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书十二种


悟道录原序

 

道之在天地间,无物不具,无处不有,上而日月星辰云电雷雨,下而山川草木鸟兽人物,以及蠢动含灵、有情无情等物,无非道气运用。道在目前,特人未深究耳!余二十岁时。即知有性命一大因缘,朝王暮李,诚心询问,非执相之说,即着空之事,十有余年,参求多人,未闻些子理路。后遇吾师龛谷老人,数言之下,便分邪正,再遇仙留丈人,指示细微,方见底蕴。既得二师秘旨,实悟的天地间万物万事,凡眼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身之所经,头头是道,件件藏真,始知古今丹经子书所言先天后天、有为无为、药物火候、进退止足、结丹脱丹、顺行逆运等等法象,皆取天地间现现成成原有之理,发挥阐扬.并非强为捏造。索隐行怪也。可叹后后世学人无有真心实意,下不的苦心,耐不的年月,或虚悬不实,或始勤终怠,或守些旁门工夫,自误误人,或看下几句丹经,自负有道,如此等类,皆是自阻前程,终归虚妄。余因是将眼前人人共见共知之物理,拈取八十一条,也不叙层次,也不列前后,各就一事而分析之,名曰《悟道录》,附以《叹道歌》七十二段,欲以自悟者使人人皆悟之。学者若能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以有象穷无象,以有形辨无形,极深研几,志念不退,功力日久,必自有得。此则余之所深望也夫!

时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夏,素朴子自序于自在窝中。

 

 

悟道录卷上

 

 

天高地厚

 

天体至高,虚圆不测,廓大无边,无物不覆,无物不容,始万物而不恃德,恩万物而不望报,人尊敬也由他,人欺瞒也由他,人感戴也由他,人毁骂也由他,人之喜恶美丑,物之凶顽驯顺,听其自然而皆不计也。地势至厚,居卑处下,无物不载,无物不育,泰岱嵩华至重也能负,江河湖海冲崩也能受,树木草茨穿钻也能忍,飞禽走兽践踏也能随,一切垢污欺侮而皆不知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效天法地之道矣;人能度量宽宏,无物不容,恤老怜贫,扶危救困,施德不望报,有怨而不结,人我同观,彼此如一,即可与天为徒;人能柔弱自下,谦卑自处,躁气全无,火性尽扫,有毁谤而不嗔,有凌辱而不晓,艰难困苦随时,疾病灾害顺受,一切大险大危,不顺境遇,绝无烦恼怨尤之心,即可与地为配。崇效天,卑法地,即与天地合德而与天地并长久矣!

 

日月归临

 

日之运用,昼升于天以照外,夜入于地以照内;月之运用,前半月生明以照外。后半月退明以养内,日月明内明外,总是一明。

吾之观此,因悟的用明之道矣!人能用明于外,谨言慎行,非礼不履,非义不行,非道不处,不为酒色财气所迷,不为富贵功名所诱,不为尘缘世情所染,是能如日月之外明矣。人能用明于内,闲邪存诚,去妄归真,惩忿窒欲,烦恼不生,嗔恨不起,伐三毛,除六贼,扫七情,净八识,消灭人心,振发道心,戒慎恐惧,无丝毫之妄念,是能如日月之内明矣。内明外明,无一不明,与日月同光,养到极处,圆陀,光灼灼,万物难瞒,一灵妙有,法界圆通,即与日月同功运矣!

 

雷鸣风吹

 

雷鸣猛烈而刚,风吹渐远而柔,风雷相搏,两而合一,刚烈中柔缓,柔缓中藏刚烈,刚柔相需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刚柔中和之道矣。凡人修道立德,应事接物,一味刚急好强,而过于躁,作事不久,其锐必挫;一味柔则逡畏不果,而失于懦,作事难成,其柔无用。若能刚以果决,柔以渐行,不急不缓,不躁不懦,刚柔相济,得其中和,则攸往攸利,以之学道,终必明道,以之修道,终必成道。故圣经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之道,岂小焉哉!

 

四时代谢

 

春夏秋冬四时,春而生物,夏而长物,秋而收物,冬而藏物,各有代谢,周而复始,相接相连,末有间断。

吾之观此,因悟的损益相因之道矣。夫损者损其刚躁之有余,益者益其柔弱之不足,刚不使太过,柔不使不及,刚以柔接,柔以刚用,刚柔相济,阴阳相当,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进可退,可顺可逆,方圆不拘,曲直并行,即与四时合其序,变通无碍。吾身自有一天地,吾心自有一造化,而不为天地造化所拘矣!

 

月借日光

 

月本纯阴无阳,借日之景而后生明,月光盈亏亏之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借阳化阴之道矣。人本一身纯阴无阳,须借他家之阳以为阳。所谓他家者,对我家皆是,天地也,日月也,万物也,万事也。所谓他家之阳者,先天虚无真一之气也,即不死之人也。有生以来,此气本具,交于后天,渐次散于天地日月万物万事之中,不为我有,属于他家矣。知的此气在于他家,随时盗来归于我家,无而复有,失而又得,亦如月借日光而生明。此乃窃夺造化、颠倒阴阳之天机。彼世之迷徒,误以女子为他家者,真地狱种子也。

 

安炉立鼎

 

烧炼家炼药,必先安炉立鼎。鼎之为物刚,所以藏药;炉之为物柔,所以运火。鼎不坚则药易失,炉不妥则火乱飞。

吾之观此,因悟的煅炼身心之道矣。修道志念坚固,即鼎也;愈久愈力,百折不回,不动不摇,即立鼎也;随时觉察,即炉也;渐次用功,从容不迫,即安炉也。鼎炉稳当,煅去历劫以来轮回种子,露出生身之初干元面目,脱尽一切后有滓质,矿尽金纯,即是革故鼎新。从此再涣炉鼎,别置钳锤,以做向上事业,镕化真金,为汁为霜,返于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而后已。故丹经子书,先以安炉立鼎为首着也。

 

阳燧方诸

 

阳燧与日相隔,不知几千万里,而能取日中之火;方诸与月相隔,不知几千万里,而能取月中之水;盖以阳燧方诸之气与日月同类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招摄阴阳之道矣。人身阴阳本来和合一气,因其交于后天,阴阳相离,各居一方,生气日消,死气日长,消而又消,长而又长,终于殆而已。若知回光返照,借假修真,瞬息之间,则阴阳不期交而自交,不期合而自合,自然而然,无容勉强。迷之者远隔千里,是在乎人能下肯心耳。

 

蜣螂狮兽

 

蜣螂滚弹,狮兽团球,日久弹中生子,球中出狮。弹球原是死物,内中一无所有,彼则形不交而神交,以雌雄二气感通,一意不散,神凝气结,即能无质生质,无形生形。

吾之观此,因悟的无中生有之道矣。人秉天地阴阳二气而生,身中即有此阴阳二气也。人能运阳就阴,以阴顺阳,阴阳抟聚,恍也杳冥之中有一点生机,自无而有,能以结圣胎,能以生法身,功力到处,打破虚空,身外有身,步日月无形,入金石无碍,超出乎造化之外矣!
黑铅水银

 

炉火之术,水银见火则飞,得黑铅投之,水银被制,即结成块而不飞。

吾之观此,因悟的以阳制阴之道矣。人心易动,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见景生情,随风扬尘,如水银见火则飞也。若道心常存,防危虑险,随时觉察,则人心无隙而生,如水银见铅凝结也。再加勤修增减之功,增其道心之阳气,减其人心之阴气,增之又增,减之又减,到得无所增减处,则人心死而道心固。真种到手,可以为圣,可以为贤,可以成仙,可以成佛,而性命之大本已立,于是做向上事业,未有不深造而自得者也。

 

弄影侮像

 

童子弄影,自以为乐,不知为影所弄,枉费精神,狂夫侮像,自以为能,不知为像所侮,徒劳唇舌。

吾之观此,固悟的避祸致福之道矣。举世之人贪图无厌,谋利而得利,求名而得名,自谓足以养身荣身矣,殊不知日夜劳心,费精耗神,因假伤真,有时气血衰败,大限一到,有财买不得生死,有敌不得无常,惟有罪业相随,来生各受报应而去,与童子弄影、狂夫侮像何异?若是明哲上士,别有高见,以性命为重,以道德为贵,俯视一切,惜气养神,绝不以假伤真,虽阴阳造化且不能迁移,而况于他乎!

 

种黍种麻

 

种黍即得黍,种麻即得麻。麻不成黍,黍不成麻,种异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造作因果之道矣。人之一念为善,则所作所为亦善,必受其福;一念为恶,则所作所为亦恶,必招其祸。夫善念恶念者,事之因也,受福招祸者,事之果也。有因必有果,未有种善而果不善,未有种恶而果不恶,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一定不易,只在种善种恶之间分别好歹。故君子作事谋始,谨之于始,自能全之于终也。

 

接桃接杏

 

桃树老,接以嫩枝,则又结桃;杏树老接以嫩枝,则又结杏。盖以树虽老,而根本之气未绝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人老栽接之道矣。人之老也,皆由恣情纵欲,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费精耗神,以假作真,以苦为乐,一点生机斫丧怠尽,性乱命摇,根本不固,由是壮而老,老而死,非可委之于天,实自取之耳。若人自知悔过,改头换面,斩断恩爱牵缠,离去酒色财气,视富贵如浮云,以势利为寇仇,万有皆空,千般不着,专气如婴儿,守约若处子,蓄精养神,去妄归真,时时在根本上培植,步步在正道上行持,增其正念,减其妄念,内外真诚,浑然天理,可以尽性,可以立命,可以返老,可以还童。是亦嫩枝接老树之法。古仙云:“七十八十,一息若存,犹能还丹。实不虚也!

 

发化水蛇
发落水坑,暑日晒之,则化蛇形,,何以然哉?盖发虽死物,得水之湿,日之热,湿热搏聚,凝而为一气,杳冥之中,有一点生机,氤氲活动,故能化而为蛇。曲折摇摆于水中。
吾之观此,因悟的固本凝命之道矣。人之阳气属火,阴气属水,阴阳和合,水火之气相济。其中有一点生机,由微而着,生生不息,衰者可以旺,弱者可以强,无命者可以凝命,无寿者可以延寿,此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也。

 

鹤胎龟息
鹤善存神,故胎固而千年长生;龟善养气,故不食而百岁不死。

吾之观此,因悟的延年益寿之道矣。人能自卑自下,柔弱朴诚,不耗气而常养气,则气足;人能无私无虑,寡欲少谋,不劳神而常存神,则神全。气足神全,根本坚固,基址稳妥,久而不衰,延年益寿,理有可决也。彼鹤龟者,一全其神,一全其气,尚能长生,而况神气兼全者,焉有不能长生乎

 

水冻冰消
水遇寒而冻成冰,冰遇热而化为水。

吾之观此,因悟的为圣为凡之道矣。人之初,性本善,原无圣凡之分;因积习之气,即有凡圣之别。习于善,不失天赋之性者,即为圣;习于不善,失其天赋之性者,即为凡。若不善者而知改过迁善,去邪归正,习之于善,复其天赋之性者,虽凡亦圣;若本善者不知戒谨恐惧,随风起尘,习于不善,迷其天赋之性者,即圣亦凡。善如水也,不善如冰也。圣可作凡,凡可作圣,亦如水能成冰,冰能化水。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

 

木茂水长
木根深则叶自茂,水源远则流自长,盖以有本者如是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护持根本之道矣。人身之元精、元气、元神,即性命之根源也。元精不亏则形全,元气不伤则命坚,元神不昧则性明。形全、命坚、性明,则万物不能移,造化不能拘,性命由我不由天,亦如木之根深叶茂,水之源远流长,本立道生,生机常存而不息矣。但人多不知在根源上护持,乃于枝梢处做作,妄想成道,如缘木求鱼,终必落空,岂不愚哉!

 

松心竹节
松心实,竹节坚,故遇冬寒而不凋,经雪霜而长茂。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持立命之道矣。人能无愧无怍,主敬存诚,大同无我,则心实。心实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临事不惧,遇难不忧;吉凶福祸,境遇在彼,造命在我矣。人能持身制事,止于其所,立不易方,则节坚。节坚则非礼不履,非道不处,非义不行;可苦可甘,可上可下,可生可死;常应常静,不为物移。心实节坚,可以处平易,可以处危险;可以动,可以静;可以变通无碍,方圆不拘;纵横逆顺,莫遮拦矣。

 

木炭坏砖(坏疑为“坯”字之误。)

 

木枝暴露,日久则即朽,经火煅而成炭,则千年不损。水土和坏(坯),经雨则便破,遇火烧而成砖,则万载常存。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真锻炼之道矣。人之不能成道,以其未在大造炉中锻炼也;若在大造炉中,步步脚踏实地,事事经历闯过,在生死关口,不动不摇,如真金愈炼愈明,似宝镜愈磨愈亮,炼磨到圆陀陀、光灼灼、净裸裸、赤洒洒之处,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亦如木炭坏(坯)砖,经火煅成,永久不能伤损矣。

 

尸肉尸发

 

尸骸埋久,片肉不化,则为邪崇而伤人;尸发露久,湿热熏蒸,即成鬼火而迷人。
吾之观此,因悟的脱离大患之道矣。人身上下内外,无一物非邪崇鬼魅也。外而眼、鼻、口、舌、身,朋党以招客邪;内而心、肝、脾、肺、肾,牵连以起妄念,内外交攻,斫丧天真,不至于倾丧性命而不止,其伤人迷人,尚可言哉?老祖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吾若无身,患从何来?”可知此身为吾大患,若能脱去此患,自有无患者存。无患者,方是真我。去患之道,先要认得真我。认得真我,方知此身是他,他与我两不相关,以我而去他,易如反掌,绝不费力。奈何修道者,多以他为我,以患为真,爱之恋之,与鬼为邻,而不肯舍去。更有一等愚人,在大患之物上,搬东弄西,采下补上,推前运后,妄想成道。此等之辈,皆是以奴作主,认贼为子,不但不能去患,而且更增其患,无怪乎一生忙迫,终落空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