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书十二种

未济之道,乃阴阳未济之时。未济须求济,当用有为之功以致济。盖坎中所陷真阳,原是干宫之物;离中所藏之阴,原是坤宫之物,今者于坎宫欲水之中,取出一点真一之阳水,扑灭离宫之燥火;于离宫燥火之中,取出一点虚灵之真火,煅尽坎宫之欲水。取坎填离,以离归坎,真阴真阳,彼此和合,真水真火,两不相离,未济而至于济,仍是干健坤顺本面良知良能原物矣。但保济致济,有为无为,其道不同,下手各别,故既济之义,以明御险也。未济之义,险中出明也。以明御险,防险养明,先天中返后天,所以保济也。险中出明,以明破险,后天中返先天,所以致济也。保济致济之诀,莫过于此。
噫!顺则生人、生物;逆则为圣、为贤。道之一字,岂易知乎!
姤 夬

姤,遇也。柔遇刚也。夬,决也。刚决柔也。

 

姤者,遇也。以一柔而遇五刚,阳极而阴潜生,不期遇而忽遇,阴气乘间而入也。
夬者,决也。以五刚而决一柔,阳将纯而阴将尽,不强决而自决,阳气随时而进也。
人自有生以后,一点先天阳气,藏于幻身之中,日生夜长,年至二八,先天气足,名曰纯阳之体,为上德之人。当此之时,若遇明师指点,行无为自然之道,以成后天之功,性了而命亦全,便为无漏真人矣。否则,阳极必阴,一阴潜生于纯阳之下,阴姤其阳,后天用事,阴日长,阳日消,不至消灭其阳而不止。一阴虽微,为祸最烈。金丹有为之道,正为中下之人姤后而设。
有为者。进阳决阴也。以阳决阴,必先于阴中进阳。进阳正为退阴计耳。阳气进于九五中正之位,是正位凝命,阳气已足,阴气已弱,纵横逆顺,道心用事,金丹有象,于此点化群阴,如猫捕鼠。但一切群阴皆化,仅有一点阴气之根未消,犹足为道累,圣胎虽结,不能脱化。古真云:“一毫阴气不尽不仙”,正言此群阴之根也。
群阴之根为何根?即人心、识神是也。识神者,历劫轮回之种子,生生死死之根蒂。其权最大,其根最深。在姤为初主之一阴;在夬为决终之一阴。姤时他先发,夬时他后去,生人者是他,死人者是他,人多贪恋,不肯果决除去,即欲去之,亦不易于去,去之之道,健而能和,刚以柔用,不即不离,勿忘勿助,待其党类已尽,势孤力单,一决即去,拔去历劫祸根,现出父母未生以前本相,圆陀陀、光灼灼、净裸裸、赤洒洒,不生不灭,为金刚不坏之物矣。

 

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易之道,一阳一阴之道也。阴为柔,阳为刚,刚之德主健,柔之德主顺,健则易知,顺则简能。易知即人之良知,简能即人之良能。良知本于天,属命;良能本于地,属性。人本天地易简之德,知能俱良,刚柔兼该,性命寓于一身矣。
及交后天,良知变为假知,良能变为假能,阴阳不调,刚柔不当,性乱命摇,失其秉受天地简易知能之良,孟子所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存此良知良能,则为君子;失此良知良能,则为庶人。君子道长,君子存之也。小人道忧,庶民去之也。
盖君子之道,复此良知良能,而退假知假能,故长;小人之道,顺其假知假能,而弃良知良能,故忧。良知良能属于先天,假知假能属于后天。复其先天之真,则了性了命,入于生路,道之长也;顺其后天之假,则昧性伤命,入于死路,道之忧也。
六十四卦,以乾坤为门户者,示人以刚柔简易之道也。其余六十二卦者,示人以变化简易之道也。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无非教人知其不简易,而变之化之,期归于简易耳。变化简易,知能俱良,而为君子。不变化简易,则知能不良,而为小人。君子小人,只在知变化不知变化上分别耳。
金丹之道,君子之道。君子之道,即逆运阴阳之道也。所谓金丹者,即简易良知良能混成之性。所谓还丹者,即还此良知良能之本面。所谓金液大丹者,即煅炼此简易良知良能混成之性,永久不坏也。所谓火候者,即六十四卦变化简易知能,俱归于良之道也。所谓药物者,即刚柔、简易、知能,俱良之德也。所谓圣胎者,即刚柔、简易、知能,俱归于良也。所谓脱胎者,即刚柔混成、简易不拘、知能入神、有无不立也。
丹经子书千帙万卷,总不外易理。易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总不出此刚柔、简易,知能俱良之道。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特以君子能修此刚柔简易之道,逆运阴阳,复还本来良知、良能之原物也。
一切凡夫小人,认假为真,顺其后天阴阳,适以昧其天根,自取灭亡已耳,焉知修此先天道运大道乎!

敲爻歌直解序

《敲爻歌》乃吕祖丹经中了命了性,有次有序,彻始彻终之口诀,非同其余诗词论说仅言大略也,盖此歌系吕祖成道以后所作,就其自已经历工程、火候、次序,细示于人耳。世之注疏者,多无真传,或以闺丹解,或以炉火解,或以搬运解,皆不合乎性命正理。间有以正理解者,而又不分次序;间有强分次序者,而又不破取象,各凭臆见,自分枝叶,独惑人心,无益有损,将祖师当年一片普度之慈心,置于无用之地矣。余自幼慕道,即常读此歌,取诸家解说,细阅参看,疑为闺丹,又似炉火,疑为炉火,又似般运,忽此忽彼,或信或疑,究无定见,及得龛谷老师之旨,始知非闺丹,非炉火,非搬运,乃无上至真之妙道也。后遇仙留丈人,而于前后次序,药物分数,方能豁然贯通,因叹诸家注疏者,皆是以鸟为鸾,指鹿为马,不是解圣道,实是毁圣道;不是阐圣道,实是乱圣道,久欲解释,不敢下笔,数十年来求其佳解,终不可得。爰于嘉庆六年,沐浴焚香,诚心告命,逐节细释,前者前之,后者后之,句句落实,字字归真,还丹、金丹、神丹三丹,各分交界;初乘、中乘、上乘三乘,各别阶梯。至于龙虎铅汞、朱砂水银、婴儿姹女、金花仙物、黄婆土釜等等法象异名,尽皆破解,剥核见仁,为大众一一直说,绝无隐匿,使阅者过目了然,庶不为窃取圣道者之所误矣,此余之本心,亦祖师之本心。注成之后,名之曰《敲爻歌直解》,特以直解其歌中所蕴之义耳。
时大清嘉庆六年岁次辛酉冬至日悟元子自序于自在窝中。
敲爻歌直解

纯阳帝君吕祖着
悟元子刘一明解

汉终唐国飘篷客,所以敲爻不可测。纵横逆顺没遮栏,静则无为动是色。

祖师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原籍山西蒲州蒲阪人,即今陕西蒲城县也。生于大唐天宝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以科举授江州德化县县令。游庐山,遇正阳帝君,因黄梁梦大觉,得金丹火符真诀,修炼成道。道成之后,不敢自秘天宝,遂作此歌,备述自己经历药物火候,真履实践功夫,以引后学。非同未成道以前拟议之语。故此歌始终以身体力行者示人也。飘篷者,行舟之风篷。风篷之为物,乘风推舟。舟行水上,东西南北,绝无阻挡。修真得诀,如舟之有风篷也。得诀行道,曲直应物,潜跃随心,无往不利,如舟行水上,借篷飘之力,绝无阻挡也。因其无阻无挡,故修真之客为飘篷之客。爻者,卦之爻。一卦六爻,有刚柔之位,有前后之象;有刚柔即有变化,有前后即有进退。飘篷客可刚则刚,可柔则柔,可前则前,可后则后,亦如敲爻而行,变化随时,进退无常,故行藏虚实,人不可测。不可测者,天关在手,地轴由心,纵横逆顺没遮栏,静则无为动是色也。静无为者,寂然不动也;动是色者,感而遂通也。色非女色,亦非一切有形有象之色,乃妙有之色。寂然不动者真空也,感而遂通者妙有也。真空妙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常静常应,常应常静,造化不能拘,万物不能移,此其所以为飘篷客,此其所以不可测也。

也饮酒,也食肉,守定烟花断淫欲。行禅唱咏胭粉词,持戒酒肉常充腹。

世间修真之士,多戒酒肉避烟花,入山养静,冀望成道。殊不知飘篷之客,也饮酒,也食肉,守定烟花断淫欲也。其曰守定烟花者,非食烟花,乃有所守,而定烟花、断淫欲,不为烟花所迷,故行禅唱咏胭粉词见色不色,对景忘情也。其曰“饮酒食肉”者,非破戒而贪酒肉,乃持戒随缘,酒肉充腹而心不计较也。断淫持戒,身在酒色之场,心在酒色之场,何碍于酒色乎。

色是药,酒是禄,酒色之中无拘束。只因花酒误长生,饮酒戴花神鬼哭。

以其能断淫,则见色不色,即有真灵之色,故曰“色是药”。以其能持戒,则遇酒不酒,别有延命之酒,故曰“酒是禄”。以其色是药,酒是禄,借假修真,以真化假,故酒色场中无拘束也。彼不知真灵之色是药,延命之酒是禄者,贪恋外之假酒色,而失内之真酒色,弃真认假,自误长生者比比皆然。若悟的假色中有真色,假酒中有真酒,在大火里栽莲,在泥水内拖船,窃阴阳、夺造化、转枢纽、回气机,境命在彼,造遇在我,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故曰戴花饮酒神鬼哭。

不破戒,不犯淫,破戒真如性即沉。犯淫坏失长生宝,得者须由道力人。

修真之道,首戒酒色戴花饮酒。人或疑其必用酒色修道,则流于御女闺丹之术,未免犯戒破淫矣。殊不知不破戒不犯淫,若稍贪酒破戒,而真如之性,即沉沦不见;若稍贪花犯淫,而长生之宝,即失落无踪。这个酒色场中生活,惟有道力之人能行之,若无道力者,焉能不为酒色所迷乎?

道力人,真散汉,酒是良朋花是伴。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是花街玩。

足色真金,须从大火中煅出;洁净荷花,还在淤泥里生成。非火不见金之真,非泥不显莲之洁。惟有道力之人,常以花酒为朋伴,盖以花街柳巷,易足迷人之处,方见真人本面。若花街柳巷过去不得,则人不真,不是有道力之人。故真人只在花街玩,绝不以酒色所迷也。夫酒色若不能迷,世间即无一物得迷。酒色若有所迷,世间即无一物不迷。酒色二物乃验人真假之试金石也。

摘花戴饮长生酒,景里无为道自昌。一任群迷多笑怪,仙花仙酒是仙乡。

惟其有道力之人,不为世间酒色所迷,故能戴仙花、饮仙酒,能于凡景中,万有皆空,诸缘不染,无为而道自昌也。彼世间孤寂守静之辈,不知戴花饮酒之妙用,或疑贪花恋酒,行为有怪,那知戴花非凡花,饮酒非凡酒,乃系仙花仙酒,是仙乡也。

到此乡,非常客,姹女婴儿生喜乐,洞中常采四时花,花花结就长生药。

戴仙花饮仙酒,即见到仙乡矣。能到仙乡,即是仙客,而非常客也。非常客者,不恋外之假阴阳,自有内之真阴阳。盖假者无染,而真者即现,故曰“姹女婴儿生喜乐”。姹女者,灵知是也。以其灵知,外明内暗,为阳中阴,故谓姹女。婴儿者,真知是也。以其真知,外暗内明,为阴中阳,故谓婴儿。灵知真知喜乐,阴阳和谐,先天之气回复,洞中常有四时之花,随手采取,收入造化炉中,培之养之,勿使漏泄,积少成多,由嫩而坚,则花花结就长生之药矣。曰洞中常采者,家园自有,不假外求,非身外一切有形有象之花,乃宥密至圣至神之花也。

长生药,采花心,花蕊层层艳丽春。时人不达花中理,一诀天机值万金。

长生之药,既是花花结就,则采花结丹,所不容缓者。然采花只采其气,不采其质,只采其花心,不采其花瓣。花心者,中黄之物,花之精神所聚,所谓花蕊者是也。这个花蕊,即天地之心,其中有生气藏焉。采得生气,则大本到手。本立道生,具众理而应万事,头头是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花蕊层层,其艳丽如春日阳气,无处不通矣。这个花中之理,顺之则生人生物,逆之则成仙成佛,人人有分,人人不达。若有达之者,立跻圣位,故曰“一诀天机值万金”。以上皆言飘蓬在尘出尘之大义,以下细分敲爻之火候。

谢天地感虚空,得遇仙师是祖宗。附耳低言元妙旨,提上蓬莱第一峰。

上言一诀天机值万金者,特以金丹真诀,能夺天地之造化,窃阴阳之气数,得之者出死入生,直登道岸,非大忠大孝者,不能知,大贤大德者,不得闻。幸而感天地,神明默佑,得遇仙师,顿悟生死天机,如从苦海提上蓬莱第一峰矣。天地能生我,不能全我;父母能养我,不能成我。得师附耳低言元妙之旨,能使死者不死,不生者长生,其成我全我之恩,大过于天地父母,是仙师即成全我之真祖宗,誓必成道,光宗耀祖,以报师恩,而不可有负其恩者。此一段是祖师自叙得遇正阳帝君而始闻道也。

第一峰,是仙物,惟产金花生恍惚。口口相传不记文,须得灵根坚髓骨。

蓬莱第一峰,高出云表,尘埃不到,风波不及。比之得闻至道,脱离苦海,不为尘缘所累,故曰“是仙物”。金花者,即真灵之光辉。因其真灵历劫不能坏,喻之曰金;因其真灵光辉常存,喻之曰金花。世间百花皆有开有谢,惟金之光辉经久不减。恍惚着,非色非空之谓。金丹之道,只是取本来真灵一味药料,别无他物,得师真诀,下手修为,惟产真灵,金花返本还原耳。这个真灵,藏于恍惚之中,非色非空,即色即空,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悟之者立超生路,迷之者常在鬼窟。古来仙真,口口相传,不记文字,盖以真灵金花,得之者能以坚髓骨,而成金刚不坏之躯,为上天所秘也。金花恍惚灵根,总一真灵之物,不过随便取象耳,非有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