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藏外
- 吕祖全书
吕祖全书
道要曰:不无尽法,已减省故也。
超脱分形第十 ﹝出入分形 神仙脱质 超凡入圣﹞
金诰曰:道本无也,以有言者非道也;道本虚也,以实言者非道也。既为无体,则问应俱不能矣;既为无象,则视听俱不能矣。以玄微为道,玄微亦不离问答之累;以希夷为道,希夷亦未免视听之累。希夷玄微,尚未为道,则道亦不知其所以然也。
玉书曰:其来有始,而不知大道之始何也?其去有尽,而不知大道之终何也?高高之上虽有上,而不知大道之上,无有穷也!深深之下虽有下,而不知大道之下,无有极也!杳杳莫测名道,随物所得而列等殊,无为之道,莫能穷究也。
真诀曰:超者,超出凡躯而入圣品;脱者,脱去俗胎而为仙子。是神入气胎,气全真性。须是前功节节见验正当,方居清静之室,以入希夷之境。内观认阳神,次起火降魔,焚身聚气,真气升在天官,壳中清净,了无一物。当择幽居,一依内观,三礼既毕,平身不须高升,正坐不须敛伸。闭目冥心,静极朝元之后,身躯如在空中。神气飘然,难为制御。默然内观,明朗不昧,山川秀丽,楼阁依稀,紫气红光,纷纭为阵,祥鸾彩凤,音语如簧。异景繁华,可谓壶中真趣,而洞天别景,逍遥自在,冥然不知有尘世之累。是真空之际,其气自转,不须用法依时。若见青气出东方,笙簧嘹喨,旌节车马,左右前后,不知多少。须臾南方赤气出,西方白气出,北方黑气出,中央黄气出。五气结聚而为彩云,乐气嘈杂,喜气熙熙。金童玉女,扶拥自身或跨火龙,或乘玄鹤,或跨彩鸾,或骑猛虎,升于空中,自下而上,所遇之处,楼台观宇,不能尽陈,神祗官吏,不可备说。又到一处,女乐万行,官僚班列,如人间帝王之仪,圣贤毕至。当此之时,见之傍若无人,乘驾上升,以至一门,兵卫严肃,而不可犯。左右前后,官僚女乐,留恋不已,终是过门不得。轩盖覆面,自上而下,复入旧居之地。如此上下不厌其数,是调神出壳之法也。积日纯熟,一升而到天宫,一降而还旧处。上下绝无滞碍,乃自下而上。或如登七级宝塔,或如上三层琼楼,其始也,一级而复一级,七级上尽以至顶中,不得下视,恐神惊而恋躯不出。既至七级之上,则闭目便跳,如寐如寤,身外有身。形似婴儿,肌肤鲜洁,神采莹然。回视故躯,亦不见有,所见之者,乃如粪堆,又如枯木,憎愧万端,不可顿弃而远游。盖其神出未熟,圣气凝结而成。须是再入本躯,往来出入,一任遨游。始乎一步二步,次二里三里。积日纯熟,乃如壮士展臂,可千里万里。而形神壮大,勇气坚固。然后寄凡骸于名山大川之中,从往来应世之外,不与俗类等伦。或行满而受天书,骖鸾乘凤,跨虎乘龙,自东自西,以入紫府。先见太微真君,次居下岛。欲升洞天,当传道积行于人间,受天书而升洞天,以为天仙。凡行此法,古今少有成者:盖以功不备而欲行之速,便为此道;或功验未证,止事静坐,欲求超脱;或阴灵不散,出为鬼仙,人不见形,来往去住,终无所归,止于投胎就舍,而夺人躯壳,复得为人;或出入不熟,往来无法,一去一来,无由再入本身,神魂不知所在。乃释子之坐化,道流之尸解也。故行此道,要在前功见验正当,仍择地筑室,以远一切腥秽之物、臭恶之气、往来之声、女子之色。不止于触其真气,而神亦厌之。既出而复入,入而不出,则形神俱妙,与天地齐年,而浩劫不死。既入而复出,出而不入,如蝉脱蜕,迁神入圣。此乃超凡脱俗,以为真人仙子,而在风尘之外,寄居三岛之洲者也。
道要曰:不无尽法,已灭息矣。
以上超凡入圣之诀,右大乘三门系天仙。
补注:本单元之见金诰曰:乃指元始天尊说之意。本单元 见玉书曰:乃指灵宝天尊说之意。本单元 见真源曰:乃指太上老君说之意。本单元之见真诀、道要、此喻曰:乃指正阳真人说之意。(全篇完)
九品仙经 (卷九)
经集汇
九品仙经自序
吾乃唐朝进士。夙世好道,感正阳师,引入终南,投进玄门。自起弘愿,度尽众生。大愿已出,追悔难及。
尝闻天地最高,玄妙用之无穷。天高地奥,玄之生玄,三教一理,迷凡不参。虚空生无,复本还原。
吾蒙正阳师立传金丹,一纪飞升,朝拜上帝,蒙 帝开怜,领旨下方,普度群迷。迷夫不醒,显身留传《八品仙经》:广陵二品、金陵二品、毗陵二品,临江、信州共成八品。又奉旨复下济水,开透凡心。凡子不识,赐之乩鸾,戊子年命谕子,立求《九品仙经》,《拔心宝忏心经》。五处留传八品,少传一品,后淮扬潘延吉,成九品,又有《拔心宝忏》。玉文赐青灵真人,取回济水,指引众生入道:
遵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
不敬天地,雷震电随,暴雨混死;
不敬地,尸首落水,体现鸭;
不孝父母,天地难容,万劫不免;
不忠君王,败国欺君,后堕沈沦;
不遵师教,天地循环,后醒难逃。
夫天命之为性,不离理也。离理非道,道理行,方成人礼!
夫义者,敬重天地,尊事长上,莫犯五愆,义也;
夫礼者,礼义廉耻,上不失于乡党,下不失于庶民,敬其天,尊其地,孝其亲,慈其幼,礼也;
夫智者:上智之虚无一气,中智之于国家,下智之于人伦,智也;
夫信者:信之于天地,信之于国家,信之于亲党,下不失信于子幼,此是人伦。
仁义礼智信也,吾开迷愚,出凡界,引进众生入玄门。先敬其天,天降吉祥,天清也;敬其地,地生万物,地宁也。自然百种生芽,五谷丰登。夫人伦,必行善念,躲狱门,出迷途,离凡界,登觉路,通大道,出海岸,明虚无。渐渐加工,超列仙班。
吾亲留传《九品仙经》之序,有还真会弟子,甄章赵等善,甲午年发愿,在白鹤观,立刊仙经。世人若求道者,休论千万路遥,诚心进道,何言万里终南!世人请 吾仙经,所谋皆遂,利益皆顺。灵符九道,荡荡除魔,扫尽人间之祸根,引进乾坤之妙门。尊人伦,有仁义礼智信;信参道,上有精神。三教皆有,无所忐音毯忑音忒。印经即印心,刊经即刊道。人道既就,仙道可成!岂不恬于天地之间,存于后代之凡迷。上不测于文,下不失于礼。名登仙谱,九祖生天,岂不快哉! 余身列仙班,亲笔而成。
太上玄元开化仙经品第九
尔时 纯阳大帝,在兜率之天,清虚之府,趺音夫跏音加蕉团,手执如意,晏然默坐。诸天仙神,雷火二部,城隍里社,凛肃侍立。
大帝曰:「吾奉帝,遍历九洲,普度群迷,阐扬大道,咸登正觉,为因众生,迷而不悟,吾今弘宣经教八品,一在广陵,二在金陵,三在毗陵,四在信州,五在临江,共成八品,为世津梁。众生信者,百中一二,谤者不可胜纪。 吾奉帝命,体好生之德,施广济之仁,谆谆告戒,明明敷说。众生如聋如瞶,以致上帝震怒,水火刀兵,瘟疫蝗蝻,人不聊生,父子兄弟,夫妻骨肉,离散流亡。众生不知儆悛,反起怨尤。鉴兹冥顽,深加悯惜,故不厌滚滚尘凡,万亿化身,演说道法,超拔苦根。众生不知玄妙,妄说妄行,谤道谤法。 吾愍不咎,益加提醒。但众生为利欲情爱,迷却本来,不忠不孝,不友不悌,不公不直,不信不义。祇有剥利于己,不知贻害在人;一味温饱自求,不念君亲兄弟;鳏独孤寡,忍心毒害;违背圣贤,轻蔑天民;大过不改,小善不为;妄言绮语,恶口两舌。种种孽障,自堕坑,犹然不悟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一入轮回,人身难再,三途六道,堕落阿鼻,虽欲改悔,望救何及!
茫茫苦趣,惟道可提。清真虚朗,湛然太空,无人我相,乃见元极。众生蒙蒙,如梦如醉。醉犹有醒,梦犹有觉。何以众生,茫然不省?眼前皆道。三教一识,儒曰『执中』,释曰『空中』,在 吾之道,惟曰『守中』。所以儒者『存心养性』,若其释也,『明心见性』,惟吾之道,『修心炼性』。惟心之修,忠孝以成,君亲兄弟,莫不咸宜;惟性之炼,安分忍辱,不彰人短,不恃己长。治国齐家,惟公惟正,敬感上帝,水火无侵,盗贼消弭,疾疫不生,刀兵永息,父子团圞,骨肉不离,珍禾嘉穗,五风十雨,福禄荐臻,灾祲消除,国祚永宁,民生常怡。谛听吾言,修真入道,同登彼岸,超脱死生。
昔在广陵,谤 吾大道,欺侮上帝,毁仙詈佛,贬圣排贤,以致降戮。 吾救不能,深为垂怜。特游淮海,渡人迷津。众生其念,勉力为善,毋为自误,罪堕丘山,慎之慎之,改恶奉行。」
清虚子,长跪叩曰:「道何以名?愿指教明,使众生醒觉,为入门蹊径。」
大帝曰:「大哉斯问!汝其倾听,洗心涤虑。」
诸天仙神,咸礼彤庭。
大帝放大光明,三华聚顶,五朝元,为诸天雷火城社,而说道曰:「夫道也者:位天地,育万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于恒河沙数,曰道;独明孤然无侣,曰道;开鸿蒙而归溟涬,曰道;夺造化而超死生,曰道;处卑污而大尊贵,曰道;居幽暗而极高明,曰道;细入微尘,曰道;大包天地,曰道;从有入无,曰道;作佛成仙,曰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吾经言言玄谛,汝当细细参求,普为世说,以悟群迷。」
即说偈曰:大哉至哉道 天地万物生孝弟及忠信 为人之大经力行休自怠 本立而道生刀兵永无劫 水火总不攻虎入南山卧 龙归北海瞑当使神驭气 驭气炼真精精化神还虚 引汝拜太清超然三界外 不在世五行举步风云合 言谈鬼魅惊自心清湛湛 九祖尽超升慎哉吾所言 大道此中寻
大帝说偈已毕,诸天神将仙子,咸起恭敬,发大欢喜。
大帝曰:「吾经八品,传世已久,人未广信,今上谷潘延吉,欲布扬玄妙,弘传大道,受经行世,凡经所在之处,诸天仙神,雷火二部,城隍里社,自加拥护。」
诸天神将,作礼唯命而退。
赞曰:救劫延生日月长 返魂归命紫云乡 浮罗宝洪钧合 妙法璠琰不可量 无极大道 元始法王 宝珠一粒在中央 说法放祥光 普演金章 万圣礼虚皇(重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