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集释

  【六】【注】夫时不暂停,而今不遂存,故昨日之梦,于今化矣。死生之变,岂异于此,而劳心于其间哉!方为此则不知彼,梦为胡蝶是也。取之于人,则一生之中,今不知后,丽姬是也。而愚者窃窃然自以为知生之可乐,死之可苦,未闻物化之谓也。
     【疏】夫新新变化,物物迁流,譬彼穷指,方兹交臂。是以周蝶觉梦,俄顷之间,后不知前,此不知彼。而何为当生虑死,妄起忧悲!故知生死往来,物理之变化也。
     【释文】《可乐》音洛。

卷二上内篇养生主第三
内篇养生主第三【一】
    【一】【注】夫生以养存,则养生者理之极也。若乃养过其极,以养伤生,非养生之主也。
       【释文】养生以此为主也。
  吾生也有涯【一】,而知也无涯【二】。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三】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四】。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五】。缘督以为经【六】,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七】,可以尽年【八】。
  【一】【注】所禀之分各有极也。
     【疏】涯,分也。夫生也受形之载,禀之自然,愚智修短,各有涯分。而知止守分,不荡于外者,养生之妙也。然黔首之类,莫不称吾,则凡称吾者,皆有极者也。
     【释文】《有涯》本亦作崖,鱼佳反。
  【二】【注】夫举重携轻而(一)神气自若,此力之所限也。而尚名好胜者,虽复绝膂,犹未足以慊其愿,此知之无涯也。故知之为名,生于失当而灭于冥极。冥极者,任其至分而无毫铢之加。是故虽负万钧,苟当其所能,则忽然不知重之在身;虽应万机,泯然不觉事之在己。此养生之主也。
     【疏】所形性,各有限极,而分别之智,徇物无涯。遂使心困形劳,未慊其愿,不能止分,非养生之主也。
     【释文】《而知》音智。注、下同。《好胜》呼报反。下升证反。《虽复》扶又反。下皆同。《绝膂》音旅。《以慊》苦簟反,足也。◎卢文弨曰:古与慊恨之慊同一声,并不以音惬者为足之正诂。
  【三】【注】以有限之性寻无极之知,安得而不困哉!
     【疏】夫生也有限,知也无涯,是以用有限之生逐无涯之知,故形劳神弊而危殆者也。
     【释文】《殆已》向云:疲困之谓。
  【四】【注】已困于知而不知止,又为知以救之,斯养而伤之者,真大殆也。
     【疏】无涯之知,已用于前;有为之学,救之于后;欲不危殆,其可得乎!◎家世父曰:营营以求知,而极乎无涯,终乎殆矣。而此营营之知存于心,足以累性而害心。冥然而物化,寂然而神凝,使其知不生于心,成性存存,泯知以全生。故曰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五】【注】忘善恶而居中,任万物之自为,闷然与至当为一,故刑名远己而全理在身也。
     【疏】夫有为俗学,抑乃多徒,要切而言,莫先善恶。故为善也无不近乎名誉,为恶也无不邻乎刑戮。是知俗智俗学,未足以救前知,适有疲役心灵,更增危殆。
     【释文】《无近》附近之近。下同。◎庆藩案文选嵇叔夜幽愤诗注引司马云:勿修名也。被褐怀玉,秽恶其身,以无陋于形也。释文阙。◎家世父曰:船山云,声色之类不可名之为善者,即恶也。《闷然》亡本反,又音门。《远己》于万反。
  【六】【注】顺中以为常也。
     【疏】缘,顺也,督,中也。经,常也。夫善恶两忘,刑名双遣,故能顺一中之道,处真常之德,虚夷任物,与世推迁。养生之妙,在乎兹矣。
     【释文】《缘督以为经》李云:缘,顺也。督,中也。经,常也。郭崔同。◎庆藩案文选左太冲魏都赋注引司马云:缘,顺也。督,中也。顺守道中以为常也。释文阙。◎李桢曰:素问骨空论,督(录)〔脉〕(二)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灵枢本输篇,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人身惟脊居中,督脉并脊里而上,故训中督为奇经之一脉。庄子正是假脉为喻,故下为保身全生等语。家世父曰:船山云,奇经八脉,以任督主呼吸之息。身前之中脉曰任,身后之中脉曰督。督者,居静而不倚于左右,有脉之位而无形质。缘督者,以清微纤妙之气,循虚而行,止于所不可行,而行自顺,以适得其中。
  【七】【注】养亲以适。
     【释文】《以养》羊尚反。注同。
  【八】【注】苟得中而冥度,则事事无不可也。夫养生非求过分,盖全理尽年而已矣。
     【疏】夫惟妙舍二偏而处于中一者,故能保守身形,全其生道。外可以孝养父母,大顺人伦,内可以摄卫生灵,尽其天命。
     【校】(一)赵谏议本而作其。(二)脉字依素问原文改。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一】,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二】。
  【一】【疏】庖丁,谓掌厨丁役之人,今之供膳是也。亦言:丁,名也。文惠君,即梁惠王也。解,宰割之也。踦,下角刺也。言庖丁善能宰牛,见其闲理,故以其手(抟)〔搏〕触,以肩倚着,用脚蹋履,用膝刺筑,遂使皮肉离析,砉然向应,进奏鸾刀,騞然大解。此盖寄庖丁以明养生之术者也。
     【释文】《庖丁》崔本作胞,同。白交反。庖人,丁其名也。管子有屠牛坦一朝解九牛,刀可剃毛。◎卢文弨曰:礼记祭统辉胞,亦与庖同。《为》于伪反。《文惠君》崔司马云:梁惠王也。《所倚》徐于绮反,向偃彼反,徐又于伫反,李音妖。《所踦》徐居彼反,向鱼彼反。李云:刺也。《砉然》向呼鶪反,徐许鶪反,崔音画,又古鶪反,李又呼历反。司马云:皮骨相离声。◎卢文弨曰:旧鶪皆从贝,非。今正从狊。下并同。《向然》许丈反,郭许亮反。本或无然字。《奏》如字。崔云:闻也。《騞》呼获反,徐许嬖反,向他亦反,又音麦。崔云:音近获,声大于砉也。
  【二】【注】言其因便施巧,无不闲解,尽理之甚,既适牛理,又合音节。
     【疏】桑林,殷汤乐名也。经首,咸池乐章名,则尧乐也。庖丁神彩从容,妙尽牛理;既而(改)〔宰〕割声向,雅合宫商,所以音中桑林,韵符经首也。
     【释文】《中音》丁仲反。下皆同。《桑林》司马云:汤乐名。崔云:宋舞乐名。案即左传舞师题以旌夏是也。《经首》向司马云:咸池乐章也。崔云:乐章名也。或云:奏乐名。《因便》婢面反。《闲解》音蟹。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一】?”
  【一】【疏】嘻,叹声也。惠君既见庖丁因便施巧,奏〔刀〕音节,远合乐章,故美其技术一至于此者也。
     【释文】《嘻》徐音熙。李云:叹声也。《技》具绮反。下同。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一】。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一)牛者【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三】。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四】,官知止而神欲行【五】。依乎天理【六】,批大却【七】,导大窾【八】,因其固然【九】。技经肯綮之未尝【一0】,而况大軱乎【一一】!良庖岁更刀,割也【一二】;族庖月更刀,折也【一三】。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一四】。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一五】,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一六】。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一七】怵然为戒,视为止【一八】,行为迟【一九】。动刀甚微,謋然已解(二)【二0】,如土委地【二一】。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二二】,善刀而藏之【二三】。”
  【一】【注】直寄道理于技耳,所好者非技也。
     【疏】舍释鸾刀,对答养生之道,故倚技术,进献于君。又解:进,过也。所好者养生之道,过于解牛之技耳。
     【释文】《所好》呼报反。注同。
  【二】【注】未能见其理闲(三)。
     【疏】始学屠宰,未见闲理,所睹惟牛。亦犹初学养生,未照真境,是以触途皆碍。
  【三】【注】但见其理闲也。
     【疏】操刀既久,顿见理闲,所以才睹有牛,已知空却。亦犹服道日久,智照渐明,所见尘境,无非虚幻。
  【四】【注】暗与理会。
     【疏】遇,会也。经乎一十九年,合阴阳之妙数,率精神以会理,岂假目以看之!亦犹学道之人,妙契至极,推心灵以虚照,岂用眼以取尘也!
     【释文】《神遇》向云:暗与理会,谓之神遇。
  【五】【注】司察之官废,纵心而(顺)理〔顺〕(四)。
     【疏】官者,主司之谓也;谓目主于色耳司于声之类是也。既而神遇,不用目视,故眼等主司,悉皆停废,从心所欲,顺理而行。善养生者,其义亦然。
     【释文】《官知止》如字。崔云:官知,谓有所掌在也。向音智。专所司察而后动,谓之官智。《而神欲行》如字。向云:从手放意,无心而得,谓之神欲。
  【六】【注】不横截也。
     【疏】依天然之腠理,终不横截以伤牛。亦犹养生之妙道,依自然之涯分,必不贪生以夭折也。
  【七】【注】有际之处,因而批之令离。
     【疏】闲却交际之处,用刀而批戾之,令其筋骨各相离异。亦犹学道之人,生死穷通之际,用心观照,令其解脱。
     【释文】《批》备结反,一音铺迷反。字林云:击也,父迷父节二反。《大却》徐去逆反,郭音却。崔李云:闲也。◎卢文弨曰:从谷从。旧从谷从,非。今改正。《令离》力呈反。下同。下力智反。
  【八】【注】节解窾空,就导令殊。
     【疏】窾,空也。骨节空处,(蹴)〔就〕(五)导令殊。亦犹学人以有资空,将空导有。
     【释文】《道》音导。注同。《大窾》徐苦管反,又苦禾反。崔郭司马云:空也。向音空。◎卢文弨曰:今本道作导。窾与科通,故亦同音。◎庆藩案说文无窾字,当作款。史记太史公自序,实不中其身者谓之窾,汉书司马迁传,窾正作款。服虔注:款,空也。尔雅释器,鼎款足者谓之鬲,注:款,空也。淮南说山,见款木浮而知为舟,高注:款,空也,管子国蓄,大国内款,杨注:内款,内空也。是其证。《节解》户卖反。
  【九】【注】刀不妄加。
     【疏】因其空却之处,然后运刀,亦因其眼见耳闻,必不妄加分别也。
  【一0】【注】技之妙也,常游刃于空,未尝经概于微碍也。
      【释文】《技经》本或作猗,其绮反。徐音技。◎俞樾曰:郭注以技经为技之所经,殊不成义。技经肯綮四字,必当平列。释文曰:肯,说文作,字林同,着骨肉也。一曰:骨无肉也。綮,司马云:犹结处也。是肯綮并就牛身言,技经亦当同之。技疑枝字之误。素问三部九候论,治其经络,王注引灵枢经曰: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古字支与枝通。枝,谓枝脉;经,谓经脉。枝经,犹言经络也。经络相连之处,亦必有碍于游刃。庖丁惟因其固然,故未尝碍也。◎李桢曰:俞氏改技为枝,训为经络,说信确矣。未尝二字,须补训义。依俞说,尝当训试。说文:试,用也。言于经络肯綮之微碍,未肯以刀刃尝试之,所谓因其固然者。《肯》徐苦等反。说文作肯。字林同,口乃反,云:着骨肉也。一曰:骨无肉也。崔云:许叔重曰,骨间肉。肯,肯着也。《綮》苦挺反,崔向徐并音启,李乌系反,又一音罄。司马云:犹结处也。《经概》古代反。《微碍》五代反。
  【一一】【注】軱,戾大骨,衄刀刃也。
      【疏】肯綮,肉着骨处也。軱,大骨也。夫伎术之妙,游刃于空,微碍尚未曾经,大骨理当不犯。况养生运智,妙体真空,细惑尚不染心,尘岂能累德!
      【释文】《大軱》音孤。向郭云:觚,戾大骨也。崔云:盘结骨。《衄刀》女六反。
  【一二】【注】不中其理闲也。
      【疏】良善之庖,犹未中理,经乎一岁,更易其刀。况小学之人,未体真道,证空舍有,易夺之心者矣。
      【释文】《良庖》司马云:良,善也。《割也》司马云:以刀割肉,故岁岁更作。崔云:岁一易刀,犹堪割也。
  【一三】【注】中骨而折刀也。
      【疏】况凡鄙之夫,心灵暗塞,触境皆碍,必损智伤神。
      【释文】《族庖》司马云:族,杂也。崔云:族,众也。◎俞樾曰:郭注曰,中骨而折刀也,此于文义未合。上文云良庖岁更刀割也。割以用刀言,则折亦以用刀言。折,谓折骨,非谓刀折也。哀元年左传曰:无折骨。
  【一四】【注】硎,砥石也。
      【疏】硎,砥砺石也。(牛)〔十〕,阴数也;九,阳数也;故十九年极阴阳之妙也。是以年经十九,牛解数千,游空涉虚,不损锋刃,故其刀锐利,犹若新磨者也。况善养生人,智穷空有,和光处世,妙尽阴阳。虽复千变万化,而自新其德,参涉万境,而常湛凝然矣。
      【释文】《硎》音刑,磨石也。崔本作形,云:新所受形也。《砥石》音脂,又之履反。尚书传云,砥细于砺,皆磨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