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道藏
- 正统道藏续道藏
-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钵之制甚古,唯仙家云水之士有之,多用铁为。凡入山采药采芝,终日不返,可以炊饭,居家斋堂用者,皆以木涞为之。
阳燧
古者以阳燧取火,热香降灵也。凡修丹者,皆用此火,不用凡火,故道家皆用之。盖火出於燧,燧圆而火不圆。《参同契》 谓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以燧向日,以艾承之,可以得火。
方诸
水出方诸。方诸方而水不方。《参同契》亦谓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其法以之向月,以杯承之,可得水也。凡道家修大丹,不用凡水,故用此水。
震灵杖
其全真皆用净铲,为便於除粪也,甚鄙之,太俗。余乃以铜为如意,其簳长六尺,下用铁钻,有钩搭,挂包於上,上挂药壶丹经於如意之上,自余始之。
卧具
卧具皆用细布绢为之。其出家之人卧被,不得用绯紫青绿云碧缬问褥锦绣画珠绦帖络,正与科戒相违,不可用之。
褥
褥之制,所以却地尸恶气也,随人所用。若坐外之褥,但雅淡典争而已。
毡
毡者,非出家人之衣服。盖羊毛有膻秽之气,触突真圣,深宜慎之。若入坛行道,不用毡矣。此道家科条,严谨可知。其常用雨具,则随人用之。
被
被宜取轻细布作之,不帖缘弦。盖以淡素,不尚华侈也。
单
即外单也。以轻细绢为之,不须缘饰,亦不用过阔。
枕
枕用木,或纯漆,正四方作之,不得斜曲为异形。
木履
木履之制,七魄化为龙虎,伏在履屐之下,今道士朝拜宜蹑屐舄也。散行则着屐,令七魄有所栖也。
屐
凡受七法者,三魂五神之黑常熏於巾服之中,七魄九灵之神常栖於履屐之下。故上道之人,勿令他人犯履屐、弄巾褐者,此也。
屧
屧在浴室濯足处着之,余皆不得着。
履架
凡履下皆有龙虎神伏,夜可置於版箦状桃上,不得遽尔顿地。学道之人,宜持受道冠履衣服,不得轻弃。
熏衣笼
衣服常须香气熏之,务使芳盛香洁,庶得登斋演法,与道合真。
床
坐卧肺,四脚长八尺,正方,高三尺已上,令绝地邪气,不得雕饰。又谓紫玉榻三素,玉榻高三尺离地。盖地尸恶气五毒之熏,常起一尺,不然则烟翳形身,心念不感,彻於上圣也。床最为柄形之器,大抵欲其高仰明洁也。
绳床
绳床曲机,盖吐纳导引,安居稳便所,前贤已有。旧制常以白檀香作紫绛绦装,其制亦佳。道家之风,清高如此。
席
席宜用新争者。席有多种,各随时所有,笙发之属,皆须清争,不限粗细,任意置用。
梳箱
发者,星辰之象也。又玄云华盖,血之余也。亦云发者,紫馆之璚林,脑神依栖之所,而梳理有法。道家故须立梳箱以贮乎梳也。
梳
梳者,齿之疏者,以理发疏通血液之要器也。不可暂时阙之,壮年老日始终梳理,则有延寿之道也。
枇
齿之密者,除头中垢秽用之。以黄杨或柞木、金荆作之。大士适宜道家,其骨、角、牙、玳皆不宜用。
镊
鼻为天门,气之出入所由,常当开通,令气流行,则神明隆也。镊以铜铁为之,所以拔鼻中毫也。
刷
刷,故用之除梳篦中垢腻,以棕丝或马兰根等为之最佳。
剜耳杓
耳者,魂门魄户也,使之清争,则魂魄往来不去身也。耳乃皮之余,用金银铜铁竹牙等物作之,以除耳之垢秽也。
剔甲刀
天驺甲卒之神,在手之爪端。甲者筋之余,道家皆以吉日剔之,则三尸沉零,秽恶不生,故须畜其刀也,以备修甲之用。
爪袋
上清经所戒,不得烧除爪发。《博物志》云:枭夜收人爪,置目中知金吉凶。《千金方》亦曰:甲入腹成病,治之不愈。按《灵书经》十败不许烧爪发。或言鬼得人爪发则系三魂,多魇魅。以此详之,故爪袋不可不设。
发袋
身体发肤,不可毁伤。梳得乱发,当作袋贮之,多则理之,不可乱自抛掷,历古所戒。修道之士,切宜记之。
篦
登坛入静,皆洗濯手足,整理鬓发,然后朝礼。先须篦,以沐略垂发也。牙、竹、木等,随宜制之。
澡豆袋
世之去油腻者多方,其沐浴所用,皆不如乌豆面也。契作袋,或盒贮之,以备洗濯之用。
盐盒
齿者,骨之余。常须洗濯口齿,使诸阳聚首,周旋口齿之问,则自然通格神真也。况盐者凝血,去风坚齿,所以贮盐末数揩拭之,为佳。
拭巾
梳发之时,须一巾藉膝,复以一巾拭手面。学道之人,常须澡漱口齿,剪替爪发,熏香清净,则神灵降附,思念感通。
鹿反袋
贮药物之用,云水云游之士用之,非鹿皮则不宜也。
水罗
凡道家用水皆先滤过后用,以致绢细纱为之。若粗疏物,则漏小虫,不兔伤生矣。
鼎
鼎之制不备言,其详皆载於丹书,而学道者首当究之,不待载於此也。
釜
古者有金釜、九鼎、丹釜之名,凡道家炼丹药用之。
盆
仙家当用陶治者为佳。
瓮
与人家用者同,但以洁今为用,忌其荤腥油腻。
甑
金釜玉甑之名,修仙者有是名。《尔雅》:甑谓之甗。又名甑。京洛用瓦为之,即盆之无底者。江淮、吴楚以木为之,岭表人有截大竹菌作者,以备蒸炊药物之用,道门所用亦不可缺。
瓶
道经云:玉京金瓶,京洛问呼罂之小者为瓶。瓶则罂甀之异名,其用于人,尤为不可缺也。
盘
今世所制之盘,皆方大,其下安牙脚谓之牙盘。供养稳便,又作大圆盘安脚,皆佳。上画饰云华蟠龙舞凤、白鹤翔鸾之彩。
擎盒
今世昙下案堂举者曰擎,上下相盖曰盒,并天尊前供养器具,其类实繁。
注碗
凡道士女真居处,先须备澡盥注碗,或盆器贮净水,举动运为须漱口洗手,其器金银铜瓦,任时所有,皆安盖,无使风
尘虫物秽之,令其精洁,尤非常器之比。
漱盘
登坛入室,皆清水漱口,吐水壶盘中,勿噀地上。盖奉天如奉君,事师如事神也。对经像不得涕唾、漱口吐水、高语大声,恒若对明君焉。且奉师尚如之,况经像乎!登坛入静,不宜洗漱狼狈秽浊,左右宜畜漱盘以随之。
众生食盘
古制凡斋堂前置众生盘台,每食所出之食,使净人巡行敛之,然后散施於外,一者献先,二者荐地祇,三者断邪,谓不出此食,则鬼物竞侵,毒入人腹,四者慈仁,悯念一切众生,同得法味,普皆饱满,故谓之众生食盘。自郑思远、葛洪诸公以来,有此盘矣。今不可。
□音旋去声
□者,竹器也,圆而浅。江淮问用簸扬简择米麦。呼为□箕者,亦此。道门山居之所不可缺。
箕
京洛问以柳作之,后勾而圆,前方而绰,用以拣米麦者,日簸箕。深广其腹,又竹作而蜜,阔腹深肚,大者名为篣箕,楚人呼为筲箕,炊蒸所要,又日撮箕。
帚
凡殿堂皆以细帚扫拂,不得杂用。仙家用骐毛凤羽,亦随其所有耳。其贵者,用龙须。江淮多用茅华,京洛用穄苗,各随土所出也。然上殿贵乎细腻者,扫殿宇不拘,粗者皆用。殿宇甩者,他处不敢用。
笊
今世为笔董也,洒药及米麦等,俱为山居所用。
□音郁
古谓之竻□,以竹为之,状如螺,容三二斗,洒米所用。道士修真之处,皆不可缺。
斋器
凡斋醮天尊前,皆有供献,随时花果,以尽虔心,其器具所用并须清净,不得秽恶,及非法之器,皆不得上斋列供。《真诰》云:道士受斋之食,勿令非士动之,犯则尸注魄刑,饿鬼来侵神也。所以特立斋器者,此也。
玉笈灵文章
仙道辩
南极翁问於遐龄老人曰:儒者谓神仙之说荒唐,渺茫不足论也。凡物之於天地也,有荣必有悴,有成必改,有生必死,岂日神仙可得不死,而与天地齐年,不亦谬乎?道成而有冲举,升入天阙,列为上真,不亦欺乎?是欲握无影之风,捕难执之影,索不可有之物,行不得到之路,不亦难乎?子学仙之徒也,必知其说,为我辩之。老人曰:吾尝闻之:草木皆春生而冬枯,独松柏而不凋;禽兽皆有生而必死,独龟鹤而长年。草木禽兽尚尔,瓦人为万物之灵,其若是乎!又若水性凉也,而温谷有汤泉出焉;火性热也,萧丘有寒焰出焉。石沉物也,而南海有浮石生焉;羽毛轻物也,东海有弱水沉焉。此天地生物之理,亦有不凡於常物者。又若雉化为蜃,雀化为蛤,壤虫假翼,川蛙翻飞,水趸为蛤,荇苓为蛆,田鼠为鴽,腐草为萤,牛哀成虎,楚妪为龙,鳌能化虎,蛇能化龙,枝离为柳,麦化为蝶,枫化为人,秦女化石,此皆得天地之灵异,世人之所莫测,圣人之所难明。此天地之所神其神,变化之理有也。又何况人禀赋天地川岳三光之灵秀,得其道者,莫若草木无情之物!且如甘矢以药,置于鱼口,烹於釜中,无药者已熟而食之矣,而有药者游於釜中,终日如在江海。又以药掺於桑叶之上而饲蚕,蚕食之经年不老。又以驻年之药喂新生之鸡雏及新生之犬子,终身则不长。又以返白之药喂白犬,百日其毛皆黑。此皆药之神也,岂庸人得其方乎!此又知丹药之可至长生之验也。又若黄帝炼九鼎於刑山,丹成有黄龙垂髯下迎,帝御八十一女乘龙上升,群臣攀龙髯,抱帝弓,而上升者七十一人。今星宿之次,有轩辕十七星在焉。共工氏之于勾龙,爽者得其道,上升南极,今井宿之次、弧南有老人一星在焉。其传说奚仲皆汤之相也,得其道也,乘箕尾而上为列星,今尾宿之次,有传说一星在乌,女宿之次、有奚仲四星在焉。王良、造父,周之善御者也,得其道上为列星,王良五星列于奎宿之次,造父五星列于危宿之次,此皆天文之所载,天象之所见,明明日星,万目可视,万手可指,岂得无仙哉!且又以变化论之,夏之世,宫中女子化为龙,复化为妇人。商之世,女子化为丈夫。周敬王时,女子化为丈夫。汉哀帝建平中,男子化为女人,嫁其夫而生子。汉献帝建安中,男子化为女人,此皆变化之理有矣。魏明帝太和问,太原人发古冢,棺中有一女子,年及三十犹生,出之妻其夫,复生子。晋武帝咸宁间,琅琊人颜畿死期年,闻其声,开棺视之,如生。晋惠帝元康中,梁国女子已聘其夫,其夫戍于边,经年不归,女家以更适之,女不乐而死,乃葬之。数年其夫还,至其墓开棺视之,女遂活,娶之。此皆死而复生之理又有矣。死者尚可复生,瓦生者得造化之妙,岂得不仙乎?此皆出於典籍,班班可考也。今又以畜类而论之,龟千岁而五色具焉,其额上两骨起似角,能解人之言,浮於莲叶之上。千岁之鹤色纯白,而脑尽成丹,能登于木,未千岁者不集於树。弥猴寿八百岁,变为猿,猿五岁变为玃,玃千岁而不死。蟾赊寿三千岁,腾黄吉光之寿,皆三千岁。麒麟寿二千岁,鹿兔寿千岁,满五百者其毛变白。狐狸、狼八百岁,满五百岁者善变为人。鼠三百岁,满百岁者变之为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年终之吉凶,及千里外事,蛇有无穷之寿,凡人面乌身之禽,皆有万岁。此皆禽兽得天地之灵气者,尚能寿延千万之岁而不死,又况人为万物之灵,而不仙乎?此皆出於志书之可考,只以此而辩之,神仙之说有矣。翁曰:终古以还,未闻有是言也。今闻子之言,则可以破其惑矣。
得遇道难
按《真诰》曰:夫人离三恶道得为人,难也。既得为人,去女为男,难也。既得为男,六情四体完具,难也。六情既具,得生中国,难也。既处中国,值中国好道父母国君,难也。既得值好道之君,生好道之家,有慈仁善心难也。善心既发,信道德长生者,难也。既信道德长生,值太平壬辰之运,为难也,可不勖哉!
论道缘
《金碧龙虎古经》云:凡宿世前生从夷狄中来者,及从禽兽报绿中转生为人者,不得闻至道也,其宿生不种善根,不积功行者,今世纵遇正道,亦修之难而失之易也。盖绿分轻浅,随景而转,鲜见有所成焉,修无上至真妙道者,由其昔积功德,行阴骘,为人方便,救人患难,天地鬼神自然扶助,赞襄,方得遇至人,易成易就,所谓道有邪正,遇之不难,而守之尤难也。锺离子曰:人求道易,道求人难,谓不得其人而传也。后之学道者,虽专於道,尤防邪教异端之外诱,心不专一,则去道远矣,可不慎而究竟哉!
论秉赋
《抱朴子》曰:命属生星,则其人必好仙道。好仙道者,求之必得。命属死星,则其人亦不信仙道。不信仙道,则亦不自修其事也。所乐善否,判於所禀,移易于夺,非天所能譬,犹金石之销于炉冶,瓦器之甄於陶灶,虽由之以成形,而铜铁之利钝、罂瓷之邪正,适遇所遭,非复炉灶之成也。
道有邪正
在天地未判之先,与天地并立,化生万有,一旦万古而不息。生民日用者,皆道也。故曰:天生烝民。又曰:惟天阴骘下民,故为之正道。是以黄帝乃宣其道,自尧禹汤文武三伐之世,所有周公孔子之世,所行莫不奉天道,正人伦,有君臣之礼,有父子之亲,有纲常之道,此所谓中国圣王之道也。故谓之正道,非尧舜周孔之世所有,孔子谓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异端起而大义华也,故为之邪。
僧义安问道
晋成帝改元咸康元年,有僧义安问於陶侃曰:世之奉佛者多,奉道者少,何也?侃曰:麟凤不易出,莫荚不常生。凡物少者必贵,多者必贱,如人之贤者常少,愚者常多。道之为教,出五行陶冶之外,得之者白日上升,超天地以独存,历万劫而不朽,故其教幽奥玄远,愚者难学,非人不传,所以奉之者常少。若尔之教,止是一个话头,於二三十年或四五十年静中悟得,谓之打破疑团,盖以色身是幻,贵乎寂灭为乐,大不欲复生人间,得阿罗汉果谓之不来果是也,其法虽至愚,下士人人可得而为之,所以奉之者常多。义安曰:诚实论也,故弃僧学道,更名日杜守静。此篇极说有理,故纪之。