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藏外
- 女子丹经汇编
女子丹经汇编
吕祖步蟾宫词曰:“炼庚甲要生龙虎。”须知龙虎不是身外之物,方是生的,行道时驱活虎以就生龙,最怕心猿发狂意马扬威,不知驯伏,安能过的海去,取得经回?故必炼己纯熟,使神全气盛,七情不动,五贼不乱,六根大定,色相两忘,乃可入莲房以求丹。
《天仙正理》曰:“炼己者,所谓苦行其当行之事曰炼;熟行其当行之事曰炼;禁绝其不当为之事曰炼;精进励志而求必成曰炼;割绝贪爱而不留余爱曰炼;禁止旧习而全不染曰炼。己者,即我静中之真性,动中之真意,为元神之别名也。”
古云:“未炼还丹先炼性,未修大药且修心。”炼己之道也。
顺逆
顺则生人逆则仙,坤乾为泰是真诠。
临炉莫讶丹难结,到挽羊车自见天。
不二元君曰:“着眼絪缊【候】,留心顺逆途;”
无根树曰:“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丹道用逆,故泰之卦象,坤居上而乾居下,乃能天地交而万物通。不知倒挽羊车,则群阴阻塞,安能去浊阴以见天心。故修仙不问男【和】女,只要于中知顺逆耳。
丹生
恍惚渺冥情似痴,融和正是药生时。
丹田有信机缘至,速整火工采玉芝。
此丹禀于父母,藏于炁穴,年少壮时,却有向外拱关变化之机。取此变化之机逆入黄中,故谓之“丹”,但丹生之时有象可睹。《道德经》曰:“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渺渺冥冥,其中有精。”泥丸曰:“精神冥合炁归时,骨肉融合都不知。”尹真人曰:“俄倾痒生毫窍,肢体如绵,心觉恍惚,丹生景象也。”且有信可闻。邵子曰:“忽然夜半一声雷,千门万户次第开。”混然子曰:“时至炁化,机动籁鸣,信至时也。”信至之时即活子时也。一闻此信急准备,火工莫差时刻,若当面错过,安能采玉芝于片晌?
采药
猛睹先天一粒丹,其光灼灼似金丸。
巽风不把橐龠鼓,纵欲过关却也难。
金丹一粒圆陀陀光灼灼,明亮似金丸。若不吹巽风鼓橐龠,安能过尾闾,上夹脊双关泥丸,以入丹田乎?《入药镜》曰:“起巽风,运坤火。”萧紫虚曰:“乾坤橐龠鼓有数。”夫巽风喻呼吸之气也。橐龠者,消息也。有呼吸之气,方能鼓动此消息,使药升降往还以成一周天。柳华阳曰:“金丹之道从阳生时,凝神入炁穴,鼓起橐龠之巽风,息息向炉中吹嘘,犹铁匠手中抽动一般。”风生则火焰,火焰则精化,精化炁生,采此生炁,升降往还,谓之“周天”也。
升元
日出扶桑大海东,火轮飞渡莫松功,
鹿车搬上昆仑顶,木汞自归神室中。
扶桑红日自西而东正药,如红日灿灿自东而来西方也。斯时也,忙驾火轮飞渡洪涛大海,由尾闾上夹脊双关。纯阳子曰:“子后午前定息坐,夹脊双关昆仑过。”又曰:“凭君子后午前看,一脉天津在脊端。”萧紫虚曰:“几回笑指昆山路,夹脊分明有路通。”但逆行道,左非鹿车不能推。挽鹿车,真意也。有这点真意方能【逾】越险阻,过得双关,上得昆仑,下得鹊桥,使活汞入于金鼎神室,而永为身宝。
合丹
艮男初归混沌窝,夫妻从此结丝罗,
六门紧闭勤添火,帐里春光要太和。
艮男,喻药从艮宫而来也。混沌窝,祖炁穴也。艮男之药自东北而入祖炁穴,与真铅配合,犹夫结丝罗一般。然初归时不相凝结,须紧闭六门,调息绵绵,神火熏蒸,使合为一。但合丹之火须文火温温,非若采取之时武火烹炼,故要太和翔洽,方能着手成春。
火候
火记虽垂六百篇,未将真候写鸾笺,
最明莫过冲虚语,呼吸分明了却仙。
紫贤曰:“圣人传药不传火,从来火候少人知。”丹【经】万卷不笔于书。而冲虚独曰:“火候谁云不可传?随机默运入玄玄,达观往者千千圣,呼吸分明了却仙。”可见火候之要,当于真息中求之。盖息从心起,心静息调,息息归根,金丹之母。然火候不一,古人以内外别之。外火候有作有为,筑基之事也;内火候则丹已得,任其自然无为之事也。总不离呼吸二字,不调外火候之呼吸,则不能运行此丹,不调内火候之呼吸,则不能温养此丹。故柳华阳曰:“凡呼吸之火,能化饮食之谷精而助元精;凡神火,能化元精而助元气;凡元炁之火,能化呼吸而助元神,元神之火,又能化形而还虚助道。成始成终,皆承火之力以登大罗之仙,又须知火与候原不相离,火必应候,候至火亦至。”故火候二字有逐节事条,不经师授终难了彻于心,须修德盟天以求师授。
温养
已看白雪种青砂,寒燠调停切莫差,
三十六宫春意足,自然有路泛仙槎。
白雪种砂金铅得,木汞配合必须塞燠调停,温养青砂。温者,不使其热之谓。寒则水冷而丹不结,热则火燥而丹易烁,故取其温养者,从容涵育,任其自化。如天泽物雨晹以时,如母孕子寝兴有节,如龙养珠蛰伏不动,如鸡抱卵暖炁不绝。子前进火,午后退符,余时调息绵绵,似有似无,屏除妄念,如愚如呐。古云:“采药只一时,合汞须十月。”又云:“十月胎完入圣基。”若非善为温养,安能胎圆乎?三十六宫者,周天三百六十也。每一周天休息一番,周天有程,温养有数,必须养足方成圣胎。其中节目度数,未敢书于竹帛,惧泄天机也。噫!仙槎非遥,升天有路,患人不修德盟天虚心诚求耳。
胎息
功夫到此莫粗疎,神息绵绵合太虚,
借问养胎何所似,恍如父母未生初。
丹结之后,神即炁而凝,炁即神而住,如人怀孕一般,故谓之胎,非真有胎也,神息住于此也。盖胎者,藏神之府。息者,化胎之源。胎因息生,息因胎住,胎不得息不成,息不得神无主,神息相依是真胎息。功夫到此且莫粗疎,必要忘相忘形,体同太虚,而真息往来绵绵不绝,似有似无,若忘若存。如春沼鱼,如百虫蛰,呼至于根,吸至于蒂,终日混混如在母腹未生之初一般。不二元君曰:“息息返乾初者。”此也。到息住脉停,则神定矣,神定方能出定,而圣胎始完。
度数
采药烧丹有后先,坎离艮巽倒还颠,
功完九九周天数,哪怕不成物外仙。
柔人行道与刚人不同,而其成功比刚人亦易。刚人伏气三年,柔人一年可伏,以丹在身中,故也。然气虽易伏,而赤脉最能害道,果是女中丈夫能斩赤脉,则经不漏而基已筑矣。筑基之后则用炼精化炁之功,以离外二阳消坎外二阴,变成乾体。然坎离功足乾体虽成,而其气未化,其神未灵。又当用炼气化神之功,以艮上一阳化巽下一阴,熔尽外阴之气以成纯阳之神,到运行周天数终,九九神复纯阳,又当用炼神还虚之功,方成物外神仙。
脱胎
七十六宫度数周,阳神忽到上田游。
一声霹雳天门吼,顶上争看白气浮。
周天之功至七十六度,圣胎已完,阳神由中田迁上田破顶而出,是谓脱胎。锺离云:“雷震天门鬼神惊,掀翻宇宙飞白云。”金丹真传云:“顶门忽然雷响,怀中抱着婴儿。”夫神所以脱胎而出者,神定故也。冲虚曰:“神初不能定,依二炁为定,炁定则神随之定,炁定则无炁,神离所依而独立,乃能离定舍身而出定。若不到大定,神正要依靠不能离气,焉能离身形?故心息相依,神定方能出定。而其出定景象各有不同,有以天花乱坠出者,有以七层宝塔出者,有以身外有身出者。有以风云雷震出者,马丹阳真人是也;有以香风瑞气出者,如不二元君是也。总之神之出也,由定静中一念,故变化显象亦由一念,即千百亿万身亦由一念。未可以所出不同,遂疑其有异也。曰白气浮者,特举一端以为证耳。
乳哺
出产婴孩气未纯,仍吞木汞复元真。
伫看乳养经三载,变化通灵果是神。
古云:“婴儿初产未成人,须籍坤娘养育恩,”乳哺三载方能变化通灵,故须仍吞木汞以复元真,非真要三载也,特三周天耳。
面壁
丹事虽完犹有工,冥心静坐洞天中。
忘形入定九年满,打破虚空才算空。
面壁之功,无为之事也。不二元君曰:“万事皆云毕,凝然坐小龛,轻身乘紫气,静性濯清潭,炁混阴阳一,神同天地三,功完朝玉阙,长啸出烟岚。”故乳哺功满,必择名山洞府冥心静坐,面壁调神,出则以太虚为超脱之境,入则以上田为栖栖之所,忘形入定以炼真空,炼到空无可空,打破虚空神方还虚。此达摩所为,必面壁九年也。
冲举
炼到真空道愈高,丹书下诏步云霄,
从今永住瑶池苑,随着灵妃去早朝。
不二元君曰:“佳期方出谷,咫尺上神霄;”又曰:“一旦仙凡隔,泠然度海潮。”既还虚升遐有期,天书下诏,云鹤来迎,赴瑶池以赐宴,朝金母以受图。琼楼玉阙为我室家,湘妃瑶姬为我同侪,何乐如之?特患宇宙无决烈女子,斯不能与麻姑为伍。果是女中丈夫,修德盟天,虚心诚求,得行此道,比男子犹易成耳,人其立志自勉可也。
女子道学小丛书
重印女子道学小丛书序
为弘扬道教文化,挖拓道教典籍宝藏,为仙道修炼提供理论指导和实修印证,今特再印《女子道学小丛书》。
本书是倡仙道学者陈樱宁先生,根据女性生理心理特点,本着仙道求实存真的宗旨,广搜历代女子修炼方法,精选编为《坤宁妙经》《女功正法》《女丹十则》《男女丹工异同辩》《女丹诗集》共五种,是一本罕见的女性修炼专着之一。
今天我们重刊此书,在不更动原文原则下,将该书合订为两册,便于读者翻阅保藏。限于目前我们印(刷缺字)水平和条件有限,请读者谅解指正。
傅圆天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五日于青城山飞仙观
坤宁经
女子道学小丛书编辑大意
一、精选古今女界懿行嘉言,短篇着作,足以养成女子高上之人格,灌输女子优异之智能,此为关于心理一方面者。
二、精选历代女子修养之方法,经论诗歌,足以造成女界特出之奇才,健美女子普通之体魄,此为关于生理一方面者。
三、道学为中华民族之国粹,乃世界各国所无,而为我国所独有者,以前因女子教育尚未普及,故不能研究此种超群之学术,今依男女平等之原则,将此种学术逐渐公开。
四、古人着作,深浅不一,有十分玄奥难以明了者,亦有偏于俚俗不能动听者,今为普及起见,玄奥者必附以注释,务使读者易解,俚俗者稍加修饰,免致大雅贻讥。
五、本书编辑宗旨,乃提倡中国国有之道学,绝对破除迷信,凡稍涉迷信之文字,概不收录。
校订坤宁妙经序
道学之来源,不知始自何时,其见于记载者,则以广成子告黄帝之言为最古,距今已历四千六百余年,代代相承,未尝断绝,中间虽有时被陋儒之摧残,及佞佛者之排挤,表面上似乎声销迹灭,然而山林隐逸,江湖异人,秘密口传,数千年仍如一日,惟伊等发誓不着于纸,故局外人无从知其底蕴,于是儒释二家经典,汗牛充栋,而真正道家书籍,竟寥若晨星,女子道书,尤为罕觏。廿载以前,余即有愿流通丹经秘本,苦于机缘未能辏合,蹉跎岁月,成效难期,今者幸遇翼化堂主人张君竹铭,堪称同志,彼此互商之结果,遂有《女子道学小丛书》之编辑,第一种出版物,即是《坤宁妙经》,搜集本刻传钞本、家藏本,共有六种之多,其间文辞各异,字句错误者,指不胜屈,乃将六种本比较优劣,择其善者而从之,自首至末,三翻四覆,修饰润色,顿改旧观,虽未敢称为十分精粹,但所余者,亦不过大醇中之小疵而已,因欲急于应世,故仅先出版,俟将来觅得特种秘本,再行一次校订工夫,或可达到尽美尽善之目的,此则有待于他年矣。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一月(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三十一年)皖江陈樱宁识于沪上弘道轩
读经须知
一、女子学道,每苦于无书可阅,无经可讲,虽有许多好道之人,因一时寻不着门径,往往误入歧途,种因既错,结果全非,殊堪浩叹,此经行世,若有精通玄理之士,熟读经文,潜心研究,因时制宜,随机说法,令大众普听,解行相应,未尝非女子学道前途之曙光也。
二、此经首言造化人之生之原理,继言女子品德之养成,继言身心性命之根源,继言金丹玉斗之秘,继言发心实证,同参玄妙,共跻仙班,所有坤道修炼普通应有之方法,包括已尽,切合女子心理与生理上之需要,若能善于演讲,必能效果宏收。
三、佛教法师讲经,常有在家妇女参杂于僧尼居士之中,前去听讲,众人合掌他合掌,众人膜拜他膜拜,众人唱诵他唱诵,众人闭目低头瞌睡,他亦闭目低头瞌睡,有时忽然惊醒,勉强撑持,窘状百出,迨听讲已毕,试问其经文义旨所在,都茫然莫对,仅以不懂二字回答,如此听经,若说能得听经之利益,未免自欺欺人,考其不懂之原因,一由于经中义旨不能适合于妇女之性情,自觉格格不入,二由于讲经之人,仅以单调的及乏味的说辞,敷衍而过,不能振作听众之精神,遂致满堂入于催眠之状态,故佛教讲经,仅成为一种仪式,徒壮观瞻而已。
四、讲坤宁经者,须要设法免除第二条佛教讲经之流弊,讲堂之中,温度要适宜,空气要流通,一切仪式,一切陈设,随时随地,斟酌变化,不必十分拘泥,若财力不允者,仅焚少许名香已足,其余陈设,概从省简,最要紧者,须使听众心静神凝,勿使听众昏昏欲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