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藏外
- 云笈七签
云笈七签
戒曰:劝助治写经书,令人世世聪明,博闻妙赜,恒值圣世,见诸经教,能诵章句。
戒曰:劝助建斋净治,令人世世门户高贵,身登天堂,饮食自然,常居无为。
戒曰:劝助香油众供,令人世世芳盛,香洁光明,容貌绝伟,天姿高秀。
戒曰:劝助法师法服,令人世世闲雅,逍遥中国,不坠边夷,男女端正,冠冕玉佩,称诸身饰。
戒曰:劝助国王父母,子民忠孝,令人世世多嗣,男女贤儒,不受诸苦。
戒曰:劝助斋靖读经,令人世世不堕地狱,即升天堂,礼
见众圣,速得返形,化生王家,在意所欲,玩好备足,七祖同欢,善缘悉备,终始荣乐,道法转至,将得仙道。
戒曰:劝助众人学经,令人世世才智洞达,动静威仪,常为人师。
戒曰:劝助一切布施,谏诤善事,令人世世寿考富乐,常无怨恼。
戒曰:劝助一切民人,除嫉去欲,履行众善,令人世世安乐,祸乱不生,病者自愈,仕宦高迁,为众所仰,莫不吉佑。门户清贵,天人爱育,神魔恒护,常生福地。
太极真人曰:人之行恶,莫大于嫉、杀、贪、奢、骄、淫也。若此一在心,伐尔年命矣。挟之以学神仙者,不亦悲乎?
○太霄琅书十善十恶
十善既行,十恶自息。息恶行善,大慈德成。是以《上品戒》云:恤死度生,救疾治病,施惠穷困,割已济物,奉侍师生,营建静舍,书经校定,修斋念道,退身让义,不争功名,宣化愚俗,谏诤解恶,边道立井,植种果林,教化童蒙,劝人作善,施为可法,动静可观,教制可丸,行常使然,十善遍行,谓之道士。不修善功,徒劳山林,能信斯旨,勤寻诸戒。戒部甚多,随缘所得。无数诸戒,无央科律,皆辅一神,摄于三业。三业者口、身、心也。运动造作,善恶无量。无量善恶,十为恶端。一者妄言,二者绮语,三者两舌,四者骂詈,此四口恶,返之则善。五者贪爱,六者窃盗,七者奸淫,此三者属身。八者嫉妒,九者恚瞋,十者邪痴,此三者属心。心业最重,为十恶根。断绝十恶,修十善本。实言直语,通和讲诵。谦让舍财,内外贞洁。庆赞欢喜,敬信三尊。备此十善,十恶永除。
○思微定志经十戒
一者不杀,当念众生。二者不淫,犯人妇女。三者不盗,取非义财。四者不欺,善恶反论。五者不醉,常思净行。六者宗亲和睦,无有非亲。七者见人善事,心助欢喜。八者见人有忧,助为作福。九者彼来加我,志在不报。十者一切未得道,我有不吝。经云:时有十二年少,处世间乐,日日相就,共作好食,酣饮嬉戏,或复论议持戒之难易。天尊以道眼遥见此人,前世曾为人师,而秘吝经典,逮诸弟子,于道之心,亦复犹豫。因此微缘,犹可度耳。于是天尊化作凡人,从会中过,托之乞食,因悉共语。诸年少辈,复论如初,中一人曰:我数随兄至安乐山,见诸道士悉持十戒,肃肃甚佳,洎至于死,魂神所在,亦当不虚。但其十戒,人持难悉从耳!化人曰:持此甚易,违此甚难。诸人问化人曰:云何持戒则易,不持反难?化人曰:立身如戒,上不畏天子,亦不畏鬼神,何谓之难?违戒之者,悉畏之,是难也。其中一人曰:馀戒可持,惟酒难断,所以者何?我先服散,散者发之日,非酒不解,是故难耳。化人曰:散发所须,此乃是药。将养四大,药通可通,但勿过量耳。一人曰:馀事即可,妄语其难。所以者何?若有密事,在尊长前应为隐讳,而人见问,不得欺,欺即犯戒,是故为难。化人曰:事有隐讳而人见问,不得欺,欺即犯戒,是故为难。化人曰:事有隐讳,理有方便,此亦可通。但勿善恶返论,说其长短耳!一人曰:馀戒即可,唯盗戒难。小小之间,以挂犯目。化人曰:大事实难,小小之间益可慎之。而说偈曰:
何不受盗戒?不受盗亦难。孰云暗昧中?中有记盗官。取一年年倍,倍倍殊不宽。以手捧熔铜,烧口煮心肝。一朝言此苦,终年犹心酸。何不受此戒?保持必令完。我信彼亦信,在在无不安。安坐招灵人,永享长年欢。
一人曰:馀戒悉易,淫最难断。所以尔者,我曾履斯事,数随兄中食。当中食时自云:一日精进,无不过理,亦谓身后当得此斋戒之福。至是夕夜,是我所愍,辄来狡狯,虽苦加抑迮,不觉已尔。每每如此,是知最难。化人曰:色者是想尔,想悉是空,何有色邪?但先自观身,知身无寄,便知无色。何可不忍!且淫欲颇恣,如饮咸水,饮多渴多,唯死而已。何有厌足?而说偈曰:
色欲剧于渴,小忍差可度。何为进咸水,水咸益渴故。子能善解渴,当饮天甘露。甘露香且熏,通体皆流布。天人寻香降,玄趣自然悟。熙熙永无为,长保九天祚。一人曰:馀悉可从,唯煞难戒。所以者何?我好敢鸡,一食无鸡,了自无味,数日便瘦。化人曰:贤者肥为人患,瘦即体轻,用肥何为?即说偈曰:
贤贤戒其煞,亦无怀煞想。众生虽微微,亦悉乐生长。如何害彼命?而用以自养。自养今一时,累汝自然爽。长沦三涂中,辛苦还复往。善恶各有缘,譬如呼有响。何不改此行?慈心以自奖。真人携手游,逍遥云景上。
说此偈已,化人见大威变,极道之姿。侍从僚属,钧天大乐,非可目名,返于上方。诸人悉见,喜惧交集,并闻要说,意解开悟,俱登道果。
○妙林经二十七戒
元始天尊告诸四众,一切众生,贪着有为,欣生恶死,意虽求生,由造死业,不持戒行,假使长寿,犹如老树,有何殊别?若持戒行,死补天官,升仙自在。人虽有王公之位,上至帝皇,死皆重罪,无益鬼神,受苦不可堪忍。善男子,汝等思惟,明奉戒行,直心行道,吾为汝说:天下万物,无有长存,有死有生,有成有败,日出则没,月满则亏,从古至今谁能违返?若有道德不生、不灭修善者,今月亦善,今日亦善,今时亦善。善善积德,诸行修足,善念护持,令入法宝。戒曰:
不得盗窃人物,不得妄取人财,不得妄言绮语,不得因恨杀人,
不得贪嗔痴狠,不得慢老欺人,不得咒诅毒心,不得骂詈高声,
不得訾毁谤人,不得两舌邪佞,不得评人长短,不得好言人恶,
不得毁善自誉,不得自骄我慢,不得畜毒药人,不得投书谮善,
不得轻慢经教,不得毁谤圣文,不得恃威凌物,不得贪淫好色,
不得好杀物命,不得耽酒迷狂,不得杀生淫祀,不得烧野山林,
不得评论师长,不得贪惜财贿,不得言人阴事。
○老君二十七戒
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此上最三行。
行无名,行清净,行诸善,此中最三行。
行忠孝,行知足,行推让,此下最三行。
右九行,二篇八十一章集合为道舍,尊卑同科。九行备者神仙,六行备者寿,三行备者增年。
戒勿费用精神,戒勿食含血之物,乐其美色。戒勿伤王气。戒勿贪宝货。戒勿忘道。戒勿为妄动。戒勿枝形名道。戒勿杀生。戒贪功名。此上九戒。
戒勿为耳目鼻口所娱,戒常当谦让。戒举百事详心,勿惚恫。戒勿学邪文,戒勿资身好衣美食。戒厌求名誉。戒勿贪高荣强求。戒勿轻躁。戒勿盈溢。此中九戒。
戒勿与人诤曲直得失,避之。戒勿为诸恶。戒勿厌贫贱,强求富贵。戒勿多忌讳。戒勿称圣人大名。戒勿强梁。戒勿祷祠鬼神。戒勿自是。戒勿乐兵。此下九戒。
右二十七戒,二篇共合为道渊,尊卑同行,上备者神仙。持十八戒备者,寿,持九戒备者,增年,不横夭矣。
卷三十九说戒部二
◎老君说一百八十戒(并叙)
昔周之末,赧王之时,始出太平之道、太清之教。老君至琅琊,授道与干君。干君受道法,遂以得道,拜为真人。又传《太平经》一百七十卷,《甲子》十部。后帛君笃病,从干君授道护病,病得除羌,遂复得道,拜为真人。今琅琊有木兰树,干、帛二君所治处也。幽王时,老君教胡还当入汉中,过琅琊,干君得见老君。老君谓干君曰:吾前授汝,助人救命,忧念万民,拜署男女祭酒,广化愚人,分布弟子,使上感天心,下动地祗,当令王者欢心。而自顷以来,吾遥从千万亿里观之,诸男女祭酒,托老君尊位,贪财好色,擅色自用,更相是非,各谓我心正,言彼非真,利于供养,欲人奉已,憎恶同道,妒贤嫉才,骄恣自大,禁止百姓,当来从我,我道最正,彼非真也。皆不当尔,故来相语。干吉稽首,再拜伏地,叩头百下,唯唯告曰:太上从今日已去,不知当何由去?诸男女祭酒之重罪,令祭酒辈空活,既蒙道佑,可得升仙,寿终之后,不入九地下牢之苦。非但祭酒,复其万民。万民无知法则,祭酒之罪,臣之过咎,实在于己也。唯愿太上赦既往之失,署臣修将来之善耳。臣干吉死罪,死罪。老君曰:可正安意定,坐。吾恐大道
浇季,万民丧命。一二祭酒,死入九幽之下,不足痛也。吾但念万民痛耳。汝当善听,记录心中,当为后世作法则,敕诸男女祭酒,令改往行,从今之善。老君曰:人生虽有寿万年者,若不持戒律,与老树朽石何异?宁一日持戒为道德之人,而死补天官,尸解升仙。世人死有重罪,无益魂神。魂神受罪耳。祭酒明奉行之。乃曰,诸祭酒各明听,天下万民,无有长存。人生有死,物成有败。日出则没,月满则缺。从古至今,谁能长存者?唯道德可久耳!今月亦善,今日亦善,今时亦善,诸贤亦善,师甲亦善,弟子亦善,万神备具,吏兵皆到,今吾以诸贤故,念万民之命,故授王甲禁戒重律。当三遍读之,然后说戒曰:。
第一戒,不得多畜仆妾。
第二戒,不得淫他妇人。
第三戒,不得盗窃人物。
第四戒,不得杀伤一切物命。
第五戒,不得妄取人一钱已上物。
第六戒,不得妄烧败人一钱已上物。
第七戒,不得以食物掷火中。
第八戒,不得畜猪羊。
第九戒,不得邪求一切人物。
第十戒,不得食大蒜及五辛。
第十一戒,不得作草书与人。
第十二戒,不得多以书相闻。
第十三戒,不得以药落去子。
第十四戒,不得烧野田山林。
第十五戒,不得以金银器食用。
第十六戒,不得求知军国事及占吉凶。
第十七戒,不得妄与兵贼为亲。
第十八戒,不得妄伐树木。
第十九戒,不得妄摘草花。
第二十戒,不得数见天子官人,妄结姻亲。
第二十一戒,不得轻慢弟子,邪宠以乱真。
第二十二戒,不得贪惜财物。
第二十三戒,不得妄言绮语,隔戾嫉妒。
第二十四戒,不得饮酒食肉。
第二十五戒,不得多积财物,侮蔑孤贫。
第二十六戒,不得独食。
第二十七戒,不得贩卖奴婢。
第二十八戒,不得破人婚姻事。
第二十九戒,不得持人长短,更相嫌恨。
第三十戒,不得自习妓乐。
第三十一戒,不得言人恶事,猜疑百端。
第三十二戒,不得言人阴私。
第三十三戒,不得说人父母本末善恶。
第三十四戒,不得面誉人,屏处论人恶。
第三十五戒,不得以秽污之物调戏人。
第三十六戒,不得以毒药投渊池江海中。
第三十七戒,不得独与宗族为亲。
第三十八戒,不得轻疏佗人之尊长。
第三十九戒,不得自杀。
第四十戒,不得劝人杀。
第四十一戒,不得别离他人家口。
第四十二戒,不得因恨杀人。
第四十三戒,不得投书譖人。
第四十四戒,不得自用。
第四十五戒,不得自贵。
第四十六戒,不得自骄。
第四十七戒,不得妄凿地,毁山川。
第四十八戒,不得恶言骂詈。
第四十九戒,不得以足踏六畜。
第五十戒,不得掩人目。
第五十一戒,不得以厌治病。
第五十二戒,不得希望人物。
第五十三戒,不得竭水泽。
第五十四戒,不得评论师长。
第五十五戒,不得裸形露浴。
第五十六戒,不得轻慢经教。
第五十七戒,不得慢老人。
第五十八戒,不得观六畜交阴阳。
第五十九戒,不得调戏于人。
第六十戒,不得持威势凌人。
第六十一戒,不得阿党所亲。
第六十二戒,不得带刀杖(若军中,不从此律)。
第六十三戒,不得多作门户,别离居处。
第六十四戒,不得起瞋恚。
第六十五戒,不得骂人作奴婢。
第六十六戒,不得立小便。
第六十七戒,不得黥奴婢面。
第六十八戒,不得咒人命死败亡。
第六十九戒,不得快人死败。
第七十戒,不得乱纵行游。
第七十一戒,不得张目视人。
第七十二戒,不得舌吐向天。
第七十三戒,不得横求人物。
第七十四戒,不得强乞,扰乱百姓。
第七十五戒,不得为世俗人赋敛。
第七十六戒,不得为世俗人作礼头主。
第七十七戒,不得为人图山立冢宅起屋。
第七十八戒,不得上知星文,卜相天时。
第七十九戒,不得渔猎,伤煞众生。
第八十戒,不得淫泆佗妇,别离夫妻。
第八十一戒,不得视弟子偏颇,视弟子当如其子。
第八十二戒,不得夺人瞑中火。
第八十三戒,不得驰骋世俗,吊问死丧宜密哀恤之。
第八十四戒,不得与俗人共相群党,更相嘲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