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藏外
- 女子丹经汇编
女子丹经汇编
一悲一喜一思虑一纵一劳形蠹弊
凡人当失意的时候,就要悲哀。当得意的时候,就要欢喜。遇到困难不能解决,就要思虑。未得患得,既得患失,更不免时时用尽心思。我们平时所经过的境界十分之九都是失意,很少有得意的时候。几十年有限光阴,就在忧患中消磨干净。身心放松是纵。身心紧张是劳。一时放松,一时紧张,就是一纵一劳。我们的肉体受不住这许多刺激,自然要变成衰朽不可救药了。
形蠹弊,是说身体里面腐坏,等于木头被虫蛀一样。
朝伤暮损迷不知丧乱精神无所据
早也吃亏,晚也吃亏,白己糊糊涂涂不晓得厉害,精神耗丧而昏乱。若问他们:在世做人怎样可以做得好?出世修道怎样可以修得成?他们丝毫没有把握。
细细消磨渐渐衰耗竭元气神乃去
因为是细细消磨,所以吾人身体有亏损,尚不至于感受剧烈之痛苦。因为是渐渐衰老,所以人生数十年中,每容易忽略过去。不知不觉的头发白了,面皮绉了,不知不觉的血液枯了,筋骨硬了。
元气,就是元始中和之气。又名为先天炁。实在讲起来,就是生天生地生人生物的一种生气。宇宙间生气本是无穷,但每个人身体上由娘肚子里带来的那点生气,可怜太少。从小到老几十年中,身体里面所储蓄的生气消耗已尽,我们的灵魂就要和我们的肉体告别了。形神分离,人岂能不死?
只道行禅坐亦禅圣可如斯凡不然
禅字可以作定字解。一般唱高调的人都晓得说:行也在定,坐也在定,甚至于睡卧也在定,不必要做什么工夫。倘若早早晚晚,刻苦用功,反嫌他过于执着,缺乏活泼天机。或者笑他是磨砖作镜。然而这种话只能对程度很高的人说,不能对普通人说。圣人可以这样做,凡夫万万办不到。
萌芽脆嫩须含蓄根识昏迷易变迁
草木最初从土里长出的小苗,叫作萌芽。因为他的体质脆弱而娇嫩,经不起损伤。须要培养有法,保护得宜,他日方有成材的希望。这就是比喻人身中一点生气,根基不牢,最容易丧失。须要设法把他含蓄在身内,不让他常常向外面发泄。然后吾人寿命方可延长。
眼、耳、鼻、舌、身、意,叫作六根。六根所起的作用,就是六识。根与识被尘境所扰乱,陷入昏迷状态,容易由善变恶,由正变邪。若不彻底下一番苦功,恐怕没有什么好结果。
磋跎不解去荆棘未闻美稼出荒田
荒田之中,多生荆棘。倘若懒惰懈怠,游手好闲,不把田中荆棘斩除干净,好的稻谷决不会生长出来。这两句话,比喻人心中妄想,以及恶劣的习惯若不去尽,工夫很难有进步,好的效验不易于发现。
九年功满火候足应物无心神化速
九,是阳数中的极数。九年,表示纯阳之意。不是必定要九个年头。功满,是说工夫圆满。火候足,是说用功到了这个时候,可以告一段落。应物,就是在世间做利物济人的事业。无心,就是随缘去做,不是有心要做功德。神化速,就是用自己全神来行教化,功效自然很快。《孟子》书上说:“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与此处意思相同。
无心心即是真心动静两忘为离欲
无心心,就是无念头的心体。普通人心中没有一分钟不起念头。他们认为这个念头是心的本体,其实错了。诸君要晓得,那个无念的心方是真心,有念的心却是假心。人能认识真心,自然一动一静全是天机,可以做到忘物忘形的境界,这个就叫做离欲。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
古丹经常说:“是性命。非神气。”是对工夫深、程度高的人的说法。此处说“神是性、气是命。”是对普通人的说法。各有用意,并非矛盾。因为普通人只认得他们自己的肉体。除了肉体以外,从来不注意到神气上去。如果教他们认得神气两个字的作用,比较普通人已算是大有进步。性命二字的真相,只好留待日后他们自己去参悟了。修炼家初等工夫,离不掉神气。须要把自己的神收在肉体里面,然后气方能定得下。
本来两物更谁亲失去将何为本柄
二物,就是神与气。这两样东西,本来最亲密不过。神离开气,神无所养;气离开神,气无所驭。没有气来养神,神就要逃亡;没有神来驭气,气就要耗散。失掉一项,即等于失掉两项。请问还有什么东西作我们身体的根本,作我们自己的把柄呢?
混合为一复忘一可与元化同出没
混合为一,就是做心息相依,神气合一的功夫。复忘一,就是功夫做到神气合一之后,不要死死的执着舍不得放松,须要把这个合一的景象忘记方好。既能合一,复能忘一,那时身中气候,自然与元始造化机关同出同没。出是显露,没是隐藏,化机应该显露时就显露,化机应该隐藏时就隐藏,自己丝毫不作主张。
透金贯石不为难坐脱立亡犹倏忽
寻常人精神被肉体限制住了,不能直接的达到身外物质上去。修炼成功的人,精神可以离开肉体,而能支配肉体以外的别种物质,所以说透金贯石不为难。
倏忽,是顷刻之间。坐脱立亡,是坐着或是立着的时候,我们的神倘若要离开肉体,顷刻就可以离开,不至于被肉体所拘束。
此道易知不易行行忘所行道乃毕
这个道理,虽容易明白,却不易于实行。纵能勉强去行持,也难以毕业。必须由勉强而进于自然。由自然而造于浑然,由浑然而致于释然,才是“行忘所行道乃毕。”
莫将闭息为真务数息按图俱未是
息,是鼻中呼吸。闭息,是把呼吸暂时闭住。数息,是数自己的呼吸。从一、二、三、四数到几十几百。按图,是按照图样做功夫,或用全副精神死守身中某一窍,或动手动脚做各种姿式,这些法子,都不是大道。因为闭息病在勉强,数息未免劳心,按图又嫌执着,对于自然大道相差太远。
比来放下外尘劳内有牵心两何异
比来,等于近来。曹真人意思说:修道的人们,在近来这个时候,既然能把身外的一切尘劳都放下了。为什么身内的尘劳却放不下,仍旧有许多东西挂在心头?请问身内百事牵心,比较身外一切尘劳,有何分别呢?
但看婴儿处胎时岂解有心潜算计
诸君请看婴儿尚未出胎在娘肚子里那十个月的时候,婴儿心中可曾经在暗地里算计什么?诸君既要学道,何不先学婴儿?
专气致柔神久留往来真息自悠悠
老子《道德经》第十章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专气,就是专心一致在气上面做功夫。致柔,就是功夫柔和到了极处,没有丝毫刚强急迫的样子。果能如此,神就可以久留于身中,而不向外驰。“神不外驰气自定”,气定之后,真息自有发动之时。悠悠二宇,是形容真息的样子,深长而久远,和缓而幽闲。
绵绵迤逦归元命不汲灵泉常自流
绵绵,微细不绝之意。迤逦,旁行连延之意。元命即人身生命根源。这句是形容真息在身内行动的状态。虽说四肢百骸无处不到,然自有他的归根复命之处。灵泉,在后文又叫作神水。地面上泉水总是往下流,不会往上流。人要用水,非拿器物汲取不可。人身上的灵泉,却无须汲取,自然会在身中周身循环。真息所到之处,即是灵泉所到之处。因为津能化气,气能化津,充满一身,所以有如此妙用。
三万六千为大功阴阳节候在其中
今历法一昼夜共九十六刻,古历法一昼夜共百刻。张紫阳《金丹四百宇》序上说:“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总计三万刻。行住坐卧,绵绵若存。胎气既凝,婴儿显相。玄珠成象,太乙合真。三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能夺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千之数。虽愚昧小人,行之立跻圣地。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此段文章,说得很明白,可以作此处注解。
曹文逸是宋徽宗宣和年间人,在民国纪元前的七百九十年。张紫阳是宋神宗熙宁年间人,在民国纪元前约八百四十年。两人前后距离不过五十年,所以他们的论调颇有几分相近。
蒸融关脉变筋骨处处光明无不通
此二句是说功夫的效验。蒸是蒸发,融是融化,关是关节,脉是血脉,变是变换。先蒸发而后方能融化。常常融化,不要让他坚硬,而后方能慢慢地变换。这个功夫,就叫做金丹换骨。处处光明,即是《孙不二女丹经》中所说,“元神来往处,万窍发光明”的意思。无不通,即是周身全部通畅,没有一出闭塞。
三彭走出阴尸宅万国来朝赤帝宫
三彭,即是三尸。道书常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令人愚痴没有智慧;中尸名彭质,在人胸中,令人烦恼不能清静;下尸名彭矫,在人腹中,令人贪饮食男女之欲。”或名三尸神。又名三尸虫。《太清中黄真经》上有两句,“可惜玄宫十二楼,那知反作三虫宅”。这个意思,就是说吾人洁净美好的身体被许多三尸虫盘踞在里面,弄得秽恶不堪,是很可惜的。
道家斩三尸法子,有用符咒的,有守庚申中的,有服丹药的,都不算彻底解决。此处用内炼工夫,运元和之气,充满脏腑,蒸融关脉,变换筋骨,逼令三尸无处藏身,非抛弃他们的老巢子逃走不可。坏东西一去,好东西就来了。
万国来朝,比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精气神,都聚会在绛宫一处。绛宫属于心的部位,心属火,其色赤,医家称为君主之宫,所以叫作赤帝宫。
借问真人何处来从前原只在灵台
真人,即是真我。吾人肉体有生有死,不能算是真我,只可以叫作假我。除掉有形质的肉体,尚剩下那个无形质的念头。是否可以叫作真我?然而也不是真我。因为那个念头,也是忽起忽灭,不能由自己做主的。再除掉忽起忽灭的念头,另外寻出一个无生无死万劫长存的实体,这个方是真我,又名为真人。这个真人,从前未曾见过面,此刻第一次认识他,究竟他由何处而来呢?其实他从前就住在我们灵台之中,未尝瞬息离开过,并非由外面进来的。
昔年云雾深遮蔽今日相逢道眼开
因为历年以来,被云雾遮蔽,把真人的面目隐藏。虽说他从前就住在灵台之中,我们却认识不出。今日功夫做到相当的程度,道眼遂开。道眼既开,如拨云雾而见青天,真人因此露面。云雾二字,比喻我们的七情六欲妄想杂念。
此非一朝与一夕是我本真不是术
这个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做得成,须要经过若干岁月。并且不是用什么取巧的法术,讨什么意外的便宜,仅此寻得吾人本来真面目而已。
岁寒坚确如金石战退阴魔加慧力
《论语》上有一句话:“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是每年天气最寒冷的时候。凋,是树木落叶子。松柏后凋,是说别种树木到这个时候,都已枯槁零落,独有松柏仍旧青翠不凋。比喻修道的人有坚忍的力量,可以耐得困苦,受得磨折,而不致于改变初心。确字,同坚字一样解释。松柏不凋已经称得起坚确,金石比松柏更要坚确。所以此处拿金石比喻修道人的志气,有金石般的志气,自然能够战退阴魔。阴魔既已去尽,慧力即同时增加。慧是智慧,力是毅力。只有智慧而无毅力,虽可以见道,而不能成道。只有毅力,而无智慧,又恐怕认不清大道,误入旁门。必须智慧与毅力二者俱足,方免遗憾。
皆由虚淡复精专便是华胥清净国
心中没有妄想和欲念就是虚,不染一切嗜好并恶习就是淡。仔细研究,彻底明白,就是精。信受奉行,始终如一,就是专。
《列子》书上说:“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师长。其民无嗜欲。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其实是一种寓言,等于今人所谓乌托邦之类。人们心中果能十分清净,也同到了华胥国一样。
初将何事立根基到无为处无不为
世间无论做什么事,起初总要立一个根基,以后方能有所成就。修道是大事业,更要把根基立稳,方能步步前进。等到工夫纯熟,程度高深,自然显得头头是道。表面上很像无所作为。实际上已是精全、气全、神全,没有丝毫缺陷。老子《道德经》第三章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矣。”又第三十七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此篇“到无为处无不为”句,也是根据老子的意思。
念中境象须除拔梦里精神牢执持
这两句,就是立根基的办法。吾人当静坐的时候,须要把心中杂念打扫干净。等到坐功纯熟之后,杂念可以完全消灭。然后在睡梦之中,也不忘记修道之事,也同平常静坐的时候一样,自己很有主宰。
不动不静为大要不方不圆为至道
工夫偏于动,嫌太浮躁;工夫偏于静,嫌太枯寂;性情偏于方,嫌太板滞;性情偏于圆,嫌太巧滑。能不落于两边而得其中和,才是大道。
元和内炼即成真呼吸外求终未了
吾人果能在身内运用元始中和之气,流行不息,就可以成道。倘若在外面呼吸上永久执着,不肯放松,到底未有了脱之日。
元气不住神不安蠹木无根枝叶干
元气,即是上文所说元始中和之气。不住,即是不能长住于身内,而向外面发泄。发泄太多,身体里面的元气渐渐亏损,元神因为没有元气来培养,遂不能在身中安居而要逃亡。譬如树木被蠹虫所蚀,根本受伤,枝叶自然就干枯。人身中元气,被七情六欲、饥饱寒暑、劳心苦力所伤,身体自然也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