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吾见道无为而万物自化成,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于人也。
不言之教,
法道不言,师之以身。
无为之益,
法道无为,治身则有益于精神,治国则有益于万民,不劳烦也。
天下希及之。
天下,人主也。
希能有及道无为之治身治国也。

立戒第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
名遂则身退也。
身与货孰多。
财多则害身也。
得与亡孰病。
好得利则病于行也。
甚爱必大费,
甚爱色,费精神。甚爱财,遇祸患。
所爱者少,所亡者多,故言大费。
多藏必厚亡。
生多藏于府库,死多藏于丘墓。
生有攻劫之忧,死有掘冢探柩之患。
知足不辱,
知足之人绝利去欲,不辱于身。
知止不殆,
知可止,则财利不累于身,声色不乱于耳目,则身不危殆也。
可以长久。
人能知止足则福禄在己,治身者,神不劳;治国者,民不扰,故可长久。

洪德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
〔大成者〕谓道德大成之君也。
若缺者,灭名藏誉,如毁缺不备也。
其用不弊,
其用心如是,则无敝尽时也。
大盈若冲,
〔大盈者〕,谓道德大盈满之君也。
若冲者,贵不敢骄也,富不敢奢也。
其用不穷。
其用心如是,则无穷尽时也。
大直若屈,
大直,谓修道法度正直如一也。
若屈者,不与俗人争,若可屈折。
大巧若拙,
大巧谓多才术也。
若拙者,亦不敢见其能。
大辩若讷。
大辩者,智无疑。若讷者,口无辟
躁胜寒,
胜,极也。春夏阳气躁疾于上,万物盛大,极则寒,寒则零落死亡也。言人不当刚躁也。
静胜热,
秋冬万物静于黄泉之下,极则热,热者生之源。
清静能为天下正。
能清静则为天下之长,持身正则无终已时也。

俭欲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
谓人主有道也。
却走马以粪,
粪者,粪田也。
〔治国者〕兵甲不用,却走马〔以〕治农田,治身者却阳精以粪其身。
天下无道,
谓人主无道也。
戎马生于郊。
战伐不止,戎马生于郊境之上,久不还也。
罪莫大于可欲。
好淫色也。
祸莫大于不知足,
富贵不能自禁止也。
咎莫大于欲得。
欲得人物,利且贪也。
故知足之足,
守真根也。
常足〔矣〕。
无欲心也。

鉴远第四十七
不出户〔以〕知天下,
圣人不出户以知天下者,以己身知人身,以己家知人家,所以见天下也。
不窥牖〔以〕见天道,
天道与人道同,天人相通,精气相贯。人君清净,天气自正,人君多欲,天气烦浊。吉凶利害,皆由于己。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谓去其家观人家,去其身观人身,所观益远,所见益少也。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
圣人不上天,不入渊,能知天下者,以心知之也。
不见而名,
上好道,下好德;上好武,下好力。圣人原小知大,察内知外。
不为而成。
上无所为,则下无事,家给人足,万物自化就也。

忘知第四十八
为学日益,
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
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
为道日损。
道谓之自然之道也。
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
损之又损〔之〕,
〔损之者〕,损情欲也。又损之〔者〕,所以渐去〔之也〕。
以至于无为,
当恬淡如婴儿,无所造为也。
无为而无不为。
情欲断绝,德于道合,则无所不施,无所不为也。
取天下常以无事,
取,治也。治天下当以无事,不当以劳烦也。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及其好有事,则政教烦,民不安,故不足以治天下也。

任德四十九
圣人无常心,
圣人重改更,贵因循,若自无心。
以百姓心为心。
百姓心之所便,圣人因而从之。
善者吾善之,
百姓为善,圣人因而善之。
不善者吾亦善之,
百姓虽有不善者,圣人化之使善也。
德善。
百姓德化,圣人为善
信者吾信之,
百姓为信,圣人因而信之。
不信者吾亦信之,
百姓为不信,圣人化之为信者也。
德信。
百姓德化,圣人以为信。
圣人在天下怵怵,
圣人在天下怵怵常恐怖,富贵不敢骄奢。
为天下浑其心。
言圣人为天下百姓混浊其心,若愚暗不通也。
百姓皆注其耳目,
注,用也。百姓皆用其耳目为圣人视听也。
圣人皆孩之。
圣人爱念百姓如婴孩赤子,长养之而不责望其报。

贵生第五十
出生入死。
出生,谓情欲出〔于〕五内,魂静魄定,故生。
入死,谓情欲入于胸臆,精劳神惑,故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死十有三,
言生死之类各有十三,谓九窍四关也。
其生也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嗅,口不妄言,〔舌不妄〕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神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也。
人之生,动之死地十有三。
人知求生,动作反之十三死〔地〕也。
夫何故,
问何故动之死地也。
以其求生之厚。
〔言人〕所以动之死地者,以其求生活之事太厚,违道忤天,妄行失纪。
盖以闻善摄生者,
摄,养也。
路行不遇兕虎,
自然远离,害不干也。
入军不披甲兵,
不好战以杀人。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养生之人,兕虎无由伤,兵刃无从加之也。
夫何故,
问兕虎兵甲何故不加害之。
以其无死地。
以其不犯〔上〕十三之死地也。言神明营护之,此物不敢害。

养德第五十一
道生之,
道生万物。
德畜之,
德,一也。一主布气而蓄养〔之〕
物形之,
一为万物设形像也。
势成之。
一为万物作寒暑之势以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德所为,〔万物〕无不尽惊动,而尊敬之。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道一不命召万物,而常自然应之如影响。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孰之,养之覆之。
道之于万物,非但生而已,乃复长养、成孰、覆育,全其性命。
人君治国治身,亦当如是也。
生而不有,
道生万物,不有所取以为利也。
为而不恃,
道所施为,不恃望其报也。
长而不宰,
道长养万物,不宰割以为利也。
是谓玄德。
道之所行恩德,玄暗不可得见。

归元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
始有道也。
以为天下母。
道为天下万物之母
既知其母,复知其子,
子,一也。既知道己,当复知一也。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己知一,当复守道反无为也。
没身不殆。
不危殆也。
塞其兑,
兑,目也。〔使〕目不妄视也。
闭其门,
门,口也。使口不妄言
终身不勤。
人当塞目不妄视,闭口不妄言,则终生不勤苦。
开其兑,
开目视情欲也。
济其事,
济,益也。益情欲之事。
终身不救。
祸乱成也。
见小曰明,
萌芽未动,祸乱未见为小,昭然独见为明。
守柔日强。
守柔弱,日以强大也。
用其光,
用其目光于外,视时世之利害。
复归其明。
复当返其光明于内,无使精神泄也。
无遗身殃,
内视存神,不为漏失。
是谓习常。
人能行此,是谓修习常道。

益证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
介,大也。老子疾时王不行大道,故设此言。
使我介然有知于政事,我则行于大道,躬行无为之化。
唯施是畏。
唯,独也。独畏有所施为,恐失道意。
欲赏善,恐伪善生;欲信忠恐诈忠起。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夷,平易也。径,邪、不平正也。大道甚平易,而民好从邪径也。
朝甚除,
高台榭,宫室修。
田甚芜,
农事废,不耕治。
仓甚虚,
五谷伤害,国无储也。
服文彩,
好饰伪,贵外华。
带利剑,
尚刚强,武且奢。
厌饮食,财货有余,
多嗜欲,无足时。
是谓盗夸。
百姓〔不足〕而君有余者,是由劫盗以为服饰,持行夸人,不知身死家破,亲戚并随〔之〕也。
〔盗夸〕,非道〔也〕哉。
人君所行如是,此非道也。复言也哉者,痛伤之辞。

修观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
建,立也。善以道立身立国者,不可得引而拔之。
善抱者不脱,
善以道抱精神者,终不可拔引解脱。
子孙祭祀不辍。
〔辍,绝也〕。为人子孙能修道如是,〔则〕长生不死,世世以久,祭祀先祖,宗庙无〔有〕绝时。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德如是,乃为真人。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修道于家,父慈子孝,兄友弟顺,夫信妻贞。
其德如是,乃有余庆及于来世子孙。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修道于乡,尊敬长老,爱养幼少,教诲愚鄙。
其德如是,乃无不覆及也。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修道于国,则君信臣忠,仁义自生,礼乐自兴,政平无私。
其德如是,乃为丰厚也。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人主修道于天下,不言而化,不教而治,下之应上,信如影响。
其德如是,乃为普博。
故以身观身,
以修道之身,观不修道之身,孰亡孰存也。
以家观家,
以修道之家,观不修道之家。
以乡观乡,
以修道之乡,观不修道之乡也。
以国观国,
以修道之国,观不修道之国也。
以天下观天下。
以修道之主,观不修道之主也。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老子言,吾何知天下修道者昌,背道者亡。以此五事观而知之也。

玄符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
谓含怀道德之厚〔者〕也。
比于赤子。
神明保佑含德之人,若父母之于赤子也。
毒虫不螫,
蜂蛎蛇虺不螫。
猛兽不据,玃鸟不搏。
赤子不害于物,物亦不害之。故太平之世,人无贵贱,〔皆有〕仁心,有刺之物,还返其本,有毒之虫,不伤于人。
骨弱筋柔而握固。
赤子筋骨柔弱而持物坚固,以其意〔专而〕心不移也。
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
赤子未知男女会合而阴阳作怒者,由精气多之所致也。
终日号而不哑,和之至也。
赤子从朝至暮啼号声不变易者,和气多之所至也。
知和日常,
人能和气柔弱有益于人者,则为知道之常也。
知常日明,
人能知道之常行,则日以明达于玄妙也。
益生日祥,
祥,长也。言益生欲自生,日以长大。
心使气日强。
心当专一和柔而神气实内,故形柔。而反使妄有所为,〔则〕和气去于中,故形体日以刚强也。
物壮则老,
万物壮极则枯老也。
谓之不道,
枯老则不得道矣。
不道早已。
不得道者早死。

玄德第五十六
知者不言,
知者贵行不贵言也。
言者不知。
驷不及舌,多言多患。
塞其兑,闭其门,
塞闭之者,欲绝其源。
挫其锐,
情欲有所锐为,当念道无为以挫止之。
解其纷,
纷,结恨不休也。当念道恬怕以解释之。
和其光,
虽有独见之明,当和之使暗昧,不使曜乱〔人也〕。
同其尘,
不当自别殊也。
是谓玄同。
玄,天也。人能行此上事,是谓与天同道也。
故不可得而亲,
不以荣誉为乐,独立为哀。
亦不可得而踈
志静无欲,故与人无怨。
不可得而利,
身不欲富贵,口不欲五味。
亦不可得而害,
不与贪争利,不与勇争气。
不可得而贵,
不为乱世主,不处暗君位。
亦不可得而贱,
不以乘权故骄,不以失志故屈。
故为天下贵。
其德如此,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屈,与世沉浮容身避害,故天下贵也。

淳风第五十七
以正治国,
以,至也。天使正身之人,使有国也。
以奇用兵,
奇,诈也。天使诈伪之人,使用兵也。
以无事取天下。
以无事无为之人,使取天下为之主。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此,今也。老子言,我何以知天意然哉,以今日所见知〔之也〕。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天下谓人主也。忌讳者防禁也。今烦则奸生,禁多则下诈,相殆故贫。
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利器者,权也。
民多权则视者眩于目,听者惑于耳,上下不亲,故国家昏乱。
人多技巧,奇物滋起。
人谓人君、百里诸侯也。多技巧,谓刻画宫观,雕琢章服,奇物滋起,下则化上,饰金镂玉,文绣彩色日以滋甚。
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法物,好物也。珍好之物滋生彰着,则农事废,
饥寒并至,而盗贼多有也。
故圣人云:
谓下事也。
我无为而民自化,
圣人言:我修道承天,无所改作,而民自化成也。
我好静而民自正,
圣人言:我好静,不言不教,而民自忠正也。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徭役征召之事,民安其业故皆自富也。
我无欲而民自朴。
我常无欲,去华文,微服饰,民则随我为质朴也。
〔我无情而民自清〕
圣人言:我修道守真,绝去六情,民自随我而清也。

顺化第五十八
其政闷闷,
其政教宽大,闷闷昧昧,似若不明也。
其民醇醇,
政教宽大,故民醇醇富厚,相亲睦也。
其政察察,
其政教急疾,言决于口,听决于耳也。
其民缺缺。
政教急疾。民不聊生。故缺缺日以踈薄。
祸兮福所倚,
倚,因也。夫福因祸而生,人遭祸而能悔过责己,
修道行善,则祸去福来。
福兮祸所伏。
祸伏匿于福中,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去祸来。
孰知其极,
祸福更相生,谁能知其穷极时。
其无正,
无,不也。谓人君不正其身,其无国也。
正复为奇,
奇,诈也。人君不正,下虽正,复化上为诈也。
善复为訞。
善人皆复化上为訞祥也。
人之迷,其日固久。
言人君迷惑失正以来,其日已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圣人行方正者,欲以率下,不以割截人也。
廉而不害,
〔害,伤也〕。圣人〔行〕廉清,欲以化民,不以伤害人也。
今则不然,正己以害人也。
直而不肆,
肆,申也。圣人虽直,曲己从人,不自申也。
光而不曜。
圣人虽有独见之明,当如暗昧,不以曜乱人也。

守道第五十九
治人,
谓人君治理人民。
事天,
事,用也。当用天道,顺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