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藏外
- 云笈七签
云笈七签
◎黄帝九鼎神丹序
按《黄帝九鼎神丹经》曰:“黄帝服之,遂以升仙。”又云:“虽呼吸导引,及服草木之药,可得延年,不免于死也。服神丹令人寿无极已,与天地相毕,秉云驾龙,上下太清。黄帝以传玄子,戒之曰:“此道至重,必以授贤,苟非其人,虽积金如山,勿以此道告之也。”受之者,以金人金鱼投于东流水中以为约,歃血为盟,无神仙之骨,亦不可得见此道也。合丹当于名山之中,无人之地,结伴不得过三人,先斋百日,沐浴五香,致加清洁,勿远污秽,又不得与俗人往来,又不令不信道者知之,谤毁神药,药即不成。成者举家皆仙,不但一身耳。世人不合神丹,反信草木之药。埋之即烂,烧之即焦,不能自生,况人乎?
九丹者,长生之要,非凡人所当见闻也。兆之蠢蠢,惟知贪富贵而已,岂有非行尸者乎?合时又当祭醮,自有图法一卷。
◎九转丹名
第一丹名丹华,当先作玄武,用雄黄、雌黄、矾汞、戎盐、卤盐、礜石、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数十斤,以为六一泥,固济火之,三十六日成之,服七日仙。又以玄黄膏丸此丹,置猛火上,须臾成黄金。又以二百四十铢合水银百斤火之,亦成黄金。金成者,药成也,金不成者,药不成也。更封药而火之,日数如前,无不成也。
第二丹名神符,服之百日仙也。行度水火,以此丹涂足下,可步行水上。服之,三尸九虫,皆消坏,其身中百病皆愈。
第三丹名神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以与六畜吞之,亦不死。又能辟五兵。服二百日,仙人玉女,山川鬼神,皆来侍见如形。
第四丹名还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朱鸟凤凰,翔覆其上,玉女至傍。以一刀圭合水银一斤火之,立成黄金。以此丹涂钱物用之,即日皆还。以此丹书凡人目上,百鬼走避。
第五丹名饵丹,服之三十日仙也。鬼神来侍,玉女至前。
第六丹名炼丹,服之十日仙也,又以汞合火,即成黄金。
第七丹名柔丹,服一刀圭,百日仙也。以缺盆汗和之,服九十日仙也,九十老翁,亦能有子。与金公合火之,即成黄金。
第八丹名伏丹,服之百日仙也。以此丹如核许带行,百鬼避之,以丹书门户上,万邪众精不敢前,又辟盗贼虎狼。
第九丹名寒丹,服一刀圭,即日仙也。玉女来侍,飞行轻举,不用羽翼。
凡此九丹,但此得一丹便仙,不在悉作之,作之在人所好者耳。凡饵九丹,欲升天则升,欲且止人间亦任意,皆能出入无间,不可得而害矣。
◎太清神丹法
抱朴子曰:太清神丹,其法出于元君,元君即老子之师也。《太清观天经》有十篇,云其上七篇不可教授,其下三篇世无足传,当沉之三泉之下。三篇者,是正丹经,上中下凡三卷也。元君者,大神人也,能调和阴阳,役使风雨,骖驾九龙十二白虎,天下众仙皆隶焉。犹自言本亦学道服丹之所致也,非自然也,况凡夫乎?其经曰:上士得道,升为天官;中士得道,栖集昆仑;下士得道,长生世间;愚民不信,谓为虚言。从朝至暮,但作求死之事,了不求生,而天岂能强生之乎?凡人惟知美食、好衣、声色。富贵而能恣心尽欲,尽命奄殁之徒,慎无以神丹告之,令其笑道慢真益罪也。传丹经不得其人,即不告。若有笃信者,可将合成药以分之,莫轻以其传之也。知此道者,或王侯。为神丹既成,不但长生,又以作黄金。金成,取百斤先设大祭。祭自有别法一卷,不与九鼎祭同也。祭当别称名衔,各检署具用金斤数。
礼天二十斤,日月五斤,北斗八斤,太一八斤,井五斤,灶五斤,河伯十二斤,社五斤,门户阁鬼清君各五斤,
凡八十八斤。余一十二斤,以好韦囊盛之,良日于都市中市盛之处,嘿声放弃之,径去,无复顾。凡用百斤外,乃得自恣用之耳。不先以金礼神,必致殃咎。
又曰:长生之道,不在祭祀事鬼神也,在导引与屈伸也。升仙之要在神丹。知之不易,为之难也。子能作之,可长存也。近代汉末新野阴君,合此太清丹得仙。其人本儒生,多才思,善着诗及丹经赞并序,述初学道随本师末。列己知识之得仙者四十余人,甚分明。他作此太清小法,难于合《九鼎经》,是白日升天之上法也。当合之日,先生华池,赤盐艮雪玄白飞符三五神水,乃可起火耳。
◎九转丹迟速效验
一转之丹,服之三年仙。
二转之丹,服之二年仙。
三转之丹,服之一年仙。
四转之丹,服之半年仙。
五转之丹,服之百日仙。
六转之丹,服之四十日仙。
七转之丹,服之三十日仙。
八转之丹,服之十日仙。
九转之丹,服之三日仙。
若取九转之丹,内神鼎中,夏日之后暴之升热,内朱儿一斤于盖下,伏伺之,候日精照之。须臾,翕然俱起煌辉,神光五色,即化为还丹。取而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又以丹封泥之,涂于土釜中,糠火烧,先文后武,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未足,故服之用日多,乃得仙迟也。其转数多,则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
得仙速也。
◎九光丹法
九光丹与九转丹法,大都相似耳。作之法:当以诸药合火之,以转五石。五石者,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也。一石辄五转,而各成五色,五色为二十五色,色各有一两,而异器盛之。欲起死人,未满三日者,取青丹一刀圭,发其口,内之,死人立生也。欲致行厨,取黑丹和水,以涂左手,其所求如口所道皆至,可召天下万物也。欲隐形及先知未然方来之事,及住年不老,服黄丹一刀圭,即便长生,坐见万里之外,吉凶所知,皆如在目前也。人生宿命,盛衰寿夭,贵贱贪富皆知之也。其法俱在《太清经》卷中。
◎五灵丹法
《五灵丹》一卷,凡有五法也。用丹砂、雄黄、雌黄、硫黄、曾青、矾石、磁石、戎盐、太一馀粮,亦用六一泥及神室祭醮之,合之三十六日成。又用《五帝符》,以五色书之,亦令人不死,但不及太清及九鼎丹耳。
◎岷山丹法
《岷山丹法》,道士张盖蹋精思于岷山石室中,得此方也。其法鼓黄铜以作方诸,以承取月水,以水银覆之,致日精火其中,长服之不死。又取此丹置雄黄铜燧中,覆以汞暴之。二十日,发而治之,以井花水服如小豆大,百日,盲者能视,百病即愈,发白还黑,齿堕更生。
◎五成丹法
《五成丹》亦有九首,似九鼎而不及也。其要取雄黄,烧取其中铜,铸以为器,覆之三岁,淳苦酒上,比百日,此器皆生赤乳,长数分,或有五色琅玕,取治而服之,亦令人长生。又可以和菟掘取克其血,以和此丹,服之即变化在意也。又以朱草和一刀圭,服之,能乘虚而行之。朱草叶如菰,生不群,长不杂,枝干皆赤,茎如珊瑚,多生名山岩石之下,刻之汁如血,以玉及八石金银投其中,立便可丸如泥,久则成水。以金投之,化为金浆,以玉投之,即为玉体。服之皆长生。
◎金液法(威喜巨胜法附)
《抱朴子》曰:金液,太一所服而仙者也,不减九丹矣。合之,用古秤黄金一斤,并用玄明龙膏、太一旬守中石、冰石、紫游女,玄水液、金化石、丹砂,封之即成水。其经云:金液入口,则身皆金色。老子受之于元君,元君曰:此道至重,百年一出,藏之石室。合之,斋戒百日,不得与俗人往来,于名山之侧,东流之水上,别立精室,百日成,服一两便仙。若未欲去世,且作地仙者。但斋戒百日。若欲升天,皆先断谷一年,乃服之。若半两,则长生不死矣。万害百毒,不能伤之,可畜妻子,居官秩,在意所欲,无所禁也。若后升天者,乃斋戒服一两,便飞仙矣。
○威喜巨胜法
取金液及水银,左味合煮之,三十日出,以黄玉瓯盛,以六一泥封,置猛火炊之,卒时皆化为丹,服如小豆大便仙。以此丹一刀圭粉,水银一斤即成银。又取此丹一斤置火上扇之,化为赤金而流,名曰丹,以涂刀剑,辟兵万里。以此丹金为盘碗饮食,俱令人长生。以承日月,下得神汋,如方诸之得水也,饮之者不死也。以金汋和黄土,内六一泥瓯中,猛火炊之,尽成黄金。复以火灼之,皆化为丹,服之如小豆大,可以入名山大川为地仙。受《金液经》,投金人八两于东流水中,歃血为誓,乃告之。
口诀曰:不知本法,盗其方而合之,终不成也。凡人有至信者,可以药与之,不可轻传其书,必两受其殃,天神鉴人甚
近,不可不知耳。
《抱朴子》曰:九丹成为仙药之上,然合作之,所用杂药甚多。若四方清通,市之可具;若九域分隔,则其物不可得也。又当起火,昼夜数十日,伺候火力,不可令失其适,勤苦致难,故不及合金液之易也。合金液,惟金为难得耳。古秤一斤于今秤二斤,率不过直三十许万,其使用杂药差易具。又不起火,但以置华池中,日数足便成耳。都合不用四十万,而得一剂,可足入仙人也。
卷六十八金丹部六
◎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降生神丹方一首(并叙)
(一名《三华飞纲丹》)
太上真人所以广眄众天,豁落紫空,晏观七觉,朝游万方,实由四液之飞津,五珠之丹皇矣。遂乘三英以八眄,御飞纲以保真,分神易景,逍遥上清者也。兆观琅玕之华,则降生之丹立焉。既获九真之高章,而九阴之户启矣。长年在于玄览,得道存乎精微。所宜注神真气,栖心冥几。澄五神于紫房,镜混合于太微。月华合于结璘,日晖洞于郁仪。灵变朗于九晨,把凝液以虚飞。玉经唱于朗景,焕龙华于扶希。眇眇奔乎冥汉,天地欻以推移。立变易于圆涂,电散疾于震雷。居洪渊而不溺,践兵刃而不危。将塞也,则万户键闭,欲通也,则积滞俱荡。沉飞无方,随意所宜,大哉!灵化之丹,与帝一九阴齐其光晖。服尽一剂后,三光而不衰,药名口诀:
第一绛陵朱儿七两(口诀是丹砂巴,越者是也)。
第二丹山日魂四斤(口诀是雄黄,取明者)。
第三玄台月华三斤(口诀是雌黄也)。
第四青要玉女五斤(口诀是空青)。
第五灵华沉腴三斤(口诀是熏陆香)。
第六北帝玄珠一斤(口诀是消石)。
第七紫陵文侯五两(口诀是紫石英,精好者)。
第八东桑童子七两(口诀是青木香)。
第九白素飞龙八两(口诀是白石英)。
第十明玉神珠七两(口诀是真瑰拾芥者)。
第十一五精金羊五两(口诀是阳起石)。
第十二雨华飞英五两(口诀是云母,光明者)。
第十三流丹白膏九两(口诀是粉霜)。
第十四亭炅独生六两(口诀是鸡舌香,味辛者)。
第十五碧陵文侯五两(口诀是石黛)。
第十六倒行神骨五两(口诀是戎盐)。
第十七白虎脱齿四两(口诀是金牙石)。
第十八九灵黄童三两(口诀是石硫黄)。
第十九陆虚遗生五两(口诀是龙骨,舐之着舌者佳)。
第二十威文中王六两(口诀是虎头脑阴骨,捣用)。
第二十一沉明合景四两(口诀是蚌中珠子,已穿者亦可用,但令新者)。
第二十二章阳羽玄四两(口诀是白附子)
第二十三绿伏石母五两(口诀是磁石,取悬针者可用)。
第二十四中山盈脂七两(口诀是太一余粮,取中央黄也)。
右二十四味合二十四神之炁,和九晨九阴之精,凝液结日月之明景也。以次别捣,从丹砂始,令各四千杵。药皆用精上鲜明者,捣药人当得温慎无多口舌者。当令先斋戒三十日,讫,捣药别处盛室,洁其衣服,沐浴。合药可三四人,同心齐意,隐静而处。禁忌之法,亦如斋禁例,捣药都毕,以药安着釜中。安药次第之法,先内丹砂,次内雄黄,次内雌黄,次内空青,末后乃内太一余粮,太一余粮在众药之上也。二十四种都毕,
皆当循次令竟釜中,以小柳篦子按令相薄。又以水银五斤灌诸药之上,都毕,又徐徐安上土釜,以黄丹泥泥其平际,以牡蛎泥泥其外际一寸,阴干十日取,参拆。又上泥之,毕,又通以牡蛎泥泥其外面,上下四边,厚六分。又应先作六一泥土釜内外。
作泥法:东海左顾牡蛎、戎盐、黄丹、滑石、赤石脂、蚓蝼黄土,凡六物,皆令分等捣治,下细绢筛,和以百日苦酒极酸酽者,和毕,更捣二万杵,六一之泥成。以泥雨土釜内外,渐渐薄泥,日曝令干参,使经时,稍上泥,都毕,令釜内外各厚一寸半,如此泥釜了,作六一泥隐量取足用。凡作泥之法,皆以苦酒和泥。无戎盐者,河东大盐可用。又以东海细盐二斤内一斛苦酒中,搅之去滓,以和六一泥,计此为准。
作灶屋,长四丈,南向,屋东头为户,屋南向为纱窗,屋中央作灶。灶令四方,四面开口,以大铁施四脚,以着灶之中央。上下相远,高下之法,以意裁量安隐之。所盛药土釜好安着上,以好糠火于下烧之,令去釜一尺许,调适视火。勿令暴猛,足十八日讫。更令火去釜下一寸,复五日日足;更令火齐底二十七日,日足;更令半下釜之腹,三十日日足;更令火末下釜之上二寸,二十四日,日足;都毕,药成也。可复寒之七日,而徐发视,八景四蕊之华皆悬着上釜,以三岁白雄鸡羽扫之,盛以金银密器,其华当作景云之色,五十八种之气,流霞玄映,紫光郁耀,不可名字,名曰八景四蕊五珠绛生神丹。以二月、八月朔平旦,向太岁王方再拜,以东流水服一两,即头有九晨之光,面有玉华,飞映宝耀,洞观天下。闭气则立致三素之云舆,唾地则化为日月之光,左啸则神仙启首,右啸则八景合真。于是腾空上造,以诣紫虚,出入玉清,寝宴神房。若药华未尽起者,可更合泥固济,如前法使密,更烧釜腹,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