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永乐大典》卷一万五百四十「启」字韵,页三下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六册)】
  朝奉郎试中书舍人苏辙可户部侍郎制
敕:国赋之入,邦用之总。察其盈虚,乃可以调度;审其有无,则可以散聚。主计之任,司会之事,在文昌推为剧曹,故朝廷用为精选。具官某天材颖茂,儒学纯备。敏于事而慎于言,志于道而辅以术。早繇方闻之举,藉甚士林之誉。粤自谏垣,进陟词掖。倜傥正论,启沃者非一;润色王猷,灏噩乎吹万。以游刃之余地,宜擢材而重任。是用进联地官,贰司邦计。夫六府三事,正德为之本;经赋入,中正为之法。尔无俊常以益上,志近而忘远,则民生厚而王化隆矣。其慎之哉!
【《永乐大典》卷七千三百三「郎」字韵,页五下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七十二册)】
  宣义郎吕由诚可卫尉寺主簿制
敕:具官某,乃父宣力前朝,抗节自任。搢绅称之,至今不忘。朝廷重贤者之世,乐育旌擢;故用其长子,使丞卿寺。无禄早夭,朕甚悯之。惟由诚宦为邑宰,能自立者,可以承兄之绪,复命以卫尉之属。使天下信吾厚于直臣,知所劝勉矣。可。
【《永乐大典》卷一万四千六百七「簿」字韵,页九下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五十四册)】
  延州藩落都虞候俄千男仲政可三班借职制
敕:某壮士战死,勇于报国。义实可嘉,恩用不遗。由乃父之尽力,俾藐孤之蒙祉。古之道也,尔其勉之。可。
【《永乐大典》卷二万四百七十九「职」字韵,页二十六上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册)】
  三班奉职孙轸男忠臣可三班借职制
敕:孙轸男忠臣,永乐之战,尔父没于敌场。徇义忘身,其可嘉也。恤孤置后,吾何忧 【(一作爱)】 焉。爰疏茂恩,以劝勇士。可。
【《永乐大典》卷二万四百七十九「职」字韵,页二十六上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册)】
  汉州助教锺迪可三班借职制
敕:具官某。山泽之利,三三而有连锡。是地不爱宝,以为邦用。然必因人而发,其勤不可不劝也。赏有定格,汝是膺之。畀以新命,是为殊宠。可。
【《永乐大典》卷二万四百七十九「职」字韵,页二十六上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册)】
  蕃官惠逋移厥可三班借职制
敕:某其在种落,皆为酋豪。相率欵边,足明归义。重译而明纶綍,解辫而袭簪裳。恩实不訾,图所为报。可。
【《永乐大典》卷二万四百七十九「职」字韵,页二十六上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册)】
  皇太后殿管勾文字夏崇可三班借职制
敕:某执事长乐,效勤官书。廷宸推恩,厥有前例。始命受服,是谓宠光。罄而犬马之诚,以冀涓尘之报。可。
【《永乐大典》卷二万四百七十九「职」字韵,页二十六下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册)】
  李佛郎与右班殿直梁仲文李养并与三班借职制
敕:某人等。朝廷惟寇盗强围,暴夺良民,名捕魁首,厚设爵赏。而佛郎等用志协力,罪人斯得。赐金既以差予,懋官亦宜溥及。各疏茂恩,以树成效。可。
【《永乐大典》卷二万四百七十九「职」字韵,页二十六下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册)】
  皇太后殿管勾文字朱宗懿可三班借职制
敕:某执事宫省,效力文墨。岁月之勤,良可省录。粤属诞辰,厥有前例。锡兹初命,齿于仕版。可。
【《永乐大典》卷二万四百七十九「职」字韵,页二十六下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册)】
  一班殿侍卫涓可特授三班奉职制
敕:某人。恤孤录嗣,朝有着令。矧父膺随龙之遇,宜厥子蒙世禄之荣。粤疏茂恩,俾从新命。可。
【《永乐大典》卷二万四百七十九「职」字韵,页二十九下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册)】
  蕃官可三班奉职制
敕:具官某。声亲弟,朝廷录死事之孤,所以闵忠而劝能也。声果敢有功,没于战陈,而无子息可被任用。施及同产,使庇族属。服我优恤,思着来效。可。
【《永乐大典》卷二万四百七十九「职」字韵,页二十九下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册)】
  蕃官京结京铎拶并可三班奉职制
而死,勇壮可嘉。录其孤儿,以示愍恤。可。敕:某等。其父为国亢贼,敌坚力寡,恪
【《永乐大典》卷二万四百七十九「职」字韵,页二十九下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册)】
  殿前东西班弓箭手刘密可三班借职制
敕:某以挽强射逐,勇力出众。试之集教,亦能无过。宜可 【(原缺)】 使以责来效。可。
【《永乐大典》卷二万四百七十九「职」字韵,页二十九下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册)】
  故御前忠佐步军副都头成宗男京可三班奉职制
敕:具官某,男某。陈力奉上,得亲殿陛之严;哀死恤孤,宜有帷盖之报。详推往续,宜示赏延;粤疏渥恩,用光存殁。可。
【《永乐大典》卷二万四百七十九「职」字韵,页三十上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册)】
  李贵男遵可三班奉职制
敕:具官某,男某。乃父殁身行陈,以死效力。虽其微品,志可嘉也。哀死恤孤,朝有常宪。锡尔一命,以劝来者。可。
【《永乐大典》卷二万四百七十九「职」字韵,页三十上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一百八十五册)】
  故朝奉大夫权知陕州军府事陈君墓志铭
君讳侗,字成伯,姓陈氏。其先兴化军莆田县人。曾祖某,赠兵部郎中。祖某,官至工部郎中。父某,赠银青光禄大夫。君生十三岁而孤,从其母方夫人鞠于外家,居苏州。危心苦志,能自力学问。方夫人终,养育弟妹,辛苦家事。三十余,始以进士举登第,调河南府福昌县主簿。始至谒府,为人颀长伟厚,眉目广秀,衣冠整严,府吏惊相告曰:「亦有主簿若是其大也。」留守文太师潞公,一见与语,知其奇,厚待之,自尔遂往来门下。及丞相富公,亦爱重其文藻称焉。三年,以令举,为商洛县令。代还,用荐者言,还著作佐郎,知宣州南陵县事。潞公荐君宜在馆阁,召试学士院。而富公守汝州,求用君为从事自辅。必欲致君,请官满而后试,朝廷许之。会富公归执政柄,君即召还。既试,除馆阁校勘,判登闻鼓院,编修宗正司条贯,同知太常礼院,编修枢密院经武要略,兼删定诸房例策。初置二府属官,用人甚重。潞公时为枢密使,荐君充选。改太子中允,检详礼房户房文字。顷之,御史有言事不见从者,其在枢府,疑君梗之,作为非语中君,君不自辩。上亦薄其过,复徙判鼓院御史。后亦知非君意,忆而谢君。改集贤校理,迁太常丞,知礼院,更博士,赐绯衣银鱼,出知湖州。入辞,上问其所欲言。君论:「今祀五岳四渎,附于地祇方丘,不与周礼同,宜异为坛位,具礼仪乐章。」上以为然。始诏礼官讨定,如君言。君至湖数月,徙宣州。君于为政,爱民为先,可以济活人者为其方略,虽骫法,行之不疑。湖人因岁饥,以男女质钱,至有终约身为役者。公为契券,后虽十倍其直自赎,不肯付还。父子隔绝怅恨,吏不为察。有来诉者,君皆许赎之。男女得齿,平民婚娶者甚众。江南转运司欲以聚财媚上,然不能有它智略,徒举籍逋欠,峻期督索,州县 【知】 【如】 指,民不堪其求。君为分别之,曰:「逋负在元丰三年前者,赦书所当除也。」使者不许。付它吏议之,以谓宜如编敕,偿及七分,余乃可免。君请于朝,竟得蠲除,以及一路云。有二女子,父母死,其兄不能自立。家本富厚,未及期月,赀用荡尽。死者不葬,而存者饥饿,泣诉于府。君使按覆其所货鬻,皆在贱价,而构质甚多。录而卖之,既偿其所取,犹赢数十万钱,为之葬埋而嫁二女子。吏民感叹,为君立生祠。迁朝奉郎,还朝,拜少府少监。官制有馆职者,普迁一官以易之,用是改朝散郎,更卫尉少卿。上即位,泛恩迁朝请郎。辽使来吊,君往迎送之。明年,遂使北磨勘,迁朝奉大夫。是岁,元佑元年也。四月,君弟子雍终于知潭州,君求为郡以抚存其家,得知陕府。数月,加直秘阁,知梓州。君复申前请,乃复留陕。吏民闻君不去,莫不忻欢相庆者。夏县令刘霆果健善治县,民有与庭不相中者,此民狡猾喜讼,持吏短长,凌驾州县。会霆徙官,即上书告霆不法事。霆闻之,求得辩直。章下,府吏畏民巧诈翻覆,多欲迁徙,回避其情。君为明辩尽理,霆卒无一事。民坐上书不实,受刑不辞。寡妇诉其子为赘于蜀,三年不归。其妻家豪富,而妇寒饥寄食。君为移书呼其子,十反不至。君以义喻其郡守,守寤,乃械而送之,君将正其罪。母复泣告曰:「幸全度子,得以终老。」君怜而舍之。子亦知悔过,更为孝养云。潼关关出入商旅,吏缘为奸。商人以神事藏乳香一两者,吏论以为犯禁,没其资财且百万,贱价斥卖之,买以自入。君知其然,穷治其狱,党与皆流窜。行道莫不欣悦。君在陕且二年,朝廷既除代,会君疾,三年四月某甲子终,享年六十五。君初娶呼延氏,贤淑有操,与君同隐约,孝事方夫人,育叔妹者也。君在商雒,呼延卒后,以君贵封福昌县君。今夫人刘氏,封崇德县君。君四子,长彦方,国朝邑县主簿。次彦恭,是年进士及第,授郑州司户参军。次彦称、彦廉,皆读书为文,有成立。女四人,长嫁某官林定,次进士呼延发,次某官梁宽,少为吾儿怀州司户参军方山妇。君笃爱宗族而厚于交游,贫穷不能自存者,尤加隐恤。俸钱分割,十去八九。姑女适人而夫死,取而养视之,更配良氏。于人之婚丧不能举者,略皆为办之。《文集》十五卷,藏于家。夫人之丧,将葬卜地。或告曰:「南峰之下有吉穴焉,为浮屠主之。自誓不愿其与人也,有以二百万求一茔者,不得也。」君与子雍往询之。前夕,浮屠梦有贵客二求地以葬,浮屠异之。旦明设榻以待,而二人至。浮屠视其状貌,伟人也,先问曰:「将无求葬地乎?」应曰:「然。」浮屠以地与君,不费一钱。既葬,浮屠告众曰:「吾违誓言,不可复处矣。」拂衣而去。呜乎,其亦异矣。地实某县某乡某里,君葬去之凡若干里。呼延氏祔。某年某月某甲子襄事。铭曰:
再世以文,而官不达。蟠郁渟滀,谓将大发。至君兄弟,亦止于斯。华采足以耀世,利泽为民之思。是谓不朽,奚以多为。阙泉作宫,镵石譔词。铭乎铭乎,信焉弗欺。
【《永乐大典》卷三千一百四十五「陈」字韵,页十八上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四十六册)】
  徐起墓表
。而不孝子还,为闾里患,暴乱不禁。会起至,阅视簿书,急发吏捕贼,案正伏辜。举郡称其为神。起治处州,州民有兄弟杀其亲者,郡恶其名,纵贼使亡,更易其文书,欲使无
【《永乐大典》卷二千九百四十九「神」字韵,页二上引「刘攽彭城集」。(影印本第三十七册)】
 吕陶:《净德集》三十八卷
吕陶,字符钧,号净德。成都(四川)人。宋皇佑中(一○四九——一○五四)进士。历官给事中,改集贤院学士,知陈州。徙河阳、潞州,例夺职。徽宗立,复官知梓州。卒年七十七。《宋史》卷三四六有传。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净德集》三十八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吕元钧诗 【四条】  吕元钧集 【一条】
吕净德先生集 【二十二条】
以上共二十七条,馆臣漏辑者五条。
   芙蓉
剪取芳条便种成,只从秋后吐繁英。清霜难拒红光减,仰视松筠浪得名。
【《永乐大典》卷五百四十「蓉」字韵,页十一上引「吕元钧诗」。(影印本第三册)】
  再咏芙蓉
一夕西风一度开,不须人力为栽培。化工何事存芽孽,长与炎荒作瘴媒 【(岭外此花尤多,中元后盛开,瘴疠渐作,土俗恶之,目曰瘴媒)。】
【《永乐大典》卷五百四十「蓉」字韵,页十一上引「吕元钧诗」。(影印本第三册)】
  相台道中
北道风霜老未谙,倦驱羸马亦骖驔。此行谁信游沙漠,心逐晴云万里南。
【《永乐大典》卷二千六百五「台」字韵,页一下引「吕元钧诗」。(影印本第三十一册)】
  雄州村落
家家桑枣尽成林,场圃充盈院落深。九十余年事耕凿,不知金革到如今。
【《永乐大典》卷三千五百八十一「村」字韵,页二下引「吕元钧诗」。(影印本第五十册)】
  和行金堂峡思云顶
山腰路转多临水,峡口天开又见山。疑是庆云曾结盖,故留仙境在人间。
【《永乐大典》卷一万一千九百五十一「顶」字韵,页七上引「吕元钧集」。(影印本第一百二十册)】
 刘挚:《忠肃集》二十卷
刘挚,字莘老,东光(河北)人。宋天圣八年(一○三○)生。登嘉佑四年甲科,官礼部侍郎、尚书右仆射。后陷党案,几经贬迁。绍圣四年(一○九七)卒。追赠少师,谥忠肃。《宋史》卷三四○有传。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忠肃集》二十卷。
现存《永乐大典》录:
刘莘老 【一条】  刘挚诗 【一条】  刘挚集 【一条】  刘忠肃公集 【二十三条】
《江阴志》引 【一条】  《声画集》引 【一条】
以上共二十八条,馆臣漏辑者五条。
  路作茅斋成有诗次其韵
鬋茅坐东冈,心休境自适。丈室居士家,环堵儒者宅。常令小博山,一种袅余碧。燕雀来贺否,应笑檐牖窄。跬步是清溪,间可就泉石。庭花秋娟娟,窗月夜寂寂。灯火亦可亲,隐几对方册。不为寒辍冬,穷居忌矫激。可大亦可小,人或未知识。戏问广厦人,谁思万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