汉阴。买山须近水。结屋白云深。
○赠浙东王山人
白酒时时醉。青山处处缘。满囊诗是画。尽室笔为田。自道贫非病。人嘲白尚玄。明朝到郢上。谁赠杖头钱。
○寓天门山中思归江陵草堂
短墙留鹤泽。衡宇俯龙桥。松粒酒应熟。梅花客可招。老思芳草卧。闲爱白云谣。楚笈行将负。全生事绣萧。
○秋日同京山郝秀才饮唐子承西园
茅屋松间好。柴门花下开。芙蓉临水槛。黄菊照尊罍。看剑招燕客。论文识楚材。溪边双白鸟。相对不相猜。
○登仲宣楼值雨
南国春留客。东风雨扬丝。江云迷楚望。野水接松滋。红湿桃花片。青回杨柳枝。空余怀古意。日暮倚楼时。
○书南嵓宫后岩
危石临松涧。悬岩启竹房。寻仙探玉洞。觅草得金光。杯狖隐还见。山精啸复藏。惭无辟谷术。丘壑兴何长。
○下山小憩南嵓宫作
铁锁下松关。琳宫俯石阑。采芝临绝巘。投馆记前山。林外青牛卧。云中白鹿还。重来炼金骨。不复忆人间。
○寻玉虚宫周炼师
水声悬木杪。犬吠隔花源。饮涧腾猨坠。争巢徤□翻。开山逢石□。斸药到云根。静爱宜栖士。因窥不死门。
○鲁中挽何鸣岐
之子鲁男子。为交老更新。犹存悬磬室。不见挂瓢人。泗上寻渔父。山中问隐沦。鳯兮今巳逝。此意向谁陈。
○泗上赠吕侠士
南游不得意。来问鲁朱家。生涩青楼妓。凋零白鼻騧。防秋 过鴈塞。校猎度龙沙。剩有缦缨带。时时拂剑花。
○春寒睡起口号
白发白如丝。春眠起较迟。即看芳草变。又过杏花时。裋褐寒先觉。长吟趣自知。谁云鲁洒薄。犹免越人思。
○久雨小晴即事
海色常含雨。山云薄带寒。曦微占暮鹊。芳意结春兰。对酒看长剑。低头试小冠。孟尝空好士。白发老冯驩。
○寄孙兆孺
七泽秋生早。三江鴈亦稀。无人识鬷蔑。有客忆孙挥。对酒狂謌发。看山逸兴飞。白头见何日。同结薜萝衣。
○高阳池刘杨二山人招饮
石径寡林到野亭。中开一槛小池清。云山对酒浑无俗。花鸟供 诗别有情。抚槛观鱼如惠子。当杯说剑让刘生。幅巾我亦高阳侣。漫向江头歌楚声。
○赠杨斗笠
江汉何年斗笠翁。丹砂未熟酒瓢空。金华不见牧羊子、郢上还邀襄野童、宝剑歌残徒自媚、瑶琴凄断与谁同、相逢且莫沧州去、为报淮南有桂丛
○秋日晚出荆州南门壕上作
蒲稗藏鸭楚水秋、碧云摇海结新愁、晚风忽动芙蓉渚、斜日还寻杜若洲、白发萧疏歌宝铗、黄金零落恕貂裘、梧桐露下自消歇、千里相思明月栖、
○八月十三日东永嘉王秉之山人
寒竹丛巳橘柚县、短篱茅屋向城偏、桂花酿酒秋将半、桐叶题诗月未图、越客还思青海峤、楚鸿又度白云天、好山欲买多招隐、袖里曾无子母钱、
○泊吴淞海岸覌邵将军水军以所获倭奴行酒
海戍江城动远旌、栖船载酒楚云平、三山我欲寻仙去、万里谁能破浪行、碧眼倭奴通汉语、黄须剑卒缦胡缨、向予东指嵎峓穴、先□洪涛断巨鲸
●双鹅集
碑文
双鹅记(清苑 陈僖)
双鹅集叙
双鹅集(和)
双鹅集(赠)
◆碑文
康熙甲子。二月庚申。知新河县事后学王培。谨以牲醴香楮之仪。致祭于明布衣宋鹅池先生。及碑神之灵而告之曰。于戏。世之所谓隐士者。多以放狂目之。而不知其大有功于名教也。夫八世之天下。神明治之。三后之天下。仁圣贤人治之。秦汉以来之天下。才子治之。才子者。与神明同道。与仁圣贤人同心。而用不同也。顾有以有用为用者。贪富贵而无忌。治而不治者也。有以无用为用者。安贫贱而有耻。不治而治者也。用则为经济。不用则为文章。文章与经济合。世之幸也。文章与经济分。世之大不幸也。先生生燕赵之乡。当明之盛时。而见夫世之贪利无巳。心焉疾之。天又迫之。故其为诗文。直原夫受病之由。而极夫感慨激昂之意。学道之久。则又蔼然和平也。而且足迹徧天下。有龙门之风。文颇似之。之博陵而羡美才。上燕都而访人士。登邹峄而见上蔡丞相之迹。浮江淮而负元龙湖海之量。望钟山之王气。心窃往之。拜延陵之世祠。执鞭慕之。渡钱塘而吊子胥之忠。过青徐而景太公之懿。出居庸。循太行。穷关陕泽潞诸边塞。而瞻秦皇帝之长城。周文武之都邑。晋公子之山河。旷然意远也。居井陉而思王孙之烈。赴太原而慕林宗之行。栈道千里。通于蜀汉。陟彼峨嵋。儗夫武功。太白去天三百。则又杨雄王褒所心折。而文翁相如。所谓异世而同揆也。遡巫巴。下荆鄂。返江黄。迂云梦。而北走大梁。堕泪羊公之碑。伤心屈子之立懦欤嘻令君诚贤矣哉。兹因而更有感也。人亦成其为人而巳。成其为人。必不至于草木同腐。一时之显晦穷通无论焉。即如布衣。当时抵牾无所容。而死又不知其所。乃于百余年之后。犹有读书学道之令君。出而表彰之。则人之可传所重。在立身行巳。不大略可睹也哉。虽鹅之集也近幻。而诚之冥通。气之感召。夫亦可以共信矣。因为记以贻令君。用励行巳有耻者。兼为今之为令者告焉。裨立于康熙二十三年。二月二十四日。令君姓王氏。顽立懦。而为百世之师矣。使先生而用于世。必能为廉吏以拯斯民。先生而既不用于世。世有学先生者。人人存夫耻心。皆甘淡薄。则争鬪不起。兵刑可息。太平可望巳。此所谓以无用为用。以不治为治。与仁圣贤人同心。与神明同道。而志可跻世于羲皇者也。顾不见之于经济。而徒见之于文章。先生以文章而为经济。世人以经济而为文章。且以先生之作非文章也。以斯人而流于野。此则明之所以亡也。夫士不难于文才。而难于品行。不难于草。武昌之柳不存。彭泽之菊安在。泛沅湘而歌□子。入苍梧而呌虞舜。仲宣高楼。信陵夷山。又彽徊不忍去矣。复辗转三吴。遨游七泽。挥华腴而甘穷饿。菽米一餐。人所难堪矣。且辞其二童。冺迹大千。归于无何有之乡。其西山之薇蕨耶。其东鲁之疏水箪瓢耶。其灵均之远游耶。其南华之逍遥耶。其列子御风而行耶。其采石之明月。函关之紫气耶。其仲连之辞千金而蹈东海耶。嗟夫。世皆慕富贵。而先生独甘贫贱。蝉蜕尘埃。自神高标。洵足以廉自有神。神存而形存。形存而先生存。碑其常存乎。乱曰。烈风起兮黄沙上。先生何在归瀣沆。白石丹砂今焉养。宋鲸徒厪达官想。江之永矣汉之广。海海茫茫世旷漭。神兮何来又何往。于戏休哉。尚飨。
◆双鹅记(清苑 陈僖)
清苑陈 僖蔼公
明嘉隆时。赵郡新河。有宋布衣登春者。字应元。博洽以诗名。晚居江陵。耕天鹅池之石田。更号鹅池。生后自童发为头陀。不知所之。越百有余年。有柘城王令君宰新河。念其高风。勒石表厥宅里。曰宋修巳。而难于知巳。读东海徐公之为先生传。善肖其奇。笔邻史记。且忘其贵而交先生。容其亢爽。亦才子之极致巳。此皆人中麟鳯。展其毛羽。均可以作瑞皇家。仪刑多士。旷世而不一见也。至于书摹右军。绘比虎头摩诘。又其游艺之余者巳。愚待罪堂阳。几三年矣。年荒民贫。忧心不释。常废读书。偶见布衣集。伟其才。洁其志。高其行。行其故里。而怆然有感也。爰为立碑曰明布衣宋鹅池先生故里。以彰才子。碑乎神乎。先生之神不在碑。先生之碑州。与布衣游善。徐为梓其诗以传。时。纸贵。凡□指使按部。必多购其集。备馈赠仪。骚人墨客。藏为家珍。大约其人之高旷似孟郊。其僻类贾岛。无所关于天下后世者也。令君何所取。而于流风既衰之后。表扬之而不忍没哉。盖纲常名教之事。有大行于上者。不可无坚守于下者。令君祭有衣文有曰。用世之道。贪富贵而无忌。则治而不治。安贫贱而有耻。斯不治而治。用则为经济。不用则为文章。令君可谓知言矣。今之表其里也。岂非用以廉顽布衣故里。亦郑公乡。杜甫里义也。令君诚贤矣哉。立石之夕。有天鹅双集碑旁。徘徊不肯去。村人取之以献。令君畜于官署之西园。神王色泽。若得其所者嘻异哉。或令君彰善表微。其降木之鸾。巢庭之乌耶。抑布衣才鬼。胜于顽仙。即华表之鹤。望帝之鹃也。皆不可知。独是布衣一落魄老狂生耳。负性肮脏。眼白亡富贵。人欲得而甘心者甚众。游踪几遍天下。所至辄穷。即有物色者。非其人不受。迫之即亡走。惟齐人邢侗宰南宫。吴人徐学谟守荆名培。字益仲。河南柘城人。戊子科孝廉。以循良着称。收鹅人司大德。并记之而书于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