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集藏
- 四库别集
- 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副使
出参使华,归复君命。方临近境,首损珍函。祗佩殊私,曷胜丹悃。
【《永乐大典》卷一万八千四百二「状」字韵,页十二下引「强祠部集」。(影印本第一百七十二册)】
王珪:《华阳集》六十卷
王珪,字禹玉。华阳人,徙舒(安徽)。宋天禧三年(一○一九)生。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兼侍读学士,封岐国公。元丰八年(一○八五)卒。赠太师,谥文恭。《宋史》卷三一二有传。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华阳集》六十卷,《附录》十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王珪华阳集 【四十七条】 王珪小儿致语 【一条】
王岐公诗 【一条】 王岐公华阳集 【二条】
以上共五十一条,馆臣漏辑者十六条。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二《华阳集》条:「至其中有青词、密词、道场文、斋文、乐语之类……非文章正统。今以原集所有,姑附存之。而刊本概加删削焉。」原本未见,现依刊本辑补。
新馆
偏箱岭恶莫摧轮,游子思亲泪满巾。万里有尘遮白日,一行无树识新春。幽禽纔啭已 【摧】 【催】 客,狂石欲奔如避人。虏酒相邀绝峰饮,因高处望天津。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十三「馆」字韵,页五上引「王珪华阳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册)】
就日馆
高原春霁荡妖氛,使驲重来路始分。虽远长安初见日,渐亲冀北已瞻云。东风未破胡天冻,芳草应连紫陌熏。早晚旅魂还旧干,晨钟一到玉关闻。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十三「馆」字韵,页五上引「王珪华阳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册)】
望京馆
一从绝漠返朱轮,便有东风逐去尘。和气旋成燕谷暖,使华重照 【苏】 【蓟】 门新。山川如避中原执,天地应酣上国春。二月塞亭行欲尽,初花犹未识归人。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十三「馆」字韵,页五上引「王珪华阳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册)】
柳河馆
柳河山外日晖晖,柳色犹枯草正腓。阴壑水声多北注,晴峰云影尽南飞。黄牛拥毳争春耦,白马弯弧落暮围。路入陇尘谁与问,桑间胡女避人归。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十三「馆」字韵,页五上引「王珪华阳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册)】
长兴馆绝句
风霜守冢不知年,犬类那思母爱偏。却谢汉恩颁五饵,载令梳洗向山前。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十三「馆」字韵,页五上引「王珪华阳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册)】
一题白马馆
白马荒原非路歧,征夫未起雪侵肌。雁思水国犹南翥,人在天更北驰。狂吹欲号沙四作,冻云无赖日西垂。平生可是嗟行役,一对胡觞亦自嗤。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十三「馆」字韵,页五上引「王珪华阳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册)】
南海馆中
岭外经年逐断蓬,孤吟废馆几宵中。灯回秋壁耿乡梦,雨送夜潮飘海风。靖节久抛三径乐,子云坐叹十金空。何时征棹一归去,江有鲈莼岸有风。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十三「馆」字韵,页五上引「王珪华阳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册)】
即目
落日映山岊,万峰苍翠深。风生九秋意,人动五湖心。溪曲半帆出,天遥孤鹜。白云空满目,无处问归音。
【《永乐大典》卷一万九千六百三十七「目」字韵,页二十二上引「王岐公诗」。(影印本第一百七十六册)】
失题
北极齐尊,诸天密护。流景光而配日,崇厚德以仪坤。
【《永乐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五「尊」字韵,页十六下引「王珪华阳集」。(影印本第五十一册)】
小儿致语
百蛮奔走,南踰铜鼓之乡;万里讴谣,西出玉关之路。
【《永乐大典》卷一万二千一百四十八「走」字韵,页十八下引「王珪小儿致语」。(影印本第一百二十五册)】
回吕参政谢给事书
方真主之励精,稽先王而发政。谓六经所以制天下之治,非大贤不能济人文之兴。
【《永乐大典》卷七千九百六十二「兴」字韵,页二上引「王珪华阳集」。(影印本第八十八册)】
谢翰林学士承旨表
臣某言:今月十一日,待诏某至臣所居,奉宣宸指,召臣入院充学士承旨者。高门应召,甫听于温言;丹地承恩,就更于华序。宠知上出,感自中深。臣某中谢。窃以极儒者之荣,独高翰墨之选;鼓天下之动,莫如号令之孚。矧参基命之承,尤峻禁林之望。允图鸿博,以访 【请】 【清】 闲。若臣者少孤多奇,晚学弗竞。偶缀科于异等,旋迹于近途。西掖裁书,空历五春之莫;北门待诏,又惊一纪之余。而臣材疏不足经大猷,知短不能防众呰。微生江海之上,每意鱼鸟之从。敢自幸于它迁,且独矜于素守。岂悟右文之御,未遗孤进之臣。再召冠于严扉,使亲聆于密旨。宫赐锦,尽为新隽之人;仙岭浮鳌,犹顾旧游之客。兹盖伏遇皇帝陛下,储思神务,宣精帝文。方收器于羣髦,亦录瘽于旧物。虽承误宠,不敢矫辞。三代同风,已属汉功之茂;千龄复旦,维知舜德之逢。徒勉自思,未知所报。臣某无任。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百十五「旨」字韵,页十四下引「王珪华阳集」。(影印本第一百一册)】
谢翰林学士承旨笏表
臣某言:伏蒙圣慈,赐臣官告敕牒各一道,授臣前件职者。禁林之召,使犹冠于近班;浴殿之趋,更亲承于密旨。材之匪据,愧不知从。兹盖伏遇皇帝陛下,收揽羣英,顾怜旧物。念久尘于严近,特加锡于宠名。维殚素学之勤,庶答曲成之造。臣某无任。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百十五「旨」字韵,页十四下引「王珪华阳集」。(影印本第一百一册)】
典记夫人王氏堂祭文
。玉觞之酹,以寄遥哀。尚飨。维嘉佑六年,岁次辛丑,某月日。皇帝遣某官致祭于故典记夫人王氏之灵。惟灵仪度幽闲,典于内记。命至不淑,方华而零。丹涂永违,怆有遗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四十九「祭」字韵,页十七下引「王珪华阳集」。(影印本第一百四十六册)】
附录
许光疑: 【华阳集】 序
大观二年正月甲寅,有诏故相岐国王公之家,以《文集》来上。臣仲修等表言曰:「先臣珪以文翰被遇四朝,辅相神考十有六年。晚膺顾托,首陈上自有子之言,以定储议,不敢自以为功。既没一纪之余,仇怨攘功, 【架】 【加】 以奇祸。赖哲宗皇帝睿明,阖门得以全度。洎陛下嗣守大位,予其爵秩,禄其子孙。臣等虽万死,岂足以仰报圣泽之万一。兹承睿旨宣取先臣遗稿,臣等被命,感泣不自胜。谨序次成一百卷,缮写以进。唯陛下哀怜先帝之旧臣,明其诬谤,而显其余勋,以示天下。不胜幸甚。」上览奏恻然,展读嘉叹。既又除罪籍,还赠谥,复绘像,畀其遗恩如故。夫贤者之处世,所可贵于天下者,不过事业文章而已。然鲜或兼之。昔绛侯有诛吕之功,而贻少文之诮;博陆有立宣之绩,而被不学之讥。则事业非不着也。相如以凌云之赋,游金门而无闻;宗元擅作者之称,均司马而贬死。则文章非不工也。岐国王公,弱冠登甲科。不出都城,致位宰相。当熙宁、元丰之际,翊戴圣主,比隆尧舜。盖自嘉佑之初,与欧阳永叔、蔡君谟更直北门,声名振于一时,学者尤所师慕。每一篇出,四方传诵之。后虽当轴处中,朝廷有大典册,必命公为之。则事业文章,可谓兼之矣。公少登显涂,未尝迁谪。故平生著述,多代言应制之文,而无放逐无聊感愤之作。仁宗尝称公文有体,英宗尝谓辅臣学士唯王珪能草制。神考每有圣作,多令公视草。尝奉述高康王卫王碑,天语称以真大手笔。进仁英二帝纪,批诏以比班马。公薨垂三十年,后进之士闻公名,想见其风采,思欲诵其遗文而不可得。今家集既奏御,且镂板以传世,将使天下来世知公之受眷累朝,为时宗工,与古之作者并驾而齐驱。若乃忠精结于上心,谋谟着于廊庙,载在信史,播在公议,此不复书。谨序。
【《永乐大典》卷二万二千五百三十六「集」字韵,页四下引「王珪华阳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八册)】
王仲修:进家集表
臣仲修等言:窃以在冶之金,以自跃而为;韫之玉,必待价而乃珍。念父书之久藏,当圣世而难隐。臣仲修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恭惟皇帝陛下,英猷天启,睿学日熙。制规二帝之谟,言合六经之训。握枢临极,纂承禹绩之嘉;肆笔成书,丕绍尧章之焕。重念先臣某,少缘家学,蚤中甲科。校天禄之文,才称金马:视淮南之草,名在玉堂。作新两汉之文章,润色三朝之诰命。世有儒宗之誉,史多天奖之词。博诵一时,岂特语言之妙;协成大事,固多翰墨之功。晚受知于裕陵,久登庸于宰路。当廊庙谟谋之暇,犹国家论譔之兼。毕罄精忠,仰赞格天之业;逮膺顾托,独先定策之言。暨陷驩兜之诬,阻奏东方之牍。方陛下丕扬先烈,追念旧劳。辨销骨之谗,既昭前事;览凌云之作,恨不同时。悉裒平日之遗文,益怆他年之荣遇。启金縢之策,不及于生前;上茂陵之书,徒嗟于没后。今有先臣某《文集》一百卷,并目录十卷,共五十五册,随表上进以闻。臣等无任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大观二年五月日,朝奉大夫管勾南京鸿庆宫上护军臣王仲修等上表。
【《永乐大典》卷二万二千五百三十六「集」字韵,页五下引「王珪华阳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八册)】
刘敞:《公是集》五十四卷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江西)人。宋天禧三年(一○一九)生。庆历六年进士第二。官大理评事,授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后迁知制诰,拜翰林侍读学士,改集贤院学士,制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一○六八)卒。门人私谥公是。《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公是集》五十四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刘原父诗 【四条】 刘原父集 【一条】 刘公是先生集 【四十九条】
刘敞诗 【七条】 刘敞公是集 【二条】 《江阴志》引 【一条】
以上共六十四条,馆臣漏辑者二十条。
农父(二首四言)
其一
入水作田,上山伐薪。人世几何,终岁苦贫。安有灵药,化为羽人。呼吸光景,为君外臣。
其二
鸟飞不远,暮还其宅。我独匪人,去从兵籍。释弃耒耜,顾贪朝夕。转徙异方,终世为客。
【《永乐大典》卷六百二十四「农」字韵,页十二下引「刘原父诗」。(影印本第五册)】
农哀(前人)
阴阳失常度,水旱互为灾。岁暮不成耕,闾里自相哀。相哀竟何柰,田亩弃污莱。欲行关租急,欲居兵赋催。同知罗忧患,谁复念婴孩。往往遗渠沟,顾之泪如颓。国庾须积粟,国帑须羡财。大臣职富国,尔命自宜哉。
【《永乐大典》卷六百二十四「农」字韵,页十二下引「刘原父诗」。(影印本第五册)】
宿乌沙
朝离巴陵岸,暮投乌沙汀。大江屡回环,反顾犹洞庭。月色夺暗日,舟人各宵征。东南浮云际,极望都冥冥。不辨水与天,高低皆见星。分明银河流,来与江汉并。安得数尺槎,漂然向天廷。
【《永乐大典》卷五千七百七十「沙」字韵,页七下《江阴志》引「公是先生总集」。(影印本第六十册)】
读列子赠几太博胜之殿丞君章监丞
,永谢北极幽。。不知意谁憾,似与鳌为仇。六鳞既潜举,二山忽漂流。众真失其常,荡析不自谋。孰云飞升乐,奔迫良可愁。盈虚诚难必,藏壑有亡舟。至人纵大观,夷险固悠悠。如闻帝凭怒,侵减龙伯俦。且欲招羣仙,复还故时丘。勉哉凌云。飘飖羣仙子,来往何其稠。咫尺视千里,俯仰移九秋。潮波有时起,势若空中浮。禺疆受帝命,臣鳌举其头。迩来百万祀,无复迁播忧。龙伯何为者,修竿曳长五岳穷云霓,沧海不可游。玉台焜朝日,珠华媚飞
【《永乐大典》卷一万二百八十六「子」字韵,页十上引「刘公是先生集」。(影印本第一百二册)】
回风馆
殿翼翔空直,楼阴蔽日宽。风声弥玉宇,仙术废冰丸。老桧频成籁,相乌不定竿。世人惊未到,六月尚清寒。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十三「馆」字韵,页五下引「刘公是先生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册)】
临都馆
揽辔岁空尽,萧条万里间。向来貂已敝,此去鬓宜班。雪没前王帐 【(中京,契丹前王廷也)】 ,沙连右地山 【(上京,契丹右地也)】 。星回阳气复,吾亦至几还。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十三「馆」字韵,页五下引「刘公是先生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册)】
张三馆有前岁赴举时题字处作
其一
羇旅关东来献书,还曾题柱宿匡庐。自知不及相如健,重到曾无驾驷车 【(汉大夫乘官车驾驷。予从淮西乘私车来,故云)。】
其二
暂怀印绶过家庭,车马骖驔去路轻。自为彩衣生意气,敢将昼锦比光荣。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十三「馆」字韵,页五下引「刘公是先生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册)】
自恩平还题嵩台宋隆馆
其一
四山如画古端州,州在江西欲尽头。谩道江山解留客,老夫归思甚东流。
其二
松菊壶山手自栽,二年羁宦客嵩台。无端被东风误,又作恩平一梦回。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三百十三「馆」字韵,页五下引「刘公是先生集」。(影印本第一百十五册)】
和张景纯初置馆中
并真。语默或不常,时以为狂人。蹉跎太仓史,奔走京华尘。颇如丧家狗,累累敝精神。虽游公卿间,望绝要路津。感激自上书,生当致青云。天光回日月,圣泽熙阳春。禁林给笔札,中府紬典坟。羣玉连帝居,东壁临北辰。飞腾怪清切,寓直怀珍羣。慷慨气益遒,歌思逾新。昔贤稽古力,利禄不足云。登瀛以为荣,幞被宁厌频。君乃鸾凤姿,方当极逢辰。岂若杨执戟,白头专校文。张也湖海士,心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