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笈七签

  第六本竹治
  山在蜀州新津县,去成都一百二十五里。山高一千三百丈,上有一水,有香林在治陌,北有龙穴地道通峨嵋山,上有松,昔郭子声得道之处也。后有林竹,西去十五里通鹤鸣山。前水中常有神龙游戏。治应壁宿,龙门吏人发之,治王五百年。
  第七蒙秦治
  山在越巂郡台登县西,去城二十里,去成都一千四百二十里。治与越巂郡隔河水,前有小山,后有大山,高一千丈。昔伊尹于此山学道。上有芝英金液草,服之得度世。后有汉中郡赵升得道于此。治应奎宿,凡人发之,治王九十年。
  第八平盖治
  山在蜀州新津县,去成都八十里。前山下有玉人,身长一丈三尺。昔吴郡崔孝通于此山学道得飞仙。山西有大江,南有长山,北有平川,中有龙门。治应娄宿,阴人发之,治王千年。
  无上二年正月七日,无为大道玄真立下八品治气要诀在掌中。
  第一云台山治
  在巴西郡阆州苍溪县东二十里,上山十八里方得,山足去成都一千三百七十里。张天师将弟子三百七十人住治上教化,二年白日升天。其后一年,天师夫人复升天。后三十年,赵升、王长复得白日升天。治前有巴西大水,山有一树桃,三年一花,五年一实,悬树高七十丈,下无底之谷。唯赵升乃自掷取得桃子,馀者无能取之。治应胃宿,有人形师人发之,治王五十年。又云云台治山中有玉女乘白鹤,仙人乘白鹿,又有仙师来迎天师白日升天,万民尽见之。一云此天柱山也。在云台治前有立碑处。
  《云台治中录》曰:施存,鲁人,夫子弟子。学大丹之道,三百年十炼不成,唯得变化之术。后遇张申为云台治官,常悬一壶如五升器大,变化为天地,中有日月如世间;夜宿其内,自号壶天,人谓曰壶公,因之得道在治中。
  第二浕口治
  山在汉中郡江阳县,去成都二千九百二十里。陈安世于此山上学道得仙。安世,京兆人也。汉中水过其前山,一名平元山,西有长山,东有流海,帝王所住,有青龙门。治应昴宿,俗人发之,治王五百年。
  第三后城山治
  在汉州什邡县,昔爰子然于此山上学仙得道。左有大水,后有重山。山有神芝,服之寿千岁。一名黄陵山,南有长山,北有青龙,东有松柏为志。治应毕宿,凡人发之治。王八十年。
  第四公慕治
  在汉州什邡县,去治一百里,昔苏子于此山学道得仙。一名北逢仙山,南有石坎,北有悬流水。治应觜宿,病人发之,治王七十年。
  第五平罔治
  山在蜀州新津县,去成都一百里,昔蜀郡人李阿于此山学道得仙,白日升天。治应参宿,道士发之,治王二十年。北有三重曹溪,南有特山为志。
  第六主簿山治
  在邛州蒲江县界,去成都一百五十里。蜀郡人王兴于此学道得仙。一名秋长山,南有石室玉堂,松柏生其前。治应井宿,彻人发之,治王八十年。
  第七玉局治
  在成都南门内。以汉永寿元年正月七日,太上老君乘白鹿、张天师乘白鹤,来至此坐局脚玉寐,即名玉局治也。治应鬼宿,千丈大人发之,治王三世。
  第八北邙山治
  在东都洛阳县,梁水在治左,务成子于此得道。大黄出东,冗泉南流。治应柳宿,仙圣发之,治王六十年。
  《玄都律》第十六云:治者,性命魂之所属也。《五岳名山图》云:阳平治(属金,属角星)。鹿堂治(金,亢星)。鹤鸣治(木,氐星)。治沅治(土,房星)。葛瑰治(火,心星)。庚除治(火,尾星)。秦中治(水,箕星)。真多治(金,斗星)。
  右八治是上品,并是后汉汉安元年太上老君所立。
  昌利治(土,牛星)。隶上治(火,女星)。涌泉治(木,虚星)。稠粳治(火,危星)。北平治(金,室星)。本竹治(木,壁星)。蒙秦治(火,奎星)。平盖治(土,娄星)。
  右八治是中品,置如前云。
  云台治(木,胃星)。浕口治(木,昴星)。后城治(土,毕星)。公慕治(金,觜星)。平罔治(水,参星)。主簿治(金,井星)。玉局治(水,鬼星)。北邙治(土,柳星)。
  右八治是下品,置如前云。
  冈氐治(水,星星)。白石治(金,张星)。锺茂治(水,翼星)。具山治(土,轸星)。《地图》云:此四治在京师东北。
  右此四治是张天师所加。充前二十四治,合成二十八治,上应二十八宿。
  平公治(属水,配涌泉治)。公慕治(属土,配稠粳治)。天台治(属土,配本竹治)。濑乡治属金,配昌利治。樽领治(属金,配云台治)。代元治(属金,配云台治)。和里治(属火,配隶上治)。漓沅治(属金,配昌利治)。
  右是天师更加此八治,以配八品,周布四海,镇国化人也。
  《太真科》下卷所说云:第一别治有四者:
  第一具山治,第二锺茂治,第三白石治,第四冈氐治。
  右四品,在外名别治,于内名备治。备治足二十八也,则与三八别也。
  第二游治有八者:
  第一吉阳治,第二平都治,第三河逢治,第四慈母治,第五黄金治,第六太华治,第七青城治(《五符经》作青城山),第八峨嵋治。
  右八品是游治也。
  第三配治有八者:
  第一代元治,第二樽领治,第三濑乡治,第四天台治,第五八慕治,第六平公治,第七利里治,第八漓沅治。
  右八品是配治也。
  第四正治二十有四者:
  第一北邙治,第二玉局治,第三主簿治,第四平罔治,第五公慕治,第六后城治,第七浕口治,第八云台治。
  右是下品八治也。
  第一平盖治,第二蒙秦治,第三本竹治,第四稠粳治,第五北平治,第六涌泉治,第七隶上治,第八昌利治。
  右是中品八治也。
  第一真多治,第二秦中治,第三庚除治,第四葛瑰治,第五漓沅治,第六鹤鸣治,第七鹿堂治,第八阳平治。
  右是上品八治也。
  第五星宿治二十有八,名上治,一名内治,又名大治,又名正治,是上皇元年七月七日,无上玄老太上大道君所立上、中、下品。
  二十八宿要诀
  第一角宿,上治无极虚无无形,下治阳平山。
  第二亢宿,上治无极虚无自然,下治鹿堂山。
  第三氐宿,上治无极玄元无为,下治鹤鸣山(此三治主辰生)。
  第四房宿,上治虚白,下治漓沅山。
  第五心宿,上治洞白,下治葛瑰山(此二治主卯生)。
  第六尾宿,上治三一,下治庚除山。
  第七箕宿,上治三元,下治秦中山(此二治主寅生)。
  第八斗宿,上治三五,下治真多山(此一治主丑生)。
  ──右上八品无上治。
  第九牛宿,上治九天,下治昌利山。
  第十女宿,上治五城,下治隶上山(此合前三治主丑生)。
  第十一虚宿,上治元神,下治涌泉山。
  第十二危宿,上治丹田,下治稠粳山(此二治主子生)。
  第十三室宿,上治常先,下治北平山。
  第十四璧宿,上治金梁,下治本竹山(此二治主亥生)。
  第十五奎宿,上治六府,下治蒙秦山。
  第十六娄宿,上治太一君,下治平盖山。
  ──右中八品玄老治之。
  第十七胃宿,上治五龙,下治云台山(此合前三治主戍生)。
  第十八昴宿,上治随天,下治浕口山。
  第十九毕宿,上治六丁,下治后城山(此二治主酉生)。
  第二十觜宿,上治十二辰,下治公慕山。
  第二十一参宿,上治还身,下治平冈山(此二治主申生)。
  第二十二井宿,上治拘神,下治主簿山。
  第二十三鬼宿,上治无形,下治玉局山(此非人所生)。
  第二十四柳宿,上治聚元,下治北邙山(此三治主未生)。
  ──右下八品太上治之。
  太上汉安二年正月七月中时,二十四治上八、中八、下八以应二十四气,付天师张道陵。
  第二十五星宿,上治别形,下治冈氐山。
  第二十六张宿,上治保气,下治白石山(此二治主午生)。
  第二十七翼宿,上治五玉,下治锺茂山。
  第二十八轸宿,上治金堂,下治具山(此二治主未生)。
  ◎天师所立四治
  天师以建安元年正月七日出下四治,名备治,合前二十八宿也。星宿治随天立,历运设教,劫劫有受命为天师者,各各申明,济世度人,以至太平。太平君出,更加有司随其才德,进位神仙。
  天师以汉安元年七月七日立四治,付嗣师以备二十八宿。
  第一冈氐治,在兰武山,应星宿。
  第二白石治,在玄极山,应张宿。
  第三具山治,在饭阳山,应翼宿。
  第四锺茂治,在元东山,应轸宿(此四治说与前大同小异)。
  系师以太元二年正月七日立八品游治。峨嵋治(在蜀郡界)。青城治(在蜀郡界)。黄金治(在蜀郡界)。太华治(在京兆郡界)。慈母治(在城市山界)。河逢治(在上党郡界)。
  平都治(在巴郡界)。吉阳治(在蜀郡界)。
  系师者,嗣师子也,讳鲁;于阳平山得尸解仙道。又立一治名系师治。但嗣师治并主簿是天师门下也,又立一治。今按《玄都职治律》第九云:代元治、平都治是巡游治也。是知峨嵋治等亦是游治。
  卷二十九禀生受命部一
  ◎禀受章
  《混元述禀篇》曰:夫人生于天地之间,禀二气之和,冠万物之首,居最灵之位,总五行之英,参于三才,与天地并德,岂不贵乎?
  《内观经》云:天地构精,阴阳布化,人受其生。一月为胞,精血凝也;二月为胎,形兆胚也;三月阳神为三魂,动以生也;四月阴灵为七魄,静镇形也;五月五行分五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六府,用滋灵也;七月七精开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灵也;九月宫室罗布,以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元和哺饲,时不停也;太一居脑,总众神也;司命处心,纳生气也;桃康住脐,保精根也;无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所以周身,神不空也。《易系辞》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是也。
  《因缘经》曰:人始受身,从虚无中来,回黄转白,构气凝精,承天顺地,合化阴阳。一月为胞,郁单天气下浃身中;
  二月为胎,无量寿天气下浃身中;三月魂具,须延天气下浃身中;四月魄成,寂然天气下浃身中;五月生藏,不骄乐天气下浃身中;六月具六府,化应声天气下浃身中;七月明窍,梵辅天气下浃身中;八月景附,清明天气下浃身中;九月神降,无爱天气下浃身中;天神一万八千,身神一万八千,共三万六千。神气具足,十月而生。在胞之时,三元养育,九气布化,岁星为肝,太白为肺,镇星为脾,荧惑为心,辰星为肾,北斗七星开其七窍。七星降七童子,以卫其身。七星之气结为一星,在人头上,去顶三尺。人为善者,其星光大而明;为恶者,其星暗冥而小。善积则福至,恶积则灾生,星光坠灭,其身死矣。
  《生神章经》曰:人之受生,于胞胎之中,三元育养,九气结形。九月神布,气满能声。十月神具,九天称庆。太一执符,帝君品命,主录勒籍,司命定算,五帝监生,圣母卫房,天地神祇,三界备守,九天司马在庭,东向读《生神宝章》九过,男则万神唱恭,女则万神唱奉;男则司命敬诺,女则司命敬顺,于是而生。九天司马不下命章,万神不唱恭诺,终不生也。人得还生人道,濯形太阳,惊天骇地,贵亦难称。天真地柢,三界齐临,亦不轻也。当生之时,亦不为陋也。若能爱其形,保其神,贵其气,固其根,终不死坏,而得神仙,骨肉同飞,上登三清,与三气合德,九气齐并。反于此者,自取死坏耳,可不哀乎?
  《真文经》曰:人之生也,头圆象天,足方法地,发为星辰,目为日月,眉为北斗,耳为社稷,口为江河,齿为玉石,四肢为四时,五脏法五行。与天地合其体,与道德齐其生,大矣!贵矣!善保之焉。昔天真皇人于峨嵋山中告黄帝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民也。能知治身,
  则知治国矣。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曈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亡不可复存,死不可复生。至人消未生之患,治未病之疾,坚守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之于既逝之后。民难养而易散,气难保而易失。审威德者,保其理;割嗜欲者,保其炁。得不勤哉!得不成哉!
  ◎太上九丹上化胎精中记
  九丹上化之文,太微帝君受于三天玉童,乃上化九转,回精凝神,解散紫胞结节之根,还精补胎,灵镇穷肠,内充外逸,九窍鲜明,炼髓易骨,节节纳真,其法高妙,秘于九天金房玉室灵都之宫,依《四极明科》,万劫一传,自无玄名,紫简绿字,上清不得参闻,有犯灵禁,伐以神兵。密修其道,白日飞仙。九天丈人告三天玉童曰:天地交运,二象含真。阴阳降炁,上应九玄。流丹九转,结炁为精。精化成神,神变成人。故人象天地,气法自然。自然之气,皆九天之精,化为人身,舍胎养育,九月气盈,九天气普,十月乃生。其结胎受炁,有吉有凶,有寿有夭,有短有长,皆禀宿根。结气不纯,藏胃积滞,六府败伤,形神不固,体不受灵,死气入窍,何由得存?徒知修学,不识此源,今以相告:一形之真,随生解结,哺养百神,体自生光,内府鲜明,神安宫宅,万炁并仙,子其秘之,慎勿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