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全书

  
  蓬莱路,仗三千行满,独步云归。
  蓬莱三岛,乃海上仙山也。在人一身,亦有蓬莱三岛:顶曰上岛,心曰中岛,肾曰下岛。紫清先生诗曰:「人身自有一蓬莱」是也。三千功行,乃九年抱一之数也。九年功满,或分形散影、或出入有无;或轻举远游,隐显莫测;或换骨升仙,遨游蓬岛;或太乙见召,移居中洲,各随其功行之浅深也。窑头坯歌曰:「九年功满都经过,留形住世不知春,忽尔天门顶中破,真人出现大神通,从此神仙来相贺。」《参同契》曰:「道成德就,潜伏俟时,太乙乃召,移居中洲,功满上升,应箓受图。」彭真人注曰:「太乙真君,乃内炼之主司也。世人初得道,镂名金简,于此洲膺箓受图,乃获上升也。」
  沁园春注           林屋山人全阳子俞解
  七返还丹。
  七,火数也。炼丹之法,其先以红投黑而生药。既有药,然后进火,炼黑入红而成丹,故曰「七返还丹」。即非自寅至申之七时也。 张紫阳《悟真篇》云:「金公本是东家子,送在西邻寄体生。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将女作亲情。」是此义也。
  
  在人先须炼己待时,
  《离骚  远游篇》云:「母滑音骨尔魂兮,彼将自然。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即炼己待时之谓也。要在收视返听,寂然不动,凝神于太虚,无一毫杂想,少焉神入气中,气与神合,则真息自定,神明自来,不过片晌间耳!邵康节《先天吟》云:「若问先天一字无,后天方要着工夫。」丹法亦然。采药于先天则无为,进火于后天则有为,不可以一律齐也。
  
  正一阳初动。
  白紫清《珠玉集  丹髓歌》云:「炼丹不用寻冬至,身中自有一阳生。」然吾何以知身中之一阳生也?盖弹指声中,巽豁开而心觉,恍惚之时是也。吾于此时,豉之以橐钥,之以猛火,则真铅出坎,而河车不敢暂留停,运入峰顶,乃可以为还丹。邵康节《恍惚吟》云:「恍惚阴阳初变化,絪缊天地乍回旋。中间些子好光景,安得工夫入语言。」非洞晓阴阳造化,畴克知此!
  
  中宵漏永。
  中宵,即夜半子时也。《周易参同契》云:「含元虚危,播精于子是也。」又云:「晦朔之间,合符行中。」谓三十日夜半子时之前,介乎晦朔之间也。若蹙之于一日,则每夜子时之前,即晦朔之间,初不拘于三十日之半夜也。《悟真篇》云:「日月三旬一遇逢,以时易日法神功。」其说明矣。漏者滴漏,有内有外,在内乃气之出入息也。薛紫贤《复命篇》云:「此心似糠灰火,静坐时闻滴漏声」是也。在外即是漏也,或疑《悟真篇》,有「须知大隐居朝市,休向深山养静孤」之说,殊不知在深山,则难得灯与漏也。或又疑曰,陈泥丸《翠虚篇》云:「若言刻漏无凭信,不会玄机药未成。」而又云:「目视土圭,夜瞻刻漏。」谬之甚矣,何其说之自相戾也!曰修炼之初,功夫未纯熟,恐或差违,故必外立刻漏,以为时候之准则。若至于功夫纯熟,丹田有种,则精生有时,时至神知,虽当寝寐,不待唤醒,而亦自觉悟,又何必刻漏为哉!漏永者言其点点相续,无间断也。在吾身求之,则真息绵绵,勿令间断,知漏水之相续无异也。
  
  温温铅鼎,光透帘帏。
  鼎,谓下丹田也。子时将至,而阳气潜萌于其下,所以温温也。帘帏者眼也,垂眼下视,有垂帘之象,故曰帘帏。丹田有药,而阳气上升,透于两眉之间,是以有光,譬室中有烛,烛光映于窗牖而明。盖非窗牖之明,乃烛之明也。或者乍见此景,而惊讶以为奇异,则心动而神散矣。欲望成丹,不亦远乎?
  
  造化争驰。
  争驰,谓坤之末,复之初也。其时琼钟一扣,玉洞双开。复命谓「两畔同升共一斤」是也。
  
  虎龙交媾。
  《参同契》云:「龙呼于虎,虎吸龙精。两相饮食,互相吞并。」作丹之时,要在心息相依,然后气聚神凝,交媾为药。陈朝元《玉芝书》云:「伭黄若也无交媾,争得阳从坎下飞。」故必阴阳交媾,丹田有药,乃可以进火也。
  
  进火功夫牛斗危。
  牛斗危,乃身中火候之方位。谓进火功夫,自子而发端,至寅而搬运,如天之生物,胚胎于子,至寅而出也。《参同契》云:「始于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翠虚篇》云:「有一子母分胎路,妙在尾箕斗牛女」与此同旨,或以牛斗危,为犹危。引用《悟真篇》:「两手捉来谓死」之语,以发明之,是亦一说也。
  
  曲江上见月华莹净,
  《翠虚篇》云:「西南路上月华明,大药还从此处生。记得古人诗一句,曲江之上鹊桥横。」古仙本以小肠有九盘十二曲,是为曲江,后人复以鼻口之间为曲江,二说俱通。而翠虚又以西南路上,发明其说,可谓深切着明矣。盖西南属坤,坤为腹,药生于丹田之时,阳气上达,丽于目而有光,故自目至脐,一路皆虚白晃耀,如月华之明也。
  
  有个乌飞。
  有个乌飞者,身中之天地交,坎离合,二气絪缊,结成一滴露珠,而飞落丹田中也。陈希夷《指玄篇》云:「有个乌飞入桂宫。」《翠虚篇》云:「红莲含蕊,露珠凝碧,飞落华池滴滴珠。」《玉集还源篇》云:「人能明此理,一点落黄庭。」白紫清词云:「而今识破金乌,飞入玉蟾窟。」皆此义也。
  
  当时自饮刀圭。
  医书言方寸匕,又言刀圭者,刀头圭角,些子而已。自饮云者,遍历三宫,降而入口,与悟真篇谓脱胎入口身通圣,其义一也。或疑既脱胎,何为复入口?遂以为丹自外来,从而吞咽外物,去道远矣!《翠虚篇》不云乎:「采之炼之未片饷,一气渺渺通三关,三关来往气无穷,一道白脉朝泥丸,泥丸之上紫金鼎,鼎中一块紫金团,化为玉浆流入口,香甜清爽遍舌端。」是岂自身外而来者耶!
  
  又谁信无中养就儿。
  金丹大道,至简至易,于无中生有,养就婴儿,如涕唾精津气血液之类,止可接就,以为阶梯,非丹宝也。学者,局于管见,往往以先入之说为主,更不肯参究丹书。虽有道者,欲与开发,孰为之信!《翠虚篇》云:「怪事教人笑几回,男儿今也会怀胎!自家精血自交结,身里夫妻是妙哉!」盖夫妇即阴阳之异名,非真有所谓夫妇也。或者偏执竹破竹补之说,遂谓以人补人,而专意三峰邪术,又安信金丹乃清静无为之道,而果于无中生有哉!因执有作乃无中生有,及至无为,于有内生无,俱各次第而行。
  
  辨水源清浊。
  清浊之说,盖尝辨之矣。一曰「天清地浊生成」,一曰「取清舍浊更伭伭」,今曰水源清浊,则请就水源两字辨之。盖天一生水,其位居北,以八水同归于此,故谓之水源。《翠虚篇》云:「促将百脉尽归源。」盖谓此也。在上曰清,在下曰浊。始者上下相交,混而为一。久之则渐渐音订,渐渐清,清则至药生于其中矣!刘海蟾《还金篇》「谓水澄凝琥珀」是也。乃若留清去浊之说,则自是一义。愚注《参同契》:「于形体为灰土,状若明窗尘下。」已详言之。
  
  木金间隔。
  人身有一物,分而为二,其浮者为木,沉者为金。一东一西,故谓之间隔。若得斗柄之机斡运,使之上下循还,如天河之流转,则木性爱金,金情恋木,而刑德并会,不间隔矣!彼有以两目交光于中央,为金木不间隔。此一说,然以《参同契》《悟真篇》考之,则所谓金木间隔者,盖在内而不在外。
  
  不因师指,此事争知。
  《悟真篇》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人莫强猜。」盖丹经所陈,或假物以明理,或设象以寓意,名义不同,学者卒然读之,莫不有望洋之叹!且以五行言之,或曰金木,或曰金土,或曰水火,或曰金火,或曰金水,或曰水土,使人心目俱眩,诚不易知也。
  
  道要伭微。
  丹道之要有二:曰交媾,曰进火。虽有先后次序,要皆一片功夫。萧紫虚《金丹大成集》,谓「刻里功夫妙更奇」是也。伭哉微哉!
  
  天机深远。
  天机,谓半夜子,阳初动之时也。天机将至,人能动吾之机以应之,则天人合发,内外相符,结而为丹矣!虽曰一日十二时,凡相交处亦皆为。而古仙必用半夜子,阳初动之时者,其时太阳正在北方,而人身气到尾闾关,盖与天地相应。所谓「盗天地,夺造化」,惟此时为然。若丑时,则太乙已偏,人身之气,已过尾闾矣!寅时则太阳已出地,人身之气,已过肾堂矣,皆不可用也。《玉芝书》云:「凡炼丹,随子时阳气而起火,其火方然。余外别时起火,其火不全。」斯言尽之矣!
  
  下手速修犹太迟。
  下手,谓烹炼之时。握一身之神,归于天谷穴中,而不可纵放,非真有所执也。或泥「下手」两字,正合悟真篇「两手捉来令死」之说,于是努力提拳,或掩耳鼻,或摩腰腹,或以大指搯掌心,或以中指抵脐轮,不亦劳乎?速修犹太迟,谓光阴迅速,而贵乎及时修炼也。
  
  蓬莱路,仗三千行满独步云归。
  三千行满,谓九年三千日也。三千日内,务要积德累行,十二时中不可须臾离道。刘虚谷《还丹篇》云:「大丹欲就三千日,妙用无亏十二时」是也。丹法片饷结胎,百日而功灵,周年而胎圆,九年而行满,皆有程度。决无今日遇师,明日便能成仙之理。当知一年而小成,九年而大变,始而易气,次而易血,次而易脉,次而易肉,次而易髓,次而易筋,次而易骨,次而易发,次而易形。九年而阅九变,炼尽阴气,变成纯阳。然后可以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曾至游集仙传,载陈朝元戒世云:「为善事者,必享福报;积阴德者,子孙荣昌。不殄天物,不肆盗淫,不毁正教,善事也。救死扶伤,急人患难,无纵隐,贼阴德也。不作善事,不积阴德,则恶道无所不入矣!」朝元此言,盖为俗人说也,况学仙者乎!大抵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不修,则仙道远矣!又岂不见《悟真篇》云:「大药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瘴缘。」学者讵可以我命在我之说自诿,而不务功行为急哉!呜呼功行三千,大罗为仙;行满八百,大罗为客。吾党其勉诸:
  大药无过精气神  要枢总在沁园春先生深会纯阳意  尽把伭机说与人
  元真乙未四月望日,三山王都中炷熏再拜谨题。
  
  灵宝毕法(卷三十三)
  重刊灵宝毕法序
  灵宝毕法原序(二)
  灵宝毕法总录
  六义一金诰 二玉书 三真源 四比喻 五真诀 六道要灵宝金诰 元始天尊着 系玉清秘府收灵宝玉书 元皇道君着 系上清秘府收(元皇道君亦曰灵宝天尊﹞灵宝真源 太上老君着 系太清秘府收比喻真诀道要 正阳真人着 系三岛紫府收灵宝毕法上正阳真人钟离权云房着纯阳真人吕 岩洞宾传
  小乘安乐延年法四门卷上
  匹配阴阳第一 聚散水火第二交媾龙虎第三烧丹炼药第四
  中乘长生不死法三门 卷中
  肘后飞金晶第五玉液还丹第六金液还丹第七
  大乘超凡入圣法三门 卷下
  朝元炼气第八内观交换第九超脱分形第十 
  重刊灵宝毕法序
  圆无似,在髫年间,窃慕道真,潜心丹集。迩幸友人自豫章来,携《灵宝毕法》一集示予,论者以为本之川省世家所藏。予焚香启读,虽未能洞达玄微,而人天境界,恍有所悟,始知 钟离道祖撮《灵宝经》之秘奥,传 吕祖以度世者,皆身体力行,从博返约,而自度也。兹复出示同志,大慊赏心,因募刊公诸善信人焉。
  顾或者曰:「昔 钟祖云此经以八卦连十二时,其要在艮,三田反复,要在泥丸,下手工夫,姑借咽气漱液为喻,而真气口诀,实在口传心授,不在文字间也。」予细读数次,见修真口诀,详且尽矣,其词虽隐而不发,其道则已跃如也。伊川先生曰:「人心至活,焂忽万状,未有无所事事,而能悬空守之者。初学不知摄持之法,必须涵泳圣贤之言,使义理津津悦心,方得天机流畅,不可空持硬守也。」亦即 释氏之明心以念佛为宗是也。我太上三十六部尊经,历举持天尊宝号,至再至三,岂徒然哉! 孟子曰:「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若夫八卦三田之旨,本一日有四时,一心有五行,刻刻可以夺天地之,而为吾身之药物。至艮卦时,更有盛焉。泥丸为神之府,气精之源,不可忽也。苟能存而行之,将见黄芽生而胎结,黍米成而神升,大丈夫之能事毕矣。
  愿与海内读《灵宝毕法》者,共参之,是为序。
  时皇清光绪五年,己卯岁春月谷旦,古潭罗圆、嚣嚣子德汶氏,书于白竹坡之旭窗山房。
  灵宝毕法原序(二)
  道不可以言传,不可以名纪。历古以来,升仙达道者,不为少矣。
  仆志慕前贤,心怀大道。不意运起刀兵,时危世乱。始以逃生,寄迹江湖岩谷,退而识性留心,惟存清净希夷。历看丹经,累参道友,止言养命之小端,不说真仙之大道。
  因于终南山石壁间,获收《灵宝经》三十卷,上部金诰书,元始所着;中部玉书录,元皇所述;下部真源义,太上所传。共数千字。
  予宵衣旰食,远虑深省,乃晤: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本天地升降之宜;气中生水,水中生气,亦心肾交合之理。比物之象,道不远人。配合甲庚  方验金丹有准抽添卯酉  自然火候无差红铅黑铅  彻底不成大药金液玉液  到头方是还丹从无入有  尝怀征战之心自下升高  渐入希夷之域抽铅添汞  致二八之阴消换骨炼形  使九三之阳长水源清浊  辨于既济之时内景真虚  识于坐忘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