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藏外
- 郭店楚墓竹简
郭店楚墓竹简
天降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着为父子之新(亲),分31为夫妇之辨。是故小人乱天常以逆大道,君子治人伦以顺32天德。
《大禹》曰:“余才宅天心”曷?此言也,言余之此而宅于天心也。是故33君子衽席之上,让而爱幼;朝廷之位,让而处贱。所宅不远矣。小人34不逞人于恩,君子不逞人于礼。津梁争舟,其先也不若其后也。言35语嗥之,其胜也不若其已也。君子曰:从允释过,则先者除,来者信。36
唯君子,道可近求,而[不]可远借也。昔者君子有言曰“圣人天德”何?37言慎求之于己,而可以至顺天常矣。《康诰》曰“不还不戛,文王作罚,38刑滋无赦”何?此言也,言不逆大常者,文王之型莫厚焉。是39故君子慎六位,以祀天常。
尊德义
尊德义,明乎人伦,可以为君。去忿戾,改惎胜,为人上者之务也。1
赏与刑,祸福之基也,或前之者矣。爵位,所以信其然也。征侵,所以2攻□[也]。刑[罚],所以□与也。杀戮,所以除害也。不由其道,不行。
仁为可新(亲)3也,义为可尊也,忠为可信也,学为可益也,教为可类也。
教非改道也,教之也。4学非改伦也,学己也。禹以人道治其民,桀以人道乱其民。桀不易5禹民而后乱之,汤不易桀民而后治之。圣人之治民也,民之道也。禹6之行水,水之道也。造父之御马,马之道。后稷之艺地,地之道也。莫7不有道焉,人道为近。是以君子,人道之取先。
察者出,所以知8己。知己所以知人,知人所以知命,知命而后知道,知道而后知行。由礼知9乐,由乐知哀。有知己而不知命者,无知命而不知己者。有10知礼而不知乐者,无知乐而不知礼者。善取,人能从之,上也。11
行此度也,然后可逾也。因恒则固,察曲则无僻,不党则无17怨,尚思则□□。夫物而有职者也,非教所及也。教其政,18不教其人,政弗行矣。故终是物也而有深焉者,可教也而不可疑也。19可教也而不可迪其民,而民不可止也。
尊仁、亲忠、敬庄、归礼,20行矣而无违,养心于子谅,忠信日益而不自知也。
民可使道21之,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桀不谓其民必乱,而民有22为乱矣。受不若也,可从也而不可及也。
君民者治民复礼,民除害智,23==劳之轨也。为邦而不以礼,犹==之无==也。非礼而民悦24哉,此小人矣。非伦而民服,世此乱矣。治民非还生而已也,25不以嗜欲害其义。
轨民爱,则慈也;弗爱,则仇也。民五之方格,26十之方争,百之而后服。
善者民必富,富未必和,不和不安,不安不乐。27善者民必众,众未必治,不治不顺,不顺不平。是以为政者教导之12取先。教以礼,则民果以劲。教以乐,则民弗德争将。教13以辩说,则民艺==长贵以忘。教以艺,则野以争。教以技,14则民少以吝。教以言,则民吁以寡信。教以事,则民力啬以湎利。15教以权谋,则民淫昏,违礼无亲仁。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16(故为政者,或论之,或议之,或由中出,或设之外,论列其类。30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重义集理,言此章也。39)
为古率民向方者,唯德可。德之流,速乎置邮而传28命。其载也无厚焉,交矣而弗知也,亡。德者,且莫大乎礼乐29焉。治乐和哀,民不可惑也。反之此,往(枉)矣。刑不逮于君子,礼不31逮于小人。攻□往者复,依惠则民材足,不时则无劝也。
不32爱则不亲,不□则弗怀,不赖则无威,不忠则不信,弗勇则33无复。咎则民==,正则民不吝,恭则民不怨。均不足以平政,埒34不足以安民,勇不足以蔑众,博不足以知善,决不足以知伦,杀35不足以胜民。
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命,而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也,36下必有甚焉者。夫唯是,故德可易而施可转也。有是施,小37有利,转而大有害者,有之。有是施,小有害,转而大有利者,有之。38(行此度也,然后可逾也。)
故为政者,或论之,或义之,或由中出,或设之外,论列其类。30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重义集理,言此章也。39
性自命出
凡人虽有性,心亡奠志,待物而后作,待悦而后行,待习而后奠。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性自命出,命自天降。道始于情,情生于性。始者近情,终者近义。知 情 者 能出之,知义者能内(入)之。
好恶,性也。所好所恶,物也。善不善 性 也,所善所不善,势也。凡性为主,物取之也。金石之有声, 弗 扣 不 鸣, 人 之虽有性,心弗取不出。凡心有志也,无与不 可, 性 不 可独行[1],犹口之不可独言也。
牛生而长,雁生而伸,其性 使 然, 人而学或使之也。凡物无不异也者,刚之柱也,刚取之也。柔之约[也],柔取之也。四海之内,其性一也。其用心各异,教使然也。
凡性,或动之,或逆之,或交之,或厉之,或出之,或养之,或长之。凡动性者,物也;逆性者,悦也;交性者,故也;厉性者,义也;出性者,势也;养性者,习也;长性者,道也。
凡见者之谓物,快于己者之谓悦,物之势者之谓势,有为也之谓故。义也者,群善之蕝也。习也者,有以习其性也。
道者,群物之道。凡道,心术为主。道四术,唯人道为可道也。其三术者,道之而已。
《诗》、《书》、《礼》、《乐》,其始出皆生于人。《诗》,有为为之也;《书》,有为言之也;《礼》、《乐》,有为举之也。
圣人比其类而论会之,观其先后,而逆训之,体其义而节度之,理其情而出入之,然后复以教。教,所以生德于中者也。
礼作于情,或兴之也,当事因方而制之。其先后之舍(序)则义道也。或舍(序)为之节则也。
致容貌,所以度节也。君子美其情, 贵 其 义,善其节,好其容,乐其道,悦其教,是以敬焉。拜,所以 为 ? 与,其谀度也。币帛,所以为信与证也,其词义道也。
笑,礼之浅泽也。乐,礼之深泽也。凡声,其出于情也信,然后其入拨人之心也厚。闻笑声,则鲜如也斯喜。闻歌谣,则陶如也斯奋。听琴瑟之声,则悸如也斯叹。观《赉》、《武》,则齐如也斯作。观《韶》、《夏》,则勉如也斯俭。咏思而动心,==如也,其居次也旧(久),其反善复始也慎,其出入也顺,司(始)其德也。郑卫之乐,则非其听而从之也。凡古乐龙(动)心,益(淫)乐龙(动)指(嗜),皆教其人者也。《赉》、《武》乐取,《韶》、《夏》乐情。
凡至乐必悲,哭亦悲,皆至其情也。哀、乐,其性情相近也,是故其心不远。哭之动心也,浸杀,其央恋恋如也,戚然以终。乐之动心也,浚深郁陶,其央则流如也悲,悠然以思。
凡忧,思而后悲;凡乐,思而后忻。凡思之用,心为甚。叹,思之方也,其声变则 其 心 变,其心变则其声亦然。吟游(流)哀也,噪游(流)乐也,啾游(流)声[也],呕游(流)心也。
喜斯陶,陶斯奋,奋斯咏,咏斯犹,犹斯作。作,喜之终也。愠斯忧,忧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通。通,愠之终也。
凡学者隶[求]其心为难。从其所为,近得之矣,不如以乐之速也。唯[虽]能其事,不能其心,不贵。求其心有为也,弗得之矣。人之不能以为(伪)也,可知也。其过十举,其心必在焉,察其见者,情安失哉?
察,义之方也。义,敬之方也。敬,物之节也。笃,仁之方也。仁,性之方也。性或生之。忠,信之方也。信,情之方也。情出于性。
爱类七,唯性爱为近仁。智类五,唯义道为近忠。恶类三,唯恶不仁为近义。所为道者四,唯人道为可道也。
凡用心之躁者,思为甚。用智之疾者,患为甚。用情之至者,哀乐为甚。用身之弁者,悦为甚。用力之尽者,利为甚。目之好色,耳之乐声,郁陶之气也,人不难为之死。
有其为人之节节如也,不有夫柬柬之心则采。有其为人之柬柬如也,不有夫恒怡之志则缦。人之巧言利词者,不有夫诎诎之心则流。人之悦然可与和安者,不有夫奋作之情则侮。有其为人之快如也,弗牧不可。有其为人之渊如也,弗辅不足。
凡人伪为可恶也。伪斯吝矣,吝斯虑矣,虑斯莫与之结矣。慎,仁之方也。然而其过不恶。速,谋之方也,有过则咎。人不慎斯有过,信矣。
凡人情为可悦也。苟以其情,唯(虽)过不恶;不以其情,唯(虽)难不贵。苟有其情,唯(虽)未之为,斯人信之矣。
未言而信,有美情者也。未教而民恒,性善者也。未赏而民劝,含福者也。未型(刑)而民畏,有心畏者也。贱而民贵之,有德者也。贫而民聚焉,有道者也。
独处而乐,有内(入)礼者也。恶之而不可非者,达于义者也。非之而不可恶者,笃于仁者也。
行之不过,知道者也。闻道反上,上交者也。闻道反下,下交者也。闻道反己,修身者也。上交近事君,下交得众近从政,修身近至仁。
同方而交,以道者也。不同方而 交, 以 ? 者[也][2]。同悦而交,以德者也。不同悦而交,以猷者也。门内之治,欲其逸也。门外之治,欲其制也。
凡悦人勿吝也,身必从之,言及则明举之而毋伪。凡交毋央,必使有末。凡于征毋畏,毋独言。独处则习父兄之所乐。苟毋大害,少枉内(入)之可也,已则勿复言也。
凡忧患之事欲任,乐事欲后。身欲静而毋==,虑欲渊而毋拔,行欲勇而必至,貌欲壮而毋拔,[心][3]欲柔齐而泊,喜欲智而亡末,乐欲怿而有志,忧欲俭而毋惛(闷),怒欲盈而毋希,进欲逊而毋巧,退欲循而毋轻,欲皆度而毋伪。
君子执志必有夫光光之心,出言必有夫柬柬之信,宾客之礼必有夫齐齐之容,祭祀之礼必有夫齐齐之敬,居丧必有夫恋恋之哀。君子身以为主心。
--------------------------------------------------------------------------------
[1] 性字或补作人字。(李零《校读》)
[2] 李零补作“义”。
[3] 此确一字,李零补作“心”,或可作“容”。
六德
……此。何谓六德?圣、智也,仁、义也,忠、信也。圣与智就矣。1仁与义就矣,忠与信就[矣]。作礼乐,制刑法,教此民尔,使2之有向也,非圣智者莫之能也。新(亲)父子,和大臣,寝四邻3之抵牾,非仁义者莫之能也。聚人民,任土地,足此民尔,4生死之用,非忠信者莫之能也。君子不别,如导人之……
君子如欲求人,道□[□□□□□□□□□□□□□□]6[□□□□□□□。苟不]由其道,虽尧求之弗得也。生民7[斯必有夫妇、父子、君臣,此]六位也。有率人者,有从人者;8有使人者,有事人[者;有]教者,有受者。此六职也。既有9夫六位也,以任此[六职]也。六职既分,以卒六德。六德者10[□□□□□□□□□]赏庆焉,知其以有所归也。材11虽在山岳之中,苟贤[□□□□□□□□□□□□□□]12[□□□□□□□□□□□]□父兄任者,子弟大材艺者13大官,小材艺者小官,因而施禄焉,使之足以生,足以死,谓14之君,以义使人多。义者,君德也。非我血气之新(亲),畜我如其15子弟,故曰:苟济夫人之善也,劳其藏腑之力弗敢惮也,16危其死弗敢爱也,谓之[臣],以忠事人多。忠者,臣德也。知可17为者,知不可为者;知行者,知不行者,谓之夫,以智率人多。18智也者,夫德也。能与之齐,终身弗改之矣。是故夫死有主,终19身不变,谓之妇,以信从人多也。信也者,妇德也。既生畜之,20又从而教诲之,谓之圣。圣也者,父德也。子也者,会==长材21以事上,谓之义,上共下之义,以==□□,谓之孝,故人则为22[人也,谓之]仁。仁者,子德也。故夫夫、妇妇、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23行其职,而谗谄无由作也。观诸《诗》、《书》则亦在矣,观诸24礼、乐则亦在矣,观诸《易》、《春秋》则亦在矣。观此多也,钦此多25[也],美此多也,道御止。--
仁,内也。义,外也。礼乐,共也。内立父、子、26夫也,外立君、臣、妇也。疏斩布绖杖,为父也,为君亦然。疏衰27齐牡麻绖,为昆弟也,为妻亦然。袒免,为宗族也,为朋友28亦然。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为昆弟绝妻,不为妻绝昆弟。为29宗族疾朋友,不为朋友疾宗族。人有六德,三新(亲)不断。门内30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斩恩。仁类==而速,义类==而绝。仁==而放,义强而简。放之为言也,犹放放也,少而32==多也。逸其志,求养新(亲)之志,害无不已也。是以放也。--
男女33别生言,父子新(亲)生言,君臣义生言。父圣子仁,夫智妇信,君义34臣忠。圣生仁,智率信,义使忠。故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此六者各35行其职,而谗谄蔑由作也。君子言信言尔,言焬言尔,设外36内皆得也。其反,夫不夫,妇不妇,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37臣不臣,昏所由作也。君子不啻明乎民微而已,又以知38其一矣。男女不别,父子不新(亲)。父子不新(亲),君臣无义。是故先王之39教民也,不使此民也忧其身,失其体。孝,本也。下修其41本,可以断谗。生民斯必有夫妇、父子、君臣。君子明乎此42六者,然后可以断谗。道不可体也,能守一曲焉,可以讳43其恶,是以断谗速。凡君子所以立身大法三,其绎之也44六,其衍十又二。三者通,言行皆通。三者不通,非言行也。45三者皆通,然后是也。三者,君子所生与之立,死与之敝也。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