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诰

  四月二十七日夜。南岳夫人作。
  右十二篇有杨书。又杂掾写。
  清净愿东山。荫景栖灵穴。{心音}{心音}闲庭虚。翳荟青林密。圆曜映南轩。朱凤扇幽室。拱袂闲房内。相期启妙术。寥朗远想玄。萧条神心逸。
  闰月三日夜。右英作。示许长史。(案晋历。丙寅年闰四月也)
  右有杨书。又掾写。
  纵心空同津。总辔策朱。佳人来何迟。道德何时成。(吟此道)
  有心许斧子。言当采五芝。芝草不必得。汝亦不能来。汝来当可得。芝草与汝食。(此两得及来。并戏作吴音)
  右英吟此。
  右二篇有杨书。
  八涂会无宗。乘运观嚣罗。化浮尘中际。解衿有道家。骋烟忽未倾。携真造灵阿。虚景盘琼轩。玄钧作凤歌。适路无轨滞。神音{人舞}云波。齐德秀玉京。何用世间多。
  授书毕。又吟。良久而复授令书此诗。似不与书上相连也。
  坦夷观天真。去累纵众情。体寂废机驷。崇有则摄生。焉得齐物子。委运任所经。
  右中候夫人作。
  薄宴尘飙领。代谢缘还归。奚识灵劫期。顾眄令人悲。
  紫微夫人作。
  右三篇有掾书。
  林振须类感。云蔚待龙吟。玄数自相求。触节皆有音。飞出西华。总辔忽来寻。八遐非无娱。同咏理自钦。悼此四罗内。百忧常在心。俱游北寒台。神风开尔襟。
  六月二十三日夜。南极夫人作。
  登发东华。扇{火火火欠}{人舞}太玄。飞辔腾九万。八落亦已均。{暂足}眄山水际。窈窕灵岳间。同风自齐气。道合理亦亲。龙芝永遐龄。内观摄天真。东〔〈岑〉[<艹今>俞本作「<艹今>」、是也]〕(谓应作岑字)可长净。何为物所缠。
  六月二十三日夜。中候夫人作。
  右二篇有杨书。又掾写。
  五月十二日。中君喻书。(此九字题卷外。从此后并似是丁卯年中授书此。事皆论三许挺分也)
  阿映遂能绝志山林。懃心道味。净神注精。研澄虚镜。玄渟独宴。孑栖偶真。乃翁道远之畴匹。姜伯真之徒也。服{手邑}〈夜〉[液]。卒获其益。亦至事也。昔又入在临海赤山中。赤山一名烧山。
  遇良友王世龙。赵道玄。傅太初者。此数子始以晋建兴元年渡江。入东山中学道耳。并与相见。数人之业。皆胜于映矣。映遂师世龙。授解束之道。修反行之法。服玉液。朝脑精。二三年中。面有光华。还颜反少。极为成道。但恨其所禀不饶。不得高品之通耳。于是司命敕吾举之。使奏闻上宫。移名东方诸。署为地仙。时三官都禁左郎。遣典柄侯周鲂。主非使者严白虎。来于赤山中。即欲执之以去。且诘其罪状。吾时禁〔牙〕。(谓应作讶字)又乃驰启司命。司命即遣中侯李遵握火铃而来。呵摄之。于是鲂及白虎乃走去耳。李遵未来之时。映惧怖失胆。
  亦丧气矣。亦赖{龙共}幼节李开林助映为答对。
  亦几至败也。自无此二人及其师王世龙。亦早恶矣。鲂〔诰〕(谓应作诘字)之亦有实。映答对亦可可。三官出丹简罪簿。各执一通而问映云。夫欲学道慕生。上隶真人。玄心栖{进貌}。恭诚高灵者。当得世功相及。祸恶不遘。阴德流根。仁心上逮。乃可步真索仙。度名青府耳。云何父手杀谢弓。且乱逆三光。又许朝斩李{玉己}之头。以代蔡扶之级。又走斩射潘{其丝}等。支解铃下曹表等。水沈汤云之尸。火烧徐昂之骸。绞杀桓整。刳割振{口会}。酷害虐暴刑〔揽〕(谓应作滥字)四十有三。张皇讼冤。事在天帝。祸戻山积。善功无一。
  又汝本属事帛家之道。血食生民。逋愆宿责。
  列在三官。而越幸网脱。奉隶真气。父子一家各事师主。同生乖戻。不共祭酒。罪咎之太。阴考方加。有如此积罪。亦无仙者。当可得欺太上之曹。使汝得名刊不死之紫录耶。汝其无对者。有司必执也。映自强长啸。振褐抚发。尔乃整气扉口。叱咤而答曰。大道不亲。唯善是与。天地无心。随德乃矜。是以坂泉流血。无违龙髯之举。三苗丹野。〔逐〕(谓应作字)鹿绛草。岂妨大圣灵化高通上达耶。吾七世父许子阿者。
  积仁着德。阴和鸟兽。遇凶荒之年。人民饥馑。
  加之疫疠。百遗一口。阿乃施散家财。拯其众庶。亲营方药。懃劳外舍。临人之丧。如失其亲。
  救人之患。如己之疾。已死之命。悬于阿手。穷垂之身。抚之如子。度脱凶年。赖阿而全者。四百八人。仁德不〔队〕。(谓应作坠字)后当锺我等。是以功书上帝。德刊灵阁。使我祖根流宗泽。{广阴}光后绪。故使垂条结华。生而好仙。应得度世者五人。登升者三人。录名太上。策简青宫。岂是尔辈所可豫乎。言毕。鲂等豁然而笑。遵至而去矣。此意虽复是世龙之助。吾亦壮其辞也。
  于是即得度名东宫。当为仙之中者。然其身中自宿有阴罪未了处。已日就补复。解谢太上。行当受书署者也。盖尔不复受考于三官。
  已定名于不死之录矣。今已移在竹叶山中。
  或名此山为盖竹山。山之东面。两陇西上。其中有石井桥。桥之北小道直入。其间有六丛杉树。树之左右三百步有小石深室。室前有流泉水。映与三人共止其中。此辰年当自{暂足}出还人食诡。亦欲{暂足}还乡里山之近处。令其家兄弟见之者也。临时自当令其弟知之所在。乃又寄谢令弟子懃之。若欲至竹叶山索映。亦即得相见。竹叶山东上石桥。桥之北小道甚径易。勿从南山上山。南道绝险。竹叶山中仙人陈仲林。许道居。尹林子。赵叔道。此四人并以汉末来入此山。叔道已得为下真人。
  仲林大试适过。行复去。此是竹叶山中旧仙人也。其王世龙。赵道玄。傅太初。许映或名远游。适来四年耳。
  右从五月十二日至此。并杨书受旨本。
  纳纳长者。蔚蔚内明。拨于昔累。非复故形。变扇澡鍊。得道之情。和{手邑}神心。仰秀云灵。倾观晨景。德音兰馨。方及十载。季〔{玉韦}〕(谓应作伟字)举名。
  毎事勖焉。勿复不精。
  太和二年岁在丁卯。十二月十七日夜。太元真人司命君告穆。到丙子年为十年矣。
  时当七十二也。到亥子年。神化变鍊。子年始余十年。
  萧条斧子。和心凝静。道虽妙。乘之亦整。澄形丹空。擢标霄领。其神以晖。其光将颖。实侍〔辰〕(谓应作晨字)之高举。谷子之罗〔{鼎}〕。(此古鼎字)可谓秀落众望。{茔丝}渟之仙才。又当懃进德修业。淡然虚眄。
  十二月十七日夜。太元真人司命君告玉斧。(祖司徒府辟掾不赴。隐在本县茅山五年。此十六字荣弟后所注。其公府辟似妄也)
  渊奇体道。解幽达精。虚中受物。柔德顺贞。慈宽博采。闻道必行。逍遥飞步。启诚坦平。策龙上造。浮烟三清。实真仙之领帅。友长里之先生。必当封牧种邑。守伯仙京。傅佐上德。列书绛名。
  右说道许长史所得限分。(尔时护军长史。此六字亦荣弟所注)
  {玉韦}灼清晖。潜光翳真。二景落锋。飞霞流缠。于焉玉子。采此双辰。遂开上道。允得妙门。仪{玉邻}洞焕。玉标玄金。登名五宫。悬书七元。寔迭域之并罗。为上清之卿君。是子内和感虚托真情专之所致。亦南人云轸之必驾。三元景辇之携游也。(此云迭域。即谷希子也。与前司命所答谷子之罗鼎事同)
  右说道许玉斧所得之分。(此前后二右字下说字。出长史书云右清灵真人说云云。而杨君书无此四字。当是于时杨向长史口道。是裴君也)
  此是道成懃至受书之时。初所举定目之名也。亦得道赍诣之分限矣。〈{火寺}〉[恃]而替者。得来必无从矣。当共{宀真}此。
  右五条有杨书长史写两本。
  保命告云。许子遂能委形冥化。从张镇南之夜解也。所以养魂太阴。藏魄于地。四灵守精。
  五老保藏。复十六年。殆睹我于东华矣。既适潜畅。莫觉不真。(许子即是掾也。按张系师为镇南将军。建安二十一年亡。
  葬{业邑}东。后四十四年。至魏甘露四年。遇水棺开。见尸如生。出着床上。因举麈尾覆面。大笑咤又亡。仍更殡葬。其外书事迹略如此。未审夜解当用何法。依如许掾。似非剑杖也)
  右英告曰。自古及今。死生有津。显默异会。藏往灭智。与世同之者。皆得道之行也。若夫琼丹一御。九华三飞。云液晨酣。流黄徘徊。仰咽金浆。咀嚼玉{艹豕生}者。立便控景登空。玄升太微也。自世事乖玄。斯业未就。便当{暂足}履太阴。潜生冥乡。外身弃质。养胎虚宅。陶气绝钥。受精玄漠。故改容于三阴之馆。童颜于九鍊之户。
  然后知神仙为奇。死而不亡。去来之事。理之深也。
  南人告云。得道去世。或显或隐。托体遗迹。道之隐也。或有再酣琼精而叩棺。一服刀圭而尸烂。鹿皮公呑玉华而流虫出户。仇季子咽金液而臭闻百里。黄帝火九鼎于荆山。尚有桥领之墓。季主服云散以潜升。犹头足异处。
  墨〈秋〉[狄]俞本作「狄」、是也咽虹丹以投水。宁生服石脑而赴火。务光剪韮以入清冷之渊。柏成纳气而肠胃三腐。诸如此比不可胜记。微乎。得道趣舍之迹无常矣。(南人即南真〈人夫〉[夫人]也。此诸仙人出诸传记。而事迹有参差不同者)保命又云。既适潜畅。莫觉不真。如此之指。非真尸也。
  右四条有长史书。
  人死。必视其形。如生人。皆尸解也。视足不青。
  皮不皱者。亦尸解也。要目光不毁。无异生人。
  亦尸解也。头发尽脱而失形骨者。皆尸解也。
  白日尸解自是仙。非尸解之例也。
  右一条。甲手书写。
  若其人{暂足}死适太阴。权过三官者。肉既灰烂。
  血沈脉散者。而犹五藏自生。白骨如玉。七魄营侍。三魂守宅。三元权息。太神内闭。或三十年二十年。或十年三年。随意而出。当生之时。
  即更收血育肉。生津成液。复质成形。乃胜于昔未死之容也。真人鍊形于太阴。易貌于三官者。此之谓也。天帝曰。太阴鍊身形。胜服九转丹。形容端且严。面色似灵云。上登太极阙。
  受书为真人。赵成子死后五六年。后人晩山行。见此死尸在石室中。肉朽骨在。又见腹中五藏自生如故。液血缠裹于内。紫包结络于外。
  夫得道之士。暂游于太阴者。太乙守尸。三魂营骨。七魄卫肉。胎灵〈掾〉[录]俞本作「录」、是也气。
  右三条是长史抄写九真经后服五石腴事。
  其用他药得尸解。非是用灵丸之化者。皆不得反故乡。三官执之也。有死而更生者。有头断已死。乃从一旁出者。有未敛而失尸骸者。
  有人形犹在而无复骨者。有衣在形去者。有发脱而失形者。白日去谓之上尸解。夜半去谓之下尸解。向晓向暮之际。而谓之地下主者也。
  右一条是掾抄写剑经后论尸解事。
  真诰卷之四。
  真诰卷之五。
  甄命授第一。
  道授。(此有长史掾各写一本。题目如此。不知当是道家旧书。为降杨时说。其事旨悉与真经相符。疑应是裴君所授。所以尔者。按说宝神经云道曰。此后云我之所师南岳赤松子。又房中之事。惟裴君少时受行耳。真诰中有吾昔常恨此赖解之早耳。此语亦似是清灵言故也)君曰。道者混然是生元。元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故道有大归。是为素真。故非道无以成真。非真无以成道。道不成。其素安可见乎。是以为大归也。见而谓之妙。成而谓之道。用而谓之性。
  性与道之体。体好至道。道使之然也。(此说人体自然与道合。所以天命谓性。率性谓道。修道谓教。今以道教使性成真。则同于道矣)
  君曰。太上者道之子孙。审道之本。洞道之根。
  是以为上清真人。为老君之师。(此即谓太上高圣玉晨大道君也。为太极左真人中央黄老君之师)
  君曰。老君者太上之弟子也。年七岁而知长生之要。是以为太极真人。
  君曰。太极有四真人。老君处其左。佩神虎之符。带流金之铃。执紫毛之节。巾金精之巾。行则扶华晨盖。乘三素之云。(此二条事出九真中经。即是论中央黄老君也。黄老为太虚真人南岳赤君之师。裴既师赤君。所以崇其本始。而陈其德位也)
  君曰。道有八素真经。太上之隐书也。在世。
  君曰。道有九真中经。老君之秘言也。在世。
  君曰。道有太清上经变化七十四方。
  君曰。道有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在世。
  君曰。道有黄气阳精藏天隐月。
  君曰。道有三元布经道真之图。
  君曰。道有黄素神方四十四诀。
  君曰。道有黄书赤[界]长生之要。(长史书本杜家剪除此一行)
  君曰。道有赤丹金精石景水母。
  君曰。道有青要紫书金根众文。
  君曰。道有玉清真诀三九素语。
  君曰。道有石精金光藏景录形。在世。
  君曰。道有丹景道精隐地八术。
  君曰。道有白简素{竹录}得道之名。
  君曰。道有紫度炎光夜照神烛。
  君曰。此皆道之经也。〔黄〕〔书〕(杜家易此字为经方)世多有者。然亦是秘道之事矣。(天师取其名而布其化。事旨大略犹同。但毎増广其法耳。此所云黄书赤界三一经。涓子所说黄赤内真者。非今世中天师所演也)
  君曰。仙道有飞步七元天纲之经。在世。
  君曰。仙道有七变神法七转之经。
  君曰。仙道有大洞真经三十九篇。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