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续道藏
-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一、开坛建大醮,必须洞天福地官观之中为上。其立坛须是方位端正,坐北面南。如宫观元有坛处,坐向方位或偏,别冷宇下依式立坛行事亦可。
一、凡建醮须是量力所为,富则备物,贫则随宜,所市醮需,毋用非义之财,及与人争较价直之物,及力有余而苟且营办,力不及而勉强经营者,皆为不诚,难於感格,如斋主系忠孝之家,诚殚力之。师为代出龙缯之属,凡事从省,应干文字醮献等,亦自然感彻矣。
一、醮仪中修用存思诀法,并载干运造化章,其乐具仙仗见天乐仪仗章,更不於此详注。
一、文字行遣,俱依玉宸玄范,行移所行,及酌参古式,检目用之,如奏帝尊前用奏状,余并用申状,神司用公牒之类。
一、奏状并称臣,申状称名,天枢院状称本司,前用司额关帖牒等称当司。
一、奏申状前空一掌,后空两掌,纸高一尺四寸,余则用展札纸为佳,醮请献状止用状纸,如式。
一、奏状内圣位并用黄签帖,临时书填。
一、奏状前帖黄,高三寸二分,阔二寸四分,或高三寸六分,阔三寸为则,分单行写贴黄后合缝处书臣名用印。
一、奏状同倚黄用小黄签,侧贴太岁下,古式如此,今少用。
一、奏申状可漏,单圣位者,用黄签侧贴。两位、三位、四位者,用稍阔黄签当中贴。三位、五位以中为尊,两位、四位以右为尊。圣中写御前及圣前,或止写最前一位亦可。下界神祇状,用白签,在人审而用之。
一、奏申方函面上并不用贴黄,亦不称臣,止书姓名,章词表外函,同此。如申状内圣位多者,方函止题最前一位。
一、奏申状、上帝状,称道慈勑旨,帝尊称圣慈睿旨,二后称宸慈圣旨,三清四帝称陛下,二后称殿,诸帝尊称御前,诸真称圣前,下界神祗称神前,治前之类。
也。
黄箓大斋:皆有品第,要当参考成法,勿得妄为之,其士庶所建,止可谓之醮仪。
河图玄灵等醮:总有数十名目,皆醮也。古谓醮者,祭之别名也。降天帝致万神,莫大于醮。
一、国家建醮有三日、七日之仪。按《灵宝经》斋法,凡二十七日,杜光庭醮品,有七十二等,皆国家所用。如三洞品格,俱有定式。
一、官民士庶之家设醮斋,止以一昼夜为则,亦有建三昼夜、七昼夜者,不无亵读,反为招谴。如官长尚不至於士庶之家、经宿久留,死上帝高居九重、下临凡俗,岂有经三、七日昼夜而不返乎?今定醮例,凡修醮一日,先陈设,至期则以黎明肃启,深夜解散,庶几不致渎圣也。其科仪品格,载诸玉宸、玄范行移等书,临事取而观之可也。
一、开坛建大醮,必须洞天福地官观之中为上。其立坛须是方位端正,坐北面南。如宫观元有坛处,坐向方位或偏,别冷宇下依式立坛行事亦可。
一、凡建醮须是量力所为,富则备物,贫则随宜,所市醮需,毋用非义之财,及与人争较价直之物,及力有余而苟且营办,力不及而勉强经营者,皆为不诚,难於感格,如斋主系忠孝之家,诚殚力之。师为代出龙缯之属,凡事从省,应干文字醮献等,亦自然感彻矣。
一、醮仪中修用存思诀法,并载干运造化章,其乐具仙仗见天乐仪仗章,更不於此详注。
一、文字行遣,俱依玉宸玄范,行移所行,及酌参古式,检目用之,如奏帝尊前用奏状,余并用申状,神司用公牒之类。
一、奏状并称臣,申状称名,天枢院状称本司,前用司额关帖牒等称当司。
一、奏申状前空一掌,后空两掌,纸高一尺四寸,余则用展札纸为佳,醮请献状止用状纸,如式。
一、奏状内圣位并用黄签帖,临时书填。
一、奏状前帖黄,高三寸二分,阔二寸四分,或高三寸六分,阔三寸为则,分单行写贴黄后合缝处书臣名用印。
一、奏状同倚黄用小黄签,侧贴太岁下,古式如此,今少用。
一、奏申状可漏,单圣位者,用黄签侧贴。两位、三位、四位者,用稍阔黄签当中贴。三位、五位以中为尊,两位、四位以右为尊。圣中写御前及圣前,或止写最前一位亦可。下界神祇状,用白签,在人审而用之。
一、奏申方函面上并不用贴黄,亦不称臣,止书姓名,章词表外函,同此。如申状内圣位多者,方函止题最前一位。
一、奏申状、上帝状,称道慈勑旨,帝尊称圣慈睿旨,二后称宸慈圣旨,三清四帝称陛下,二后称殿,诸帝尊称御前,诸真称圣前,下界神祗称神前,治前之类。备受则出官有码,皆不可行斋事。
一、都讲以下之职,亦须备受三五正一灵宝阳光等录,方可同预坛席。
一、请同斋道众,须是平日耐於拜跪,甘於淡泊,专修香火,不贪货财,方可结立誓盟,俾登坛席,要与醮主各殚诚殷,祈叩穹旻,以昭感格,若只务声音韵美,注念不专,非惟枉役精神,虚费财宝,切恐反遭咎责,劳而无功。修建之法全在择人,不可不谨。
一、执威仪道童,须要先习步虚词举,唱华夏吟令熟,登坛旋绕时,随声赞味。
一、建醮当竭诚恪,营办龙缯璧剑之类,务在精好,香花油烛,一一所需,并要洁争,不使秽触,若临用有缺,则反招谴矣。凡设醮以精专为先,龙缯为上,香烛虔洁次之,苟若有一阙,亦醮之瑕玷也。修奉之士,尤宜谨守。
一、若停柩在室,不宜开坛建醮。如屋宇深阔,丧在别处,不干坛界,亦可修奉。若有生死厌秽未经解除者,亦不敢於家庭建立醮坛,深宜戒之。
一、烧香不得用灶中灰火,焚燎钱币等不得用油烛火点发。
天心玄秘章
昔元始天王悬黍珠於黎土,命皇人以演洞章。太上老君升玉局於成都,张道陵而受经诀。道法四十二坛,醮科七十二等,流布尘寰,宣扬教化。后之历代嗣教之士,积功累行,与道合真,心动神随,法灵教阐,是以道法符章分枝异振,延蔓繁多,流传于世。法术有三千余阶,不能备载,今以一二,略举其大概耳。
天醮一十四坛
《黄帝醮告章》曰:凡世人禳祷祭告,荐拔祖弥,及禳灾救病,除道家奉天之士,有祈天醮告之仪,其后非奉道教者,若有禳梼荐拔之事,止许召请城隍社令土地地府冥官,毋毋请天帝神祇,是以雷霆乃立斩勘之司,敢有非道教奉天之士而冒干天帝者。斩神诛魂,夺算灭寿,可不畏乎。
金箓普天大醮三千六百分位,
玉箓周天大醮二千四百分位,
黄箓罗天大醮一千二百分位,
太乙醮,九天醮,河图三十六天醮,
玉匮盟真醮,灵宝自然醮,洞渊三昧醮,消灾醮,禄马转案醮,九幽醮,迂拔醮,报孝追荐醮。
按道门定制云,金箓、玉箓、黄箓三醮,圣位醮状分数已有定式,其常醮有四十八坛,奏献钱状,或设二十四分、三十六分、四十二分、六十分、七十二分、一百二十分、二百四十分、三百六十分位,醮事之礼,像世威仪,道在人弘,不可执拘。
道法三十九阶
灵宝度人上经大法,
无上三天玉堂大法,
清微元降大法,
清微神烈大法,
上清天心正法,
北极天心正法,
灵宝六丁秘法,
魁罡六锁秘法,
三辟五解秘法,
六甲祈梼秘法,
贯斗武侯秘法,
玄一五雷秘法,
协神五应秘法,
梵气雷法,
上清灵宝大法,
玉清真王紫宸大法,
争明忠孝道法,
五雷考召大法,
玉清总摄法,
五雷斩勘法,
洞玄祈祷法,
先天一气大法,
回车毕道正法,
九老伏魔法,
天地教灯水法,
混元攻气法,
紫庭追劳法,
飞神谒帝法,
通章大法,
六丁六甲遁法,
掌心雷法,
祈晴祷雨祈雪法,
愿盖法,
五雷法,
灵宝法,
天蓬法,
天枢法,
赵侯南法,
结磨祈祷法。
考之道法,各有传振不一。今以世人多行者录之,及有天雷酆岳诸将之法,其名繁多,难以尽述。
炼度法七阶
清微炼度法,
太极祭炼内法,
玉阳祭炼法,
争明一旸炼度法,
灵宝炼度法,
玉宸经炼法,
三光炼度法,。
告斗法一十四阶
清微玄枢奏告,
太乙火府奏告,
灌斗五雷奏告,
玄灵解厄奏告,
清微紫光奏告,
神霄奔宫奏告,
清微祈祷奏告,
神霄火铃奏告,
今明奏告,
璇玑九光奏告,
允天奏告,
孙真人鳌告,
开蕾实现斗奏告,
拥云现斗奏告。
天髓灵章大法一十二阶
混天法:此法能开天门,役使天神,住日留月,变昼为夜,夏雪冬雷。
移地法:此法能指地地动,指山山揺,指海海竭,画地成河,移山塞海,降伏鬼神。
万胜法:此法能令决胜无穷,变化草木,金石皆能化人,隐体藏形。
降龙法:此法能乘龙飞空,变物成龙,腾云入雾,蹑气凌虚。
伏虎法:此法能伏虎豹、一切猛兽蛇虫。
起云法:此法能兴云起雾,化生五色祥云,驾云升天,游日官月府,去住自然。
生风法:此法能生万里威风,行船遇寇,起尘迎敌,吹砂走石,障蔽太空,随机而应。
伏刃法:此法能使刀剑自碎,入兵不伤,万刃不于。如遇贼寇,能禁止刀剑不能出鞘,弓弩反折,不能为害。
变物法:此法能生一切草木,及乘驾空中,能使用木人木兽。
从波法:此法能使山陵变湖,涨溢江河,滔天之涛,拍山之浪,兴云致雨,蹑波渡江,入水不溺。
烈旸法:此法能生烈火巨焰烧天,焚营熏寨,荡灭妖邪,神火一过,万祸俱消。
长春法:此法能顷刻生一切草木五谷瓜果蔬菜之类,能变土成金,化石为玉,隐身入土。
前十二法,上天秘传之灵文,出世离尘之妙法,必遇天人授受,方得行之。纵得其书,纸上虚文,枉劳心力。
玄圃山,金镶大法三十六阶
发籁,震需,缶覆星,央云,壅水,凝河,灭火,驭云震阵,伏申,出泉,火箭,结华阴,草木化人,坐驭,水行,起
光,隐质,变物,附梦,桔毒,禁层,斩妖怪,金刚札,无碍通,神行,无尽丹,不竭壶,水火瓢,盆取鱼,煮水石,佯死,飞空住,纸鹤飞,铁其身,入壶。
玉虚天书大法一十八阶
隐形藏体,
驱神入室,
游魂三界,
超脱生死借尸,
火假尸体,
水假,
金假,
火假,
木假,
土假,
木牛流马,
不用火汤瓶自沸,
喝石石行,
煎泥成金,
化铜铁为宝,
移树移物可至千里,
木鸡报晓,
泥犬吠夜。
通灵秘卫大法一十六阶
变化,
附梦,
变形,
空中飞行,
入石壁,
隐形,
救死回生,
夜行不照烛,
长生不死,
呆贼不去,
缚贼自至,
役五通追万物,
招神,
穿地寻尸,
神怪,
耳报。
通天宝箓大法三十三阶
长生久视,
延年益寿,
升天入地,
出幽入明,
神游月宫,
一苇渡江,
千里神会,
借潮生风,
其舟日可至万里。
投胎夺舍,
日行万里,
蹑鸿毛腾空,
骑草龙飞空,
煎泥成金,
九转灵丹,
乾汞成银,
点铜铁化金银,
养砂浇淋,
涌泉丹头,
缩货成宝,
糁制点化,
灵砂宝鼎,
点辛为庚,
召鹤,
圆光,
附体,
舞仙童,
过阴,
追摄,
降笔,
太极鸾,
笔架鸾,
悬丝鸾,
封匣鸾。
道门官制章
国朝品级
正二品
嗣汉天师真人。
正六品
道录司左右正一。
从六品
道录司左右演法,宫观提点。
正八品
道录司左右至灵。
从八品
道录司左右玄义。
从九品道纪司都纪。
未入流
道纪司副都纪、道正司道正、道会司道会。
真人
汉张道陵以天师赐号真人,唐泌以承相归道赐号真人,加正一品。
余酒
周成王时,以彤伯为祭酒,以主亲属。后宣王时大祀南郊,以仲山甫为祭酒,以主祀事。故后世以道士为祭酒之职,以主郊天祀事之礼,以统道教,此道士有祭酒之职自此始。
道官
周穆王以道士高拱宸为祭酒,祀元始天皇於尹真人草楼,此道官之始也。
道录
宋太宗增道副录、都监、首座、通旧为八员,已上总知教门公事。
道封
后周武帝时,卫元嵩封蜀郡公,盖道士受封之始也。叶法善,玄宗时亦封越国公。
道赠
唐王知远赠升玄先生,叶法善赠金紫光禄大夫,越州都督,道士之褒赠,盖自王知远始也。
道谧
陶弘景羽化,梁帝赐谧正白先生。此其始。
道纪
老子日,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故以僧官设僧纲。
道号
黄帝称牧马童子日天师,始也。汉张道陵亦有天师之称,道家立名立号,皆取老子《道德经》中之旨,道字、玄字、妙字,今非中国之教,外夷皆窃取之。
衣紫
唐李泌生而神灵,自孩童时,身轻能举,母尝闻空中丝竹之声,恐飞升而去,母以葱蒜为汁洒其首,后代宗时拜相时,李辅国专政,常妒之,泌知其不可久处其位,乃告归隐,乞为道士,帝乃赐紫衣金带之服,道士赐紫自泌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